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

朱南圳沉呤了一下,才道:“如果这次庐州府再拒绝,卢知府会受到什么处罚?巡抚衙门可以直接撤了他的官职吗?”

常清德迟疑了一下,才道:“那到不能,依大清律法,一切官员的生杀撤裁皆由朝廷中枢裁决,应是由巡抚衙门向朝廷上奏弹亥,朝廷再依情裁决,不过按大清惯例,若是巡抚弹亥知府,朝廷多半会准批的,因此若是安徽巡府上奏朝廷弹亥,卢知府轻则丢官罢职,重则下狱治罪。”

朱南圳道:“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卢知府只能在我们和清廷之间做一个选择,没有再左右逢源的空间了。”

常清德苦笑了一声,道:“正是如此。”

朱南圳点了点头,道:“常先生,我们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庐州府确实给了我们许多帮助,可以说这个营地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庐州府对我们的支持,也是原因之一。这一切我们都记在心里了。”

常清德赶忙道:“那里,那里,贵众救灾济民,仍是大仁大义之举,也是解我们庐州府之困,如果没有贵众到来,只怕是早己酿成了灾民之乱,因此我们做的这些事情,也是应该的。”

朱南圳道:“好吧,我可以给你交个底,如果你们卢知府真的在清廷那边混不下去了,我们这边可以欢迎他过来,我们不仅可以对他提供保护,而且会量材使用。”

常清德赶忙拱了拱手,道:“多谢朱主任的厚爱,朱主任的话在下会如实回报卢知府。”

朱南圳道:“现在的天下大势,不用我说你和卢知府都应该清楚,我想卢知府恐怕也不想为清廷尽忠吧,因此还请常先生转告卢知府,好自为之,不可自误。”

常清德连连点头,道:“是,是,在下定会如实转告,如实转告。”

虽然华东在原则上在安徽、江苏等省在水灾之后是只占据农村、乡镇,而暂时避开大城市,以暂时避免和清廷全面开战,但如果有机会,也不用付出太多代价,占据几个位于战略要点所城市,还是可行的。如果能够说服卢成祥投靠华东,就可以垂手而得合肥这个战略要地,这当然是相当划算的。

话谈到这一步,常清德这次来拜访的目地也己经达到了,于是起身告辞,回到合肥,并立刻去面见卢成祥。虽然这时卢成祥正在装病,拒不见客,但常清德是一定要见的。并且还将常清德领到内室密谈。

常清德当然也不会隐瞒,将自己和朱南圳交谈的内容详细的对卢成祥说了一遍。而听完之后,卢成祥双眉紧锁,沉呤不语,过了好半天才道:“常先生以为如何?”

常清德道:“东翁,此番巡抚的要求,庐州府能够拒绝吗?”

卢成祥摇了摇头,道:“这次恐怕是拒绝不了的。”

常清德道:“那么,就如巡抚之令,出兵驱逐华东,又能够做到吗?”

卢成祥苦笑了一声,道:“也做不到。”

常清德道:“这便就是如朱主任所言,如今东翁只能在华东和朝廷之间做一个选择,没有再左右逢源的空间了。而如今天下大势,华东取得天下,开朝建国,建基立业已是大势所驱,非人可为也。”

卢成祥沉默半响,道:“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我食朝廷之禄已有10余年,虽不敢说有大功于朝廷,但也算是兢兢业业,克守为臣之节,何况朝廷也未曾负我,一但背清投靠华东,岂不为腻臣了吗!为终身之辱”。

常清德道:“东翁所言虽然有理,但如今这世道却是行不通的,自古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又道是‘大丈夫相识而动,驱吉避凶者方为君子’,何况朝廷这数十年来,虽不算是倒行逆施、严刑暴政,但却是不思进取、万马齐喑、丧权辱国,实在是气数己尽,此刻弃清而投靠华东,并非是背国之臣,而是弃暗投明,何况东翁不为自己,也当为家小子孙着想啊,因此请东翁千万不可自误啊。”

卢成祥又沉呤了一会,才道:“也罢,也罢,大势所趋,非人可以逆也,好吧,就劳你再去一趟,和海外华人把事情说清楚。”

常清德赶忙道:“是,学生明天就去。”

卢成祥点了点头,道:“辛苦先生了。”

