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李叔这个人实在是太能讲,王知若足足跟他唠了一个小时才罢休。李叔一看天色也不早了,就说道:“哎哟,这天儿咋可就要黑透了呢,我得赶快回家,你李婶儿还等我回家吃饭呢!”说罢就绝尘而去,只给王知若留下了一股风还有一个两秒钟就消失在她视野里的背影。
“唉,这就是我为啥要找李叔去唠嗑的原因啊,这朝野上下,还能找出第二个人比他更能唠的嘛!”王知若自顾自的感叹道。
“姑娘,晚饭做好了,常嬷嬷叫您过去吃饭呢!”丫鬟看李叔走出去了,就过来叫王知若吃饭。因为先前李叔说的热火朝天的,常嬷嬷就跟丫鬟讲不让去打扰,等李叔走了再来叫王知若吃饭。至于这叫姑娘不叫国主,也是王知若安排的。她觉得叫国主会把她叫老了,索性就叫姑娘,这样比较亲切一些。本来都不想找人伺候的,但是鉴于事务实在是太繁忙,又要管这又要管那的,索性就找点人过来,做点日常的杂事。
“刚刚你李叔找你啥事儿,怎么聊了这么久?”常嬷嬷问道。一般来讲李叔不会在这个点跟王知若说太多,毕竟是个干饭人,到饭点就急着回家吃饭呢。
“也没啥事儿,就是跟我讲了一下言儿现在大了,想要让言儿一起去朝堂上见见世面,要不然过几年咋让言儿接我的班呢。”王知若说道。
“这倒是个问题,言儿,你意下如何啊?”常嬷嬷索性就直接转问了李言,也不用王知若开口了。
“我觉得可以,毕竟现在已经长大了。看到姐姐天天这么忙,我也有些于心不忍。再加上姐姐这么多年请先生教我读书,现在也到该回馈姐姐的时候了。”李言说道。
常嬷嬷明显对李言的这番话很满意,所以对他点了点头,嘴里又嗯了一声表示自己很赞许的样子。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让李言去朝廷?”常嬷嬷又看向王知若说道。
“过几天吧,这两天不是要把钱伯他们一家给迎过来,整顿好之后,再和言儿一起介绍到朝廷中去。”王知若说道。
“那样也好,总让他有个准备的时间。你打算让言儿在朝中担任什么职位啊?”常嬷嬷又问道。
“鉴于言儿没什么经验,就先让他在朝堂上打打杂,对于一些事情我也想听听看他的建议。然后再根据他的建议,看他到底适合哪个职位。”王知若说道。其实她不是很想给李言走后门,虽然李言是未来的国主,给他走后门也无可厚非,别人也不会说他们家什么。但是就是觉得怪怪的,有些东西还是要让李言自己表现出来,这样也能更加服众一些。而且李言在治国之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以前在东北只顾着让他读书,想着先读书然后再讲接班的事情,就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素。
如今李言长大了,这理论也给学了差不多,武艺也堪堪能比过别人。除了当时管家那养的相扑选手实在打不过之外,其他的还是能单挑下来的。
现在这个时候把李言放到朝堂上是最好的时机,第一他年龄够了,对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要不然也不会闹离家出走那一套。第二就是她还有几年才退休,李言还有几年才上任,正好就利用这个空档,把接班人给培养起来。
“我觉得姐姐的主意甚好,毕竟我现在还没有什么经验,冒冒然给安排个职位,如果干不好也丢咱家的脸,所以还是先在朝堂之上当一个散人,这样会比较好一些。”李言说道。
“其实这培养国家接班人跟培养官员那是不一样的,毕竟当官儿的可能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然后知道一些治国理事之道就可以了。而且也没必要担那么大的责任,但是这国家接班人就不一样了。第一个学的就是要有责任有担当,要不然国家出事,扔下国家就跑岂不是让人家笑掉大牙,王知若可不想让李言当个亡国之君,而且是活的这么窝囊的亡国之君。”
王知若突然就明白,为什么要给太子安排一个太傅在身边,亲自去教导他。而且这太子从小学的东西,比别的皇子还是要多的。毕竟别的皇子长大最多是个王爷,要是能力再不出众一点,这王爷也只是个虚名,手里面连实权都没有,整日在家养蛐蛐儿逗鸟。再加上从小的教导方式可能也是不一样的,皇后对自己的嫡子要求都是很严格的,毕竟以后就是未来的皇上,不要求高一些那怎么继承大统。
李言现在的位置,也就相当于是太子。王知若把钱忠给弄过来当太傅也是正有此意的,因为她可能会需要帮助的地方相应的少一些,但是李言就不知道了。而且李言以后会面对的事情和诱惑更多,需要时时有人提点,这样才不至于她不在身边的时候,酿成什么大错。
等将来王知若把李言托付给钱忠的时候,也会好好的提醒一番,要时时刻刻提醒他。虽然李叔说也会帮助李言,但是李叔终究是一介莽夫,肚子里没什么墨水儿,但胜在有一颗为百姓做事儿的实在心肠,所以王知若才把他留在身边当宰相的。
李言身边还是需要一个有治国之才,又谋大略的,这样不至于出错。自己以后回现代了,才能让李言把这个国家给治理下去。她连回现代的理由都想好了,就说自己云游四方去了,把国家交给李言很放心。这云游四方自然也不会提一个归期,反正这个时代又没有收集这种时事通讯社备,他们也联系不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这送信又这么麻烦,自己肯定也不会写信回来的。可能过个一年两年三年的,大家就把她这个国主给忘的一干二净了,然后李言就可以稳稳的接替自己的班,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