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工学院

这一席长谈,足足持续了半个多时辰。

等唐峰起身立刻左静竹宅子的时候,左静竹并没有出来相送。

在街道上,回头望去,目光在那虚掩的宅门望了一眼后,唐峰驱马狂奔而去。

工学院,这座新建立的机构,在唐峰的支持下,悄然崛起。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工学院先后两次扩建,圈占了周围的两座大宅子。

现如今的工学院,其规模,甚至以及超越了龙门,甚至说来,在这京城内,除了皇宫之外,便也就工学院的规模最大了。

朝廷力量的引导下,每一天里,都有精通各方面的人才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城,通过考核后,加入工学院。

庞大的工学院,如今细分成了几个分院,每一个分院,代表着一个学科。

工学,算学,医药,天文,商学,杂学。

而在这其中,工学又被细分开来,只这一个科目,就分成了十多个不同的学科。

明朝时期,华夏的科学和工商业都在快速发展,同时,欧洲主流国家的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而东西方之间的差距,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如今,欧洲在快速崛起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而曾经一枝独秀的大明,隐隐已经落后。

不过,虽然大明落后了欧洲主流国家,但是,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的。

要知道,欧洲各国,也不过才从中世纪走出来没多久,火药等技术从华夏流入欧洲,也才两百年的时间。

大明哪怕就算是落后了,但是,其底蕴犹存。

满清野猪皮尚未入关,华夏的文明底蕴,还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个时候,各方面的人才,还是很多的。

当唐峰决定,格物致知,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科技发展的时候,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便迅速汇聚了起来。

看看现在的工学院,光是各类人才,便多达数千人。

要知道,这些人才,都是经过严格审核,有着真材实料的人才,而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骗子。

看着工学院大门上那个硕大的牌匾,已经那一行题字,格物致知。

唐峰驻足片刻,这里,将会是大明,将会是华夏科技文明诞生的摇篮。

“王爷。”光启几个工学院的主官,已经等候在这里。

“免了吧。”唐峰挥手,之后跨入了工学院。

“光启,说说看,现在工学院的情况吧。”唐峰一边走着,一边对身边的光启询问道。

光启跟在后面,神色坦然自若。

“回王爷,现如今的工学院,分成了六个学院,总计开设学科十六项,人员总计四千五百人。”光启不缓不慢的说道。

“此外,本月,我们从各地选拔了近五千余学生,留在工学院内,教导他们相应的学识。”

听到光启的这番话,唐峰赞赏的连连点头。

光启这个人,算是一个大明朝内的异数,他精通工学,但是,却又不是个书呆子,懂得变通。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位华夏古代科学家,才能给在大明官场内混的风生水起。

只选拔学生这一项事情,只怕,换做是旁人,肯定是想不到,也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的。

召集人才进行研究,但同时,更要培养人才,薪火传承,方为大道。

“目前,工学院这边,可有什么困难?”唐峰放缓了脚步,再次询问道。

工学院于大明和华夏来说,乃是崛起之根本,所以,唐峰会毫不犹豫的去给工学院开绿灯。

若是有人,敢给工学院使绊子,那么,他不介意,让其人间蒸发。

“近期,我们研究了一些从欧罗巴传过来的科学书籍,这些书籍,让我们获益匪浅。”光启开口说道。

“仅仅只从这些书籍的记录内容可以判断,欧罗巴在工学算学天文方面,已经超越了我大明,我们觉得,有必要,向欧罗巴等国学习。”

说到这里后,光启稍稍停顿了一下。

其实,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光启心里头也是捏了一把汗的。

大明,一直自誉为天朝上国,在很多大明官员眼中,他们的大明,强于他国,华夏文明更是超越他国,作为天朝上国,承认比他国落后,向他国学习,这是无法接受的。

光启害怕,自家这位辽东王也跟其他大明官员一样,盲目自大,不肯承认自己的落后。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大明和这大明朝的官员们,都还是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他们始终沉浸在那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却不知道,远在西方的西西牙紫萄牙等国,奋发图强,在科技领域,在造船,火器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了大明。”唐峰冷笑一声说道。

“若是大明还是无法认清现实,不去奋发图强,我敢说,不出百年,欧罗巴等国,将会远超大明,到那个时候,大明将会遭人欺凌。”

说到这里后,唐峰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反观光启等人,则是目光明亮,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

此时此刻,他们方才发现,自己真的是看错了这位辽东王,他的远见卓识,真的不是常人所能够比的。

甚至于,他在工学领域的认知,比起他们这些工学人员来说,都要深远的多。

大明有辽东王,真的是大明之幸啊。

“向欧罗巴各国学习,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你们所需要,不管是欧罗巴的人,还是书籍什么的,本王都会尽全力给你们搞回来。”唐峰开口说道。

“不管是钱财,还是物力,而或者是人员,你们所需要的,我都给你们,不过,若是有人敢把官场的那一套带进工学院来,被本王知道了,别怪本王翻脸无情。”

当唐峰说这番话的时候,声音格外的冰冷,冷的每一个人都有些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