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绯闻专项资金

娱乐周刊燕京分部的编辑刘辉心里一哆嗦,手机差点没掉地上,烫手的山芋他不敢接啊,风行就不能搞搞入职培训吗,什么都敢拍?

“小马啊,你问过你们老板了吗?还有,你偷拍孟导的事,除了我,没对谁说吧?”

“刘哥,咱以前不是认识嘛,兄弟当然想着你了,公司都还不知道,你放心,规矩我懂的!”

“这样啊小马,你拿着东西来我们公司,咱们见面谈,怎么样?”

你懂个屁!

挂断电话,刘辉一秒都没耽搁,直接打给了万重山的杨远恒,孟轻舟是什么分量,他很清楚,燕京媒体不是瞎子,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但没人愿意去找抽,

更何况一品投资也和各家媒体有过沟通,只要涉及到孟轻舟的不利消息,烦请留意及通知;

后面的事就简单了,杨远恒付出了十万的代价,拿回了全部照片和存储卡,他只希望孟老板今年的公关费,不要高于去年的二百六十万;

“丫丫,知道今天的药膳多少钱吗?”

童丽雅狐疑的看着他,药膳不贵啊,一个月大概也就6000左右,轻舟不至于吧;

“你又想逗我玩?”

孟轻舟把手里的信封递给她,“晚上回家让茜茜和唐妍看看,又是她俩惹的祸。”

丫丫不用看都知道什么事了,没好气的接过信封,“你别忘了,下午要去广电开会,我让周芸定了你和小骨的午餐,我去蜜蜜那,就不过来了。”

“丫丫,咱俩的事,你给家里说了吗?”

“没呢,我不知道怎么说,我爸妈很传统的,我怕他们知道后,会让我和你断了。”

“那要不抽个时间,我去你家见见咱爸妈。”

“呸!不要脸,什么咱爸妈,我再想想吧。”

听到孟轻舟说去自己家见父母,童丽雅已经心满意足了,恋爱中的女人,要求就是这么低,

知道轻舟还要琢磨讲话稿,丫丫去了花自香找蜜蜜,她想问问杨蜜,她们几个是怎么摆平家里的;

进入2010年后,2月24日发文,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完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了“一备双审”制度,将部分影片的备案、初审工作下放到省级广电部门。

这一政策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是业内人士所没有预料到的,地方性的资金将会更加容易进入影视圈,更降低了投资人的门槛;

下午在广电的座谈会,除了研讨这一政策实施两月来的影响,还有就是合议各大公司电影上映的档期选择,避免撞期;

孟轻舟原定的今天飞魔都堪景的计划,也因此而推迟了;

下午两点半,孟轻舟和钟丽妨准时走进了广电三楼的会议室,“孟总,待会随便讲几句就行了,就走个形式而已!”

“我不说话都可以,如果点到我们万重山,就由你出面,我今天带着耳朵就行!”

他俩来的有些晚了,有心低调,选择了靠门的最后一排就坐,还没热乎呢,就听见有人在叫“孟总,你位置在这呢,躲后面干什么!”

孟轻舟站起来,发现说话的是韩山品,这就没法躲了,认命的坐到了摆着他铭牌的位置上;

“韩董,你也参加?”

“这么重要的会,我当然要来了,今天主要的就是说档期的事,去年年底的贺岁档,华艺、光线、还有几家公司闹得不像话,总局研究了很久,才决定召集大家,群策群力!”

孟轻舟正想和老韩聊聊灯光师的事,搜索里面光线的运用对人物刻画很重要,万重山的灯光师一直都是最薄弱的一环,

会场内忽然安静了下来,广电的领导到场了,会议正式开始。

片汤话开场后,在座分分钟都是几百块上下的大佬,此时老实的像小学生一般,正襟危坐,有的还在做笔记,都是演技派;

电影公司一般都是轻资产公司,公司没多少人(综合型传媒公司除外),临近拍摄电影项目时,剧组都是临时筹备的,电影拍摄制作完成剧组就解散了,超过50人的已经算是较大的电影公司了,轻资产和小公司意味着承受大额亏损的能力很小。

“都说现在是我们国产电影的发展高峰期,但更多的人却在说拍电影不赚钱,在座的都是业界的专家,我们也不说场面话,除了题材、演员这些制约票房的因素外,想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自家电影的上映档期的问题,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集思广益,共谋发展!”

十片九赔就是目前电影市场的真实现状,其本质其实就跟赌博一样,要先把资金全部投入下去,才能有看到市场回报,一个电影项目就是一把,全部all,

所以对于电影公司来说为了抵抗电影投资的高风险,就得持续输出电影项目,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次投5个项目,一个赔了没关系,其他四个能赚一个的话,赔的就都回来了,正所谓要想不输光就得常在赌桌上,

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很多人会把全部赌注压在一个电影项目上,成功者寥寥无几,失败者横尸遍野。

而因为档期选择造成票房不理想的情况,更是年年有、月月有,特别是因为某一个影视项目,而临时成立的公司,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到处求爷告奶;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档期,比如五一档,六一档,暑期档,国庆档,元旦档,贺岁档,春节档等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档期,其实档期就是在节假日里面,上班工作的,在校学习的,都放假了,有时间了,大人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影院,观影的人群多,票房自然就上去了。

有的电影公司拍完了电影,对档期的上映有一些盲目,离哪个大档期近就选择上哪个档期。有些片商对于“档期”的概念过于迷恋,认为能抢到好档期就可以赚钱,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完全对。

这样会造成档期影片“扎堆”,增大了竞争性,反而稀释了票房,不利于影片成本的回收,也扰乱了电影档期的成熟化进程。

影片更需要根据自身的质量与题材,通过个性化营销,选择合适、合理的档期才是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