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出巡

皇上关于暂停早朝的圣旨,在朝中没有引发多大的波澜,朝中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诸多的官吏大都忙的脚不沾地,落实诸多的事情总是需要时间的,暂时不参加早朝也是好事情。

皇上的圣旨也说的很明确,因为朝中和地方需要落实的事情很多,且地方与朝中的诸多需要决断的事宜,可以交付内阁商议,最终由内阁进行禀报,不需要每日里的早朝来商议,今后就算是恢复早朝,也不需要每日都进行了。

离开南京之前,朱慈烺专门找到了左都御史路振飞和右都御史张慎言,叮嘱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说到的全部都是整顿朝纲的事宜,应该说整顿朝纲要从制度上面着手,上上下下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样才有作用,不过时间上面来不及,朱慈烺首先要稳定朝廷、稳定南方,首先要打败后金鞑子的进攻,所以当下只能从盯紧官吏方面着手。

路振飞为官耿直,仗义执言,不畏权贵,出任左都御史是最好的人选,不过这样的官员也有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须知官场上是复杂的,千里做官只为财,朝廷给予官吏的俸禄少得可怜,养活家人都存在困难,如此情况之下,让官员清廉如水,那就是自欺欺人,朱慈烺必须让路振飞明白这一点。

至于说张慎言,朱慈烺最为欣赏的就是张慎言认定人之欲即天理,反对存天理去人欲,张慎言的这种思想,在品评官吏的时候,能够做到基本的公平公正。

朱慈烺专门提到了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到了张居正的考成法,考成法注重对官吏的监督考核,以业绩为中心,行的升职,不行的贬职,且严格执行,此举大大提升了部门的办事效率,朝廷的决定得到了最为彻底的执行,今后朝廷亦要大力推进考成法。

朱慈烺的苦口婆心,甚至与路振飞、张慎言辩论,举了很多的例子,总算是让两人明白自己的苦心,那就是当下的南方,首要的是稳定,对于官吏的监督责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拔高要求,导致督查院对官吏的监督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朝廷官吏的配备,朱慈烺已经尽全力了,史书上面的南都三清,侯峒曾出任兵部左侍郎,陈洪谧出任户部左侍郎,徐石麟出任吏部左侍郎,至于说南明三贤相,高宏图与史可法已经是内阁大臣,姜曰广是翰林供奉、掌院学士,将来也是要进入内阁的。

至于说抗清三公,江阴的阎应元、陈明遇、冯厚郭,因为三人都只有生员的功名,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启用,朱慈烺只能让龙祖山暗地里关注这三人,等到机会成熟之后启用。

江西总督袁继咸,赋闲在家的黄道周、翟式耜、黄端伯、朱大典等人,亦是朱慈烺特别关注的对象,特别是袁继咸、黄端伯何朱大典三人,袁继咸敢于直言犯上,为官清廉,黄端伯办事干练、广知博闻,朱大典能够带兵,有气节,这三人的能力都很突出,如果能够发挥其特长,对于朱慈烺将是巨大的帮助。

朱慈烺准备御驾亲征时候,黄端伯与朱大典两人已经奉旨来到了南京。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下旨,敕封黄端伯为礼部左侍郎,跟随前往山东,至于说朱大典,同样跟随朱慈烺前往山东,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朱大典曾经长时间担任山东巡抚,对于山东的情况很熟悉。

跟随朱慈烺前往山东的,还有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史可法,锦衣卫指挥使卢元达,锦衣卫副指挥使龙祖山等人。

江西总督袁继咸,当下的主要职责是盯紧江西总兵刘良佐,防止刘良佐有任何的异动。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八,辰时。

朱慈烺秘密从南京出发,乘坐漕船前往山东德州,其离开南京期间,朝廷的事情由内阁直接负责,内阁首辅唐王朱聿键总负责,南京一切照旧,除开内阁诸多大臣,六部的尚书,其余人都不知道皇上已经离开南京,前往山东了。

经过内部改装的漕船,从南京码头出发,前往山东。

两艘漕船全部由锦衣卫军士掌控,船老大不知道船舱里面是什么人,只是负责撑船。

大半天时间过去,漕船来到了淮安码头,淮安巡抚、漕运总督吴孟明来到了漕船上面,见到了皇上,吴孟明大惊失色,连忙行跪拜礼。

朱慈烺告诉吴孟明,漕运必须要保持畅通,漕粮一定要按时运送到山东德州,整顿之后的漕运兵丁,主要职责就是护卫漕运的安全,以往各个漕运码头存在的诸多帮派,若是能够听从官府的调度安排,服务于漕运,从中赚取钱财,不用理睬,若是打着帮派的名声,暗地里垄断地方漕运,甚至是抢劫漕粮货物,则要坚决予以剿灭,不管牵涉到谁,都不能够手软。

