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六 风乍起

黄县被东瀛军攻占,一下子成了爆炸性新闻。

首先,刘大双的边区各种媒体报道了黄县被东瀛军占领,华夏百姓死伤二百多人。

刘大双发表了语气最严重的声明。

一,惩治凶手,还华夏人民一个公道。

二,所有东瀛军立即退出黄县。

三,向全体华夏人道歉并赔偿所造成的损失。

四,鉴于东瀛方面屡屡背信弃义,现决定扣押青岛及龙口附近的东瀛船只。

五,以上所有船只就地抛锚熄火,等候处理,擅自行驶,一律击沉。

六,已登陆东瀛军队原地驻扎,听候安排。如果擅自行动,后果自负。

七,停止向东瀛出口粮食及其它食用物资。

刘大双的声明引起了国内的一片赞同声,这才对嘛!一个国家怎么可能随便让外国军队进来打砸抢。

特别是刘大双扣押东瀛航船,让国人太解气了。管他能不能实现,起码腰板是挺得直直的。

老袁的屁股也坐不住了,你娘的!这也太不像话了,老子一直忍着,好容易把国人怒火转移到刘大双身上了。

你们这群畜牲,竟然直接攻打黄县,还打死了几百人。

叫了外交部老王过来,立即约见东瀛公使,强烈抗议,严重抗议!

老王也是气坏了,立刻约见,连点风度都不要了,破口大骂。

东瀛公使承受着老王的怒火,待老王发泄完了,礼貌地起身告辞了。

一天之内,国内都知道了,骂刘大双的、骂老袁的继续骂,两个败类,这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不过很多人骂刘大双骂得更狠,引狼入室不说,现在又吹牛说把东瀛的船全部扣押。哼哼!我看你刘大双怎么收场。

国内各巨头也是私下里为刘大双捏把汗,这小子太敢说了,这世界上真没哪个国家敢这么说话,六十多艘各种舰船,这可是人家东瀛性命所在,你说扣押就扣押了。

不过,静下来想想,这个时候不说点狠话是不行的,要不怎么收场?

一山先生在广州发出了声音,对于黄县百姓所遭受苦难深表痛心,对老袁的胡作非为深恶痛绝。

本来一山先生准备这几天发动讨袁起义的,不过一看这形势,民族大义为重,不能去添乱。

江苏督军老程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支持刘大双,表示将和边区共进退。

其它的省份还在观望,静待事态发展。

东瀛国内外都把刘大双的话当成了笑话,你姓刘的有这本事,早动手了!还用啍啍唧唧拖到现在?

但有两个人却没有笑,一个是西园寺公望,一个是神尾光臣。

他们俩个人反倒觉得,刘大双既然敢说这话,那就有一定把握。他们俩个人有个不约而同的看法,刘大双绝对不是信口开河的人。

神尾光臣紧急命令部队原地待命,加强警戒。

孙会长一把火烧了仓库的粮食,小林森次郎对着孙会长连开数枪。

熊熊烈火中,只听见孙会长的哈哈大笑……

本来就是为了粮食来的,现在粮食没有了,还和华夏的队伍动了刀枪。

这种关键时刻,只能说东瀛人真的缺乏战略眼光,得罪了华夏这样一个大国,将使他们处处受制。

也许,东瀛人还沉浸在甲午海战以后的骄傲中,庞大的华夏在他们眼里如同纸糊泥塑的,一个巴掌就能拍碎。

收到了消息的约翰牛、高卢鸡都是一下子震惊了。

卧槽!这个时候你个小兔崽子去和华夏开战,这不是傻吗?我们这边拼命的拉拢,你们为了点粮食就动起了刀兵。

这是要完蛋的节奏啊!真要是华夏倒向同盟国,协议国马上就得瘪茄子。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食品、日用品、药品、弹药大部分靠着华夏供应啊!没有了华夏的供应,这仗都没法打呀。

约翰牛和高卢鸡两国公使心惊肉跳的,生怕被这鼠目寸光的东瀛人坑死。

约翰牛和高卢雄鸡驻京公使联合发表声明,希望华夏和东瀛双方克制,调查事实真相,协商解决。

最高兴的是日耳曼人,躲在京城的汉斯听到了消息,乐得一顿干掉了一个大猪肘子。

“亲爱的刘大双,天天跟我们耍小聪明,老琢磨着两头讨好,两边赚钱。这回好了,被东瀛人拖下水了,乖乖的加入同盟国吧!”

乐坏了的汉斯又鼓动着日耳曼公使发表了一份措施严厉的声明。

声明中遣责东瀛人不顾国际法,肆意攻击中立国平民并抢夺百姓钱财的强盗行经。并号召全世界人民认清协约国的邪恶本质,勇敢地加入同盟国,共同打击协约国。

从天亮开始,保安军的侦察机就开始在黄县上空盘旋。

旅团长野村昭夫望着天上的侦察机有了点不祥的预感。

他立刻命令一个大队去撒退的路上修筑工事,掩护大部队安全撤走。

又命令在城里的另外东瀛军开始挨家挨户搜粮食。

这个命令一下,黄县百姓可遭殃了。

一进家门,这些士兵的兽性全都暴露出来了。

何止是抢粮食,金银财宝就没有不抢的,见到漂亮的女人也是几个人一拥而上,发泄兽欲。

黄县县域也就是几万人口,老百姓也不富裕,家里就那么点糊口的粮食,怎么甘心被抢走?

身材高大的胶东人,操起扁担、菜刀开始反抗。

零零碎碎的枪声,一个个男人倒下去了,留下的都是女人和孩子们绝望的哭声。

没走的黄县县长欲哭无泪,眼睛都是怒火,他后悔死了,当初听黄队长的,把百姓撤走,何至于上演这么一出人间惨剧。

三个小时后,从烟台赶来的保安军一个骑兵小队已经到了黄县城外。

这是个侦察小队,并没有盲目进攻,而是远远的观察着。

这并不是他们见死不救,而是知道自已这几十个人上去,起不了什么作用。远远的威慑,也许起的作用更大。

这也是刘大双的军事思想,绝不做无谓的牺牲。

至于那些悲壮的故事,还是留给那些无良文人去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