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大哥亲事

“我一个老头子可不会看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怀涑的亲事便交给你们了,到时我去瞧上一眼就可,老二老三媳妇跟着把把关。”

“是,爹。”两人笑着应道。

楚凌香第一次参与古代成亲之事,有点小兴奋。

苏怀程苏怀亦却紧皱眉头,平静的面容难得出现了惆怅。

此次家庭会议结束,吴氏外出有意无意提起大儿子要说亲之事,可三日过去,一点儿动静没有。

她很是沮丧,没有心思做饭,一家十几口跟着遭殃。

调料品本就不多,吃惯她做的,忽然换了个人,感觉哪哪都不对胃口。

王氏和楚凌香不忍她这般落寞,亲自上门寻十里八乡无所不知的曲媒婆,让其介绍。

曲媒婆家境殷实,家住水湖镇,经她手的亲事没有一桩是不成的,因此不少百姓来寻。

两人去时正她好在招待旁人,一老者一妇人。

身穿没有补丁的碎花裙子,想必家中差不到哪去。

匆匆瞥过一眼,便被曲媒婆儿媳带去了偏厅。

楚凌香坐立不安,想着一会儿要聊些什么。

不过上头有王氏顶着,她听着就是了,等经历过流程,下次才有经验不是。

毕竟闺女和儿子以后也是要说亲的。

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

虽然不赞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媒婆说亲,互换庚贴之事不能少一样。

王氏其实比她更不淡定,此事理应由主母做主,可家中无主母,长嫂又心不在焉,便只能由她出面。

都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两人不免紧张。

“哟,两位是苏大夫家的二媳妇和三媳妇吧。”

爽朗笑声突现,嘴角长着一颗媒婆痣的妇人晃着手中帕子一扭一扭的走来。

走姿风情万种,就是那肥硕的身躯扭起来莫名喜感。

两人忙起身笑的和煦,点了下头以示招呼。

王氏直接进入主题,“不瞒曲婶子,此番前来是为我那大侄子的亲事。”

“坐着慢慢说。”曲媒婆招呼两人坐下,这才缓缓道:“说来也巧,近日有不少姑娘家在说亲呢。”

身为媒婆,苏家大孙子的事她有所耳闻,从先前的踏破门槛到如今的无人问津。

当真令人唏嘘。

“那感情好啊,都有哪家姑娘?”

楚凌香也束起耳朵听,这可是大侄子的终身大事,她得好好把关。

曲媒婆让儿媳拿了本薄子出来,她翻了几页道:

“能接受军亲的有两家,一位是大弯村的刘家姑娘,另外一位是梧桐村的杨家姑娘。”

此话一出,王氏、楚凌香当即黑了脸,拉的老长老长。

十里八乡最出名的两位姑娘便是曲媒婆口中的这两位。

刘姑娘天生痴傻,生活不能自理,已及笄五年。

杨姑娘骄纵蛮横,目无尊长,年方十九,十岁说开始说亲,如今还是光棍一个。

村里碎嘴婆子最喜唠叨这两位,楚凌香听过无数遍。

不曾想自己高大俊朗的侄子竟只能相看这样的人家。

当真可笑至极。

她二话不说,黑着脸拉起二嫂的手腕就往外走,牙咬的咯吱咯吱响。

王氏脸色亦不好看,就这么让她拉着。

媒婆又不止这一家,她们多跑几家便是了。

见二人气冲冲往出口处走,曲媒婆自知说错了话,赶忙将人拉住,着急忙慌道:

“两位苏妹子莫要生气,老婆子不是有易为之,前些年强制征兵,大多人家怕闺女嫁去守寡,便说了不嫁参军之人。

只有那两家没这个要求,是我老婆子嘴笨,不会说话”

事实虽如此,可王氏两人还是气不过,回头恨瞪了她一眼。

曲媒婆将二人迎回坐好,赔笑道:“这事也说不准,前几日有一位不嫌弃的人家,将闺女嫁出去了,多等几日许就有愿意的人家。”

又聊了好一阵,无非就是有消息就通知她们。

楚凌香全程黑脸,对曲媒婆没鼻点好脸色,她气的肝疼。

自家侄子一表人才,能文又能武,还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怎么就没人要了!

气的她想将媒婆揍一顿,可人家没做错,说的是事实,拳头打下去就是她没理了。

终于熬到回家,她始终黑着张脸。

王氏安慰道:“无需理会,怀涑相貌堂堂,能文能武,性子又极好,定会觅得良人。”

是啊,没钱脾气又不好的男人都能相看中,自家大侄子怎就不比他们优秀了。

楚凌香豁然开朗,情绪逐渐好转。

见此王氏呼出一口气,放下不少心。

大嫂敏感多疑,三弟妹又什么都表现在脸上,这样回去不得看出什么,到时大嫂继续沮丧,她们这一躺不白去了?

两人抬脚踏进院子,就见一溜脑袋齐刷刷转向她们。

从大到小,排的整整齐齐。

老爷子两手搓了搓问:“如何?”

苏其正也一脸期盼的紧盯二人。

萝卜头们则吞了吞口水,静等答案。

事关大哥,他们可关心了,无视爷和爹娘劝阻,直嚷嚷要知道结果。

楚凌香心思沉重,不想让他们跟着犯愁,撒谎道:“近日没有姑娘家相看,曲婶子让我们多等上几日。”

王氏也道:“可不是,赶巧去晚两日,有几位姑娘家已相看好了。”

“那便多等几日,不急。”

老爷子嘴上说着不急,可眼底满是失落。

众人也好不到哪去,特别是苏其正和吴氏,两人垂头唉声叹气,愁容满面。

几人中却有两个例外,苏怀程与苏怀亦唇边带笑,心情颇佳。

晚饭是翠红李奶奶做的,吴氏已罢工四日。

苏暖生无可恋,磨磨唧唧扒饭。

暗戳戳回味大伯母做的饭菜,可越是回味越吃不下手中碗里的饭。

可太惨了,想念大伯母手艺的第四天!

与此同时,村里妇人替自家到了年纪的儿子说亲屡屡碰壁,无一例外被拒。

而那些没去参军的人家很快相中,将媳妇娶回了家。

这不就代表着自家儿子要打一辈子光棍吗?

妇人们聚在村口哭诉。

“天杀的呀,眼见我家儿郎弱冠之年,再不说亲就晚了。”

“谁家不是如此,要怪就怪老天不公。”

穿越农家医女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