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有救吗

阿齐木多的前辈们对待文人,那叫一个过度热情。来都来了,吃点小饭,喝点小酒,送点财宝。

你看你饭也吃了,酒也喝了,财宝也收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要不你就留下来吧。

你看这天那么蓝,草原那么辽阔,气息那么自由……

识相的待遇能好点,策马奔腾也随你,不识相的那就要采取强制措施了。

至于阿齐木多的前辈们对待文人为什么那么热情,事情就要追溯到前晋了。

前晋总有那么一两位自认怀才不遇全因朝廷昏暗的文人。他们的愤懑不平和求贤若渴的外族简直就是绝配,在威逼利诱下,勾搭上也不足为奇。

十九年持节不屈的终究是少数,而顺势而为借梯下的才是多数。

而那些文人也算是不负外族重金聘用,在他们的谋划下,外族给当时的晋朝造成了麻烦。

经此之后,外族绝得这南边的文人也不是只会之乎者也。两个字——真香!后来外族“重金聘用”文人也算是个传统了,一直到晋末,“重金聘用”才没了着落。

晋末战乱,人不如狗,谁拳头大,谁活得久。在清平时期呼风唤雨的文人们只能缩在自家坞堡瑟瑟发抖,时刻为流民攻破伍堡而担心。

晋末枭雄不少,但也可以说成也枭雄,败也枭雄。正是因为圈地的一个个都不是好惹的家伙,统一大业才难以推进。

普通百姓、文人将才是死了无数。人都被打空了。

拼到了最后几乎都只能比谁更烂。

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大周太祖吕俞可不就是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一举拿下各路诸侯,建造了大周伟业。

而晋末留下的摊子一团乱,也是吕俞没能够在在位期间把北狄彻底摁死的原因之一。

说起晋末战乱,外族这心就跟长了草一样,全都得了不掺和不舒服斯基证。

当时的各路诸侯一看,立刻是先收缩防御,集中力量先把自己后院跳的厉害的外族给收拾了。他们自己人干仗,外族掺和啥,你也看一看自己几斤几两,你算哪块小饼干,你配吗?必须先干死外族。

一路诸侯收拾外族的时候,其他诸侯也都心照不宣地忽视这一路。而这也成了一个不明说却都默认的规矩——外族必死。

这也成了他们身为败寇在史书上为数不多的正面笔墨之一。

晋末战乱,文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也各有各的主公可供追求理想。

至于到了大周太祖、太宗时期,哼哼,懂得都懂。

后面又到了全面封锁时期,文人这种生物,趋利避害怕,都往繁华的地方去,当然人之本性也没什么好说的。要说繁华还是得东望,这样跟北狄接壤的地方,文人就越来越少了。

供不应求,文人可不就成了稀有动物?阿齐木多能不双眼发光,迫不及待地想要“威逼利诱”走一波吗?

……

京都,大明宫,飞霜殿。

“大家,各地驿站有异动。”魏忠贤矗立在吕琤身侧,恭恭敬敬地报告。

“唉——”吕琤幽幽叹了口气,“怎么都不安分呢?”

吕琤轻轻地揉了揉有些发涨的太阳穴。

芙蓉发现后立刻接手了,她轻柔又有节奏地揉着,给吕琤带来难得的舒缓。

专业事还是得交给专业人,吕琤松手,将太阳穴全权交给了芙蓉施为。

吕琤的手顺着鬓角滑落,却不小心带下来一根头发。吕琤定睛一看,是心痛不已。

吕琤呆呆地看着头发,欲哭无泪地在心里默默问道:朕还不到二十,朕还没到掉头发的年龄,朕的三千烦恼丝还有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