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被贬,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此前群臣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他们原本以为,李佑造反,太子被废。
蜀王李恪,自言此生不在踏入长安城一步。
那么剩下的继承人,唯有李泰了。
李泰妥妥的就是新太子啊。
甚至这几天,有不少官员,都跑去蜀王府去烧热炕。
但是令百官万万没想到的是,历史民非但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反而将他贬谪成为东莱郡王。
东莱郡,其实是个好地方,好吧,在后世是个好地方。
但是在当时,还是比较偏远的地区,位于胶东半岛。
在后世烟台、威海一带。
这地方吃海鲜,哪真是方便的很。
但是对李泰来说,哪可真是一个十分糟糕的地方。
对群臣来说,这也是一件令人十分惊愕的大事了。
陛下为什么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呢?
那么陛下究竟想要立谁为太子呢?
此时,李世民正在召见长孙无忌。
李世民向长孙无忌询问道:“辅机,我想立李恪为太子,你以为如何?”
听到这里,长孙无忌的脸颊,不可抑制地抽搐了几下。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世民在贬谪李泰之后,也曾向长孙无忌询问过这个问题。
但是当时长孙无忌沉默不说,最终李世民还是没敢立李恪为太子。
因为如果李恪得不到关陇集团的支持的话,他一定是坐不稳皇位的。
但是在这个平行空间中,却又是有所不同。
因为在这个平行空间中,李恪虽然背后没有世家的支持。
但是他本身的力量就十分强大。
现在李恪的力量,几乎已经可以和大唐一个国家抗衡了。
要知道,原本一个吐蕃国,就能和大唐掰掰腕子了。
而现在呢?
李恪可是拥有以前的吐蕃、吐谷浑,外加益州这三个地盘的。
现在立李恪为太子,李恪完全可以坐得稳。
所以长孙无忌也不敢沉默不说。
因为在这个平行世界,李世民可绝对不会受他威胁。
长孙无忌敢如此的话,李世民就敢当他是默认。
但是长孙无忌是绝对不愿意让李恪成为太子的。
毕竟,他妹妹是皇后。
他自己有三个亲外甥,自己三个亲外甥,哪怕他和不亲近,但是毕竟有血缘关系。
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个是摆脱不掉的。
而李恪的生母,则是杨妃。
并且长孙无忌对李恪可算不得好,甚至还有小小的打压。
无论处于哪一方面考虑,一旦李恪登基为帝的话,绝对没有他们长孙家族的好果子吃。
至于他长孙无忌,怕是更没什么好下场。
处于这种考虑,长孙无忌怎么甘心让李恪来继承皇位呢?
长孙无忌不由说道:“陛下,历来太子之位,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现在皇后留下的嫡子,还有李治,哪便立李治为太子,怎么能立庶子呢?”
李世民不由说道:“李泰倒是比李治更有资格,然而他阴狠毒辣,善于伪装,又怎么样呢?”
“李治一来还小,二来性格太过软弱,将皇位交给他,并非国家之福啊。”
长孙无忌却是说道:“陛下,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乃是千百年来的正统。”
“如果陛下破坏了这个制度的话,会让礼教崩坏啊。”
听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说道:“必要再说了,朕便不是嫡长子。”
“如果说礼教崩坏的话,那么从朕这里,就已经崩坏了。”
听到这里,长孙无忌心里一沉,不敢再说。
第二日,李世民直接下旨,封蜀王李恪为太子。
原本,李世民以为,会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
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没有。
当然了,并不是没有人反对,而是不是所有人都反对。
反对的人还是有的,并且还不在少数。
但是李世民冷眼旁观,发现反对的人,除了长孙无忌派系的,便是五姓七望派系的人。
长孙无忌会反对,是在李世民预料之中的,这说明不了什么。
五姓七望派系的官员会反对,这恰恰更加坚定了李世民要立李恪为太子的决心。
五姓七望派系的官员,为什么会反对立李恪为太子呢?
这更说明了,他们十分忌惮李恪。
一旦李恪登基之后,他们五姓七望,必然没有好日子过。
但是这,也同样是李世民想看到,并且一直在做的事情啊。
而剩下的官员,竟然都持赞同的态度。
他们认为,蜀王是所有皇子之中,武双全,最像陛下,最英明果干的皇子了。
见有这么多人支持李恪为太子,李世民也就完全放下心来。
接下来,李世民给李恪下旨,命李恪将三州事务交接完毕之后,就返回长安。
三洲之地,固然重要,同样也能锻炼人。
但是既然为太子,就要入驻东宫,要跟着李世民学习治国之策。
经过李佑和原太子造反一事,李世民知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
现在也是时候开始培养接班人了。
青藏州,李恪接到了圣旨。
李恪身边之人,无不大喜过望。
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啊。
他们谁都没想到,他们跟随的蜀王殿下,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太子。
而他们作为太子身边之人,等以后太子真正登基为帝之后,势必会得到重用。
这如何不让他们欣喜若狂呢?
然而反观蜀王李恪,表情依然如故,风轻云淡,完全未曾放在心上。
众人都更是钦佩不已。
殿下单是这份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气度,就足够他们学习一辈子了啊。
不要说是他们,便是蜀王妃,都对自己的丈夫,钦佩不已。
因为李恪被封为太子,便是她,都是按捺不住的喜悦。
没想到李恪,却仍然能够沉得住气。
接下来,自然是接受众人的恭喜、吹捧。
晚上,李恪更是宴请了自己身边之人。
到了宴会结束之后,蜀王李恪和蜀王妃返回府邸,李恪将服侍的丫鬟赶了出去。
屋里只剩下李恪和王妃两人。
李恪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一边大笑着,一边紧紧地抱起王妃转圈。
王妃一边小声尖叫着,一边紧紧保住李恪,也跟着他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