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笑着挣钱

孟轻舟肯定不是文青(老李也不是,听雨你个瓜娃子),他也没想做国产电影的救世主,碰到他喜欢的电影,又在能力范围之类,老孟愿意帮衬一把;

纯文艺片好不好?

这问题没标准答案,毕竟很多抽象而不明觉厉的文艺片被很多人吹捧成了神作;

但纯粹的商业片呢?

爆米花、图一乐子,也不能说这些就没有意义!

关键是一个度!

当商业性掩盖住艺术性的光芒,作品就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一现象在电影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为了追求高票房,高回报,一些导演无所不用其极,如《天机·富春山居图》中混乱的叙事、牵强的逻辑、荒诞的情节,配以奢华的场面、巨星的阵容,炫目的包装与空洞的内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如系列电影《小时代》中,强烈的物质欲望和虚妄的金钱游戏,极受青少年观众的追捧,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金钱观。

又如一些小成本制作的综艺电影《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引来冯大炮的痛批:“制作方越来越不愿意把钱投在严肃的电影上了。”

当然了,所有文艺与商业共存的话题,落到姜闻得电影里,全都不是问题,因为能看懂的就没几个;

这家伙又放肆的自嗨了一把,《一步之遥》在他上一部作品的火热下,国内院线在上映首日纷纷给出了夸张的排片,56%;

《一步之遥》首日票房出炉,当日共揽入1.01亿票房。

虽受零点场“负评”影响,《一步之遥》上座依然坚挺,成贺岁档票房支柱。12月18日零点场映后,影片口碑呈现两极分化,争议声音不断。

然而首映当日第二轮评论出炉后,《一步之遥》口碑顺势反弹,赞扬声越来越多。网上涌现不少“神解读”,称“负评”出现只是因为“打开的方式不对”。

“可以说是处于《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之间的一部作品,所以具备一定排斥性。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线构建起多种影像指涉与文本隐喻,浪漫而富有魔性。壳子是个民国浮世游,里子还是姜式苦恼。如果能走进去,分分钟都是高潮。不用期待笑点,这是部伤感的电影。”

“逼格太高,曲高和寡。开头教父那段场景服装连发型都一样,2001太空漫游音乐出现两次一次片头一次完颜英加冕。王志文小剧场那是样板戏的做法。此片挑战了很多迷影狗的阅片量和记忆力,令他们十分不爽,看不懂都说难看就像小时候考试不会都说老师出题出得烂。”

蜜蜜和天仙俩从电影院出来是一脸懵逼,电影是看完了,什么意思完全没弄明白;

“狐狸精,难怪当时大船没让你接完颜英,估计他知道姜闻又得瞎来!”

两人都捂得严严实实,倒也没人能认出来;

“可能是我们档次低了?人家首日票房一个亿呢,不能差吧!”

茜茜不甘的哼了一声,“得了吧,我看他就是像大船说的,又开始浪了,昨儿个还给大船打电话,说准备开拍那什么科幻片了,让大船准备好钱,估计又得赔钱!”

姜闻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这话没人反对;

姜闻是国内顶级男演员,这是事实,不容辩驳‘

姜闻是国内顶级大导演?

这得好好想想!

老姜才气很高不过基本功不算扎实,偶露的峥嵘太过耀眼,足以令人暂时忽略瑕疵。一旦沉淀下来,一些细节上出来的糙、乱还是明晃晃的有些扎眼;

这点跟李桉不同,李桉是内容你可能不赞同,但技术上近乎无可挑剔。姜闻是导演中的乔治·贝斯特,牛逼的时候连克鲁伊夫的裆都敢穿,但从来不完美。他的缺点你会在很多国产片中看到,但他的天才中国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精神气质与其说阳刚,不如说略自恋,孟轻舟曾经取笑的说过,他属于“在大庭广众公然撸管”,不过撸得自然撸得豪迈撸得赏心悦目撸得让不少人也情不自禁地边看边往下伸手……(打住!)当然,这种气质也会引起一些人反感。

