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双、徐世昌、蔡东坡和徐树铮四个人在盘山秘密地点见面了。
刘大双战战兢兢,双手垂立,执弟子礼,恭恭敬敬的。
“东坡将军,不远千里而来,真正国士也!”
徐世昌冲着蔡东坡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总理过奖了!蔡某乃军人,守土卫国乃天职也!”
蔡东坡挺直身板,声音宏亮。
“又铮,你那一仗打得漂亮,歼灭东瀛军几万人,大长国人志气!”
徐世昌又对徐树铮竖起来大拇指。
“总理,我这全靠刘总指挥援助,否则谁胜谁负还不好说。”徐树铮可不敢大言不惭把功劳全揽了,还是如实回答。
“刘总指挥,我们几个都到齐了,说说你的计划吧!”
徐世昌又笑着对刘大双说。
“各位前辈见笑了,小子班门弄斧,把作战计划讲一下,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前辈指正。”
时间紧迫,刘大双知道不是谦虚的时候,必须马上把作战计划讲清楚。
“刘总指挥,尽管吩咐,这一战我们完全听你指挥!”
徐世昌收起笑容,正色说道。
“傅参谋,把计划拿给各位前辈!”刘大双对着傅左义吩咐道。
“是!”傅左义答应了一声,迅速从公文包拿出一叠纸,一一分发到几个人手中。
刘大双摊开地图,开始讲解。
“各位前辈,近几十年,东瀛乃我最危险敌人。这一战,我们必须彻底打败东瀛军。哪怕是侥幸逃脱,追到天涯海角,我也不会放弃追杀。……”
对照着手里的作战计划,再听着刘大双的讲解。
徐世昌等三个人对刘大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没听说读过什么兵书战策,也没有上过什么军事学院,居然讲的头头是道。
这是什么?真正的天纵之才!无师自通,游刃有余。
原来只知道刘大双搞实业有一套,现在看来搞军事也不差。
徐世昌是老北洋,老袁的几镇兵马都是他训练的。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各种操典,行军布阵之法也大多都是他起草的。不敢说是军事专家,起码也是军事通。
刘大双这个计划他也是频频点头。
思维缜密,计划详细。有正有奇,颇合用兵之道。
尤其是各兵种之间的配合,更令徐世昌大开眼界。
换个位置思考,如果是北洋军,这个仗该怎么打?
在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估计这仗会打得很艰苦,能不能取胜都不好说。
甲午战争他是亲历者,清军不能说不强。
那全是和太平天国厮杀了十来年的湘军、淮军,战斗经验十分丰富,武器装备也不差。
但从百济开始,一路打到辽东半岛,前后小半年时间,胜少败多,终至大败,丧权辱国。
刘小子这保安军能和东瀛军对阵一年,丝毫不露败相。这说明刘小子治军有一套,打仗也有一套。
单单这战前准备,事无巨细,全部一项一项有出处,有落实。看似纸上谈兵,实则进退有据,考虑全面。
这样的军队,再打上几年,积累下经验,和任何人掰手腕都没问题。
蔡东坡是东瀛陆军学院的高材生,又有多年作战经验。
他敏锐的发现,刘大双的作战计划要高明许多,武器运用,兵种配合都超出他的理解,出乎他的意料。
很多是新战法,新战术,布署巧妙。进,如下山猛虎。守,似磐石之坚。以他对东瀛军的了解,东瀛军根本招架不住。
他以前多是听说刘大双如何如何,现在当面一见,已经暗暗佩服,多了一分敬重,少了一点轻慢。忽然觉得,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他学习的。
徐树铮不一样,他早已经知道了这个小皮匠的不凡。
单看盘山之战,人家悄没声地炸毁了东瀛军的军需仓库,又支援了自己重机枪和迫击炮,补齐了自己的短板。
他能够一举击败东瀛军,刘大双的作用是扭转战局的观念。
他也是个自傲的人,也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但早已经收起了那份骄傲。而是认认真真研究刘大双的作战计划,认认真真听刘大双讲解。
字里行间,他慢慢感觉到了一丝不同,一丝不凡,那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
他甚至偷偷的打量了一下刘大双,从外表上怎么着,都是个稚气未脱,充满了朝气的年轻人。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从刘大双的眉宇间,还发现了一点点成熟,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态度谦逊,做事严谨!人才,大大的人才!”徐树铮再一次对刘大双有了更新的认识。
“……,凌晨三点芷我军以神鸦炮轰击为开始,各部人马按计划推进,内外夹击,直接撕开东瀛军防守。迅速扩大战果,攻占辽阳,切断东瀛军的联系,分段击溃。这是我们的计划,各位前辈指导一下,看看是否完善,还有没有遗露及不妥的地方。”
刘大双讲完,照例来个谦虚的结尾。
虽然计划是总参谋部制订的,但在这三个人面前,他还真不敢托大。
“好,好!计划详细,布署得当。但计划是死的,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还需要灵活处置方为上佳。”
沉吟了一下,徐世昌第一个开口了。
“徐老说得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计划的执行确实考验各级指挥官的能力。”
蔡东坡也补充了一句。他看出来了,刘大双的作战计划不仅考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也考验士兵们的训练水平和战斗素质。
“总指挥,这神鸦炮是何物也?”
徐树铮心里困惑了许久,终于问出来了。
迫击炮、野战炮、榴弹炮、加农炮都听说过,也见过。
可这神鸦炮倒是第一次听说。
刘大双呵呵一笑,说道:“三位前辈,神鸦炮乃我军最新研制出的一种利器。发射时,几百发炮弹同一时间射出,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敌人阵地,几次齐射后,方圆十里之内尽在打击范围内,躲无可躲,避无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