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虽然已经濒临死亡了,但终究是没有殒落。由此可知,他的实力,绝对达到了混元大罗金仙的层次。
“否则,他绝对无法坚持这么久。”
从眼前的景象中,姜尘大致就能确定共工的修为,绝对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无声无息的踏足了混元大罗金仙的境界。
他没有陨落,就是明证。
换成别的大神通者来此,哪怕是最巅峰的亚圣,也早就被此地的灭世之力磨灭成渣了。
心中这样想着,姜尘迈步上前,朝不周山遗址走去。
而随着他的动作,周围的灭世之力不停的涌动,自发的向两边排开,露出一条宽敞的通道。
这里的灭世之力,虽然能够威胁到混元大罗金仙,却也不被姜尘放在眼里。
现如今,以姜尘的实力而言,除非是混元之上的力量,不然,已经威胁不到他了。
“这里的灭世之力,威力好似在减弱,应该是我重塑了九州天地的缘故,使得此地的灭世之力受到压制,威力大大降低。”
前往不周山遗址的路上,姜尘能够清楚的感知到,周围的灭世之力在不断的变弱。
不周山遗址附近的灭世之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强大与否,与洪荒天地的状态有关。
洪荒天地的状态越好,此地的灭世之力就越弱。反之,洪荒天地的状态越差,此地的灭世之力就越强。
在不周山刚刚倒塌的时候,此地的灭世之力虽强,但绝对没有现在这般强大,最多只能威胁到大神通者。若非如此,共工也不至于坚持这么久了。
因为最初让共工堵混沌海眼的时候,他才大神通者的修为。若是当时此地的灭世之力,如现在这般强大,那共工早就陨落了,不可能坚持到现在,更不可能突破成混元大罗金仙。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洪荒天地越来越弱,这才导致此地的灭世之力越来越强,甚至能够威胁到混元大罗金仙。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此地的灭世之力不是一下子激增,而是一点点的增强,这才给了共工适应的时间,让他得以凭此淬炼肉身,与之一起慢慢变强。
“劫难,既是劫,也是机缘,这一点在共工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想通了其中的原因,姜尘不由感概起共工的命运。当年巫妖决战结束后,活下来的祖巫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共工,一个是玄冥。
共工因为撞塌不周山的缘故,被众圣填了混沌海眼,从此承受无尽的磨难。而玄冥则是被后土娘娘保了下来,一直在幽冥界苦修。
按理来说,身为自由身的玄冥,修行速度应该超过共工才对。可现实却是,无法修炼的共工,早早的就成就了混元大罗金仙的境界。
而一直在苦修的玄冥,至今仍旧卡在亚圣的境界,迟迟无法找到突破的契机。
如此看来,被填混沌海眼,反倒成了共工的机缘。若无此事,以他犯下的过错,怕是此生无望混元大罗金仙之境。
“共工确实运气好,本来必死的劫数,因为遇到了我,从而获得了新的生机。”
姜尘越想,越是觉得共工气运惊人,命不该绝。倘若无他,那洪荒天地无疑会进一步的恶化,然后,不周山遗址的灭世之力就会得到加强。
这时,已经濒临极限的共工,面对更强是灭世之力,除了陨落之外,在无别的路可走。
但因为姜尘的出现,导致洪荒的未来发生变化,非但没有继续衰落,反而变得更为强大。
受此影响,不周山遗址附近的灭世之力,威力大幅度的衰减。本已到达极限的共工,也因此迎来了喘息之际,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就是命啊!”
“千百万年苦修,不如命运的一场眷顾。真是玄妙莫测,令人琢磨不透。”
玄冥与共工的遭遇,无疑证明了命的重要性。命好,连必死的劫数,也能化成逆天改命的机缘。
命不好,纵然苦修千百万年,修为也是难以寸进。
“都说修炼到了先天道尊的境界,就能跳出命运长河,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才是最大的骗局,不要说是大罗金仙了,就是混元大罗金仙,乃至于更强的混沌魔神,也是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劫数一到,仍旧要化为飞灰。”
都说大罗金仙跳出命运长河,逍遥自在。但姜尘现在,修为都要接近无极大罗金仙了,可仍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追逐大世而行。
放眼混沌,又有谁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呢?就算是盘古大神,也在自己的命运中挣扎。
或许,只有成就了那永恒的大道之境,才能真正的掌握命运吧。
这样想着,姜尘已经来到不周山遗址的深处。
入目所及,这是一片浩瀚的混沌海,由无边无际的混沌之气构成。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不周山的遗址,应该是一块浩瀚的陆地,上面耸立着一座断裂的巨山。
不周山刚破碎时,确实是这样的。但后来没多久,就有无穷无尽的混沌之气从不周山底部涌出,将不周山残留的山体淹没,一点点的磨灭。
众圣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阻止混沌之气涌出。最后没办法,只得把共工当成塞子,塞进混沌海眼当中,这才阻止了混沌之气继续蔓延。
但不周山的遗址,却也因此被毁了小半。剩下的部分,在漫长的时光中,也慢慢的被混沌之气吞噬殆尽。
久而久之,不周山的遗址,就成一片浩瀚的陆地,变成了一片浩瀚的混沌海。
“正常情况下,有共工堵住混沌海眼,此地应该不会有混沌之气溢出才对。”
“现如今,不周山遗址直接化成了混沌海,可见不周山下的混沌海眼,比最开始时扩大了很多,这才导致共工无法堵住。”
此地触目惊心的情况,无不说明,洪荒天地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稳定,当真是处处都是风险。
稍有不慎,就有倾覆之危。
也难怪姜尘决定重塑不周山的时候,会有这么多大神通者支持他了。
