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等了好久的任务

(这些天在吃药……吃了,容易犯困,对着电脑眼皮就往下坠……)

这场认亲,双方很看重。

封燊姑奶奶不仅将儿孙辈带来了,还按照旧时外嫁女回娘家的习俗,带了带回来不少东西。

什么鲍参翅肚之类,都有。

那些是最值钱的,却并非回娘家的外嫁女所必须带的。

必须带的是:一对活鸡、一条带皮的猪腿肉、几个煎堆,还有一担谷子。

旧时,外嫁女经常回娘家,是要被人说嘴的。

回了,不带东西,会被娘家说。带了,会被婆家说。

所以,就算嫁得很近,也是没事不会回娘家。要是有事了,怎么也多少也要带点东西。

那东西怎么算?

最好的当然是粮食。能挑一旦粮食上门,再带上肉菜,就很隆重了。是给外人看的。

哪怕后来各家各户都不缺粮食吃了,娘家要办什么事,外嫁女回娘家,还是都要带上那些东西。

时至今日,年轻人已经很少会弄这些。大不了就是给钱。因为,置办那些东西,对于大城市里生活的人而言,直接给钱当然要方便得多。

封姑奶奶一家,在华亭那样的大都市生活,要弄那些东西,还是相对麻烦的。

活鸡跟猪肉都还可以买。可空心煎堆,却得到乡镇才买得到。而谷子,在城市里更加不好买。

封姑奶奶还是特地交待儿孙给不折不扣地准备妥当了。

而外嫁女带了礼回门,娘家当然也要回礼。回礼主要是面条(多少看娘家有多看重)、糍粑、还要回一块猪肉和一只鸡。

封燊也特地准备了这些东西。真正的面条,整整一箱,鸡可以直接从对方送来的回一只。

猪肉也是直接回就行。

另外,在梁表叔他们走的时候,封燊也回了不少礼。

燕窝、雪蛤、蘑菇、火腿、茶叶、酒之类的。都是系统出产的,保证是好东西。

梁表叔带着一些晚辈走了,可是封姑奶奶却留了下来。

一起留下来的,还有封燊一个表妹——是梁表叔的二女儿,据说是学医的,留下来可以防备老人家身体出问题。

梁家人走了,倒是封燊请来帮忙招呼客人的魏士进,还有过来玩的章立伟一家三口留了下来,他们打算明天再回去。

封姑奶奶含笑说:“小燊,你陪我出去走走。”

封燊让魏士进他们自便,自己推着封姑奶奶出了门。

出了门,封姑奶奶就说:“你这水库风景不错,你推我走一阵。”

封姑奶奶腿脚还能走,不过到底年纪大了,没办法走太远。所以平日里,也经常需要做轮椅。

封燊推着她,沿水库步道往山谷里缓缓走着。

他们身后,封燊表姐跟在两三米远的地方。

走了一小会,封燊笑着说:“姑奶奶你有什么吩咐,直接说就是了。”

封姑奶奶回头笑着说:“你倒是机灵。知道我有话要说。”

“我们封家人,其实一向都请聪明的。”

“呵呵,说得也是。我们那一代人,最聪明的当属你二爷爷……”封姑奶奶有些伤感。“要不是世情剧变,他应该是我们封家最有出息的一个。只可惜了……”

封燊不知道该说什么。

“说到底,还是没人帮衬……你二爷爷他,孤身一人,熬了十多年,一朝翻身。身边却没个能帮得上忙的,只能守着好不容易保留下的家业……

“我听你说了他的事,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要是有个兄弟在身边帮衬着,他也不用一辈子守在这里。”

封燊也是无话可说。

他二爷爷确实挺有本事的。只是作为一个外来户,在溪口村站稳脚跟,守住这档家业之后,大概也就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

如果有个好儿子,以当时封家的底子,就算不能推一个富豪出来,也能打下一个富豪家庭的基础。

可惜,没有。不仅没有好儿子,更有一个败家的。

或许,二爷爷到最后想着的,大概也是后人怎么守住这个家业。只为离散的亲人,能找到根的所在。

只是他大概也是失望的,虽然找到封燊爷爷,可惜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或许还有其他亲人也找到了,可都不是本支的。

今天,姑奶奶回娘家探亲了,可二爷爷也不在了。

封姑奶奶反手轻轻拍了拍封燊扶着轮椅的手:“我这一辈人,已经老了。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闭了眼。以后,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姑奶奶,你一定长命百岁的。”

“如今能回娘家,我心愿也了了,就算走了也没什么遗憾。”封姑奶奶笑着说。“二弟选了你……我听着你那朋友说的,你也是个有本事的。不仅守着家里,可也有了一番事业……

“这很好!说明二弟没选错人。”

