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 118 章

商君凛低头,就着沈郁的手喝了一口,慢慢回味一下,才道:“这次的茶似乎和上次的不一样?”

“在书里学到个新手法,和上次比起来如何?”皇宫的藏书很丰富,商君凛对他又不设防,一开始沈郁自己拘谨,会注意不过线,只看不敏感的,后来他和商君凛关系越来越亲密,渐渐也就不再拘束,感兴趣的都会看一些。

“阿郁的茶,不论用何种手法,于朕来说,都是一样的美味。”沈郁进宫前,商君凛对茶之一道,也只是了解,并不热衷,后来沈郁偶尔煮煮茶,和他说一些关于茶道的事,他便多了分喜爱。

与其说是喜爱饮茶,不如说是喜爱和沈郁一起饮茶的感觉。

就着沈郁的手,商君凛喝完整杯茶,再从沈郁手里拿过空杯子,放到一旁小几上。

“他们现在抓了多少人了?可有问出什么?”沈郁一只手还被商君凛握着,两人坐到软榻上。

“按阿郁说的法子,朕让他们多留意人群聚集的地方,但凡发现有不对的,都会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抓起来。”

不止京城,其他各地方的官府也得到了命令,命令是和民报一起到达地方的,走的是另外的特殊渠道,抓人也是在暗中进行,幕后之人到现在都还不知道,他们派出去散播谣言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到了牢里。

“审问的消息也传回来了,抓住的大多只是听上面命令行事的,问不出多少有用信息,不过根据从他们那得到的线索,知道了好几处这些人的藏身地点,朕让隐龙卫先去查一查底细。”

没有在知道的第一时间立刻动手是怕打草惊蛇,这些人在大桓地界蛰伏多年,如今好不容易被发觉,当然要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对于这些事,沈郁向来只提建议,不会真插手去做什么,不是因为担心受到商君凛的忌惮,而是单纯不想。

“陛下可还记得安王送来的那花,我总觉得那花不对劲,可让人看了也没看出什么来。”藩王送来的东西有很多,大多是金银珠宝,唯有安王,不明不白送了一株奇奇怪怪的花过来。

商君凛也是知道这株花的存在的,沈郁之前就有和他说过,“太医院的人过来看了吗?”

担心这株花会给沈郁造成什么影响,花被单独放在一处,也没让什么人专门照顾,结果一段时间过去,花非但没有因为缺少照顾而枯萎,反而开的越发妍丽。

“看了,顾太医说这种花有点像古籍里出现过的,但细看又有些区别,其他太医也来看过,宫里负责照顾花草的侍官也看过,除了能确定无毒外,都看不出是什么品种。”

沈郁觉得很奇怪:“陛下,你说安王无缘无故送这么一株花来做什么?”

“阿郁若是不喜欢,让人扔了便是,”商君凛轻抚他背后垂落的发丝,“阿郁想要什么样的花,朕寻了送来。”

“先放在那吧,这株花总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安王应该也不会这么蠢,自己送把柄到皇宫。”

“都听阿郁的,只是阿郁别靠近那花,让人照顾着便是了,朕会再找懂花草的人看看,确定花没问题后,阿郁想看再去看。”

沈郁也是这么打算的,在男人怀里点了点头。

商君凛说起另一件事:“第一批从京城运往肃北的物资今天大概就要到了。”

“总算到了,看方大人的折子,他带去的那些官员都快到极限了。”沈郁前世也是亲眼目睹过天灾后场面的人,知道那是怎样的人间炼狱,承受能力再好的,多待几天也会受不了。

“方均想将那些人换回来,”商君凛摩挲着手里的发丝,“尤其是里面有两个年纪小一些的,状态不太好,跟他们提起后,他们却不愿意回来。”

那两人里,有一个是曾经想给少年食物的,短短几天的经历,几乎改变了他过去多年的认知。

知道朝廷除了物资还派来不少人之后,方均将这些跟了他一段时间的官员叫到一起,问:“你们可有人想回去?”