实在是不支持不行,身下的洪荒天地,就好似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炸开。住在这种地方,有几人能够安心?自然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将其修复。
重塑洪荒天地,真乃大势所趋。不然,就洪荒现在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洪荒就沉了,被无穷无尽的混沌海吞噬。
“共工,醒醒……”
迈步走向混沌海的最中心,姜尘低头喊道。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此地回荡不绝,连浩瀚深邃的混沌海,都无法隔绝他的声音,一路传到其最深处,共工的耳中。
在混沌海的最深处,有着一个巨大的窟窿,正不停地往外冒混沌之气。
这就是混沌海眼,洪荒最大的隐患之一,倘若有朝一日洪荒破灭,此地就是主因之一。
叫了半天,也不见有人回应。姜尘索性,直接下潜到混沌海深处。而这里的一切,也都清晰的映入姜尘的眼底。
在混沌海眼之中,一个蟒头人身,身披黑鳞的恐怖魔神,用自己的身体填了进去。
他的身躯很大,高有亿万万里,宽不知道多少里,混沌海眼虽大,但他跳下去后,虽未将其塞满,但也堵了个差不多,只有几个细小的缝隙存在。
此人就是共工,十二祖巫中的水之祖巫。
从这里来看,有共工堵在这里,混沌海眼应该被完全堵住了才对。
实则不然,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混沌海眼的边缘区域,裂开了很多大裂缝。
共工能堵住海眼,却堵不住这些裂缝。将此地变成混沌海的混沌之气,就是从这些裂缝中涌出来的。
“这些裂缝,是后来形成的。应该是封神之战的缘故,导致洪荒天地再度破碎,混沌海眼也因此进一步扩大。”
“本来还能保持清醒的共工,受到混沌之气与灭世之力的双重冲击,直接就被打成重伤,不得不以陷入沉睡为代价,勉力维持封印。”
姜尘走到近前,发现共工头歪倒在地,双眼紧闭,毫无气息,就好似死了一般。
他并没有陨落,这是一种秘法,以陷入沉睡为代价,强行提升自己的实力。共工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拼尽一切的镇压
看起来是挺惨的,可也没什么好可怜的。本就是他自己造的孽,含着泪也要吞下。他落得这般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
“倘若没有我的话,共工怕是要间接的死在三清与西方二圣的手里。”
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姜尘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在封神量劫爆发之前,共工在这里的日子,肯定是快乐大于痛的。
混沌之气的侵蚀,与灭世之力的攻击,固然让他痛苦不堪。可也因此,使得他的实力节节攀升。
于修士而已,倘若只是承受痛苦,就能换得修为提升的话,那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求之不得。
所以,共工肯定是快乐的。
但这份快乐,随着封神量劫的爆发,却是走向了终点。
封神量劫过后,洪荒天地进一步破碎,不周山遗址的力量,彻底超过了共工所能承受的范围。是故,共工的快乐没了,只剩下了痛苦。
他再也无法通过附近的力量提升实力了,反而是他的本源,在一点点的被混沌之气磨灭。
这种情况下,若无姜尘,共工最多再坚持万年,肯定是要陨落的。但姜尘来了,共工因此迎来了生机。
“共工,醒醒!”
轻轻上前,姜尘施展神通,从造化青莲那里拘来一缕造化精气,灌入共工的体内。
顿时,本来毫无气息的共工,渐渐有了呼吸。然后,就见他拼尽全力的睁开眼睛,虚弱的问道:“是谁在叫我?”
说完,他又重新陷入沉睡之中。
“伤势竟然严重到这种地步,换成别人,怕是已经陨落了吧。”
共工这一开口,就让姜尘确定了他的状态,真的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刻,全凭一口气撑着。但凡这口气散了,他就会陨落。
想了想,姜尘取出盘古之心,刹那间,一股剧烈的心跳声响起,有股玄妙的力量滋生,随着盘古之心的跳动,一点点的朝共工汇集过去。
砰!砰!砰!
没过多久,共工的胸口,微微起伏起来。他的心脏,受盘古之心影响,重新恢复了跳动。
接着,不知道从哪里涌来一股力量,本来陷入沉睡之中的共工,突然睁开双眼,猛地直起身子。
“父神的气息!”
“是父神的心脏,是玄冥来了吗?”
“不好,快走,此地有混沌魔神留下的后手,快带着父神心脏离开。”
睁开眼睛的共工,看着漂浮在自己眼前的盘古心脏,先是一喜,继而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惊恐的喊道,让姜尘快快带着盘古之心离开。
“混沌魔神?”
姜尘闻言,心中诧异的同时,连忙将盘古之心收了起来,接着,更是小心警惕的看着周围,以提防混沌魔神突然冒出来。
“具体发生了什么?共工祖巫为何如此惊慌失措。”
等了一会儿,也没见混沌魔神现身,姜尘一边继续警惕着,一边朝共工问道。
“你是谁,为何父神之心,会出现在你的手里。”
共工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警惕的反问道。
此时,共工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好,像是重回巅峰一般,体内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
嗯,这是回光返照。
就算盘古之心再玄妙,也不可能只是跳动了几下,就治好了共工的伤势。它只是激发了共工的潜力,从而让他陷入了回光返照的状态。
“我受后土娘娘之托,前来重塑不周山。”
这些话姜尘没有明说,而是通过盘古之心,直接回荡在共工的心间,告知了他自己此来的目的。
共工都说了此地有鬼,似有混沌魔神隐藏,姜尘哪里还敢将重塑不周山之事宣之于口。遂通过盘古之心,与共工交流。(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