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战前会议上,大联盟肯定了张碳的攻击方法,但是在细节需要进行小幅度的修改,说是小幅度修改实际是等于推到了之前的几乎所有的计划。
至少张碳同时收到五份不同攻击建议,只会说大话的大后方,如果你们有办法请大后方说得更明白一点,何必在总攻计划中使用一些空话与套话。
目前并非帝国是最大的阻碍,真正的阻碍是联军内部。没放弃的张碳提出武器落后于帝国,他们不仅是落后,经过两次交手武器已经出现了代差。
如果大联盟不能解封他们研制的秘密武器,是赢不了这场看似简单的战争。
战争是检验武器最好的测试场,张碳的请求得到了部分国家的响应。
最先进的武器可以提供给前线部队,但是所有秘密武器有一个使用限制,他们需要在各大国的科研机构支配下操作,前线部队只有命令权没有直接操作权。
执行上有限制总比没有强,张碳很快同意了各国定制下的限制。
限制条款虽然多,好在所有科研人员不能反对前线司令下达的攻击命令。
第三轮攻击正在准备,大联盟需要加快进攻的节奏。
战争拖延下去,世界经济不仅会倒退,还会导致经济本体的崩溃,人类历史一幕幕可能引起世界大战的前兆已经呈现。
战争要立刻结束,大联盟为张碳限定了日期,三个月结束战争。
大联盟是战争的策划者,而张碳是战争的执行者。
上面怎么想,张碳怎么执行便是。每时每刻的消耗在提醒张碳尽快想出速进办法,消耗下去他的补给会断掉,如果想获得更多的补给需要申请,第二阶段的补给需要由参战国提供,大联盟将不会负责第二阶段的补给。
明确知道自己的攻击时间,第三轮攻击可以立刻开始。攻击很快展开,在没有高科技加持下,攻击向更为核心的区域攻击。第三次攻击没遇到什么大反击,帝国变的保守谨慎。
原来嚣张的空军没出现在第三次攻击,要不要出动空军张碳犹豫了,空军损失过大,实在是消耗不起空中力量。
别看各国在费劲心机的算计飞机的损失,常言道,飞机有价,人无价。看似大量损失的飞机,实际让联军难以承受的是飞行员。
飞行员真的难以及时补充,如果再次使用战机,只能派出无人机进行攻击,有人飞机需要用在关键时刻使用。
但是第三次攻击,张碳大胆的放弃空中掩护。既然在空中不可战胜对手,干脆放弃与帝国拼抢绝对制空权。
大胆的设想是需要有理论进行支持,好在关键时刻有人提出一个比较合情合理的解释。
一名联合指挥副参谋长说出了他的解释,虽然他起初说过自己的理由,但是当时所有人忽略了此人的想法,自认为强大的联军可以轻松的攻击任何潜在对手。
经过挫折后,才有人意识一,需要探寻理论上的研究。好在理论上的研究一直有人在进行,没有停止的理论研究才可以支持第三次攻击。
经过分析,帝国不想扩大战争是有他的原因,目前他们不是不想歼灭联军。而是如何歼灭不会引起连锁反应。
连锁反应会牵扯世界上所有国家参与,如何最大限度防止战争扩大是个难题。
正是因为帝国有了心里上的限制,双方在交手时帝国才会一次次束缚自己的手脚与联军对抗。
副总参谋长说的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借用他的理论执行第三次攻击。
好在一条不算太靠谱的理论说服了大多数人,大家是战争的亲历者,历历在目的事发生在他们眼前。
双方已经有过两次交手,交手时明显能感觉到帝国在暴露实力,这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既然帝国在展示自己实力,用这种炫耀的方式恐吓对手。
他们是怕战争扩大到世界级的毁灭战争,毁灭战争不仅会摧毁人类,同样会摧毁自己。
战争一定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激怒是帝国想出的唯一办法。
如果世界进入到世界大战,打成什么样没有人预想过。至少前两次的毁灭战争已经让人们知道,世界大战是没有人性可言,任何武器皆会拿来攻击对方。
核弹、生化、基因、科技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一、二次大战已经毁灭了数千万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爆发,会摧毁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
可能是双方均意识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战争强度自然降低很多。
定制计划的永远处在理论上,打起来如何掌控尺度实在为难参战军队。
各路大军开始询问前线总司令,他们要怎么打才可以防止战争扩大,打了一辈子战争还是头一次,遇到如此多的条款束缚。
当然前线总司令同样不知道如何定制战争,张碳是定制计划者,下达命令不过是个梗概,具体细节需要由各路部队自行理解,但是这次张碳需要为他定制作战细节。
人多总是能商量出办法,前线司令部大小官员超过百人,聚集在一起总是能想出点办法。
办法总算是被他们编造出来,行动细节上总司放弃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放弃一切可能激化战争的武器,仅仅是攻城不能使用武器指向机器目标。
可笑的定制命令使得各种联军暂停了攻击,只攻城而不攻人,谁知道帝国是不是在玩套路。
如果这是他们的陷阱,各路联军真的使用此作战计划执行,他们会败的更加惨痛。
联军停止攻击,急躁的张碳急于见一个成功战果,最后撤销掉所有行动细节。
第三次进攻开始了,但是没有空中支援。
攻击进攻的很顺利,不仅没出现帝国军队,地面同样没有任何抵抗。
联军入城大批的武装人员主动放下手中武器,更有守城指挥官与联军司令进行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