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国策 摊丁入亩

“还是王公公思虑周全啊。”

小李子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继续道:“陛下乃千古圣君,又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太监,就算死,也不能让陛下受到半点指责!”

“我们一定要正明给所有人看,陛下设立东厂,绝对是最英明的!”

此时此刻,十大档头彻底忠心了,一个个皆是心潮澎湃。

在场都是些残缺不全的太监,而今被皇帝委以重任。

还赐下如此权柄。

因此每个人心中,都有某种荣誉感。

若这时候还在拖后腿,简直就枉为人一场了。

王瑾看着他们,露出欣慰之色,定了定神,开始商议前往龙阳府的计划。

众人一致认为,这是东厂的首个案子,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

所以,查明此事只是基础。

最重要的,是人证物证俱全,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这也正是王瑾希望的。

也就在新机构东厂,盘算计划、怎样才能做的最好时。

同样是今夜,内阁次辅宋公文。

正在为不久后的御前会议,准备上书自己上任后的第一道奏疏!

...

深夜,宋府宅邸。

宋夫人端着一碗参汤,来到了书房。

一进门,就看到眉头紧锁、一脸郑重的丈夫。

“老爷,都过子时了,天气也还没回暖,还是早点回房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明天在办也无妨。”宋夫人见此,脸上闪过一丝心疼,当即劝解道。

“不行,过几日就是御前会议了,这道奏疏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完善一下。”

宋公文抬起头,继续道:“夫人若累了,可以先回屋歇着。”

说完,他又拿起笔,在纸上不断写着什么。

很显然,完不成那道奏疏。

就不会回去休息。

“都过去几天了,您这道奏疏还没完成吗?”

宋夫人有些无奈,自从老爷那日从太傅大人家中回来后。

就更打了鸡血一样,除了每日去内阁办公,几乎每天都在书房待着,连用膳也在里面。

虽说大学士,身居高位,处理的事情确实很多。

但作为妻子,她更加关心自家丈夫的身体,累坏了怎么办?

“这道奏疏不同以往,关乎国策,自然要慎之又慎。”宋公文说着,但依旧盯着纸上的内容,看有没有遗漏,亦或者需要完善的地方。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面前这道奏疏非常重要,甚至关乎整个大魏的国运。

不然,他也不会耗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一门心思扑在上面。

“关乎国策,这么严重?”

宋夫人闻言,当即走过去好奇道:“我能看看吗?”

宋公文点了点头,没有拒绝,让开了位置,正好也可以歇息一下。

而这时候,宋夫人也看到了奏疏的名称,字不多,只有四个: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她眉头一皱,但没说话,只是细细翻阅。

对此,宋公文却并不意外。

自家夫人也曾是大家闺秀,读过书,当然能看懂里面写什么,说不定还能给点建议呢。

良久,当宋夫人将这道奏疏全部看完后,脸上的神情,已经从之前的好奇,转变成了凝重,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开口道:“老爷,您要改革税制?”

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完全清楚这道奏折的意义是什么。

改革税制,如果说简单一点,那就是变法!

何谓变法?

就是指对王朝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

若进行的好,绝对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让一个孱弱的国家强盛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公文会说,他这一道奏疏,关乎于国策了。

宋夫人前后看了一遍,当然知道。

若是将摊丁入亩施行下去,对于天下百姓,绝对是大好事。

只不过,她却很担忧,因为变法很难,途中会遇上不可想象的困难和阻力。

而且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历来主张变法者,无论成与不成,几乎都不会有好下场。

正因为知道其中危险,宋夫人就更加担心了,不由道:“老爷,你才刚刚上任,就突然来这么一道奏折,这...是不是不太好?”

其实,她是想把话说难听些的,但考虑到丈夫的心情,因此比较委婉,语气也很温和。

不过那句话中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就是希望对方,能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不好?”宋公文闻言,摇了摇头,他自然知道妻子的用意。

但心里却不会接受,心想着,更猛的还在后头呢!

当然,宋公文明白这种事情不能着急。

最好是徐徐图之。

旋即,他望向妻子道:“你也不是不知道,如今朝廷上下看起来繁花似锦,一片盛世的模样,可实际上呢?很多问题已经出现,就比如田地兼并之风,几乎每个府地都在发生,这还是能查到的,还有那些查不到的呢?”

“如此长久下去,朝廷的税收会越来越难,国库的银子也会一年比一年少,而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施行摊丁入亩,那税直接摊到田地里面去。”

“让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没田的就不交了,这样,不仅能有效遏制田地兼并之风,还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老爷您说的,我自然也明白,可就算折子递上去了,那些朝臣们会答应、会支持吗?”

宋夫人继续道:“而且即便答应了,老爷可能会遇上很多危险,压力也会更大...”

她确实明白摊丁入亩的好处有多大,会给百姓带来很多利益。

可想要做成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或许还会被某些人唾骂和干预。

要知道。

当初自家老爷,只因为年轻气盛,就被打压了。

还有在大理寺的十多年,同僚舆论,百姓也跟着不理解。

何况如今要着手进行变法呢?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不能相提并论啊。

宋夫人所想的,就是丈夫和儿女,能安稳渡过一生,并不想每日的担心受怕。

只不过,宋公文却这时候摇了摇头,道:“大丈夫一生,有所为、有所不为,难道,就因为某些事情做起来非常难,有着重重阻隔,那就不去做,就放弃了吗?”

“夫人,你丈夫我蹉跎数十年岁月,不想继续浪费时间了,变法,势在必行!”

-------

有关错别字,请各位书友老爷们提醒,风雪看到后会立即改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