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三十九章 杀鸡儆猴先准备(第三更)

多布干·莫迪二十二个人到来,低着头,像罪人似的。

“外民叩见大唐皇帝陛下。”莫迪声音颤抖着要下跪。

“免礼。”李隆基及时开口,旁边的人架住莫迪,其他二十一个就不跪了。

群臣都站起来了,就李隆基自己一个人坐着。

李易站在李隆基最近的右手位,左手位是李成器。

其他人依次排列,看队形就知道身份高低。

二十二个人颤颤栗栗的,害怕,他们国家等级制度森严,就得跪。

撒谎的话,直接打死你也没问题。

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大,对比下大唐,就是人家大唐的一个小地方而已。

到了大唐,所见吓死个人,太繁华了。

到洛阳后都不敢大声说话,自从进了李家庄子,发现一个庄子比自己一个国家还厉害。

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去指定食堂吃饭,那么多的菜呀!这都是给人吃的?

自己等人一个个的吃胖了,之后又忧愁地变瘦了。

整个庄子不知道多大,里面的人居然骑那种昂贵的自行车和三轮车,三轮车装货用,太‘先进’了。

在莫迪等人的眼中,三轮车就是高大上的存在,人力三轮呀!可了不得。

“我说谎了,让我的人跟着我一起说谎。”

莫迪主动开口,先认错。

说完他低着头,不敢动,怕死。

大臣们一同看李易,该你了,咱们处理这种事情比较费劲。

李易出声:“第三种姓,这次回去有什么想法?能不能躲过第一种姓和第二种姓的抢劫?”

莫迪抬头,吃惊地看李易,又低头:“偷摸到地方,然后带着人离开,躲他们远远的。”

“你回去要卖东西,大唐的好东西你卖,一般人买不起,能买得起的人你以为不收拾你?”

李易直指关键的地方,你想偷摸卖?我不认识李隆基,我偷摸卖玻璃镜子行不行?

“卖给有钱的跟我一个种姓等级的人。”莫迪早想好了销路。

“别人带回来好东西,卖给你,你想没想过举报?”李易又问。

莫迪唰的一下汗出来了,哗哗的。

“别怕,别怕,现在是在大唐,没事的。”

李易的小机器人赶紧劝,再不安抚,对方就倒下了。

‘呼哧呼哧。’莫迪喘,以己度人啊!

其他二十一个人跟着喘,快吓堆了。

“给他们一人一瓶汽水。”李易吩咐。

身上带汽水的小机器人跑过去,打开抽屉,宫女过来帮忙开瓶盖。

这个可不是温泉的水,李家庄子自己用设备制作的汽水,不外卖,小孩子偶尔可以喝一瓶。

二十二个人喝过,庄子里的食堂有供应。

赶紧接到手,咕嘟咕嘟灌,补充水分,同时二氧化碳刺激脑干。

“你们必须提供更多的当地情况,释波国的一切事情。

我们的船队会带你们回去,你们的几艘小船给你们换成一艘大几倍的船。

我们的队伍以大唐名义过去,买卖东西。

跟你们的小国王接触上,保你们平安,将来继续来大唐换货物。”

李易给出方案,对方所处的国家种姓等级森严,以对方合作的身份过去,小屁国的人还以为大唐层次低呢。

“他们打我,你们帮我?”莫迪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你们能出海,保证住在海边,我们在那里设立一个买卖的地方,你们进去帮忙。”

李易不回答帮不帮你们,说帮你们,你们挑事儿谁受得了?我们是贸易,不是主动侵略。

你们不挑事,对方要是欺负,欺负的便是大唐。

先跟对方的国王接触,商量好了,再写文契,按照文契中所规定和限制的方法操作贸易。

需要一个谈判的过程,一旦签了协议,大唐不会撕毁,对方撕毁,兵戈相见。

你释波国不允许大唐在那里买卖,船队走,去别的地方。

答应后翻脸,可不是走不走的问题了。

“好,我们答应。”莫迪一听这个,认为有靠山了。

“陛下,如此可好?”李易一转身问李隆基。

“甚善!”李隆基颔首。

“请莫迪等人回去准备,马上出海。”李易吩咐。

二十二个人被请出去,赶紧的,还有什么货物没换的,快点换,走了。

“易弟,你是想利用他们挑起战事啊!”

等别人离开,李隆基说出李易的目的。

“三哥,咱们是被逼无奈。他们还不知道咱大唐的厉害,总得找只鸡来杀。”

李易的称呼很自然地改变了,对外的时候称呼陛下,自己是臣。

关起门来,再喊陛下,群臣都害怕,这是有矛盾了?翁婿不和?

姚崇也拿了瓶汽水,喝口:“臣请派往释波国的船队配好武器,增加人员。”

“臣等附议。”一群人默契出声。

他们全明白,要开干了。

把人家一个三等种姓安排到重要的贸易交换地方,一二等的保证不认可。

不认可,就采取实际行动。

对方的国王还不够了解大唐,会在一旁看,不出声。

大唐必然反击,对方国王可能觉得最后有资格出面收拾烂摊子,比如处理几个无足轻重的人。

大唐却在找鸡,一个小国,你们先挑事儿的,干掉你,周围其他的小国就明白啥叫友谊。

当然,有一定概率对方比较友善,甚至知道大唐是何等存在,不给这个机会。

“我回去了哦!到医院看看。”李易要走,事情结束。

“小易,等等,老夫有本书你看看。”

毕构喊住李易,把他之前整理的一摞纸变成了书,递给李易。

李易翻两页,明白了:“告诉地方官员,百姓但凡吃了亏,就撸官;百姓吃亏多,流放;出百姓有被逼死者,绞!”

他不晓得各地的具体情况,但明白,官员把这本书研究透了,愿意下去考察,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像种果树的这种问题吧,有可能是有人从中搭桥,某果树苗圃的人跟官员说好了的,一株果树两元钱回报。

种上五百万,就有一千万。

眼下大唐还不具备这样的经济交流途径,想从中捞钱,很麻烦,终归是有守法的官员,还未烂到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