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制造核武

铀235的分离和提纯对于韩元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没有全球各地各种资源矿藏信息以及X-1型工业机器人需要他自己动手的话会麻烦一些,但也仅仅是麻烦一些而已

在掌握了全球各地各种资源矿藏信息后,原料的来源问题就被彻底解决了。

换做是之前,去开采内蒙的那个铀矿的话,比现在可要麻烦多了。

那个铀矿的品位虽然相对而言也还算不错,但和西江的超级铀矿相比就拉胯多了,铀品位只有个位数。

要从这种品位的铀矿中提炼到足够的铀235需要的原石数量可不是三五万吨的溶液能搞定的,数量最少都得翻十倍。

要对如此庞大溶侵液进行处理,需要的就是工厂了,而不是几个水池和抽水机。

而在拥有了智能工业机器人后,劳动力的问题也被解决了,否则光是铀235的提炼就能耗掉他大量的时间。

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铀235分离出来后,韩元也没耽搁时间,直接就开始制造用于完成任务的核弹。

虽说星链任务还剩下两个多月时间,但还是要留一点时间以防万一的。

提炼出来的七十五点三二千克铀235全部用于制造一枚核武器,韩元并没有没准备给自己留点。

文明守护支链任务要求是制造出一颗核裂变武器或核聚变武器,要求爆炸威力不小于一万吨TNT当量。

一万吨TNT当量的核武器,对于铀235的数量要求不算多。

但他提炼出来的七十五千克的铀235放到核武器中也并不算多,属于低当量.中当量中间层次的级别。

当年米国在小岛国投放的“小男孩”核弹的当量约为1.2-1.5万吨TNT炸药,使用了六十五千克的铀。

这对于韩元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参考数据

文明守护支链任务要求是爆炸威力不小于一万吨TNT当量,所以韩元会卡着这个吨量来制造。

不会不小于一万吨TNT当量,保证他能完成任务。

但也不会超出很多,因为核弹爆炸过后会造成严重的核辐射。

即便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也还是有生态环境的,而且沙漠的生态环境比起森林、草原这些地方更加脆弱。

不过死道友不死贫道,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沙漠无疑是最适合引爆核弹的地方。

韩元也不是没想过在太空中引爆核弹,毕竟太空当中没有空气。

没有空气既不会产生蘑菇云现象,也不会产生巨大的空气冲击波,这样就无法用空气冲击波来摧毁一切。

而核武器被引爆之后其产生的威力相对而言会大打折扣。

但想想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方面是他现在虽然有能力将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但却没法离开地球太远。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核弹头爆炸之后会产生无数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核爆炸所产生的许多碎片特会影响地球大气层,很可能会对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带来许多隐蔽性伤害。

而且在近地轨道引爆核弹说产生的大量a射线、射线、y射线、中子以及电磁干扰等各种特性会对‘零号卫星’以及运送核武上天的‘零号航天飞船’造成极大的影响。

这会导致挂在近地轨道的卫星轻则失灵,重则损坏坠落

除此之外,韩元还想让观众了解一下核武器的真正威力。

所以综合考虑他还是选择了在沙漠引爆这么核弹。

在拥有了足够铀235的情况下,制造一枚核弹对于韩元来说并不难。

很快,引爆装置、炸药、中子反射层、定向装置、铀柱等一系列零配件就完成了加工。

这些东西于已经拥有了各种工业设备的他来说加工起来并不难,图纸、数据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控程序脑海中都有,复刻出来编写进中央计算机就行。

直播间里面的观众看着正在组装的核弹,纷纷在弹幕上展示自己的看法。

[我表示主播是我见过的最没用的老师,教啥我也没学会,学会了也没用。]

[欢迎大家收看下列节目:《原子弹从入门到精通》《从闲逛逗鱼到入狱!》《每天一个入狱小技巧!》]

[看主播造核弹感觉好容易啊,要是有原材料,我也想试试,要是制造出来了,我上大街卖。]

[感情您就是卖核弹的小女孩啊。]

[制造核弹需要大量离心机和电力,所以一般国家弄这个东西都会被大国,准确的来说是被米国发现,然后制裁,不过现在有了主播的技术嘛,似乎也怎么需要电力和离心机了,搞不好以后核弹每个国家都有。]

[光看没意思啊,主播讲讲细节吧,比如这些零件都是干嘛用的啊?]

[楼上真刑啊!]

[哪个男孩子不想要一个男孩呢?_中]

[我们这过年不让放氢弹了,只能放原子弹了,威力小了很多,都没有年味了。]

[还行吧,氢弹被禁了,偶尔放放反物质弹也是不错的体验。]

[你们还是比较好的了,我们这也只给上帝之杖听听响了0o)]

[一群神仙,不过我也比较想听一下细节,虽然知道铀235可以制造核弹。]

看着调侃嬉闹的弹幕,韩元笑了笑,道:“那就简单的说一下。”

“一枚以铀235为核心基础的原子弹中,主要有引爆装置、引爆炸药、中子反射层、铀235弹壳、导向槽这几大主要零件。’

“这些零件除了中子反射层和铀235外,其他的零部件和普通的导弹使用的零件没多少区别。’

“制造起来也很简单,稍微麻烦一点的中子反射层。”

“所谓的中子反射层,指的核弹中心的一种防止中子泄潜心的包覆层。”

“这一层材料由铍、石墨以及铀238等材料制成。’

“它的主要目的是反射中子。’

