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事不妙

六月四日,李鸿章命水师提督丁汝昌派军舰两艘,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抽选淮军一千五百人,向朝鲜进发。

但是,当中国军队在路上时,日本的先头部队四百人已经先期到达。

为了遮人耳目,对外声称这四百人是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朝赴任,并保护日本公使馆免遭起义军攻击。

这样不同寻常的兴师动众,引起了高宗李熙的惊慌,立找袁世凯讨主意。

日本方给袁世凯的通知是大鸟圭介只带二十名巡捕回任。

事情都已经明了,袁世凯不出去核实,仍一味的相信大鸟圭介。回复李熙:大鸟圭介不喜欢多事,只带二十名巡捕,自无打仗之意。

六月六日,中国按事先约定,告知日本中国出兵朝鲜。

六月七日,日本答复中国,不承认朝鲜为中国属邦。正式通知,日本军队已经进入朝鲜。

然后威胁李熙,不能同意中国军队来朝鲜,以防擦枪走火,把朝鲜变成中日的战场。

李熙惊恐万分,连忙告知袁世凯。通知中方,清军到达后不要上岸,也不要再增兵。

袁世凯不做理会,答复李熙:“日本出兵,朝鲜应当力加阻止。如无力阻止,中国也要调兵蹑防。”中国没有不出兵的道理,是不是进兵朝鲜?“惟视全匪存亡,不能因倭调兵遽停进”。

到了这个时候,袁世凯还对日本出兵朝鲜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重视。

六月八日,大批日军队开进朝鲜,袁世凯此时才看到大事不妙。

马上致电李鸿章:“倭来甚锐,似非有得,不肯遽去。”

但他还对日本存有最后的幻想,安慰李熙:说日本出兵意在“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且勿惊极”,坚持认为“欲速退倭兵,唯有速图剿匪”,这样就可以使日本失去驻军朝鲜的借口。

而此时,东学党起义人员,已退出全州,日本人还在继续开进朝鲜不止。

日本看到自己的目标已达成,军事部署已近完成,正式和中国摊牌。告之中国,日本军队进入朝鲜与否,进入朝鲜多少人,中国无权干涉。

清为避免和日本发生冲突,提出两国同时从朝鲜退兵,日本根本不理。

为了阻止日本继续的进兵朝鲜,袁世凯敦促朝鲜与日本交涉,同时请各国公使出面干预。

大鸟圭介在各国公使的压力下,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

经过谈判,双方约定不再增兵。大鸟圭介说一套做一套,继续增兵不止。

而袁世凯却信以为真,电告李鸿章不要增兵。

这样一来,二国在朝鲜的兵力越发悬殊。

当东学党起义已经完全被镇压,清以朝鲜乱局已平定,要求中日按原约定同时撤兵,但日本根本不加理会。

袁世凯终于看出了日本的真正企图,是想处心积虑的挑起中日冲突,把中国赶出朝鲜。这时才和李鸿章说实情,宣称局势有多严重,请求大举增兵。

幸亏有这份电报,否则,袁世凯是会很麻烦的。别说是官位,弄不好脑袋都保不住。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会知道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鸿章不会不知,出兵朝鲜已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和日本之间的一场大仗;甚至是二国的全面战争。这对于中国来说,有没有能力?在不在李鸿章的权力范围之内,先另当别论?最根本的是自己这边还没有任何准备呀!

也就是说,由于袁世凯地自以为是及其提供的虚假信息,机会已经错过了。

日本控制朝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李熙对外宣布:朝鲜是完全独立的国家,和任何国家都没有所谓的宗藩之类的关系。

也就是把朝鲜问题和中国彻底脱勾,日本在朝鲜干什么?都与中国没有关系。

李熙不知如何是好?找袁世凯商议。

袁世凯现在不敢轻易自作主张了,发电请示李鸿章。

李鸿章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袁世凯没有办法,只能指示李熙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而且一再要求李熙坚决顶住日本的压力。

这么大的宗主国不能为藩属提供保护,反而要求弱小的藩属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怎么可能?