经过数月时间整顿,漕运的情形大为改善,工部将清理漕运河流作为主要的工程之一,已经投入一百多万两白银,漕运总督府则是重点整顿漕运秩序,斩断了很多伸向漕运的黑手,不过朱慈烺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漕运存在的诸多弊端,还要更进一步的清理,而这种全面的清理,与整顿吏治紧密相关,须知每个利益集团的背后,都是一大群的官吏。

漕船没有在淮安码头停留,直接前往徐州。

五月十二日,辰时,漕船抵达徐州。

对于漕船的速度,朱慈烺不是很满意,南京距离徐州七百里地左右,若是走陆路,快马加鞭最快三天至四天时间,不过他不能苛求,天黑之后漕船必须要抛锚歇息,白天的时候,河面上来来往往的漕船和商船数量不少,有时候需要等待避让,船老大已经尽了最大的力,白天几乎都没有歇息。

按照惯例,一艘漕船从淮安码头抵达京城,快则两个月,慢则三个月,这还要看运送漕粮数量的多少,以及运河有没有堵塞,朱慈烺令漕运总督府整顿漕运,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漕运的速度,如果一艘漕粮从南京出发,能够在一个月时间内抵达京城,那就趋于正常了,这样的情况之下,漕运才能够真正的救急。

史可法想着通知徐州知州侯君昭,以及徐州总兵廖元杰,副总兵胡华山,朱慈烺没有同意,他的行程是高度保密的,绝对不能够泄露出去,如果漕运沿途的官府都知道他这个皇帝前往山东德州,还怎么可能隐秘行踪。

漕船在徐州码头靠岸,朱慈烺决定到徐州城内去看一看。

徐州是南直隶的门户,也是朝廷的战略缓冲地带,现如今大量的兵力调遣到山东,秘密集结在聊城以及济南府等地,他们的后方就是徐州,一旦抵御后金鞑子的战斗失利,后金鞑子步步紧逼,则大量的兵力将要迅速赶赴徐州,构筑新的防线,拼死抵御后金鞑子,护卫南直隶的安全。

当然,朱慈烺有着充足的自信,这一幕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朱慈烺的决定,让卢元达和龙祖山等人高度紧张。

皇上御驾亲征,最为操心忙碌的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卢元达了,为了能够护卫皇上的安全,卢元达抽调了一百名锦衣卫军士,全部都是最为精锐的军士,这里面就包括了原来护卫皇宫安全的三十名锦衣卫,包括刘宁和孙川等人都跟随前来了。

皇上乘坐漕船前往山东德州,肯定还要巡视地方,沿途不可能不下船,所以卢元达和龙祖山等人商议,制定了严密的护卫措施,原皇宫之中的锦衣卫军士,一共二十五人,个个身怀绝技,他们听从锦衣卫百户沈昌的号令,贴身护卫皇上,其余锦衣卫军士则分为两个层次,三十人组成外围的圈子,由锦衣卫百户孙川负责统领,其余锦衣卫军士则散落在四周,由锦衣卫百户刘宁负责统领,卢元达负责整体的调度,龙祖山则是负责搜集地方情报。

皇上不管到什么地方,卢元达都是负责贴身护卫的,也就是说,他时时刻刻跟随在皇上的身边。

对于卢元达和龙祖山的诸多安排,朱慈烺没有提出异议,单枪匹马微服私访是不可能的,万一安全出现问题,那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只是每一次到州县巡查,都要出动一百名锦衣卫,这样的阵势令他有些头疼,所以此次前往山东德州,朱慈烺也就是在最为关键的几个地方去看一看,其余地方基本不会走下漕船。

史可法也很忙碌,他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军事上面的诸多准备事宜,都需要兵部直接去落实,而且大都是绝密的调遣,不能够泄露出去丝毫的消息,离开南京的时候,史可法一再嘱托兵部左侍郎侯峒曾,务必竭尽全力做好兵部的事宜,若是遇见困难,可直接找到内阁首辅唐王朱聿键请示,兵部的事情都很紧,决不能耽误时间。

相对轻松一些的是黄端伯和朱大典,朱大典暂时只有督查院左佥都御史的官职,还没有多少具体的职责,黄端伯虽然是礼部左侍郎,可还没有真正的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