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五采而文、光鲜亮丽

乐,在我国古代具有重大的作用。

我国为礼乐之邦,礼乐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我国文化的基础元素。

孔子说:“治理国家百姓,没有比礼更有效的;转变地方风俗,没有比乐更有效的。”

因此,汉代对乐非常重视,汉武帝便设立乐府搜集各地歌谣以观察地方风俗,地方官吏也利用乐来教育百姓以转变风俗。

汉代的乐器可分为打击乐器、管乐器及弦乐器三类。

第一种就是最为出名的打击乐器,有钟、鑮(bó)、磬、铎(duó)、铙(náo)、鼓等。

第二种是管乐器,有笙、竽、埙、笛、龠、排箫等。

第三种就是弦乐器,有琴、瑟、筑、筝、琵琶等。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纹饰清秀华美,装饰推陈出新,折射出西汉时期的社会风情。

一笔一划,一扣一嵌,是大匠巧技,更是大汉神韵。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而传承文化,最大的机会来自纹饰。

这些纹饰之内有铭文、刻绘,最后就是真正的纹饰。

通过海昏文物上的纹饰,我们现代人就可以走进古代汉人的精彩世界。

海昏侯墓中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跟现在陈文哲想要研究的雕刻有关的更多。

就像是纹饰、铭文,还有彩绘、壁画等等,很多都属于雕刻技术的范畴。

比如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件当卢,这是马额头上的金属装饰物。

仔细看一下这件当卢上的纹饰,顶部中央是一只跳跃状的斑斓猛虎;

其下左右分别是内有玉兔、蟾蜍的月亮和内有太阳鸟的太阳,再

上环中有一仙鸟,口含琅玕,下环中有一鱼,底部是鸾鸟。

这是不是一个丰富,而又奇妙的神兽世界呢?

这件当卢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其上的白虎。

有人会问,老虎一般不是白色的,为什么会叫白虎呢?

难道以前的老虎都像孟加拉白虎一样,都是白色的。

不是的,在我国,老虎都是斑斓的,之所以叫白虎,是因为白虎是四神之一。

四神是远古星宿崇拜的产物,而四神又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的颜色为代表。

比如说,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正对应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或许有人会问,这里只有白虎,没有青龙、朱雀和玄武,那么白虎出现在此,又有何意义呢?

按《庄子·逍遥记》:北冥是有鱼的,当卢纹饰中有鸟与鱼的转圜关系。

据此推测,交龙二环描写的就是从北冥到南冥的景象。

在交龙的上部,是代表着天空,因为上面有太阳和月亮。

而白虎代指西方,所以居其上的白虎,可推测其代表的西方的星空,或是夜晚的星空。

既然有白虎纹,自然就有凤纹。

海昏侯出土的玉器凤鸟是其经典,这一件凤鸟可谓是手工造物、天人合一的代表。

凤为百鸟之王,是古人以鸟的形象为基础,结合多种动物的形象,想象出来的一种混合性神话动物。

古文献对凤的形态有很多记载,如《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鱼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

凤鸟纹是我国古代器物中常见的纹饰,也是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中占比非常高的装饰图案。

凤鸟纹大量运用在青铜器、漆器和玉器上。

造型各异、神形逼真的凤鸟,通过彩绘、错金银、雕刻等工艺呈现,展现出汉代人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力,呈现写意的浪漫情怀。

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三件凤鸟形石饰,皆是出于刘贺墓主棺室东室南部。

凤形是西汉流行的立凤形象,底部钻一个未通孔,应是青铜器或漆器上的嵌饰物。

此组凤鸟形石饰上凤的头部、身体、足部、翅膀、尾巴,包括面部器官等一应俱全。

其衔接合理,风格写实,而且身体没有过多纹饰或线条,仅用阴线示意身体部位,是汉代常用的装饰手法。

凤首高昂,尾部上翘,灵动典雅,生动地表现了它高傲的神韵。

勾喙,叶形耳,凤翼收在身体两侧,随尾羽上翘,悠然自得,雕刻出一只形象简洁、内敛而高贵的凤鸟。

在我国古人眼里,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器就是用这些美石雕琢而成的器物。

凤鸟因其“五采而文”、光鲜亮丽,被赋予多种美好品质。

用美好的玉器承载美好的凤鸟形象,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寄愿。

既然有了凤纹,自然也不会缺少龙纹,海昏侯毕竟是皇族,所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龙纹器也不少。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说起源于图腾崇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多种动物的身体特征,是由人们复合而成的虚拟生物,经过漫长的文化晕染才变成今天的形象。

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西室中部,出土了一件龙形玉饰,它是套在一铜杵上用以装饰的,保存十分完整。

器身为和田白玉质地,整体轮廓外方内圆,器表留有方形面;

梯形钮较为突出,但没有超出方形转角范畴;钮中部有钻孔。

龙首和左翼分别位于方形两个相对的转角,整体纹饰显现微浮雕特征。

这件器物为立体盘龙状,龙身竖直,头颈横伸,独角圆眼,卷凸鼻闭口。

龙身单面满饰龙首纹,两翼卷凸状张开,饰羽毛纹;

背上有一多棱柱形无纹钮,钮上横穿孔。这条龙有翼,身体繁密的纹饰表示鳞,头部有角,当属应龙之列。

龙形玉饰,为春秋时期整体形态较为抽象的龙形。

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的龙形玉饰的共同点,是龙头较小、一字角、卷凸鼻闭口、器身满饰龙首纹。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龙身多以谷纹、涡纹等为主要填充纹饰,少见龙首纹等动物纹饰,后代更是简化,以白描手法修饰龙身。

所以这件龙形玉饰成形年代最迟不晚于战国早期,有学者推测它为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段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