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眼神中闪过一抹无奈。
大明王朝北疆不稳,辽东又有鞑子作祟。
而所谓的西方国家,已经开始瓜分世界。
这太不公平了
忽然,他将目光放到了唐学志身上。
“爱卿,如果我大明,以倾国之力,重新组建水师,能否跟西洋人在新大陆一较高下。”
银子,现在最主要的是搞到银子。
有了银子,他便能稳定西北,那样则可倾全国之力,解决辽东问题。
就算没有唐学志说的亩产五千斤,也能助大明朝走出困境。
并不是他不相信唐学志,而是看着这幅地图,他便想起来成祖爷。
当年,郑和船队,何等的气势磅礴。
作为明成祖的直系子孙。
他又怎么不想,想先辈那样,派出一支舰队,驰骋大海。
万邦来朝,四海诚服。
哪个皇帝不盼着这一天。
唐学志摇了摇头。
看来这位皇帝,还不知道现在大明朝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再过几年,大厦倾塌
换句话来说,大明朝的根基已经烂了。
如果不彻彻底底的来一场改革。
即便是朱重八,朱棣再世,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逆天改命,绝无可能。
就算有唐学志的亩产五千斤相助。
处理好了,或许能为大明续命几年。
处理不好,历史的车轮,依旧会照着原有的轨迹行驶。
“皇上,这恐怕不行,现如今可不是二百年前的大海了。”
“西国人,在新大陆、好望角一直到泰西的大海上,航行着几百艘战舰,可不是我们大明说的战舰。”
“打个比喻,天启四年的那场海战,我大明国动用了东南三省全部的人力物力,也仅仅对付荷国人二十艘商船。”
“是武装商船,不是军舰,您懂吗?”
“荷国东印度公司,有这种武装商船,二百多艘,水手四万多人,也就是说,他们在澎湖只动用了十分之一的力量。”
“拥有类似实力的,还有音国、西国和葡萄国,如果仅仅在海上较量,我大明对付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
呃
朱由检蒙圈了。
玛德,这怎么玩啊。
完全是碾压啊。
“想不到西方各国,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水师实力,已经发展到了如此恐怖的程度,爱卿,如果荷国海军前来大明,你是否有实力一战。”
前段时间,经常听到,西国人在边海的一些事情。
料罗湾之战,熊灿也如实的禀奏了朝廷。
当时将唐学志和他的舰队,传的神乎其神。
只是,朱由检没想到,这些红毛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实力。
当然,他也对唐学志的实力,感到好奇。
“皇上,目前学志仅有新船不到二十,加上老旧商船,也不过几十艘船,料罗湾之所以能赢,不过是使用了咱老祖宗留下的兵法和谋略,将三方联军,引入韩江口,采用的火攻的方式。”
“如果真要硬碰硬,学志恐怕今天就没法坐在这里了。”
“好,烧的好,真是长了我大明国威,如果西北和辽东,有像爱卿这般的将领坐镇,定能平复。”
朱由检不由从东南,想到了西南,脑海中,又将画面闪到了辽东。
昨年,皇台吉亲率十万铁骑,绕道蒙古,打到了北京城下,满载而归。
差点就将朱由检最后的信心都打没了。
五年平辽的那位。
当初夸下海口后,确实让他高兴了一段时间。
没想到,毛龙被杀后,鞑子竟然借机剪除朝鲜和林丹汗威胁,现在一门心思对付大明。
登基四载。
本以为能一展抱负。
不成想,辽东和西北,却愈演愈烈。
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愁啊
不过他见到唐学志之后,却发现,此人身上散发着一种让人舒畅的气息。
不知道为什么。
朱由检此刻,竟然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至于这种安全感从何而来,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过,朱由检这番话,倒是让唐学志有些担心了。
玛德
别把主意打到老子身上。
边海的事情还没解决呢。
南洋,荷国人岂会那么容易,让鱼鹰介入那里。
说不定,郭大牛已经跟荷国舰队打起来了。
“呃,皇上,走一个。”
唐学志端起酒杯,轻轻的在朱由检杯子上碰了一下,抿了一口酒后,道:
“荷国人,现在退守巴达维亚,西国人占据吕宋,臣得到确切消息,这两家已经由原来的对手,联合到了一块,准备对付大明舰队,不过也请皇上放心,边海,他们休想再进来。”
不知不觉,一壶酒被他们喝空了,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凌晨。
“皇上,时候不早了,您也该歇息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您可不能太过操劳”
朱由检“”
说的朱由检有些懵逼了。
曹化淳一直守在二人旁边,没有说话,感觉天确实不早了,便也过来提醒一句。
因为西北战事连连失利,这段时间,朱由检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别看他才二十出头,两鬓却已经开始有白发了。
“嗯,既然如此,那就歇息,大伴,就在宫里给唐爱卿,找一住处。”
朱由检接受了许多新的东西,终究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心中倒是比前几日好了许多。
“皇上,那臣告退了。”
“嗯,哦,爱卿,明日早朝,你且一起去听一听,看看那帮庸才,到底要说些什么。”
朱由检现在已经把唐学志和兵部那些人放在一起比较了。
曹化淳倒是看在眼里,他可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主事东厂,好像也没敢跟皇上走得这么近。
没想到,唐学志一来,变成了朱由检身边的红人。
自然是让他羡慕不已。
很快,他就让人将小卓子找了过来,一阵吩咐后,笑道:
“唐将军,您的住处就在前面,明日早朝之事,可不能忘记,咱家就先告退了。”
“公公慢走。”
唐学志淡笑着,朝他拱了拱手。
没想到此人身为内廷主事太监,倒是做的非常小心,难怪能得朱由检的重视。
或许魏忠贤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让那些宦官们,都不敢逾越半步。
历史上,确实如此,不管是曹化淳和王承恩,似乎都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