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闻言脑中立刻出现那个距离长安不远处的那个小县城,扯着虎皮做大旗,自称表哥的,还把他认作女子调戏的王三。
再下来才是那个面容严肃,做事一板一眼的秦之炎,那个本家。
其实离开那个县城之后,因为秦朗想用他,也曾让人调查过秦之炎做事做官如何,得到的反馈挺不错。
秦之炎这人,看着严肃刻板,其实做事倒还算灵活,为官也清正廉明,对百姓也很好。
且还有一点,这人做事风格极其强硬,不畏强权。
在那次事情之后,秦朗派人查到,秦之炎的上司因为最宠爱的妾室的弟弟,在秦之炎所在县城犯了点事,找他求情,结果却让他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
一点没看老上司的面子,气的老上司背着人破口大骂,扬言会让秦之炎后悔。
不过秦之炎却没有因为威胁而妥协,依旧依律法将上司的小舅子给办了。
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秦朗对秦之炎愈发看重了几分。
在后世读大唐的时候,都说大唐吏治是史上难得清明的朝代,可等秦朗到了大唐之后却发现,根本不似历史所说那般。
大唐能臣干吏是多,对比其他朝代,大唐的官员好的多坏的少。
但是人无完人,不管什么地方都有一些自私自利,只为自己,为钱为权可以连命都不要的人。
朔州的祁大志是,延州的王元宝也是,甚至在他不知道的地方,仍旧还有许多。
碰不到的也就罢了,秦朗能碰上的伸手管一管,让百姓生活的好一点,倒也算没白费大唐百姓崇敬他一回。
让秦之炎来做朔州刺史,虽说跳的有点高,可比起让朝廷再拍一任祁大志这样的人,却要好的多。
“确实不错。”秦朗笑着点了点头,招手叫过一名昭玉宫弟子,将腰牌解下递给他道:“你御空飞行也学了许久,正是需要练习的时候,跑一趟吧。”
这次带来的昭玉宫弟子正是他接了娘亲回长安时跟在他身边,也见过秦之炎,知道那个县城怎么走,让他去,正合适。
那名昭玉宫弟子点了点头,接过令牌转身走了出去。
“阿朗。”李崇义忽然皱眉看向秦朗:“先前延州的事情你提前跟陛下说过便也罢了,朔州这般直接把一州刺史这般下了牢狱,会不会有些不妥?”
他知道陛下看重阿朗,只是臣子毕竟是臣子。
升迁官员乃是陛下才能做的决定,阿朗只不过是个从三品侯爷,这般揽权,莫说让有心人奏上一本,就是陛下稍微起点疑心,也好过不了。
若非与阿朗相识这么久,又深知他为人,换了任何一个人敢做这种事,他都要给对方竖个大拇指,称赞一声“悍不畏死,勇气可嘉!”
陛下是他本家堂叔,比起秦朗和小程等人,他与陛下相处的算是多的。
虽说陛下是英明,对大多数朝臣来说,陛下心胸也算开阔。
可再英明再开阔,他毕竟还是君王。
自古君王多疑。
莫看现在很是看重阿朗,给了阿朗许多权利,可若是有一天翻了脸,现在的看重现在给的权利都会成为催命符。
秦朗微微一笑:“无碍。”
其实也不光是李二在试探他的忠心,他也同样在试探李二对他的信任,对他的底线。
他手中有许多超出这个时代的东西,任何一样都能让当权者趋之若鹜,为之疯狂。
更莫说他还有许多想法,许多目标想要实现。
甚至于说,有些想法会与君权发生冲突,若是李二对他不够信任,不够支持,他现在做的再多,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若只是这点程度李二就受不了,那有朝一日被有心人抓住机会参奏一本,说他擅专越权,说他觊觎皇权
他现在做的越多,到那时罪名越重。
朝堂跟他不对付,想要抓他小辫子的人多不胜数,他的想法若想实现,早晚会有这一天。
所以不如趁现在,他把该做的都做了,把该冒犯的都冒犯了。
看看李二怎么想,看看朝臣怎么说。
不管会有什么结果,现在都给他解决了,将来就不会再有人拿这种事来参奏他。
李崇义看着自家兄弟说完后陷入沉思,有些忧虑的蹙起了眉头。
有许多时候,他与秦朗的想法十分相近,但再相近,他们也是两个人。
且两人一人接受的是古代的教育,一人接受的是现代教育,即便现在看着是融入了大唐,可其实还有许多刻在骨子里,无法改变的观念和想法。
像秦朗这种想法,李崇义只要不想造反,是绝对不敢想不敢尝试的。
所以他会不自觉的为秦朗担忧,就怕他依仗着他那位仙人师傅,在凡尘中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想那么多做什么。”小程胳膊搭在李崇义肩膀上,无奈的摇了摇头:“阿朗做事一向谨慎周全,若是事不可为,他不会轻易去做。”
“再说,前段时间陛下让阿朗调动百骑司、六部和兵马的权利不曾收回,就表明陛下对阿朗十分信任。”
“古往今来除了皇帝,你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大的权利都集于一人之手?”
“君王多疑是不假,可即便有事,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陛下需要阿朗的地方太多,他不会疑心。”
其实还有一句话小程没有说出口。
那就是陛下也不敢疑心。
阿朗的本事,他们这些兄弟知道,陛下恐怕知道的更多。
且恐怕陛下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若是阿朗要反,天下间无人能够挡得住。
唯一能够牵制阿朗的,只有情谊!
所以陛下才会愿意以全部的信任,换得阿朗的全力效力。
这是他们君臣二人之间的博弈,任何人都插不了手,即便是秦伯父也不行。
李崇义诧异的看向小程,没想到这个一向看起来憨憨的家伙,竟然想的比他透彻。
是了。
他只想着阿朗若是做的太过,对陛下不好交代,会让朝臣参奏。
可他却没想过,或许阿朗如此,正是陛下所希望的。
只要陛下不疑心阿朗,一心想着他,阿朗做的越多,越能体现陛下的信任与情谊。
阿朗这般重情,又岂会轻易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