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流芳千古

“我有证据,可以证明我没说谎。”

江沁禾话音落下,纷乱的大厅顿时安静了一瞬。

王玄度下意识朝秦思妩看了过去,而秦思妩则怔愣地望向江沁禾,面上带着一丝惊疑。

说实话,秦思妩并不怎么怕江沁禾反水。

因为之前她每次与江沁禾接触时,都极为谨慎小心,确定自己并没有留下任何把柄。就算是遇上平王的绣衣卫,也保管查不出什么,最多只能查到两人前段时间来往过密罢了。

想到这里,秦思妩渐渐冷静了下来,应道:“好啊,那你便把你的证据拿出来,让大家好好看看,到底是我们谁在撒谎。”

江沁禾道:“既然大小姐不承认青霉素方子是我帮你偷来的,说是自己研制的,那就请大小姐把你制作青霉素的器具拿出来,当场给大家演示一遍吧。”

秦思妩本以为江沁禾说有证据,是在故意诈自己,此刻听她提及那些器具,又觉得江沁禾是想从这些器具上来做文章。

要知道,制作青霉素的许多器具都是之前没有过、现今特意定制的。

在江沁禾给自己的方子上,不但详细记载了青霉素的制作方法,期间都需要用到什么器具,该器具的大小和样式,也被江沁禾详细地绘制了出来。

因为自己并不清楚这些器具的原理,不敢胡乱改动,生怕会出差错,便吩咐人照着一模一样地做了出来。

她手里的那些器具,确实和秦窈使用的一模一样。

便是略有差异,也是因为不同的工匠,手艺略有不同的原因。

但这样的相似,也只能说明她和秦窈思想相近,恰好想到了一处而已,江沁禾要仅凭这点,就断言自己的方子是偷秦窈的,却是行不通的。

她便利落地答应道:“好,我这就让人把器具取来。”

既然青霉素的制作已经成为皇家专属,她再藏着那些东西也没用了,不怕被人看。

少顷,便有几个小厮抬着东西来了大厅,随着器具一起送来的,还有几团长势旺盛的青霉菌。

东西刚一送到,隔离院的医者便惊呼道:“这些器具确实和我们用的十分相似!”

秦思妩则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县主能制作出青霉素,是受了泰国公的启发吧?我亦曾师从泰国公,之前便听他老人家提起过青霉素的制作,只是当时并未仔细留意,直到县主提炼出青霉素,我才恍然又记起,仔细回想当初,费劲周章,终于也制作了出来。”

她一直以为,秦窈之所以能制作出青霉素,是因为泰国公偷偷传给了秦窈什么密书,秦窈依据密书才制成的。便故意解释说,自己在泰国公膝下的时候,泰国公也曾对自己提起过类似的。

反正泰国公现在已经疯了,此事也无从考证。

她继续道:“说起来,我们制作青霉素的法子算是同源,会有相似的地方很正常。”

其实不但是秦思妩,其他人也觉得,秦窈年纪轻轻便能制出青霉素这种奇药,十有八九是从泰国公那儿传承来的。

因而秦思妩的解释虽然勉强,但也算说得通。

在场的隔离院医者们,即便心里微妙,但还是勉勉强强地接受了。

秦思妩环视了一圈,洗干净双手,便要依江沁禾要求,在众人面前制作一遍青霉素。

她之前私底下已经制作过几次,虽然产出的青霉素并不多,但对操作步骤却已经很熟练了。

可她才开始剥离菌种,就被江沁禾叫停道:“不用继续往下做了,证据已经在这里了。”

说着,江沁禾突然走向一个大肚曲颈的琉璃器皿,捧起问秦思妩道:“敢问大小姐,可知道这件器皿的表面,为何凹凸不平?”

秦思妩既然说青霉素是她自己研制出来的,那每件器皿的作用她自然该一清二楚。

若江沁禾要问更深的,她或许不很清楚,可对于这件器皿为何表面凹凸不平,这是极好解释的。

她自信地答道:“自然是为了防滑,避免手拿的时候,会不小心脱手打碎,其他琉璃制的器皿,表面也都和它差不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江沁禾闻言,却是笑了一下,扭头对秦窈道,“还请县主着人取一片存目镜来。”

存目镜,也就是现代的放大镜,可看清任何细微之物。

秦窈一时猜不透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总归是坑秦思妩的,她便毫不犹豫地让人取了来。

江沁禾一手持存目镜,一手把那个肚大颈长的器皿翻转过来,对着底部一照,只见那些为了方法的凹凸不平,竟是一行行被雕出的细小文字。

有了存目镜,那些字并不难辨认。

隔离院的医者全都凑上前,有人边认边小声念道:“吾姓江名沁禾,扶风城人士,十二岁始学医,小有所成……”

那是一篇江沁禾的人生传记,概写了她此前的生平,其中着重介绍了她和秦思妩“共济天下”的计划——由江沁禾偷盗青霉素药方,再由秦思妩推广至全天下……

江沁禾缓缓解释道:“我爹是给平王做事的,有时,怕传递给绣衣卫的密报被人发现,便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雕刻这些细小之字便是其中之一,我闲来无事,也跟着他习得了几分。

“我帮大小姐偷青霉素方子的时候,曾以为自己做的是造福万民的事,便是就此死了,便是没人知道我做过什么,我也值了。未来会有许多人因为我偷出的方子过得更好,我该心满意足的。然而临了的时候我却发现,我不甘心。

“我不甘心就这么默默的、窝窝囊囊地死了,什么也没留下,所以我在这个器具上刻下了这些,盼着随着器具流传,哪天这些文字能被人发现,被人知道我曾做过多么伟大的事,盼着也能流芳千古,受人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