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三人分工

董一振向前一步,单膝点地,躬身施礼道:“张大人,我们奉杨大人命,正式归三位大人节制!”

他身后的五人也一起单膝点地。

张亦隆赶紧示意六人起来,“免礼,大家坐下说话吧。”

董一振等人落坐后,手指最后进来那二人,“大人,这位是吕少威。”

一个看着年过三十年壮实汉子抱拳施礼:“大人,标下是京营小旗出身。”

董一振又一指他身边岁数更大的中年人,“这位是郭绍元。”

“大人,”郭绍元的身形略显削瘦,却有着一股独特的精气神,“标下是京师神机营的总旗出身。”

穿越三人组眼睛齐齐一亮,经过这些天来的恶补,就算是历史知识最少的于硕都知道神机营是一支以火器为主的部队,就算是到了明末,京师三大营中的神机营早就不是当年威震草原的那个神机营了,但仍不失是京师三大营中的精锐。

董一振自然也看到了穿越三人组中的亮光,微笑着说道:“我和张大人说过,我知道谁会铸炮,说的就是郭绍元,郭兄弟。”

“哦?”穿越三人组中对明末火器最为熟悉的张亦隆问道:“不知郭兄弟会铸什么火炮?”

郭绍元回答的特别痛快:“我会铸虎蹲、碗口、大将军、佛郎机、红夷诸炮。”

“你会铸红夷大炮?”张亦隆感觉自己真是捡到宝了。

“回大人,我在神机营时学过如何铸红夷大炮,铸好的火炮曾经送到辽东痛击过东虏。”郭绍元知道这是自己改变人生的机会,回答的十分认真。

“好,”张亦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能铸出18磅红夷大炮,这实在是一个意外之喜。

“张哥,铸炮的事,咱们先放放。”胡新明要比张亦隆冷静的多,有了会铸炮的人,可没有能铸炮的工匠和铁料也是万万不行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募兵和练兵。

张亦隆点点头,自己是有些高兴过头了。

收敛起笑容,张亦隆简单的分配了任务,董一振暂任新军步兵中军营营官,岳双元、魏立庆分任副营官,吕少威、郭绍元暂为营务帮办,职同副营官。

胡新明负责新军步兵中军营的招募和训练。

姜玮为标营标梳,职同营官,方布为副标统,职同副营官,兼任新军宿卫长。

张亦隆亲自训练标营,于硕则兼管两营营务。

任务分配完了,张亦隆看向于硕,“小于,目前就属你的事最多,最杂,除了吕少威和郭绍元以外,我让方布也去帮你。”

于硕自然没有拒绝,营务确实是一堆麻烦事,大到营房和训练场的建造,小到军装的订制和伙食的管理,麻烦着呢。

好在现在的新军还不到五百人,不然不可想像啊。

张亦隆站起身来,对着客厅内众人抱拳道:“各位兄弟,自今日起,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大家一定要同舟共济,为我们自己打下一片全新天地,我在这里谢过各位了!”

众人一起齐身,抱拳回礼道:“大人放心!我等自当效死力!”

短会开完,各人就开始忙乱起来。

于硕带着方布赶到板申内的成衣社,先要给所有的新兵做一身新衣,这不到五百人不仅是最先应募的,也是经过了董一振和姜玮的挑选,如无大的意外,肯定不会被淘汰出去,每人发一套新的夹衣,不仅是福利,更是为了保证营区内不出现疫病。

胡新明则带着董一振等人回到长工房,已经陆续又有新兵前来应募。

每个应募的新兵,胡新明都要一一过目,毕竟招入新军,一人就要发20两银子的安家费,说不肉疼那是假的。

张亦隆则在姜玮的陪同下,赶到郭宅,119名标营新兵全部集中于此。

张亦隆和姜玮在30名蒙古亲兵的保护下赶到郭宅时,119名应募而来的新兵已经全部集中到了郭宅旁的场院中。

时值午时,根据胡新明昨天下达的命令,郭家的仆役和厨师们为这些前来应征的新兵准备了饭菜。

按穿越三人组讨论的营制,入营的第一顿饭,必须是好饭,这样才能给新兵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所以今天中午送到场院中的是猪肉烩豆腐土豆,每人一大碗,三个黑面大馍,不够还能再拿。

