第两百零一章 凤鸣书院

郑玄半晌才说出话来,他指着蔡邕道:“伯喈,你还活着?”

蔡邕点头道:“邕当然活着。”

郑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一年,他听说蔡邕全家死难,还为蔡邕难过了好久,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

郑玄和蔡邕相识已久,他们互相佩服对方的学识,算得上是知己了,只可惜因为党锢之祸,两人已经十多年没见面了,郑玄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再次见面居然会是在南海,会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极度的惊讶过后,郑玄欣喜若狂,还有什么比一个他以为早就逝去的老友还活在世上更能让他惊喜呢?

郑玄连忙问蔡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周晔笑道:“康成公,伯喈公,你们就别站在这里说了,到里面坐下说吧。”

郑玄和蔡邕一起进了蔡家,蔡夫人给几人沏了茶,蔡邕便说起他们一家被周晔所救的经过来。

看着郑玄和蔡邕说话,周晔坐在旁边陪着,不过他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郑玄的地位就别说了,他是这个年代最着名的经学大师之一了,而他更是这个时代最当之无愧的伟大教育家,他一生教出来的弟子数以千计,为中华文明的存续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不但他到了南海,而且他的近千名弟子都跟随着他一起到了南海,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这么多的读书人,能派多少用场?

这还是次要的,郑玄还是一个精神图腾,不知道多少人愿意千里迢迢的去向郑玄求学,郑玄在南海,以后愿意到南海的人才肯定也是络绎不绝,这是隐形的好处啊。

掖县黄巾突然攻打东莱,这当然是周晔授意的,这就是为了逼迫郑玄到南海来,现在,果然达到了目的,周晔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

郑玄和蔡邕聊了很久,不时开怀大笑,不时又唏嘘不已,周晔让人给他们家安排了一桌上好的席面,又拿来了上好的酒,让他们尽情畅饮,以叙旧情。

第二天,当周晔从这一次迁移过来的郑玄弟子名单里看到一个名字之后,他一下子惊呆了,然后便是大喜。

这个名字当然便是太史慈了。

太史慈居然也是郑玄的弟子?还跟着郑玄一起来南海了?

太史慈的名字周晔当然是耳熟能详了,他几乎是后来孙吴政权的头号大将了,完全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只不过由于孙吴政权一直比较弱势,所以太史慈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能力。

现在由于历史的变化,太史慈也来了南海,这样的大将之才周晔当然不可能就这样放过了。

南海军虽然精锐,可是将才却不是很多,到现在,也只有贾璜和黄忠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可称得上是大将之才,其余诸将,朱松最适合辅助,另外几个司马更不用说,周晔不会放心让他们独当一面,周茂最近的表现虽然称得上大放异彩,可是那是因为他攻击的对象要么是地方郡县军队,要么是在武器和战争理念上都和南海军有着代差的土着人军队,若要让他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还需要更多战争磨砺。

至于沈重、雷免等人,只能说他们很有潜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磨练,想要让他们成长为大将之才,至少也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太史慈这种在历史上留名的大将,潜质当然更胜沈重、雷免,他在南海成长为大将的可能性更高,他能来南海,周晔只能说自己走运了。

其实,这也不是单纯的运气,如果南海不是被周晔治理得这么好,成为了乱世当中的一方净土,这些人才也不会都往南海跑,以后周晔会发现,他的运气会越来越好,更多的顶级人才都想要南下南海。

周晔虽然想要留下太史慈,不过他也知道,这事不能急,人家现在还在跟着郑玄学习呢,他也还年轻,还有更多的可能性,郑玄也不是单纯的书生,这个年代的儒者也是文武双全的,他也懂技击之道,也懂兵法,太史慈在他那里多学习一段时间,没有坏处。

周晔准备从太史慈的母亲那里着手,因为太史慈至孝,又讲义气,只要对他母亲好,太史慈自然就会感念,别人想赶他走,他都不会离开南海了。

总之,这事不急,可以慢慢来。

除了太史慈之外,在这一次来的郑玄弟子当中,周晔并没有发现太熟悉的名字了,这也难怪,郑玄有名气的弟子几乎都已经到了南海了,另外一些有名气的弟子,可能这个时候还没投入到他的门下,比如崔琰、王经、王基、郗虑等,也不知道这一世他们还有没有这个缘份成为师徒。

太史慈不用急,不过郑玄的安置就不能等得太久了,周晔本想让郑玄直接在南海官学任教,甚至想让他就任南海官学的山长,不过郑玄不愿意在南海官学任教,因此,周晔只能在番禺城东的凤鸣山麓给郑玄建一座学校,让他在那里教授弟子,除了他自己的弟子之外,以后南海官学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当中,如果有想继续深造经学、历史、律法方面的知识的,都可以进入这所学校。

而这所学校也用凤鸣山的名字命名为凤鸣书院。

周晔的胸襟让郑玄十分诧异,他没想到周晔竟然会单独为他建一所书院,允许他在这里讲授经学,还允许南海官学的毕业生跟随他学习,他原以为周晔会很排斥经学的,因为南海官学的教材里,经学的内容少得可怜,有一些自然、天文方面的内容简直是离经叛道,对圣贤和天子殊无敬意。

这让郑玄对周晔的印象好了很多,而在看了南海郡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后,他对周晔的治政能力也是毫无怀疑,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再想想北方老百姓的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郑玄不由长叹一声,他为大汉天下忧心忡忡,这天下纷乱,何时才是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