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不是上策
“启禀圣上,微臣也认为正是如此,如果我大唐现在就放任这扶桑的使臣在圣上的夜宴上如此造次,那么此举无疑会给我大唐带来十分大的影响,会让诸位小国们认为我大唐十分的软弱才是。”
“我大唐现在的一言一行,可是都被这些小国们看在眼里了,如果我大唐此时能够将这扶桑的使臣惩戒一番,对我大唐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好处。
如若不然,我大唐又怎么能威慑得住这些周围小国的使臣们呢?
又怎么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臣服于我大唐呢?”
“我大唐现在必须严惩这扶桑的使臣,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让扶桑彻底的臣服于我大唐,也可以让周围的小国们都不会轻视于我大唐,而今天的这场闹剧也注定能够被化解,还请圣上三思!”
“我大唐可谓是强盛的时期,如果此时我大唐就这样被扶桑的使臣所羞辱,那么此举也无疑会给我大唐的脸面抹黑,更何况周围的小国使臣们都纷纷的在场,对于我大唐来说实在是影响巨大,就算这扶桑的使臣不懂事,但是又怎么会三番五次的挑衅我大唐呢?”
“依微臣所见,这扶桑的使臣完全就是有意为之,他的目的正是让我大唐在小国使臣们的面前丢脸罢了,可以说这扶桑的使臣简直就是罪大恶极,我大唐如果就这样原谅了他,那么无疑会让我大唐的脸面扫地才是。”
“我大唐现在只有严惩这扶桑的使臣,才会让诸小国的使臣们不会小瞧我大唐,也只有这样我大唐才能够彻底挽回此次事件对我大唐所造成的影响,圣上明鉴!”
“启禀圣上,微臣也觉得正是如此,虽然我大唐现在被称之为天朝上国,但是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和平的前提上,如果我大唐此时在诸位小国使臣们的面前,不能够威慑主,他们那么对我大唐来说,无疑就是放弃了和平的最好时机。”
“这些小国的使臣们对我大唐可以说是狼子野心,我大唐也并不能完全的相信他们,如果此时让他们见识到了我大唐原谅了扶桑的使臣,必定会让这些小国使人们认为我大唐十分的软弱,这对于我大唐来说可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我大唐如果想要获得长久的和平,那么此时就万万不能被扶桑的使臣就这样嘲讽了,必须要严惩扶桑的使臣,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不丢失我大唐天朝上国的名号和国威才是,也会让诸位小国们对我大唐产生真正的敬意才是。”
“而我大唐威慑了这些小国们后,也必定能够让他们不敢对我大唐再次的造次,这对我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个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的好机会,只要我大唐能够统领这些周围的小国们,那么我大唐也必定能够获得长久的和平!圣上明鉴!”
一干的大臣们纷纷顺着白景衣所进言。
虽然此举让许多大臣们都开心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人都愁眉苦脸。
李二正是这个典范,因为李二此时万万不想要在夜宴上再次发生什么矛盾了。
现在只要产生一点点的矛盾,可能就会得罪一个小国,这对大唐来说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不仅仅没有拉拢到小国们,更是将自己的敌人给招惹过多了。
这实在不是一个上策啊!
而和李二一样担忧的,还有那些前朝旧臣们。
作为白景衣的死对头,他们看见白景衣站出来嘲讽扶桑的使臣后,也是颇为不满。
毕竟白景衣的态度,可以说是代表了群臣们的风向标。
无论什么事,只要白景衣先进言了,那么身后的那些大臣们必定也会纷纷跟随。
这对于这些前朝旧臣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头疼的因素。
但是他们此时也看见了李二的表情,纷纷内心大喜。
“难道圣上也不喜欢白景衣的进言吗?”
“那这不是我等的好机会吗?”
一干的前朝旧臣们纷纷拱手开始进言。
“启禀圣上,微臣认为北凉王完全是猖狂至极,虽然我大唐现在的国力强盛,但是这并不是可以永久强盛下去的方法,如果我大唐此时不拉拢好周围的小国们,那么这股强盛也会很快逝去。
如此的话,我大唐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我大唐如果不能够原谅这扶桑的使臣,那么我大唐的行为,也必定会被这些小国使臣们都看在眼里,对我大唐来说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好处才是,如果我大唐想要获得众小国们的好感,那么此时就必须原谅扶桑的使臣才是。”
“虽然扶桑是一个弹丸小国,但是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对我大唐有过任何的冒犯之举,这无疑可以说明了他们的态度,真诚对我,大唐是真心诚意的臣服,如果我大唐对待这样的国家都不能拿出仁义,那么周围的小国们就会更加忌惮于我大唐的想法了。”
“如果我大唐日后遭到了这些小国们的反攻,那么到那时这就是一场天灾人祸了,对我大唐的国力,对我大唐的百姓们来说,绝对都是毫无意义的,还请圣上明鉴!”
“启禀圣上,微臣也认为北凉王是有些猖狂了,我大唐现在国力强盛不假,但是我大唐同时也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大国才是,如果此时不能够得到众小国们的支持,那么我大唐又怎么能稳定地发展自己的实力呢?”
“如果我大唐此时面对扶桑的使臣,就用这种无礼的态度,那么在场的小国使臣们,也必定会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我大唐来说,简直就是毫无益处。
甚至很有可能还会使我大唐遭受灾祸才是。”
“毕竟我大唐现在的国力虽然强盛,但并不能算作稳定,如果就这样将扶桑的使臣给惩罚了,那么周围的小国们也必定会忌惮于我大唐的态度,日后必定会远离我大唐,这对我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个失去和平的好机会。
圣上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