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

听完了袁世凯所说的应付清廷的办法之后,李松晨也不禁真有些佩服他了,这家伙不仅对清廷官场的各种规则己经完全摸透了,而且在该大胆冒险的时候绝不会退缩,在需要决定的时候,总是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来。因此在旧时空里,袁世凯能将清廷和革命者都玩得团团转,也不是没道理的。

穿越者们如果不是清楚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又有现代的武器、科学技术做保障,才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在同等的条件下,还真玩不过袁世凯。

于是李松晨道:“好吧,这件事情我们还需要再商量一下,才能决定。”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当然,当然。”顿了一顿,又道:“老弟,我来的时候,太古、怡和两家洋行托我来向你们说个情,希望恢复他们长江航运,不知道你们这办方便不方便,如果方便的话,就卖我老哥一个面子,当然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如果不方便,就当我没提这件事,你看怎么样?”

李松晨沉呤了一会儿,才道:“本来长江的航运权,我们是不会让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参与的,全部由我们控制,可以坐地起价,那有多好,慰亭兄你说是不是?”

袁世凯连连点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李松晨又道:“不过即然是慰亭兄说情,我们也总要给慰亭兄一个面子,说起来慰亭兄也算是我们华东的老朋友了。”

袁世凯到颇有些受宠若惊,道:“多谢,多谢,承蒙华东的各位朋友看得起我老袁啊。”

李松晨道:“不过原来的航运协议己经做废了,肯定不可能恢复,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如果还想经营长江航运业务,我们可以和他们重新谈判,重新拟订一份新的航运协议。”

其实不用袁世凯提,华东也有意向与太古、怡和两家洋行重新协商一份新的航运协议,因为随着华东的经济发展,现在又基本获得了江北的全部地盘,对长江航运的需求必然会大幅提升,而以目前华东的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对长江航运的需求,毕竟华东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一点,因此将太古、怡和两家洋行重新拉进长江航运业中来,利用这两家洋行的航运力,满足华东对航运的需求,虽然会让出部份航运的利益,但却可以加快物资流通,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华东并不打算向过去一样,将长江的航运权让给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而是将太古、怡和两家洋行纳入到华东的管理之下,即让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在华东内注册成立航运公司,服从华东的管理,尊守华东制定的规则制度,向华东纳税,并给华东增加就业机会。这样才是将华东的利益最大化。

袁世凯虽然善于玩弄权术,对清廷官场的规则,以及有效利用规则都玩得出神入化,但对于经济方面,却是所知不多,当然不知道在一个航运权上还有这么多套路,而且他也不想去了解,华东能够卖给他这个人情,就己经是很给面子,至于最终华东和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谈得怎么样,就不关袁世凯的事了。

接着李松晨又和袁世凯谈了其他许多事情,都是袁世凯和华东如何相处,因为置换土地之后,双方基本是以长江为界,但也有少量陆地相连,由于安徽、江苏都是被长江一分为二,此前江北、江南的联系都十分紧密,现在却分属两地,各地之间的人员来往如何处理;同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也是十分紧密,互相之间的经济来往,关卡税收等,也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还有就是双方的军队驻守、治安管理等等。另外还有华东在长江南岸设立的灾民安置营怎么处置等等。

虽然李松晨和袁世凯都不想故意给对方找麻烦,但毕竞事情太多太锁碎,而且有些事情,如关卡税收,还涉及到了各自的利益,因此两人差不多协商了一上午,中饭也是就在李松晨的接待室里吃的,才大体协商出一个基本的概要。而具体的细节问题还需要由双方的下属人员细谈。

午饭之后,李松晨立刻去找罗岳商议。这时,安徽的局势己经稳定下来,并移交给陆军驻守,也没有什么战事,因此罗岳也率领海军陆战队回到了上海驻守,毕竟上海也是海军陆战队的驻地之一。

