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煌夏经济体系(求推荐票)

五国联盟达成,随即快速签订了《欧罗巴五国联盟合约》,简称“欧约”。

这个组织成立之后,快速被西班牙发布到了国际上,其实就是让人宣传出去。

如此一来,欧罗巴土地上的势力就更加复杂了。

神圣罗马帝国,“三国协议”,“欧约”,以及非三个组织的其它欧罗巴国家。

原本的战争冲突,主要集中在德意志和奥地利领土范围附近,但现在两个新成立的联盟,意味着战火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欧罗巴地区。

一时间,各国人民人人自危,本来就不敢夜里上街,现在基本上白天也不敢出来溜达了。

因为战争关系的出现,各国的商贸关口也都加严了,基本上断绝了自由贸易的过程。

每一笔贸易,都是在管控之下进行的。

这个时候的战争局势很复杂,在欧罗巴战争之中,很多都是以宗教名义进行的。

现在英格兰,挪威,丹麦,瑞典,尼德兰共和国等等都是信仰的新教。

而神圣罗马帝国则是信奉罗马天主教,法兰西也是天主教,但却是支持信奉新教的瑞典对罗马帝国进军。

奥斯曼帝国是教地区,而沙皇国信奉的是东正教。

其中的关系很复杂。

总之,就是大家都有借口对任何人,任何国家动手,这让大家都对自己的盟友不是很放心。

崇祯四年六月,沙皇国对奥斯曼帝国属国,克里米亚地区发动进攻。

这一场战争也是逼不得已,沙皇需要一场战争来给民众一个交代,而实际上,西伯利亚汗国等大片土地被掠夺之后,他们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经济来源。

对于靡费巨大的远征战争,他们并不是很愿意。

西班牙和葡萄牙不用说,前者军队大部分已经投入到对英格兰战争之中,后者则是派出了军队前往直布罗陀海峡,一方面向原属于西班牙的欧罗巴地区进攻,一方面收复原本就被他们占领的北非开吉尔地区。

最后就是法兰西王国。

他们之前也是非常的不愿意直接参加到战争之中的,但是现在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么就必须要速战速决,虽然不可能达到直接消灭某个国家的程度,但是要以雷霆之势,让那些不安分的国家认识到不应该插手进来。

针对于现在“协议三国”的军事动向,以及自身地理位置的考虑,法兰西王国出兵两万,协助西班牙王国对英格兰王国发起进攻。

而且,他没有直接去攻打拥有先进的燧发枪的那支与荷兰军队正在对峙战斗的强军,而是选择了突袭登陆英格兰本土的驻军,选择以威胁其本土的方式来减轻荷兰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让英格兰认识到,公然和欧罗巴众多的国家对抗是非常不明智的。

黎塞留清楚英格兰的海军实力不弱,所以他采取的是突袭战术,取得一定的战争成果与战争威慑之后,就直接让军队撤离,返回法兰西本土进行布防。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法兰西的军队带回来了很多英格兰的财富。

黎塞留命令军队不可以对英格兰的平民动手,倒不是说为了保持什么贵族的修养,而是他并不想和英格兰彻底撕破脸,成为那种有着深仇大恨的敌人,他发动军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威慑,战争永远只是手段,是政治的延申,而不是目的。

通过这次战争,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让英格兰停止对荷兰的进攻,退回本土进行战略对峙;同样的,在奥斯曼帝国与西班牙王国之间,也是如此。

不过,西班牙王国想要夺回直布罗陀海峡的掌控权,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并不是战争威慑可以让奥斯曼帝国让出来的。

想要真正地夺回那里,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奥斯曼帝国在那里的军队正面击溃。

而很显然,就算是加上葡萄牙王国的军队一起,西班牙王国也不可能正面战胜那支拥有更加先进的燧发枪的奥斯曼帝国军队。

大明帝国的前膛燧发枪进入欧罗巴人的视野之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欧罗巴人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在火器方面,他们在了解到这种武器的强大之后,纷纷开始命人去研究,意图想要获得自己的燧发枪。

在对火绳枪的研究之中,他们已经做到了非常不错的程度。

现在愿意花费精力和资金去研究燧发枪,而原本他们就有着一定的基础,想要出来成果也不是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

黎塞留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等到法兰西王国的燧发枪研制成功之后,将法兰西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足以对抗英格兰的军队,那么就可以直接正面进攻了。

而在此之前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拖延时间,给那些工匠们以足够的研发时间来把现在的火绳枪改进,仿制大明帝国的燧发枪。

因为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虽然比不上如今的大明帝国,但是只要燧发枪的研发成功,那么他们就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生产出足够一定数量军队使用的武器。

当然在此之前他们也会努力的去争取获得大明帝国的火枪,比如英格兰与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那里缴获。

而弹药方面,想要制作出来并不难,毕竟这些火枪的子弹并不是金属弹壳的定装子弹。

不过就算是他们有着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没有足够的加工精度的机床的情况下,以及对其中的某些机构不能掌握,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把与大明帝国的燧发枪性能相似的火枪研制出来。

在这个时间之内,谁可以掌握大量的大明帝国出产的火枪,谁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导权。

