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公车上书

“诸君,听说了吗?”

一热闹茶肆之内,一名士子打扮的书生匆匆走了进来,满脸涨红地高喝道,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听说什么?”

“刘兄快说,莫要卖关子!”

“磨磨唧唧的干嘛?”

茶肆之中的这些客人,似乎与这刘姓士子相当熟悉,闻言当即纷纷开口催促,摆出了吃瓜看戏的模样。

若说哪个地方消息最能打听到小道消息,无非就是那么三处。

其一是勾栏妓院,需要耗费极大的本钱,少不得为搏美人一笑,花上个成百上千两纹银,那都是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享乐的地方。

其二是各大酒楼,同样需要银钱开路,尤其是那些挂着“九州老窖专售”横幅的大小酒楼,现在已经成为公卿贵族休沐下值后的最佳去处,邀上三五知己饮酒赋诗,好不快哉!

其三则是眼前这些随处可见的破败茶肆了,虽然不比勾栏妓院热闹嘈杂,也不比酒楼客栈金碧辉煌,但胜在价钱便宜,花上一两个铜板便能喝到一碗清茶解暑,反倒是成了寒酸书生与平民百姓的聚集之地。

刘姓士子这一声高喝,自然得到了众人的齐齐注视,期待着这个寒酸书生又爆出什么惊人消息,好成为自己出去吹嘘的资本。

“我从一个亲戚口中得知,那位含冤入狱的快口御史韩大人,竟在狱中以血代笔,在狱墙之上写下了数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话音一落,满场哗然。

那位快口御史韩大人,可是近些日子最令人揪心的忠良之士啊!

就因为当众驳了昏王的脸面,竟被下狱论死甚至秋后问斩,这还有天理可言吗?

“刘兄可知,韩大人写了什么佳作?”

“对啊快快说来!”

似乎很是享受众人的目光,刘天逸先是喟然长叹了一声,而后才摇头晃脑地低吟道:“狱中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可谓是写尽了韩大人仕途多舛,却又心系百姓的一生啊!”

百姓士子闻听此言,不由尽皆沉默不语,唯有心中一股热血逐渐沸腾,那种情绪名为,愤怒!

基于朝廷大力弘扬儒学,于天下各地设立各级官方学院,京师百姓可能听不懂这首诗的真意,但书生士子自然可以心领神会!

此诗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韩大人在牢狱之中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此诗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韩大人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凄苦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就好像是那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韩大人即便身在牢狱依旧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

此诗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自嘲,又是言志,天下各地父母官都应该以为民解忧作为己任!

此诗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既照应了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难以割舍。

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韩大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即便在牢狱之中,即便就要秋后问斩,这位忠良之士依旧在关心百姓疾苦,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但就是这样一位忠良直臣,却不过因驳了昏王脸面而即将无辜丧命,试问天理何在?

不知沉寂了多久,刘天逸再次开口道:“韩大人还有一首绝笔诗,名为《思归行》!”

思归!

一众书生联想到韩大人身陷囹圄的艰难处境,不免扼腕痛惜。

“山东遇荒岁,牛马先受殃。人食之十三,畜食何可量。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

开篇寥寥几句便描绘出了山东荒年,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令在场众人心中不由一痛。

“帝心轸念之,布德回穹苍。东转辽海粟,西截湘汉粮。云帆下天津,朦鐘竭太仓。金钱数百万,便宜为赈方。”

嗯,这应该写的是当初三省大旱,太子殿下与太孙殿下亲赴灾区,主持赈灾饥民一事,勉强算是对这二位殿下的颂扬!

“何以未赈前,不能为周防?何以既赈后,不能使乐康?”

话锋却是突转,由颂扬变成了责问,为何大灾不能提前做好预防,为何赈灾之后百姓依旧不能安稳度日!

“臣也实不材,吾君非不良。臣幼读书史,散漫无主张。如收败贯钱,如撑断港航……破书犹在架,破毡犹在床,待罪已十年,素餐何久长。秋云雁为伴,春雨鹤谋梁,去去好藏拙……满湖莼菜香”

这是……这是对朝廷彻底失望,彻底死心了吗?

呵,韩大人,何尝不失望透顶呢?

纵观这位忠良直臣的一生,自升任监察御史后,耿直敢言,弹劾不避权贵,连当时权倾朝野的宰相胡惟庸都敢上奏弹劾。

时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三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一日趁三人正与当今天子从容燕语时,韩大人直入出示劾稿,当场弹劾三人险恶奸佞、恃功怙宠、专权树党、擅作威福等诸条罪状,奏请天子斩此三人以正朝纲!

而这不过只是韩大人多次犯颜直谏壮举中的一个例子罢了,这位肱骨之臣为了匡补时弊,多次进言指点君王得失,也因此多次无辜下狱,饱受牢狱之灾!

但韩大人从未因此而气馁,从未因此而妥协,直到此次,这位忠良是真的寒心了!

不过是弹劾了一个奸王僭越礼制,当众驳了他的脸面,竟是被其下狱论死,这置大明律法于何地?置宗法礼制于何地?

试问这等无妄之灾发生在自己等人身上,何人不会寒心?

“不行!朝有奸佞,蛊惑太孙,我辈士子岂可坐视不理,任由其迫害忠正,残害贤良?”

“诸君,家国有难,我欲乘坐公车,持三千奏牍,击登闻鼓,上书天子,惩治奸王,诸君可敢随某共往?”

刘天逸满脸涨红地怒喝一声,振臂高呼道,瞬间引得了在场众人的声援,当即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浩浩汤汤地随同刘天逸直奔宫门而去。

这一幕,发生在帝都的各个酒楼茶肆之中……

【作者题外话】:虽迟但到,女孩不重要,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