“大人怎么突然问起这话?肃北还有这么多地方我们没去,怎么可能回去?”一人不假思索回答。

“是啊,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们既然来了,自然要将事情做好后再走。”

其实一开始,有几个官员很不适应,他们是世家子弟,从小没受过这样的苦,锦衣玉食长大的他们也不知道百姓的生活会这样艰难,他们不否认自己生出过退缩的想法,但这样的想法在一件件事中被磨灭。

相反的是,他们心中生出一股难以言说的志气,对从前为官的迷茫一扫而空,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他们最初不就是想当一个好官造福百姓吗,如果不是出来这一趟,如果不是见到这些如炼狱一般的场景,和撼动人心的画面,他们说不定一生都会在迷茫中度过。

但现在不会了,经历过这次的事,他们知道了,自己身上肩负的是怎样的担子,为官者,看的不应该是权利,而是背后代表的责任。

“朝廷的援助马上就能到了,若是你们有人想休息,可以跟他们一起先回京城。”方大人看着精神面貌大变的官员,开口。

底下沉默了。

想回去吗?

自然是想的。

和京城比起来,这里的环境真的太艰苦太恶劣了,若是几天前,方大人问这句话,说不定部分人就动摇了。

但现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扪心自问,他们甘心就这么回去吗?

还没看到隔壁老人的腿好起来,还没等到东边娘子的娃娃生下来,还没看到……他们还有太多没看到的结果,就这么回去,能放得下心吗?

“我不走,在没确定肃北灾情缓解之前,我都不会离开。”

有了第一个人开口,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开口,无一例外,他们给出的答案都是不愿离开。

方大人对此有所预料,这些人的改变他都看在眼里,也可以说,他是亲眼目睹这些人变化的人,有几个在京城浑浑噩噩的世家子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了巨大改变。

方大人为他们开心,也有些心疼,因为这些改变也意味着他们内心经历了巨大痛苦,刚来时做一点小活都能抱怨的世家子弟,现在再苦再累的活做起来都不会抱怨了,他们手上也隐隐有了干重活才会留下的茧子。

方大人从这些人脸上一一扫过,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很坚定,眼中表露出不肯退缩一往无前,他慢慢收回目光,声音不自觉柔和:“不着急回答,你们有一晚上的时间考虑,我已经与陛下说了你们的功绩,回京后,这些都不会因为你们的提前离开而受到影响。”

第二天,所有人的答案都没有改变。

他们都愿意留在这里,直到亲眼看到肃北好起来的那一天。

方大人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这一事件客观写在了折子上,由隐龙卫传回京城。

沈郁从一大堆奏折里找到从肃北寄过来的,方大人和以前每次一样,写了两份折子,一份通过隐龙卫传回京城,一份通过官方渠道传回来。

后者往往会比前者慢几天。

沈郁打开折子,一遍看下来:“看来方大人对这些跟着他去的官员看法很好。”

去赈灾的官员里,寒门世家各占一半,以方大人为首,一开始,双方还略有摩擦,到了现在,双方已经能放下偏见,融洽合作了。

和离开京城时相比,双方都改变了不少。

跟方大人去肃北的,以年轻官员为主,若无意外,这些人将来会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经历这么一遭,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朝廷,都有极大好处。

因为朝廷那边传来的消息是,朝廷过来的人会直接和他们对接,方大人便带着人留在了歇脚的小城,等待他们的到来。

他们的物资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留下一部分,他们带的物资大多留在了主城,一路走来,若再没有补给,他们就只能先回主城了。

朝廷派了军队护送物资,一路走来浩浩荡荡,主城那边的官员也得到了消息。

“大人,再不动手,等朝廷的人来了,就来不及了。”昏暗书房里,说话的人隐在阴影处,声音嘶哑。

“你去安排吧,做的干净点,别让人发现不对。”

“大人放心,这种事小的得心应手,绝不会出差错。”

书房的门被打开又关上,风吹动烛光,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方大人一行人奔波多日,总算得了片刻休息功夫,便带着一同来的官员四处看看。

这座小城比他们第一次去的那座更偏北一点,受灾情况也更严重,不过他们已经施粥了几天,救灾工作也顺利展开,比起刚来时情况好了不少。

一路走来,有灾民放下手里的事,向他们问好。

官员们笑着回应,偶尔还会停下,和路边的人说说话。

“恍然觉得,这般日子也不错。”方大人身后的官员感叹。

“是啊,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觉得自己多厉害多了不起,来了这里才知道,以前的自己看的有多浅。”

几人小声交谈起来。

气氛轻松活跃,寒门官员和世家官员间的隔阂在这里彻底消失,方大人听着他们的谈论,眼中溢出一丝笑意。

突然,前方人群涌动,像他们这边而来。

方大人身边的少年一把抓住他,将他护在身后:

“大人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