于是就在第2天,常清德又赶到营地,再次和朱南圳会面,说明卢成祥愿意投靠华东,而朱南圳也对卢成祥的决议表示了赞成,并且对卢成祥的下一步行动做出指示,现在庐州府可以先给巡抚衙门发一份公文,仍然还是推托之言,看巡抚衙门的反应再说,如果清廷没有裁撤或是抓捕卢成祥,那么卢成祥仍然还在庐州府任职,暂时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等到裁撤或是抓捕决议下达之后,再做处理。

这个决定到是正中卢成祥的下怀,虽然他已经决定投靠华东,但从心里来说还希望能够保持这种骑墙状态,维持左右逢源,一直到局面明朗化。朱南圳的这个指示,正好可以让卢成祥暂时维持这种状态。至少在华东这边是可以的。当然,有了朱南圳的承诺,卢成祥的底气也足了,于是在回复巡抚衙门的公文中,卢成祥表示庐州府受灾严重,损失巨大,现在只能拒守庐州府城,而无力驱逐海外华人,请巡抚出兵,扫寇平贼。其实这是反将了巡抚衙门一军,看巡抚有没有出兵的能力,反正按清廷的规则,只要守住府城,责任就不大。

而在营地这边,朱南圳送走了常清德之后,回到了办公的帐蓬,正坐在帐蓬里办公的谢涛见他回来,立刻递给他一份电报,道:“你看看这个。”

朱南圳道:“又是什么消息?”接过来一看,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道:“上海那边要派记者团来我们营地采访?这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啊。”

谢涛道:“对,还有罗将军也要过来视查,并且要求我们这次面对视查、采访不要做官样文章,也不搞什么欢迎活动、庆祝活动之类,营地的运行保持正常状态就行了。”

朱南圳皱了皱眉,道:“那不是要进一步的刺激清廷吗?昨天老常来了之后,我就说现在清廷己经反应过来了,恐怕是要对我们进行阻挠了。在这个时候还要大肆宣传,这不是要进一步刺激清廷,说不定清廷会挺而走险的。早听我的建议,低调一点不好吗?”

谢涛笑道:“挺而走险?你以为清廷敢出兵来进攻我们吗?”

朱南圳道:“那到是不会,现在河南省在我们手里,北洋新军过不来,只靠安徽省本地的军队,根本就不够看。但不出兵却可以做些小动作吗?昨天我下令军队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巡逻,并且扩大巡逻的范围,结果今天就收到了报告,还真在周边发现了几批可疑的人,而且还抓住了3个,正在审问着。”

谢涛呵呵笑道:“要是清廷真的搞出一点小动作来,我们还求之不得呢?既使是给营地造成一定的损失,只要是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行。”

朱南圳听得一头雾水,道:“老谢,这是什么道理?”

谢涛站了起来,打了一杯水,拍了拍朱南圳的肩头,道:“老朱啊!你还是嫩了一点,不懂这里面的套路深着呢?这次我们花了巨大的人力物来救灾,并不仅仅是救灾济民,同时也是宣扬我们的仁义光明形像,一方面证明我们不仅仅是在武力上有能,同时在民治、民生方面,也同样有远超过清廷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和清廷作比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看到在这次水灾中,我们和清廷的表现优略,从而为我们下一步推翻清廷作舆论准备,所以这次救灾是不可能低调的,而是应该广泛的宣传,派记者团来采访,也就是这个原因,显然是要进一步的加强宣传,至于这种宣传刺不刺激清廷,并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或者我们本来就打算借这次救灾刺激一下清廷。”

朱南圳道:“这个道理我都清楚,但这和清廷对我们营地做小动作,搞破坏又有什么关系呢!”

谢涛道:“你想想看,如果清廷真的做了一些小动作,并且对营地直正造成了伤害,然后我们再将这些事情捅出去,在媒体上进行宣传炒作,你认为后果会怎么样?在这次大水灾中,我们华东不惜人力、物力,甚致愿意放下政治分歧,全力的救灾,而清廷呢!不仅没有在救灾上做一点小事,反而不断的给我们的救灾工作设置障碍、制造麻烦,甚至是搞破坏。那么你觉得老百姓会怎么看?恐怕是再忠于清廷的人,也会对清廷彻底失望了吧。”

朱南圳点了点,道:“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么如果清廷没有动作呢?我们是不是自已搞一点,嫁祸给清廷。”

谢涛摇了摇头,道:“那不行,风险太大了,这种嫁祸的事情,很难做得圆满,万一出了漏洞反而对我们不利,毕竟我们现在是占优势的一方,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另外,既使是清廷有小动作,我们也应该尽力防范,不要让营地受损,因为只要清廷做了就行,他做了一,我们可以夸大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