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章、贫中无处可安贫

傍晚时分。

南怀秋召唤,南易去了南家的四合院。

到了四合院,南易发现客厅有一个男性客人,回忆一下,客人应该姓董,具体叫什么不清楚,南怀秋同个办公室的同事。

前南易童年时期中饭多在二化厂的食堂解决,偶尔忘记拿饭菜票,就会去办公室找南怀秋拿,自然,碰到其他人,南怀秋会指点着喊人,董伯伯、李叔叔之类的,只能是这种称呼,一个小屁孩没资格让大人做全名的自我介绍。

“董伯伯。”

“南易,董伯伯快二十年没见过你了,一晃眼,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你董伯伯我到退休的年纪了。”

二化厂不小,家属院也不小,进出的路就有好几条,如果不是有意堵人,像前南易一样,早出晚归,天天不着家,像南易这样不太回家属院,想和厂里人偶遇都难。

“董伯伯,您可不老,看着还很年轻呢。”

南易笑着应对,心里猜到南怀秋把他喊回来多半和眼前的董伯伯有关。

不等老董回应,南怀秋就对南易说道:“南易,你董伯伯有点事情想咨询你,你要是清楚就和董伯伯好好说说。”

南易闻言,看向老董,“董伯伯,您要问什么?”

“南易,是这样的,我家里爱党、拥军、建国三个小子运气都不好,一个也没轮上分房,这不,爱党在厂里上班,一开始住厂里的筒子楼,你们家搬出来后,你爸爸你家的房子借给爱党住。

拥军、建国两个小子呢,都住在单位安排的房子里,房子不是分的,什么时候说不好就收回去了。”

一听话头,南易基本猜到是什么事了,多半是董家想买房,但是钱不凑手,于是就到南家来求办法。不太可能是借钱,如果是借钱,南怀秋不用把他叫过来,直接找易瑾茹商量就行,应该打的是房贷的主意,想通过他走刘贞的后门。

房贷这东西,1991年就有了,只不过刚刚试行了两年,就遇到了房产过热的问题,本来没怎么放开的房贷又缩了回去,两个月前,央行刚刚颁布《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算是房贷又放开了。

只不过条件比较苛刻,一是要求有双重保证,即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二是最高期限只有十年,还有第三条,借款人得先有不低于房价30%的银行存款,且存款期限要在半年之上,意思就是杜绝为了买房临时从外面借首付款的行为。

三条要求里面,第一条最麻烦,一个平头老百姓很难拿出价值十万及以上的抵押品,同时,这一条也是最简单,只要银行内部有熟人就有操作的空间。

“家里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点钱,要是去南苑买安置房,从外面借一点能买个三套55平米的,房子我去看过,得房不高,不到40平米。

住到这么远,房子又小,家里三个儿媳妇都不太甘心,想把房子买到方庄,所以啊……”

老董脸上满是希冀地看着南易,“南易,能不能让你媳妇帮忙走下手续,从银行贷点钱?”

老董话还没说完,南易心里已经斟酌好该怎么做,老董话音刚落,他便说道:“董伯伯,不用从银行贷款这么麻烦,贷款利息还是挺高的。这样,您让三位大哥去方庄挑房子,等挑好跟我妈说一声,我妈先出面把房子买下来;

然后咱们两家签个协议,买房的钱除以120个月,三位大哥按月把钱交给我妈,等把钱结清,房子再过户给三位大哥,如果没结清之前,哪位大哥有了新想法,房子不想要了,那也没问题,让我妈把钱退回去,咱们就当没签过什么协议。”

南易相信,只要房价往上稍微涨一点,董家就会担心夜长梦多,易瑾茹以往在厂里多么泼辣,多么厉害,一切的一切都会在董家人的嘴里回忆起来,即使砸锅卖铁,也会求着尽快把房子过户,所以,钱根本不用垫十年之久,估计也就是三四年的事。

老董一听南易给出的方案,自然是一百个答应,连连道谢之后,急不可耐地告辞离开,他要把大喜讯尽快告诉老伴和儿子儿媳。

老董一走,南易把南怀秋一个人留在客厅,拿着电话来到院外的胡同,打了个电话给易瑾茹。

打完电话,南易在胡同里待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看见闻人兰月和易瑾茹的车排着队开进胡同,等两人下车,他把刚才的事说给两人听。

易瑾茹一听完就炸了,“这棺材瓤子,就会祸祸家里的钱,我挠死他。”

说着,易瑾茹风风火火地冲进院子里。

“南易,将来的房价会不会越来越贵?”等目送着易瑾茹离开,闻人兰月就说道。

“嫂子,现在找不出几样东西是比十年前便宜的。”

闻人兰月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房价会不会比家里的空调还贵?”