封燊听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老人家具体想说什么。

“姑奶奶我,我能有今天,也是二爷爷教导的。”

“你是个命苦的。不过现在也苦尽甘来。二弟……他没选错人。你很好!日后,封家就看你了。”

说着,封姑奶奶微微叹一口气。

她这次时隔几十年回一趟娘家,同样是外嫁的外侄女不回来也就算了。可另外一个,同样是封家这一代顶梁柱的外孙侄儿也没回来。

她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

二弟自个是好的,却生了几个不肖儿孙。

这宅院本来二弟的,可亲女儿跟亲孙儿因为觉得不合算,所以放弃继承……

如果说宅子真的不够还债也就算了,可今天她进门就知道。二弟建的这宅子,可不止当初欠银行的债务。

鼠目寸光也就算了,连眼睛也是瞎的。

封家这宅子,虽然也有三十多年了,半新不旧的。可今天看着,这宅子虽然是在农村,可本身如果没有五千万怎么也买不下来的。

封姑奶奶可是听说了。封燊继承这宅子之后,不仅在短期内还清了银行债务。宅子也没再抵押……

这是封燊占了便宜,可至少封燊是个明白人……大概比二弟那个亲孙儿更有成算。

二弟算是选对了人!

封燊心里并没有什么封家。他心里的封家,就只是他一个人的封家。

所谓家族,怎么也要有些人吧。可现在他家就自己一丁人口,那些带着血缘关系的人,也早没了联系。

他还考虑什么家族?

封姑奶奶是知道他心里所想:“当年,我们这一支一直是嫡支,封氏一直是本地望族,德高望重……离散之前,本村种五服之内的,就有十三支,旁支更多。

“不仅本地有,全国各地都有……我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但他们都是姓封的。”

“姑奶奶,如今大概都是七八十年代生的这一代人当家做主,他们经历的那些,大概没有什么宗族概念了。”

解放之前,国家处于半封建社会。哪怕到解放之前,都是皇命不下乡的。这种社会结构的基础,在中国延续几千年。

解放后,师生、部属、宗族等等关系,甚至某些封建式的社会组织,仍然实际上控制着基层社会。

尤其是宗族,如果不能瓦解,政令就不可能一直落实到村。

当年要打倒的,不是人,而是这么一种社会结构。

可以说,没有那十年,改革开放很可能无法出现,出现了也很可能会夭折。

不论其正误,不管承认与否,那十年奠定了当前国家能政通人和的基础。

宗族,在七八十年代之后,就不再是社会的基础。又经过了这些年,现在的年轻人,宗族概念早已经很淡漠。

“话是那么说。”封姑奶奶叹口气说。“可一个宗族,总要有一个凝聚中心……你看你们村现在有的那几个姓……他们平常虽说各自过日子,要真有事了,还是能聚在一起……

“不说其它的,就比如说我吧。如果这些年,如果我们封氏有祠堂,我也不会到现在才找回来……人年纪大了,心里就想着叶落归根。

“不管你有没有这个自觉,你是封家嫡系的子孙,现在又继承了祖辈的遗泽,你就是我们封氏的族长。要承担起族长的责任。

“离散在外头的封家子弟,他们会不会选择认祖归宗,这不是你该考虑的,你需要做的,是给他们一个选择。”

封燊一头雾水:“姑奶奶的意思是?”

“宗祠!一个宗族,如果连宗祠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凝聚心。”

封姑奶奶的轻叹说:“虽说现在国家政策不允许再建宗祠。不过你这地方这么大,哪怕在宅子边上,改一个房间出来,都是可以的。有了宗祠在,宗族就在!”

封燊没想到她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让他建祠堂。

建祠堂,不是不行,随便做个神龛大小的小房子,都可以当做是祠堂祭拜。

但一个宗族的祠堂,可不能那么建。

但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打问题。想要大兴土木,现在可不是你有地就能随便建房子的年代。

至于说在宅子里改一个房子做祠堂,封燊又不是很愿意。要真那样了,过年过节了,岂不是烟雾缭绕?

他正要敷衍几句,突然听到系统【哔哔】声响。

心神一敛,进去一看。他瞳孔微微一缩。

“你别嫌姑奶奶啰嗦。宗祠建起来了,你就是封氏名正言顺的族长,之前给祖宗先人迁坟闹出来的事,也就闹不起来了。”

“姑奶奶,我明白了。回头我就准备一下。找个吉日,将祠堂建起来。”

封燊不是因为封姑奶奶一番话说动了。而是因为系统刚发布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