看到新兵们正在吃饭,张亦隆也就没打扰他们,直接拉着姜玮来到了郭宅里。

郭四端等人的脑袋被砍下后,郭宅的仆役和丫鬟们彻底的没了指望,也真正明白了谁才是苏木沁板申的主人,见到张亦隆一行人自然是热情万分,将众人迎进客厅后,马上就开始摆桌子上菜,按张亦隆之前的通知,今天的中午饭比较简单,就是酱牛肉、炒豆芽和牛肉丸子汤,主食是大饼。

张亦隆让他们把酒端下去,一会儿就要和标营的新兵们见面了,满脸通红,酒气熏天,像什么样子。

看到要和张亦隆同桌吃饭,姜玮有些紧张。

张亦隆示意他坐下,没有绕什么弯子直接说道:“这119人是你挑的?”

姜玮点头,“这些人原本是我用来暗中反抗胡守常的班底,只不过我还没来得及和他们多做交流,台吉大人就天降神兵了。”

“边吃边说。”张亦隆用一块雪白的毛巾擦了擦手,抓起一张大饼,夹起十几片切的很是厚实的酱牛肉,放在大饼中,卷起来就往嘴里送。

姜玮没好意思像张亦隆这么豪放,一边吃着大饼一边说:“本来我想着,等夏天时胡守常和郭四端他们忙于应付土默特万户时,再借口训练壮丁,把他们单独挑出来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到秋天时,我手上就有百余人的可战之兵,就有和胡守常讲理的底气了。”

“嗯,那你不怕胡守常他们在你准备好之前就动手?”张亦隆的胃口好像根本不受之前血腥屠戮的影响,一会儿就把一张夹牛肉大饼送下肚,此时已经开始卷第二张大饼了。

“这到是不怕,”姜玮想了想,也学着张亦隆开始大饼卷酱牛肉,“胡守常他们雇来的都是些所谓的江湖高手,他们不懂怎么排兵布阵和战阵搏杀。在起事之前把我杀了的话,胡守常他们还怎么据守板申,然后去和台吉大人谈条件?”

“哦?你懂排兵布阵和战阵搏杀?”张亦隆一直以为姜玮所谓的他是三国时代姜维后人的说法不太靠谱。现在听他说,会排兵布阵还会战阵搏杀,难道是家传的本事?

“大人,我家是世袭军职,我父曾经是固原镇的指挥佥事,只不过因清流污他是阉党,最终被革去军职,冤死狱中了。我从六岁起就在家父的指导下习武和研读兵书,本来想着20岁时还要去京师参加比试。”

“是在京师大校场内的比试?”对于明代军官的世袭制度,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张亦隆还是有些了解的。

“是的,只可惜准备了许久,最后还是没机会去京师大校场上试一下。”说到这里姜玮多少有些遗憾。

张亦隆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有些刮目相看了。

按明制,武官因故去世的,理当袭替的子弟,只要年满15岁就可袭替,年满20岁就要参加比试。

这个比试级别很高,先要由本卫所保送兵部,兵部再行移军都督府,会同内外官于京师大校场内,集中所有应袭官舍,由锦衣卫看守,给事中总定队数,最后才是在大校场内开始比较。

比试内容不像影视剧中的武举考试那么随意,可以说更接近实战,只比三项:驰马、射箭和使枪。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拿到全俸,否则2年后就要重考,这2年只能领半俸,再试不中者就要被充军了。

