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家乡味道

冷风呼啸,火车疾驰。

赶在天黑之前,周正的身影出现在县城的火车站外。

如果丰京市是湿冷,那归德就一定是干冷。

县城火车站年久失修比较破败,一个小县城的车站而已,说它是站点,就像是随意搭建的产物。

铁轨旁的窝棚区。

候车大厅的墙皮脱落,火车站前几乎没什么商业区,公共厕所在数百米外,内部环境不堪形容……而且还是收费的。

最狗血的莫过于,这tnd是个私人厕所。

“小兄弟价哪儿的?坐车不坐?”

“不用……”

“到北关的车啊!”

“北关的车今天最后一趟,要走的抓紧了。”

“大沛桥的车,再等十分钟!”

“小王庄,有没有人去小王庄附近呐,能你们捎一段。”

……

火车站外全是载客的车,不过没有大巴车,没有小客车,没有公交车,大多是私家面包车,或者是搭着棚子亦或连棚子都没有的三轮车。

这些车基本只会把客人送到乡镇,不会下村,毕竟现在很多乡镇的公路都不是很好走,更别说村落。

二喜算是个特例吧。

那个被誉为车马大总管的男人,往返于城镇乡村间的小客车司机,他的车也是这小县唯一的客车。

周正没准备急着回去,他想在县城里先逛一逛再说。

他边走边叹,仿佛再看一个不修边幅的粗糙大汉,脸上还遍布痘印。

很难想象,这个十八线小县城,在多年之后竟野心勃勃要撤县设市。

十字路口,路边摊吆喝响亮。

周正看着浓浓的水蒸气腾起,味道已经勾动馋虫:

“老板,来一大碗丸子汤!”

“好,虾米紫菜豆腐泡要不要?”

“要,小葱香菜多放点。”

“好嘞!”

此时的周正只知道一大碗丸子汤才四块钱,完全忘记大碗是个什么概念。

旁边摊位是个打烧饼的大炉子,周正靠近就坐,刚出炉的大烧饼,表面沾黏着那黄橙橙抹了蜜的芝麻,一股馨甜在空气中弥漫。

“老板,弄个刚出炉的烧饼,给我夹五块钱的牛肉。”

他搓了搓手,静等家乡的味道。

丰京和归德都是北方城市,吃食取材基本相同,但样式口味却千差万别。

丰京人喜辣,归德人口淡。

就像夏天的凉皮,丰京凉皮吃完碗底会剩少许辣油蒜汁,归德凉皮却是满满的麻酱凉汤,一如丰京人吃干面,归德人吃汤面,基本就是两个极端。

所以周正曾经在两地往返,肠胃可没少遭罪。

“亚特兰大购物商城,今天的衣服便宜了,童鞋买二送一,男装八折起售……”

“真亮眼镜店,热烈庆祝过年,特开展抽奖活动,满……”

听着不远处的喇叭声,周正思绪万千。

这种喇叭声在后世的城市里几乎断绝,可是现在却依然是宣传的最强利器,谁人会投诉扰民?

“你的烧饼。”

一个比脸盘还大的烧饼摆在面前,五块钱牛肉夹得满满当当,还隐隐有种涨袋的感觉。

“六块钱!”

老板戴着绿耷拉帽,笑得很憨厚。

周正付完钱,看着以前的大烧饼,再看到另一个老板走来,开始为自己的胃而担心。

“丸子汤好喽,醋自己放”

“好,谢谢!”

周某人舔了舔嘴唇。

一大碗丸子汤,满满都是肉丸。

要照女孩的饭量,仅仅一碗丸子汤就够两个人吃得肚儿圆圆。

从前来县里要吃丸子汤,周正肯定不会傻乎乎的再买个烧饼,可他忘却了现在人的实在。

其实也是因为现在的人饭量普遍都大。

平常干的都是体力活,再加上油水少,比后世一天不干多少活,窝在床上耍手机的人,饭量大的不是一丁点。

“咯滋~”

“吸噜~”

“啊,舒坦,还是这个味。”

周正咬了口饼,脆香蜜甜,牛肉微咸,再吸溜一口丸子汤。

简直……从嘴爽到胃。

冬天的寒冷尽数赶走,路边的冷风吹不走碗里的热气腾腾。

奋斗一二十分钟,即便饭量如周正也败下阵来。

看着还剩的小半牙饼,以及几个丸子小半碗汤,他只能捂着肚子举起白旗。

待到周正大腹便便离开。

丸子摊的老板收拾时小声嘀咕:

“一个年轻大小伙子,连碗丸子汤跟个烧饼都吃不完,真是浪费。”

“咳咳~”

刚走出几步的周某人差点没栽倒在地。

第一次因为饭量被鄙视了。

吃饱喝足,他在县里的商场也逛了一圈。

和印象中那隐约的场景差不多。

说是大商场,其实名不符实。

基本就是日常用品和衣装,而且偌大的空间,摊位却少的可怜,就连蔬菜区种类也是稀少,反季节菜蔬鲜见。

现在的反季节蔬菜大棚还没那么多,再过些年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们才会幡然醒悟。

原来,种菜比种粮食挣钱。

不过虽然这商场有这样那样的不好,可来逛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买了些烟和糖果。

这些分别用来对付大人和小孩的,见大人递烟,见小孩散糖,过年回家不能空俩爪爪,不然会有人说闲话。

周正走走停停逛累了,最后随便雇个三轮车就朝家赶去。

想想后世把这叫什么?

非法载客!

这年头不坐这玩意儿坐什么?

可社会在发展。

等到以后大家都要脸面,都嫌路上乱,都嫌不安全,想要彻底取缔后才发现,还挺怀念曾经那种在小三轮上摇晃的感觉。

“孩儿,你是搁哪儿做活回来哩,这一身行头可不像是出去打工哩呀。”

三轮车司机是个五六十岁的大爷,臃肿的大棉袄,泛着油光的皮帽,一嘴的家乡土话。

周正笑着说:“南方,外出都是打工,哪有什么好活,这不回来嘛,怎么也得置办身好行头,要不然出去一年不等于白混了。”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

其实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理。

周正穿着不过是平时的衣服而已,没想着炫富,他觉得有钱了也没必要招摇过市,最基本的善良吧。

当然,虽然这样也有可能会刺激到别人,起到使之奋斗的正面作用。

“哈哈,南方好,南方发展快,年轻人出去闯闯不错,留在家里种地,以后怕是除饿死没门了。”

“现在还没那么严重!”

“往后农民没出路,我今年六十六岁,跑车两年多,赚得不比种地多?聪明人都改行嘞,就夯货才种地哩。”

“老爷子你家里的没地了?”

“咳咳,地还是有哩,农忙的时候照样还得下地,不种可惜。”

“呵呵,是……”

周正翻了个白眼,至此不再搭腔。

这小老头,老双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