如果说姜闻拍太阳时吸了致幻剂,那么一步之遥顶多只是抽了点鸦片,让子弹飞则是叼着根烟。

做这比喻,是因为姜闻的电影不现实,像个神经病人神神叨叨讲故事,像个孩子一样爱天马行空。观众如果拘泥于故事的逻辑性和现实味儿,那么定然觉得索然无味。】

所以观影前请把姜闻当做个神经病,当做个孩子,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心态,这才能看出点乐趣。

那么这种乐趣在哪?就在于它能把你拖入到那股非现实味里去,拖入荒诞的情景里,在这没有现实束缚,爱咋想就咋想。在姜闻那,隐喻就像一万匹脱缰的野马,就看大伙脑里有没有一个草原了。

大方面说完,再看看一步之遥,它是鸦片,点着喽,烟一股股冒出,看着朦胧,吸着晕乎,观众睁着眼,想看清眼前的真相。但每人都看到了相,至于是否为真,则总没个定论,也不需要定论。

也许你看到的相是这样的,

马走日就是姜闻,姜闻就是马走日,一步之遥是完颜英和武六的结合体。

马走日对完颜英是老不正经,插科打诨,对武六却是严肃认真。一步之遥在电影手法上是任性的,耍宝得很,在内涵上却是认真深刻的。

一开场就是教父的场景,连姜闻的声音也刻意处理,加上武七的夸张化,整个画面显得滑稽,不正经。选美时马和项的夸张化语气和逗趣的舞姿,歌舞的穿插,默片的乱入,飞入月球的奇幻,沙滩上的俯拍和海滩场景,就像一锅大杂烩,破碎,纷乱,不着边际,满满都是姜闻的小聪明和老不正经,就像马走日对待完颜英一样。

但电影手法和桥段的“杂乱”是姜闻诉说其内涵的一个门槛,跨过它,就可登堂入室,这就像你被包裹在一团旋转的物体中心,你想看清那些东西,就得跟着它的频率旋转,而这些手法是姜闻用来推着你跟着他一起旋转,旋转进不现实里头,荒诞里头;

这是个糖衣炮弹,糖衣已经被舔掉了,那么那颗炮弹呢?

马走日对武六是认真严肃的。正如姜闻也一如既往地认真严肃对待他的电影内涵一般。影片结尾马走日打晕了武六,跳下桥,坠落时说死了就跟活着一样,让观众再去看看他的武六怎样了,但电影到此结束,其实姜闻是说,再去想想这电影的内涵,马走日的使命完成了,死了,至于活着的那些,得你们自己去领悟了。

姜闻要表达啥内涵?就像这篇开头说的,每个人都能看到相,我就我所看到的说一说。

它关于历史、真相和人民群众。高中政治里说过: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姜闻在这里却狠狠地嘲讽了一把。

首先马走日开头说,去老佛爷那建议让大伙剪辫子,出了紫禁城,醉了,醒后发现大伙辫子没了,但这辫子是被逼着剪的,谁创造了谁?

姜闻在为人民群众鸣不平?不,他接着嘲讽了人民群众们。选美时底下那些振臂高呼,声音整齐的观众们;引渡马走日时底下群情激愤的爱国青年们;观看《枪毙马走日》那些起哄的观众们;甚至是引渡后对武六和马绯闻猜测的群众们,姜闻一一嘲讽,只是这种嘲讽略带心酸。

怎么嘲讽的?

那就是真相,观众们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相,他们就像工具,被人耍弄着。

选美大赛,并不是选美,为了洗钱,为了推出完颜英,利用战争和和平,利用裸捐的噱头,全球直播,全球观众都沸腾,被完颜英的“气度”折服,但真相却是如此赤裸,群众们却看不见,被这白花花的大腿,被这设计好的情节牵着鼻子走,集体情感爆发,眼睛早已被蒙蔽。

引渡马走日时,底下横幅一大堆,人群嚷嚷,中国人的案件中国人判,但真相是啥?其实是武七和项飞天设计的一个环节,是武六他爸争个面子和娶小老婆的必经过程,人民群众知道这些目的?