南家每个屋都装了空调,三菱的,从京西易购拉来的,一台正常的零售价一万四千多。

“嫂子,去年的《三国演义》看了吗?”

“天天看。”

南易颔了颔首,“那你对州牧这个官职不陌生吧?”

“嗯。”

“周礼里面有句话叫‘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州牧这个官职就出自这里,牧,可以是动词,意思就是放养牲畜,也可以是名词,就是指放养牲畜的人。

在古代,民就是牛羊,州牧管理百姓就是给君王放牧,只要保证牛羊不跑、不骚乱,就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在我们的五千年历史中,朝代更迭一直跑不出两个原因,一是外敌入侵,二是饥荒,农民只要饿肚子,就会揭竿而起,所以,历朝历代,朝廷再怎么盘剥农民,都会有一条不会逾越的红线——农民的温饱。

北宋的时候,有一个着名的大词人,也是一个不尽责的官员,他的名字叫苏轼,大家习惯叫他苏东坡,当官有俸禄,词写得好,有不少人喜欢他,崇拜他,他写的词集就跟现在当红歌星的唱片差不多,卖得不要太好。

但尽管如此,他穷极一生也没能在开封府买上一套房子,不得已,他只能跑到外省的小县城投资了几套小房子。

后来,他的大儿子苏过在开封府举行婚礼,居然也没能搞到一套婚房,苏东坡急眼了,嘴里骂骂咧咧,‘老子写水调歌头,又发明东坡肉,可老子居然没房啊。’

相比苏东坡,他的弟弟苏辙官职比较高,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熬了几十年工龄,在七十岁高龄的时候,总算买到房了,只不过房子不在开封府,而是在边上的县城,对比京城,等于他的房子差不多买在密云。

为了这个事,苏辙还写了一首歪诗,开头是这样写的——瘪犊子,我他娘头发全白了,还是买不起房啊,有没有天理?(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

听到瘪犊子三个字,闻人兰月会心一笑。

“比北宋更早一点的唐代,有一个人叫白居易,当年他一开始的官职是校书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中央办公厅校对红头文件。白青天职务不是太高,但工资不低,折合到今天的人民币,差不多一个月五千左右。

尽管白青天的工资这么高,但他在长安根本买不起房,只能在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市中心的房租太高,他根本租不起,于是他很是潇洒地买了一匹宝马,就相当于咱们买辆车当代步工具。

白青天只雇了两个下人负责自己的衣食起居,每个月的支出大约在一千六七,他不肯高价租市中心的好房子,把剩下的三千三四攒起来,一心想在市中心买套房,不过呢,存了二十年,他依然没能买得起。

白青天嘛,有个诗魔的称号,诗写得还是不错的,但他不懂经济,不了解通货膨胀,一直买不起房,白青天急了,但他修养还不错,并没有骂娘,只是写了一首歪诗《卜居》,夜里一个人的时候,会流着泪在月光下哼唱: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听到南易的哼唱,闻人兰月捂着嘴忍俊不禁。

“从古至今,但凡京都之地,房价从来就没便宜过,咱们之前享受福利分房,现在房子前面加上了商品两个字,那它就是商品,只要是商品就有它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决定商品的价格?

价值?

不,能决定商品价格的唯有供求关系。

一个核心城市市区内的商品房是具备足够的稀缺性的,嫂子,我假设你是一个在什刹海上班的上班族,那即使你在羊城有七八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依然无法替代你要住在京城市区以内的念想。

而无论你是租房、分房或者是买房,只要你在什刹海上班,就必须在近郊以内,假设你挣得钱不足以买房,你需要租一套房子解决你的上班问题,通勤时间的长短及居住的质量,取决于你愿意支付的房租。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假设你的钱足够买房,我相信你会更愿意买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因为你可以拥有房子的产权和房价增值的收益。而房子的大小、品质,离你上班地方的远近,取决于你手中的资金和你对未来的收入预期。

我上面说的,只是考虑嫂子你个人的因素,假如……”

南易顿了顿,问道:“嫂子,你和大哥准备什么时候要个孩子?”

闻人兰月没有面色不虞,大大方方地说道:“我们商量过了,准备在明年年中怀。”

“喔,那等将来小侄子到了念书的年纪,嫂子你肯定希望他在好一点的学校上学,每个学校招生都是有片区的,对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想让孩子入读心仪的学校,只能在学校招生片区内买房。

京城的好小学、中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双手能够点过来,偌大个京城,重视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不知凡几,有能力使劲的家长也犹如过江之鲫,这就会造成好学校周边的房子更具备稀缺属性。

物以稀为贵,供求严重失衡,一件商品同时有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上百个买家在争抢,我想,不会有哪个卖家不趁机抬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