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炮击

可是,随着明军的炮弹,从空中呼啸而来,最后落在交趾国军的军阵前沿时,阮国南一阵倒抽冷气。

上百枚的实心弹,在惯性的作用下,狠狠的砸落下去。

而此时呢,交趾国军的八十头战象,也已经摆开了阵型,一字排列,向着前面推进了。

明军的炮兵,那都是老油条,哪怕是没有现代化的火控系统,但是,靠着本能,这跑打起来,也准的很。

当所有炮兵阵地的火炮,炮口瞄准了交趾国的这些战象时,所有的实心弹,一股脑的就朝着这边砸了过去。

百枚实心弹落下来,当场,便有十几头的战象遭了秧。

这些实心弹,每一个都有好几公斤重,这在火药的推动下,砸在战象身上的时候,哪怕就算是这些战象披上了皮甲,也无法幸免。

炮弹轻易的撕裂了那些坚硬的皮甲,之后,轰烂了战象的身躯。

凄惨的叫声,在整个战场上回荡着。

那巨大的战象,在痛苦哀嚎声中,重重的摔倒在地上,连带着,战象脊背上的箭楼和那些弓箭手,都被抛落下去。

整个场面,一片的糟乱。

而那些跟在战象后面的交趾国士兵,都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傻了。

在他们的意识里面,战象,那都是无敌的存在,可是现在呢,这些无敌的战场凶器,却被这样轻易的屠杀。

阮国南站在那里,看着那十几头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战象,心彻底沉到了底。

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他感觉到了一种恐惧。

明军的阵线上,蔡锷站在那里,通过望远镜观望着,当看到那些倒下去的战象后,那英俊的脸庞上,浮出一抹残忍的笑容来。

在大明跟交趾国的历史上,明军几次对交趾国的作战,交趾国的战象,都给明军带来了不少的伤亡。

哪怕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对缅甸的作战,也是因为缅甸的战象,让凶悍的满清八旗连番吃败仗。

但是现在,这些战场上的庞然大物,在火炮这个战争之神的面前,却是那般的脆弱。

老旧的佛朗机炮,早已经被辽东军彻底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先进的新式燧发滑膛炮。

这种火炮,射程远,射速快,填装速度快,而且体积比佛朗机炮小很多。

当这种新式火炮被集中使用的时候,那对于敌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命令炮兵,继续炮击,干掉敌人所有的战象。”蔡锷收敛了笑容,声音冷酷的命令道。

站在蔡锷身边的旗手,向着炮兵阵地这边挥动旗号。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明军的几十个炮兵阵地上,再次升腾起一团团的白色烟幕来。

炮声隆隆。

上百颗实心弹,再次从明军炮兵阵地上飞射而起,划过天空,径直朝着交趾国军这边飞射而来。

这次南征,蔡锷带来了多达两百门的新式燧发滑膛炮。

这些火炮的存在,也是他用来对付交趾国军战象的最大利器了。

伴随着这第二波炮击的到来,交趾国军的前线,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哪怕是相隔这么远,燧发滑膛炮的命中率不是很高,但是,上百门火炮集中集火有数的目标下,命中率自然要高上了许多。

要知道,这是陆战,而不是海战。

上百门火炮集中射击一二十个目标,准确率,要比海战中的炮战要准的多。

所以,当这第二轮的炮弹落下去的时候,当场,又有十几头的战象遭了秧,身体被砸的血肉模糊。

凄厉绝望的哀嚎声,在天空之中回荡,久久不曾停歇。

在完成了炮击后的明军炮兵阵地上,炮兵们,迅速的清理炮膛,填装火药炮弹。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因为,这一切,对于这些老炮兵来说,已经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了,哪怕是闭着眼睛,他们也能够完成。

“传令,大军压上。”阮国南冷着脸,冷声喊道。

在阮国南的意识里面,火炮固然厉害,但是,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填装的速度非常缓慢。

往往,一次炮击后,需要半柱香的时间才能给填装完成,继而才能再次炮击。

而这半柱香的时间,哪怕是行动缓慢的战象,也差不多能给冲到明军的军里面了。

只要战象冲过去,在明军的军阵上撕开一个口子,到时候,他的士兵,就能够去屠杀那些拿着火铳的明军了。

火铳虽然威力不俗,可是,近身肉搏的时候,那就是一些没有用的烧火棍。

战争,最后能依靠的,还是手里头的刀子和长矛。

随着阮国南的命令,交趾国军开始发起了冲锋。

那五十多头完好的战象,在控象人的催动下,哞哞叫喊着,向着明军军阵奔跑而去。

后面,六万余交趾国步军,大军压上。

阮国南决定了,要放手一搏,此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阮国南的想法固然没错,可惜,他的思维终究老套了,在这两年里,他虽然对明军也有所研究,可惜,他所研究的对象,却依旧是西南的那些驻军。

西南驻军,还是原来的那些老旧明军,战斗力低下不说,更没有装备过什么像样的火器。

现在,他面对的,不是那些老旧驻军,而是经历过全面军制改革的辽东新军。

而辽东新军所装备的火炮,仅仅只是从填装速度上来说,倍数于西南驻军装备的那些老旧佛朗机炮。

明军炮兵阵地上,完成第一轮炮击的火炮,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火药的填装。

炮兵进行诸元调整后,又一次进行炮击。

这次的炮击,让阮国南又吓了一跳,那张脸庞上的表情,逐渐凝固起来。

他如何也想不到,明军的第三次炮击,来的这么快,快的让人有些反应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