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展博带着300万港币的支票,安耐住心里对未来的不确定和一旦成功的激动心情,离开山顶大屋后。
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找那个把伦敦钻石集团到钻石全偷走,而不得不按照李长亨的安排,躲到港岛的霍布斯老头。
从69年来到港岛后,霍布斯就开始帮着李长亨处理尖沙咀工程的事。
然后等劳拉-奎恩这女人同样来到港岛,负责建立珠宝公司,两人就互相配合开始大肆接触港岛的英格兰人和本地的名流。
三年多下来,关系网不说有多深,但想买下一家经营不善,但员工、印刷、发行网络完善到中等报社还是不难的。
霍布斯听完方展博的话后,心里很快就想到一家叫《时闻早报》的英文报。
因为读者越来越本地化,加上本地报纸也开始发行英文版报纸,以往专门供外籍和懂英语的本地人读的英文报,已经从50年代的十几家,一直缩水到现在连一半都不到
而且这5家的财务状况,也随着租金、员工薪水上升等等运营费用的增加,还有发行量不断下跌,早已入不敷出一直在惨淡,甚至赔本经营。
所以《时闻早报》的拥有者杰曼·米勒,在接到霍布斯的电话后,两人没谈半个小时就达成了收购协议。
15万英镑差不多就是180万港币。
心里没有天朝新年概念的杰曼·米勒,下午就和李长亨用来控股尖沙咀哪些工程的离岸公司,签下了转让协议。
然后方展博在霍布斯,还有律师的陪同下,来到《时闻早报》的总部。
这家报社当初发行量最大时,能达到2万份。
可十几年过去,报社不仅没越来越好,反而连每天3千份的销量都要保不住。
宣布了报社已经换了老板后,方展博对着仅剩的21个报社员工,公开承诺所有人的月加薪3成。
而且只要今后一个月里,只要某天的发行量超过5万份,这个月的奖金就翻倍。
这奖励一出,报社的21个人心里大骂老板疯了,3千变5万,这怎么可能?
但这不影响这些刚才还在担心自己工作不保的员工,在心里想着薪水加三成,老板疯了就疯了,先拿到这个月的薪水再说的念头。
等方展博说着报社今后发行的报纸免费时,所有人又在想着老板疯了的念头,然后整个办公室里沉默了3秒,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吵杂声。
真免费的话,别说5万份了,20万份他们都有信心。
甚至主编的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明天的头版上,打上免费两个字来做噱头。
加薪加奖金翻倍,而且想达成这目标,简单的就像捅破一张纸一样简单,立马就让报社所有人,连过年都顾不上的开始加班加点起来。
有现成、成熟的员工和发行渠道,第二天除夕的早上,两万份临时改版。
头版上就打着免费两字。
第二版的新闻素材都是炒冷饭一样的,盯着一个当红的男明星,然后马经、酒楼和美食,最后才是本港新闻里的葵涌码头枪战的报纸。
一送到过去的合作报亭,仅仅三个小时,就被人全拿走了。
而这还是港岛和九龙的86家报亭而已。
要是按照《时闻早报》巅峰时期,有210家合作报亭的规模来算,这两万份报纸也就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而已。
接到消息的报社里,瞬间发出巨大的黄欢呼声。
甚至有人直接喊出明天大年初一,就发行5万份报纸的声音。
要是连初一这种出门人群,很少关注新闻的日子都能发行5万份的话,那么在上班期间,不说20万份,10万份真不是梦。
方展博在心里算了算自己手上,还剩下的120万港币,很快就决定保守一点。
每天增加1万份,直到饱和为止。
而且和李长亨担心的不一样的是,方展博这家伙在和律师讨论过后,确定没有法律问题后定下的销售方案。
并不是逢人就送,也不是放在报亭任由人去拿。
而且头三天真正免费期间,所有去报亭买报纸的人,只要买了任何一份报纸,报亭的商贩就会送他们一份新版的《时闻早报》。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等于寄生在全港所有报社的身上。
避免被根本不看报的人反复、浪费似的十份、百份任意拿走。
报纸只有进入有读报习惯的人手里,才能让报社清楚真实的发行量。
想打广告的商家才会真的放心买广告位,才能真正体现出《时闻早报》真实的广告效率。
要不然,就算商家的反应再迟钝,也能在一个星期、一个月后,知道知道花的钱到底值不值。
所以拉拢保亭就成了必然的一步。
方展博在和李长亨讨论过后,确定的销售计划,看似免费,但其实也不算真正的免费。
有读报习惯的人,一般来说至少也是个不在乎每个月,差不多需要支出6港币的工薪阶层。
这种人在这年代就是消费的主力。
而此时港岛的大报社的报纸,一份报纸成本8分左右,售价却是15到2毛。
然后报纸免费发行的三天后,所有合作的报亭会收取每个月1港币的会员费。
也就是说报纸是免费的,但想看《时闻早报》的人,只需要每份报纸付出33分钱给保亭,就能拿到报纸。
而这33分,反而比报刊每卖出一份报纸的纯利润,还要多1分钱不到。
以2万份来算,86家报亭的总盈利是660港币每天。
平均每家每天赚77出头,一个月就是230港币。
光卖《时闻早报》的利润,就比的上一个中等收入的打工仔。
而要是要是每天买5万份的话,就是575港币。
报亭的经营者可不傻,虽然没法确定收益的情况下,有一份免费的报纸当成其他报纸的促销时。
至少会试着让《时闻早报》,在他们报亭试卖一个月,或者最少一个星期再看看自己赚到的钱是不是变少了。
而且谁都明白,一种东西便宜至少6倍后,就会吸引大量以前不看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