“在核反应过程中,中子反射层能把核装料参与反应放出的而又可能被泄漏的中子反射回反应区,使其参加核反应以提高反应效率,从而可使核装料的临界质量明显减小。

“所以这一层结构,是核弹爆炸的核心零件之一,它的存在,涉及到了核弹能否顺利被引爆。’

“原子弹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铀原子裂变,释放能量的同时再放出中子,中子分别再击中铀原子核,再次释放能量和中子。’

“依次类推,这就是所谓链式反应。”

“但这里有个问题。

顿顿,韩元接着道:

“中学课本中就讲过,如果将一颗铀235原子比作一个足球场,那么原子中原子核只有芝麻大小,而一颗中子的大小比一粒灰尘还小。

“在原子这么广阔的空间中,这样一粒‘中子灰尘’想要击中足球场中的‘芝麻原子核的难度可想而知。”

“其一次击中的概率恐怕不会高于亿万分之一。

“如果中子无法击中原子核的话,链式反应就不会产生,铀235根本就不会爆炸。”“所以在核弹中,如果让链式反应顺利的进行是引爆核弹的关键因素。”

“解决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办法是安排步骤足够多的足球,让它们紧密排列,这样‘中子灰尘’一路往前飞,总有一个‘原子核芝麻’会被击中。”

“这一点其实也就是铀235本身的临界质量。”

“小于临界质量意味着足球场不够多,大部分中子打不中原子核就飞到铀块外面了,反应无法倍增,铀块就只会发热不会爆炸。”

“而大于临界质量,灰尘就会不断击中芝麻,能量迅速倍增,产生核爆。”

“铀235的临界质量是48千克。’

“如果你能提炼出来足够多的铀235,切记不要将它们都堆到一起。”

“如果堆放在一起的铀235质量超过了48KG的话,你将体验一场剧烈的核反应。’

“我之前提炼出来足够的铀235后,将其分成小块分别存放,就是为了防止铀235因为超过临界质量而自行产生链式反应。’

“而另一个方法就是制造足够多的中子或者截留中子了。

“中子反射层就是截留中子的。

“它包裹在铀235外面,全面覆盖,这样一来,即便是中子在穿越铀235的过程中没有撞到任何一颗中子,那么它也会被外围的中子反射层反射回来,重新进入铀235里面。’

“这个过程就像是打台球一样,中子就是一颗几乎有着无线动能的台球,只要台球(中子)没落袋(和原子核反应),那么它就会一直在球场上运动,直到最终撞到桌上的其他台球或者落袋。”

闻言,直播间里面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也就说我只需要提炼出来足够的铀235,然后放一起它自己就能爆炸?]

[可以这样说,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铀,而且这种模式应该不会爆炸,或者说爆炸的威力很小,只会放出大量的辐射。]

[我记得以前教科书上好像写了一个科学家徒手掰开原子弹的事迹,叫什么来着?]

[枫叶国的著名的物理学家斯罗达博士,不是掰开原子弹,而是分离了两块正在实验用的铀块,但也因此受到了高剂量的致命辐射,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去世了。]

[所以,科学家告诉了我们徒手掰开原子弹是错误操作,大家不要学q(*0)]

[你tm掰我原子弹是吧?]

[别闹,这件事其实是被炒起来的,现在的教科书都删了这个故事了,其实是就是斯罗达自己作死,违规操作然后想补救罢了。]

[好像是因为当时有个科学家在实验的时候喝咖啡,结果杯子掉地上了把斯罗达吓了一跳结果手一抖螺丝刀就滑出来了。]

[别人:玩游戏滑砸到头,科学家:玩原子弹滑了炸了。]

[为科研献身的事件别开玩笑!不管怎么样,科学家都是值得学习的。]

[开什么玩笑?学习个P!你了解事情真相吗?斯罗达这种在实验室不遵守规矩为了图省事,最终酿成了大祸的科学家有什么好学习的?]

[安全规程每一条后面都带着人命的。全都是血的教训。]

看着弹幕,韩元摇了摇头。

有关徒手掰核弹的故事他自然知道,这东西在他以前上学的时候都还在教材上。

只不过对于这件事的细节他并不太清楚。

不过他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当时实验用的两颗半铀没有被掰开,实验也不会产生爆炸。若那样的简单碰撞就触发核爆,科学家研制起爆炸药、雷管等东西岂不是画蛇添足。

所以他之前说的超临界质量的铀是会产生核反应,而不是核爆炸。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铀235在超过临界质量会自动进行链式裂变反应,不过在一般环境下会因为高温融化,最终导致体积膨胀而停止链式反应。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铀块会释放出大量的核辐射是肯定的。

至于范围,则依据使用的铀质量来确定。

不过这个范围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二十米。

而原子弹的辐射范围之所以超过了几十公里,那是因为爆炸诞生的强烈冲击推出去的。

所以如果当初进行实验的几名科学家在铀半球接触的第一瞬间不是去掀开保护半球的铅锅盖,而是直接跑的话,事后再来出来这个实验室的话,他们都能活下来。

正是因为斯罗达掀开了保护的铅锅盖,才导致自己中了超剂量核辐射而死亡,也导致其他科学家同样受到了一些辐射。

不过这种事情在当时斯罗达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可以说是情有可原。

毕竟科学的发展都是慢慢摸索的。

在当时科学家已经计算出了铀235的临界质量,知道超过临界质量会发生核反应,但不知道这个核反应并不会爆炸。

所以在当时人们认为只要超临界质量就会出现核爆炸,而为了不让互相接触的铀半球产生核爆炸而造成更大的危害,斯罗达打开了保护盖,并徒手掰开了两块铀半球。

这是时代的局限导致的,但这种勇气,是值得任何人钦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