李松晨将袁世凯的计划要求告诉罗岳,毕竞李松晨对军事并不精通,需要找专业人员咨询。而听了李松晨的话之后,罗岳也笑了,告诉李松晨这个要求是可以答应的,因为就算是正常的接收江北的地方,也是需要先派军队进驻,控制地方,然后再派行政管理人员入住,因此出兵总是需要的,无非就是多耗一点时间,等着清廷的地方官员弃城而逃,另外清廷的地方官员确实没有很强的抵抗意志,主要是由于在清廷失地是重罪,如果是袁世凯下令撤军,那么失地就不是地方官员的责任了,自然不会有地方官员会死命抵抗,当然就算是偶尔有个把头脑不清醒的地方官员誓死抵抗,但以人民军的攻坚能力,也可以轻易攻下来。

有了罗岳的保证,李松晨心里也有了底,于是就在第2天,李松晨和袁世凯命令各自的下属人员展开了正式的谈判。不过由于大的框架李松晨和袁世凯都己经确定下来,因此这次谈判还是进行得十分顺利,用了3天时间,终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当然袁世凯这边还是由幕僚代签。

签定好了协议之后,袁世凯便告别离开上海,返回南京。而罗岳则下令人民军,渡过长江,进军江苏省的江北之地。

果然,人民军出兵之后,江北之地的清廷地方官纷纷在第一时间向袁世凯告急求救,而袁世凯也按照既定的计划,回复各地求救的地方官员,表示长江分隔、救援不便,要求他们弃守城市,退到江南来,而所有后果都由自己承担。本来各地方官员就无意死守地方,只是迫于守土之责的压力,才不得不免强坚守,现在既然有袁世凯的命令,自然也就不用自己担责任,谁还愿死守州城,何况人民军的战力之强,己是众所周知的事,抵抗人民军完全就是自取灭亡。

于是江北的地方官员纷纷弃城而逃,撤到江南之地。不过这时有些头脑灵活的清廷官员却看出了几分门道,因为人民军虽然兵临城下,但却并没有立刻攻城,也没有包围城市的意思,反到是网开一面,而且在地方官员弃城而逃的时候,人民军也没有追击,似乎就是在等着地方官员们弃城一样,再联想到袁世凯和华东的关系一向密切,这次南下到南京上任,就是顺利从华东的领地内通过的,现在又下令各地方官员弃城而走,要说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交易,恐怕是谁都不信。有人甚致以为袁世凯这是打算要投靠华东,拿两江之地做自己的晋见之礼。

有些官员自以为看透了其中的关节,干脆就向人民军投降算了,反正现在天下大势己定,华东早晚都会入主京师,建基立业,改朝换代己是不可避免,还不如早日归顺华东,顺应大势,将来说不定还能落个从龙有功,再捞个一官半职,就算当不了官,也可以求得下半世的平安生活。

结果还是有相当一部份地方官员向华东投降,甚致有些官员己经弃城逃走,但走了几天之后明白过味来,又回过头来向人民军投降。

而在人民军进军江北的同时,也将安徽省的江南之地移交给袁世凯的军队驻守,好在是华东还没有向这些地区派遣行政人员,还是由军队驻管,因此移交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而华东在安徽省的江南地区并没有设灾民安置营,但在江苏省常州府设了一个,也按照双方的协议,取消了安置营,华东仉人员全部撤出,将灾民交给袁世凯安置,而袁世凯则一次性补偿给华东15万两白银,另外还有一部份灾民愿意跟着华东走,也都被华东派船接到江北进行安置。

前前后后大约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双方完成了这次土地的交换,而袁世凯在接管了江南的土地之后,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安置灾民,抓紧灾后重建,因为袁世凯也明白人心归附的重要性,自己要在南方立足,并重新建立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收陇治下百姓的民心,而且这时各国给袁世凯提供的第一笔资金,80万两白银也己经到帐,虽然这笔钱在使用上还有诸多的限制,但仍然让袁世凯的财力大大充裕,因此也有足够的财力去救治灾民。而这一番操作下来,也确实为袁世凯赢得了不少赞美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