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觉得身子有些发虚。
这一战,有十成把握能赢。
但他不敢赢。
纣王突然反水来攻,就是因为越军能赢。
越军凭什么能在水战上轻松胜过商军?因为有船。
只要有大船,哪怕屡经战斗损兵折将,也能凭借少量的士兵抵抗不善水战的商军。
纣王不可能让自己受到这种威胁,今天越军顺水而下弃舟而行,进能奇袭鄂城,退能据守河口聚,即使鄂城归商,越军只要依然有船,商军只要依然不善于水战,越军便能将这个战略重复一遍,轻松威胁鄂城,根本防不住。
而且纣王要与吴王等南方诸侯对上,船只是必须的。
只有拿了船,失了大将,大幅削减越军战力,他越王才有可能保存越地,这是交换。
何况他奇袭鄂城本就是为了抵抗吴王而投靠纣王,如果赢了纣王,谁来帮他抵挡吴王?
即便是战胜也会有损失,这样一来,先恶了吴王,后恶了纣王,越军又经历了两场战斗,实力大减,必然被人吃的渣滓都不剩。
到时候,越闵活不了,越闵的子女活不了,他堂堂越王也活不了。
看着两军相距越来越远,越王轻叹了一口气,他不仅交出了船只,更放弃了领兵大将,足够取信纣王了。
这一战,不仅使得纣王初次亲征告捷,威信大增,还让商军有了大船,方便日后征战,更是保证了鄂城的归属,甚至
纣王这一手,当真是一箭四雕的算计。
越王自愧不如,远远望去,那在水面不动,没有追逐的商军,正好印证了这一切,若是当真要为敌,必然趁机追击。
“呕”
其实晁雷看到越军弃大船乘小船而逃后,本来是打算追击的。
但还没走一阵,就吐了起来。
之前他们凭借以往行船稳妥的驭船能力,控制了航速,让大多商军将士在船上待着和陆地差不多,虽有人不适,但不至于失去战斗力。
可想要追击,就得提速,整支大军除了那个盘着缆绳连接油船的李烈外,几乎没人神色如常。
最恐怖的是,不少人因为站不稳而跌入水中,而水面正在迎接连绵不绝的呕吐物。
这种情况下,压根追不了。
子受也不好受,反倒是身边的杨贵妃情况不错,所以子受就枕在杨贵妃膝上,慢慢喝水调理。
不过比起身体上的不适,他的心理问题更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越军胆子小到这种地步了?
哪怕刚刚商军突然士气大增开始登船,也不至于弃船而逃啊!
明眼人都看得出,即使商军登船也得付出不少人命,只要越军稳扎稳打,绝不可能被夺船,压根不可能打败仗。
可这到底是为什么?
百分百战败,绝无一丝胜利可能的一仗,就这么赢了,赢得莫名其妙。
偏偏对面就是放水放到了这种地步,胜利在握却不战而逃,便是晁雷也摸不着头脑。
不过大多数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方相、方弼等人如同大多士兵一样,吐并快乐着,毕竟是一场胜仗,抢了船,也抢了船上的物资粮草,简直赚翻了好不好!
许多士兵更是无比敬佩纣王,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能在退军之际跃上一叶油船,以一人之力断后,以此鼓舞士气,更凭借如虹气势,反击夺船,反败为胜。
不仅有为帅的统御力,更有着为将的英勇!
休息了一阵,晁雷呈上战损。
子受一看,死伤的将士极少,本应该伤亡最大的接舷战,大多数人都被打入了水里,如果打的久一些,不善水的商军大概是没得救,但压根没打一会儿,越军就脚底抹油,溜了。
于是乎落水的将士们都被救了起来,伤亡的多是那些当场死亡的,并不多,缺胳膊少腿的都没几个。
在抢夺大量大船以及粮草的战果下,伤亡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完犊子,大胜。
子受思索一阵,对晁雷道:“朕受伤了。”
“啊?”
“朕真的伤了。”子受的语气不容置疑:“传令全军,休息一阵便弃舟陆行,准备上岸攻城。”
“啊?”
晁雷满脑子问号。
抢了大船,就这么弃了似乎有些亏,有着些大船他们的航行就会更平稳,而且多出了船中储备的粮草,足以支撑更远的路程。
晁雷眼前一亮:“莫非陛下想攻打越地?越军新败,又只剩下小船,难以长时间航行,我们趁机奇袭,必然能赶在越军之前抵达,攻城略地,手到擒来,说不定还能以船只上的旗号直接诈开城门!”
子受听得一惊,这特么还真是条妙计。
他连连摇头,得赶紧打消晁雷的危险想法:“将士们不善水,只一战便已经如此不适,长时间航行只怕更加萎靡,若是越王得到消息,再联合越地的兵马夹击,甚至都不需要正面作战,只用在岸上稍作布置,将我们截在水上,将士们都得晕船无力。”
晁雷一想,也是。
子受道:“朕以为,我们依然要攻打鄂城。”
晁雷点头:“我军大胜一场,陛下更是威武断后,士气正盛,确实是攻城的好时机,虽然失去了奇袭的突然性,但未必是件坏事。”
子受深以为然,是啊,这就是麻烦的地方,莫名其妙士气高涨了。
好在历史上打败仗的例子太多了,想输又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就算士气胜,就算以多打少,也必然能找到失败的方法。
约莫半日后,商军将士上了岸,来到距离鄂城不远的一条河流边。
子受打量了一番:“就这儿了,传朕军令,在此依河安营扎寨!”
晁雷苦劝,便是方相、方弼都知道不能背水结营。
“陛下,背水结营,身周皆成死地,若敌来袭,无以为退,此乃行军布阵之大忌!”
方相也道:“陛下大忌!”
“大忌!”
大忌大忌着,恍惚间子受有些想妲己了。
幸好自己机智,出征还带了杨贵妃。
望着连番劝谏的三人,子受大手一挥,没好气道:“就这么办,在此地背水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