李熙除了对日本的要求一切照办外,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袁世凯这个时候,不但不检讨自己的失误和无能,反而把责任都推到李熙身上。说他是:目无上国,冒天下之大不违。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袁世凯身上又沾染了一个官场官员的恶习:出了问题,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即便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也要想法设法的甩锅,把责任搞到别人头上,或者为自己找到辩护的理由和原因。

像袁世凯这一类的某些居于高位之人,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永远正确,总是有理。

在他们看来,他们怎么可能有错呢?他们怎么可能犯错呢?如果他们有错,如果他们犯错,世人还能尊重他们吗?还能还拿他们当回事吗?不是要威信扫地吗?那还了得?

其实,他们错了。那些真正品格高尚的政治家,人群中那些胸怀坦荡的首领级的人物,他们的高风亮节恰恰在于他们总是善于和不断的查找自己的不足,找寻自己的毛病。

而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公开说出自己的毛病和不足。而正是这样的人,反而会得到世人更强烈的拥护和尊重。而且,这拥护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

而事实上,他们也肯定会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人总是要在克服不足中前进的,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袁世凯怎么能懂这些呢?用这样的高尚的人品要求袁世凯这样的人,不是太难为他了吗?

看到朝的形势已经无法挽回,而且越来越恶化,再留到朝鲜,不但不会有什么业绩,而只能是背越来越多的黑锅。袁世凯知道自己不能在朝鲜待下去了,必须想办法离开。

这时,他听到消息,大鸟圭介正准备派兵把他押解出境。

这是可能的,因为日本一直把袁世凯视做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真的被武装押送处境,不但他自己的颜面扫地,国家也会颜面无存。这下子他找到开溜的理由,于是接连给李鸿章发了两封急电。

其一曰:“闻韩决意不从属,是无上国。凯华员,须诘劝韩,转告大鸟。闻鸟拟照公法作梗例,兵押凯出。果尔,辱甚。只可照万国使例,送文知照韩,回国禀商,请兵伐韩。”

其二云:“闻倭兵八百今驻赴牙路,意叵测,倭韩相结,我兵可危。又俄,法署使来称,韩廷犒赏倭兵米肉甚多,韩喜倭,殊不可解。华人在此甚辱,凯在此甚难见如,应下旗回,拟留唐(唐绍仪)守看馆探事。”

李鸿章显然认为袁世凯是小题大做,草木皆兵。回电:朝鲜尚未公开承认不是中国属邦,应留下密劝朝鲜坚持;俄国公使已经答应出面调处,必有收场。“倭允不先与华开衅,岂能拘送使臣?勿怯退。”

这个时候,李鸿章还不知道袁世凯在朝鲜已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以为他还有很大能量,还指望袁世凯能利用他的影响力,使朝鲜的形势不至于太糟。

这也难怪,谁让袁世凯此前一直闭着眼睛说瞎话了。

所谓,吹牛虽然不用交税,但可能给自己找麻烦。

李鸿章回电,虽然没有训斥袁世凯,但一句“勿怯退”,已经很难听了,袁世凯能听不出来吗?但是,他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很快又给自己开溜找到了借口:“倭兵万人,分守汉城四路各要害及我陆兵路,均置炮埋雷。……观其举动,不但无撤兵息事意,拟将有大兵续至。倭蓄谋已久,志甚奢,倘俄、英以力勒令,或可听;如只是调处,恐无益,徒误军机。……叶(叶志超)君居牙,难接济,倭再加兵,显露无忌。应迅派兵商船全载往鸭绿或平壤下,以待大举。韩既报匪平,我先撤亦无损;且津约倭已违,我应自行,。若以牙军与倭续来兵相持,衅端一成,即无归路。”

袁世凯说了这么多,说到底还是请求同意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