《枪毙马走日》演出底下的观众,他们要的是兴奋,越是夸张离奇,越是搞笑逗趣,他们越兴奋,至于马走日的真相,完颜英的人格,那啥也不是。这就是人民群众。

历史缺不了人民群众,但它永远是少数几个人的玩弄对象,项飞田对武七说,时势造英雄。历史是属于“英雄”,人民群众永远振臂高呼着,高呼着拥促这“英雄“上台,又高呼这把他赶下去,再高呼着拥促另外的“英雄”上台,如此反复,马走日的风光和落魄皆是明证。

那么真相呢?

人民群众不需要真相,历史里也没有真相。谁要真相,那就落得马走日和武六那般的下场。马走日有杀完颜英么?这对马走日、武六很重要,但对武七、项飞田、武六他爸妈和人民群众来说,那一点都不重要。

他们要的不是事件的真相,要的是事件本身,真相不是目的,事件才是手段。

最有趣的地方不是电影内涵,而是它要表达的内涵跟观众对它的恶评如潮一挂钩,竟然比影片本身更荒诞!

姜闻不仅在电影里不现实地嘲讽了观众,更在现实里嘲讽了一把。观众们集体狂欢似地刷着恶评,聊着多少人离场打呼噜,他们已经不再关注“电影真相”,他们要的是感官的愉悦,是情节的简单粗暴,是刷恶评的狂欢,然而他们没想到,越是这样,他们越是被姜闻嘲讽了一把,电影里没嘲讽够,现实再嘲讽一下。

就这一点来说,姜闻拍这部片实在是太牛逼了!如果说姜闻拍让子弹飞是站着把钱赚了,这次他是笑着把钱赚了。

人民群众花了钱,刷着恶评,以为报复了姜闻,其实姜闻在那狂笑呢。

孟轻舟在微博上展示了下票根,但私底下还是把老姜给嘲讽了一番,电影是大众化的娱乐,你特么拍的不阴不阳的,给谁看呢?

经常有专业人士说周星星和姜闻是国内导演的天花板,两人的作品也时常拿来作比较;

在学院派看来,两者的电影代表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导演自身的价值观,值得探讨;

在投资方眼中,姜闻得吸引力远远不如让我们哭、让我们笑的周星星;

真要较真的话,那就只能看数据了;

金马奖华语50大导演,姜闻第18,周星星第20;

tspdt世界top250大导演,华语有12个人上榜(王家未,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贾樟科,张一谋,蔡明亮,费穆,陈楷歌,胡金铨,吴宇森,王兵),姜闻和周星星都不在上面;

比作品的话,金像奖华语100佳,阳光灿烂的日子第17,金马奖华语100佳,阳光灿烂的日子第19;

金马奖华语100佳,功夫第48;

迷影网华语20年20佳,鬼子来了第3,功夫第13,十佳导演里面姜闻排到第5;

整体来说,姜闻在华语导演里面,天花板(艺术天花板基本是王家卫,侯孝贤和杨德昌)算不上,但是也是公认的一流导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周星星作为导演不如姜闻,但是也没有那么不堪,功夫还是得到了蛮多的认可的。

以结果而论,姜闻是比周星星更加完善的电影导演。他们二人都非常出色,都足以被视作电影艺术家,但电影艺术家与电影艺术家之间,在这个级别里,姜闻拿出了比周星星更多的东西——更规整的表意逻辑,更丰富的叙事结构,更多样的电影语言,更灵性的升华点睛。

华语电影天花板?

就目前来说天花板是国师…

过去,天花板是谢晋,再上一代,是石挥赵丹,如果要算上李翰祥、胡金铨之类的,那还得另说…

这里指的是演和导综合而言;

国师的强是综合的强,但要单论类型来说,某些类型比国师强的也大有人在。田壮壮,黄建新,娄也,贾樟科,甚至周晓文,何平,至于港台,文化环境不同,更是强手如林。每个人都有别人过不去的经典…

所以当下天花板还是国师,这个没跑儿。

至于周星星和姜闻的水平嘛,可以参照好莱坞;

姜文的风格是昆汀,周星驰嘛,好莱坞无厘头喜剧太多了,不过拍的走心的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