尝到大明帝国火枪的甜头之后,奥斯曼帝国与英格兰王国都向大明帝国发出了订单需求。

英格兰王国要求新的枪支两万支,而奥斯曼帝国更是直接下了五万支的订单。

这种前膛燧发枪的对外统一售价是三十枚银元,价格可以说是非常昂贵的。

英格兰王国的订单就是六十万枚银元,奥斯曼帝国的订单则是150万枚银元。

这些枪支都是南洋大明帝国吕宋布政司生产制造的,造价非常的便宜,平均成本不到三枚银元,售价却是有十倍。

而这仅仅是枪支购买要花费的金额,海洋运输也是要钱的。

大明帝国要求支付必须采用大明帝国银元或者煌夏银钞,也就是说,为了获得这些武器,奥斯曼帝国必须要拥有150万银元以上的外汇储备。

这样要求当然是为了将大明帝国的货币推向国际化。

为了尽快获得外汇,奥斯曼帝国只能将大量的矿物廉价卖给大明帝国的商人,并且按照大明帝国的要求在雅典开设了一条街道,专门满足大明帝国的商人居住和商业活动的需求。

这些人就是奥斯曼帝国获得外汇的重要来源,他们在奥斯曼帝国都是直接花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的,一开始那些人当然是不认的。

但,之后大明帝国的商人在这里开办了酒楼,工厂,印刷厂,制衣工厂等等企业,招募大量的当地人,就给他们发放大明帝国的钱币。

这些钱是可以在“雅典明人区”进行消费的,几乎所有生活需要的东西,这里都可以买到,而且比外面奥斯曼帝国本土的货品更加优越,价格更便宜。

如此一来,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一片地区上大明货币自然就成为了主流。

奥斯曼采用银币和铜币来征收赋税,从帝国建立之初一直到15世纪,艾克银币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货币的基础。

银币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由城市扩展到乡村,由政府行政机构扩展到草原游牧部落。税赋形式的改革,贵族们的奢侈品需求,使得银币变成了奥斯曼帝国苏丹最渴求的“商品”。

但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后期,由于尚武好战,战争支出耗资巨大,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开始入不敷出,从人民口袋里掏钱自然就成为了“上上之选”,于是艾克银币中的贱金属含量大幅度增加。

艾克银币信誉遭到损害,有些地区开始放弃艾克银币,包括巴尔干半岛、埃及、波斯、克里米亚半岛、马格里布都开始自己铸造银币。

如今,品质十分优良的大明银元进入奥斯曼帝国,并且得到奥斯曼帝国官方的支持,民众们开始自发地使用这种货币作为主流货币进行结算。

伴随着大明银元一起进入奥斯曼帝国的还有煌夏银钞。

这种纸币上虽然写的是汉字,但也有着阿拉伯数字,基本上他们是看得懂的。

而且,这种银钞和大明银元保值性是一样的,日常使用却更加方便。

崇祯四年五月底,煌夏银行在雅典开设分行,一方面印刷煌夏银钞在这里发行,一方面将在这里获得的白银运输到大明帝国,制作大明银元。

这些银元制作出来,流通到各国,其实最后还是会进入大明帝国之中,因为大明帝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对各国都有着极大的贸易逆差。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量的白银涌入大明帝国,其他国家用着煌夏银行印刷的银钞。

这就是用纸来换取其它国家的货物,包括不限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能源等等。

之前这种模式已经在扶桑和朝鲜之内推行过了,效果很好,但现在那里已经全面收复,设立布政司之后,自然就直接采用大明帝国货币体系,在崇祯四年八月份就会彻底停止对旧有货币的兑换,完全地采用新币。

而大明帝国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征服所有的国家,也没有必要那样做。

需要的仅仅是使用贸易的方式,让大明银元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也是唯一被国际认可的指定贸易货币。

如今,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已经将大明银元推广开,哪里的小国家们,都开始采用大明的货币作为国家主要的贸易货币。

随着煌夏银行的加入,煌夏银钞更是逐步取代了银元,在那些国家之中流通。

这个时候的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对金融体系的认知程度,尤其是那些历史文化本来就不够的国家。

因而大明帝国可以通过银行的加入直接掌握其国家的经济命脉。

奥斯曼帝国之内的国家金融也不是很明确,尤其是现在他们的官方货币信用体系崩溃,一个强有力的货币体系出现,很容易就占据了一部分金融市场。

因其帝国本身对银元或者银钞有着需求,而且缺口很大,毕竟除了火器之外,还有大量的货物,也是要使用银元支付的。

于是大量的银元流入奥斯曼帝国,银钞更是在短时间之内印刷量达到了三百万银元的额度。

有着大明帝国托底,这边根本不用担心会出现货币信用崩溃的局面,只要是大家有需要,市场有缺口,不需要再考虑什么经济反弹之类的问题,直接印刷,发钱就是了。

另一方,英格兰王国的金融体制比奥斯曼帝国要更加健全一些,但是因为贸易的产生,以及其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合作之后,也需要一个双方都承认的货币作为交易货币,所以他们自然也就认可了这种货币在国内的合法性。

英格兰国内并没有建立属于大明帝国商人的商贸特区,但是其有很多人前往美洲做贸易。

那里如今作为大明帝国下属的管制特区,使用的货币也是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

而为了更好的贸易,那些英格兰的商人们,都会存储一些钱到中美的煌夏银行分行,或者换到一些大明银元与煌夏银钞作为储备金。

从这两个国家开始,陆续地推广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争取在某一天将大明银元推广全球,成为真正的唯一官方货币。

作为这一切的开始,萧升亲自出面,来到了东南亚吕宋布政司,在这里,与奥斯曼帝国和英格兰王国派来的使者一起,连同东南亚几个国家,签订了《煌夏经济与贸易协约》,确定了大明银元与煌夏银钞的国际地位,建立了属于大明帝国的国际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