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谷草灰煮龙须笋

吃过午饭,即将开始今天的重头戏,搞龙须笋。

主要原材料就是这边山上特有的冷箭竹,这种竹笋格外脆嫩爽滑,而且不像苦笋那样必须焯水才能吃,不然苦死个人。

但想要做成龙须笋,其中工序不可谓不复杂,不过为了出来成品的复合鲜味,这点儿小事还是可以克服的。

首先准备草木灰,直接用谷草烧成灰,然后加到开水里面,做成草木灰水。

因为在灰水中含有碳酸钾,碱性物质可以提升笋的风味,更有口感。

现在也有用淡碱水的,但相对来说还是草木灰水更天然一点儿,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智慧,还是有些道理的。

四个人齐上阵,各自拿着小刀片将冷箭竹笋剥开,只留下脆嫩笋身,从一开始父母为了笋更嫩,选择的就是比一般冷箭竹笋更嫩的幼笋。

这样出品更加可口诱人。

一堆一堆的剥完倒进去灰水里面,两大口袋足足剥了一个钟头,还是四个人一起弄的效果,估计这上百斤冷箭竹笋能够搞出来几斤龙须笋吧!

看扔掉的老根,这一锅可是真正的笋尖,不是自己弄还真舍不得这么奢侈。

突然有些明白为啥附近人都不卖这个玩意儿,一般宁愿卖新鲜的也不卖干货,实在是卖不起价钱。

按照以往的比重,估计是一比五的差距,鲜笋一斤,可以制作干笋二两,当中整整五倍的差距,价钱如果增加五倍,谁脑壳打铁才会买!

久而久之,这种野生的人们也不愿意弄,像是城里的龙须笋也有,但都是批发商搞出来的。

哪儿像是自家这样,只捡着嫩笋巅做呀,口感当然不好。

锅里灰水咕噜咕噜开,也不用煮太久,一般断生就可以了,之后整锅倒出在大盆里面清洗干净。

虽然草木灰用布袋装着,但难免有漏出来的,需要多洗两遍。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几十斤鲜笋放在大筲箕里面晾一下水,然后拿一包食盐挨着一层一层撒,码放整齐,保证每一棵都均匀抹上食盐。

这一步是为了祛水,让竹笋可以加工成龙须笋的模样,食盐腌制过后,笋肉会变得脆口,笋身也会更加柔韧,不会一拉就断。

进行到这一步,今天的工作算是完了,这些笋肉得腌制一夜,剩下明天才能继续。

伸个懒腰,马跃这才收拾着院子里的笋壳摆开晾干,这玩意儿拿来引火可是一绝。

往年自家有油菜杆,今年没种,所以没那么多引火柴,也不知道啥时候可以通天然气,那样才方便嘛!

当然,现有的煤气罐也还行,比全用柴火灶方便多了。

晚上免了吃竹笋,就算好吃也不能顿顿吃,不然后面也不香了。

杀一只鸭子,捞出来过年搞得泡青菜,正好泡出味儿,酸香诱人,炖鸭子好吃到不行。

之前网上买的干海带,直接绞成半寸长扔进去锅里面,上次买的时候卖家说如果想吃软糯的,不用泡,直接煮就行,不知道是不是能行。

鸭子不用切,砍成两半放锅里,然后加入酸菜,那边趁着杀鸭子时候剥好的蒜头一起下锅。

估计有个四十分钟就能吃了。

有鸭汤,自然要吃干饭泡汤才更香,直接柴火焖饭,半个钟头一锅白米饭喷喷香。

稍微有点儿文火在里面悠着,待会儿的锅巴拿来泡汤,舌头都能吞了。

夜幕初上,夏夜里青蛙呱呱呱,蛐蛐儿叫唧唧,院子里摆一桌,大盆装上一大锅鸭汤,加点儿鸡精酸香开胃。

马跃两人一人一碗大米饭,舀了两勺鸭汤,米粒颗颗分明,混合青白鸭汤,油脂均匀裹上整颗米饭,当每一粒米饭吸饱汤汁,一口入喉,浓郁酸辣肉香,顿时溢满口中。

有这个饭哪儿要什么菜呀?分明光是一锅鸭汤就能吃完那一大锅米饭,连锅巴都不剩下的那种。

整整吞了两大碗饭,马跃才感觉胃里那种伸手的感觉慢慢没了,边上崔安平尚且继续。

以大家对他的了解,完全见怪不怪,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这海带还真挺软糯的呢?而且好像这样炖出来的汤更香一些。”

刘芬两人也是一人一碗汤,眼神晶晶亮,感觉这次炖出来和上次确实不一样。

“估计是这个海带的缘故,你看岛国那边不是经常用海带吊汤吗?”

囫囵着崔安平开口。

马跃听着打趣儿。

“人家那叫昆布,比这个还厚些呢?”

“那是不是海带嘛!”

面上不可置否,崔安平一口海带一口饭,吃得不亦乐乎。

马跃笑嘻嘻,感觉下次再买那个厚一点儿的试试,估计更好吃。

可惜自家不在沿海,不然海鲜什么的估计不会缺了,但转念想想,有山珍还要啥海鲜呐!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哎对了,隔壁镇子那个弄香菇的还在搞吗?我想买点儿菌种,这山上野香菇越来越少了。”

马跃想着山珍顿时想起来这回事儿。

“好像已经垮了。”

马万国摇头。

“听说村里不少人都跑去拿香菇种也没人管,你想要去拿点儿吧,没人说啥的!”

“那敢情好,待会儿吃了饭去遛弯儿看看!”

拍一把崔安平,对方嗯嗯嗯,反正搞吃的可以,搞其他的不行。

一大盆吃的差不多,剩下点儿汤没饭了太咸,准备明天煮粉丝,加点儿空心菜,味道挺好。

一抹嘴巴帮忙收拾了碗筷,马跃两人直接走路过去,就在出去弥陀镇不远的地方,算是弥陀镇和清流镇交界。

先前弄的时候可是红红火火,自己前几年回来还听说老板赚大钱了,不知道咋的近两年没声音了。

感觉这玩意儿吧可能也有行情,毕竟需求量只有那么大,原本一批就已经够了,结果每年出来很多批,又不是能当顿的,自然销量慢慢下滑。

这就和谭家村的石榴一个道理,他们如果继续种植更多,后面也会市场饱和,现在的数量保证全国稍微欠欠的正好。

留有余地,才能有持续性发展。

就像吃饭一样,一顿吃得太饱,下一顿可就不想吃了,当然——崔安平除外。

他是几顿都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