姜玮自幼就被训练要通过如此高难度的考试,他父亲只是一名四品的指挥佥事,应该没有多少家产让他用作弊之法来通过比试,可见姜玮确实是有些真本事的。

而且如果姜玮没有说谎的话,他父亲的指挥佥事是都指挥使手下负责训练和军纪的中层军官,这样的家传对新军的创立可以说是有益无害。

饭后,张亦隆带着姜玮和10名蒙古亲兵来到场院。

“集合!”已经换了一身短衣,外套了一件牛皮甲的姜玮手按腰刀,往前跨出一步,高声喝道。

散坐在场院上的汉子们迅速起身,靠拢了过来。

“列队!10人一队,快点!”别看姜玮身材不算高大魁梧,但说话中气十足,手按腰刀更增加了他的威势。

可以明显看出这些衣着各异的汉子们确实是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

随着姜玮的口令,119人排成了10队。

尽管在张亦隆看来,如果用21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准去衡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但现在毕竟是17世纪的明末草原上,能排成相对整齐的队列,张亦隆已经知足了。

张亦隆一一扫过119人,很好,只有少数人回避了自己锐利的眼神,看来能逃到口外讨生活的都是有些勇气的。

姜玮对着张亦隆抱拳道:“大人,标营119人全数在此,请大人点验。”

“各位,”张亦隆往前走了一步,对着这些日后将成为自己部下的汉子们说道:“我叫张亦隆,现任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大成台吉鄂托克的明安图。”

此话一出,汉子们瞬间就骚动了起来,一个汉人,居然能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土默特万户的明安图?什么时候蒙古人允许汉人当千户长了?

“安静!”姜玮再次爆喝一声,队伍瞬间安静了下来。

“虽然我是蒙古右翼的明安图,但招募你们组建的却不是蒙古人的仆从军,而一支由我和我的两位兄弟共同创立的新军。”张亦隆同样没有理会人群的骚动,现在这个明安图的身份只是装装样子。

“什么是新军?”张亦隆一边在队伍前面来回踱步,一边自问自答:“就是完全独立于蒙古军以外的全新军队,这是一支以塞外汉人为基础的新式军队,它既不同于蒙古军,也不是明军。而是一支真正属于所有生活在塞外草原上百姓的军队!”

全场寂然,就连站在张亦隆身后的蒙古亲兵也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他们是达阳特意挑出来暂借给张亦隆的,都能听得懂汉语。

眼前这位张安答是要自立门户?!在土默特万户眼皮底下?

“而你们就是这支新军最早的成员之一,更是新军中一等一的绝对主力和精锐!所以我在这里要强调三点:”张亦隆忽的提高了声调:“第一,新军标营不强征从军,所有从征之人必须是自愿的。你们中的任何人,现在想要离开的,都可以自由离去,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第二,新军中军官和士兵是平等的!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不允许欺凌兵士,不能将你们变成仆役,违令者斩!在新军之中,无论是我,还是你们,大家都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们只是责任不同,但绝无高下贵贱之别!标营中表现优秀的士卒会得到优先任用!”

“第三,新军绝不克扣军饷,任何人胆敢喝兵血者,斩!只要有一名兵士没有领到军饷,那么他的上级军官就同样不能拿到军饷!”

最后张亦隆对着眼前的120人,喊出了习惯的那句:“听清楚了吗?”

姜玮反应最快,高声回道:“听清楚了!”

身后众人杂乱的回道:“听清楚了!大人。”

“不行!回答必须整齐划一!重来!”

“听清楚了!大人!”这次的回答明显整齐多了。

“很好,但还不够好,离我的标准还差的很远。”张亦隆回到队列前,“姜玮说过,你们都是明军的士卒或是军户出身,那么现在你们重新分为三队,擅用枪矛者一队,擅用短兵者一队,擅用弓箭和火器者一队!”

很快,119人分出了三队。

和张亦隆想的一样,擅长枪矛的是最多的,50余人。

擅用短兵的是是少的,只有20余人。

剩下的则是擅用弓箭和火器的。

这时,姜玮走到张亦隆身边,解释道:“大人,就我的了解,他们中所有人几乎都会射箭,只是箭术有高下之分。”

张亦隆点点头,看来在塞外草原上讨生活,不会射箭是绝对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