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皇权

玄化玄难坐在那里,怔怔的看着那本圣经,那两双沧桑的眸子里面,充满了茫然和迷茫。

有生以来第一次,他们对于信仰,产生了一种反问。

何为信仰?

佛教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是普度众生吗!

身为佛门正宗,他们活的时间已经足够久远,他们何曾见过,有谁被普度了!而这天底下的百姓,又有谁,因为佛而得到幸福的呢。

看看这太室山之外,那少室山上的少林寺,香火鼎盛,祭拜佛祖者,不计其数,僧人们,只需要诵经念佛,便可以锦衣玉食。

少林寺仅仅只是这天底下上千寺庙中的一个,当下的寺庙,但凡有些规模,皆是如此。

这些僧人,其实都是在拿着佛祖在招摇撞骗,骗取百姓的信仰,通过信仰,获取财物,同时,博得上位者的欢心。

这一切,他们本来是知道的,只是,这么多年来,却一直都假装看不到,假装不知道。

如今,被唐峰点破,他们终于还是从自己编织的梦里头醒了过来。

“佛门,虽然近些年里做事有些不妥当,甚至说来,做错了一些事情,但是,佛教教义终究是好的,他是想要一心劝人为善的。”玄化望着唐峰,声音苦涩的说道。

听到老和尚这苦晦涩的话,唐峰冷笑了一声,仿佛像是听到了什么可笑的大笑话。

佛教教义?

只一心维护封建君主权利,使之君权神授,这样的佛教教义,哪里值得人去认可呢。

要知道,当下,就连皇权君权,也都被架空了。

既然皇权君权都被架空了,那么,这一心维护君权的佛教教义,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吗。

“辽东王,我看你所作所为,不过都是为了权利,如今,你权利已经达到了极致,连皇帝都被你所架空,我就不相信,难道你对那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一丁点的想法吗?”玄难站起身子来,望着唐峰,大声质问道。

当听到玄难的质问时,东方的目光也朝着唐峰看了过去,这个问题,也同样一直存在于她的心里头。

也许,不只是她,这天底下所有的人,只怕都有着这样的疑问。

谁都想知道,这位权倾天下,已经彻底掌握了大明核心权利的人,接下来,会何去何从。

唐峰停下了脚步,转身过来,在那张脸上,带着一种诡异的笑容。

“老和尚,你应该出去走走了,没错,本王的确是架空了皇帝的权利,而且,往后,也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他冷笑着说道。

“不过,变法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了,谁也无法阻挡,那曾经被皇帝独自掌控的皇权,将会随着这场变法,分割开来,被若干个人所掌控。”

说到这里,唐峰稍稍停顿一下。

“今后,但凡国家大事,不再由皇帝独断专行,而会是由这若干个人商议着进行。”唐峰接着说道。

当然了,有些话,他并没有说出来。

因为,他是打算在华夏推行类似于德国和沃桑那样的君主立宪制。

德国和沃桑的君主立宪制,跟吉利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同的,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实质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保留皇帝,作为国家相争,但是,重要权利,则会集中在那个小集团的手里,也就是他这个集团的手中。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表面看上去,大明的军国大事,是大家伙一起商量着来的,可实际上,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当听完唐峰的话时,不管是玄化,玄难,还是东方,都惊呆了,彻底的惊呆了。

唐峰所说的这一切,都让他们有些难以置信。

如果,军国大事,由几个朝廷重臣商议着来处理,那么皇帝又算什么呢?那不就成为了一个摆设了吗。

这个男人在干什么!难道,他想要彻底把皇帝给拉下马吗。

想到这里的时候,玄难玄化彻底不淡定了。

这个国家,是需要一个皇帝的,过去需要,现在需要,今后也是需要的,若是没有了皇帝,这个国家,以及这国家的百姓,又该何去何从呢。

不知道为什么,华夏人总是喜欢在自己头上弄一个皇帝,以至于,皇帝没有了,他们就觉得心慌,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这种观念,根本来说,就是一种奴性,而这种奴性,便是儒家和佛门的杰作了。

“天不能无日,国不能无君,否则,国将不国,江山社稷也必然会动荡,甚至破灭。”玄难大声的说道。

听到这个理论,唐峰仰起头来,大笑出声。

多么可笑的理论,但是,恰好在这个时代里,这种理论,是被所有人所认可的,包括天下所有的百姓。

而这也便是为什么,唐峰要尝试着在大明推行君主立宪的原因了。

同样的问题,后世的袁大头也遇到过。

在那个十字路口,也许袁大头想了很久很久,最终,他没有选择共和制,而是选择了君主立宪制。

有人说过,袁大头想要当皇帝,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袁大头推行的那部宪法。

在那部宪法里面,已经非常明确的对皇室,以及皇室子嗣的权利进行了严格限制。

“是啊,天不能无日,国不能无君,你们的皇帝,不还在紫禁城内享受他那奢靡的生活吗。”唐峰冷笑着说道。

“没有了权利的皇帝,那还算是皇帝吗?”玄化望着唐峰,质问道。

“皇帝终究是皇帝,没有了皇权,难道他便不是皇帝了吗?军国大事不是玩笑,若一味只是被皇帝独断专行,一旦遇到一个昏君,那这国家,也会被他所祸害,反倒不如让大家伙商量着来,反正,这些年里,大明朝的军国大事,都是由内阁和司礼监商量着处理的。”唐峰冷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