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科学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自行车是机械动力学和化工学一起取得的成果,其中的专利费用,划到每个搞研发的个人手中,让他们获得了不菲的报酬。

利益是驱动技术革新的唯一动力。

自行车受用橡胶车轮之后的稳定性让各个车马行也是注意到了其中的关键。

于是,针对于马车和等等一系列车轮的改造就出现了。

当大部分的车轮都换上轮胎之后,整体上,交通运输的速度就提升了一个台阶。

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这一部分一部分的改进提升,最后才能体现出巨大的跨越。

大明帝国的发展属于“走后门式”的发展模式,很多东西都没有经过沉淀,直接形成了实践,然后再反推理论。

关于车轮,橡胶的研究也是如此。

在“车轮热”掀起来的时候,大明帝国的学者也都投入到了其中,对其原理,特性,运动结构等等。

大明帝国的科学氛围已经形成了。

崇祯三年二月份,大明帝国科学院成立了《帝国科学报》,专门刊登学术论文。

煌夏商会也成立了《煌夏科学研究期刊》这种低一等级学术报纸。M..

这一次的运动学等论文研究的发表,主要是集中在这两种科学报纸上面。

野蛮生长的大明科学家们,在对理论研究的道路上艰难摸索着。

虽然其中有很多人浑水摸鱼,通过这种方式来博取名声。

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一次的研究讨论,确立了对机械运动学的一套完整的研究理论以及对橡胶研究的一套完整的理论。

而且,通过这一次的探讨,大家对于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之后的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交通运输行业的每一次发展对其它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有着促进作用的。

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各种贸易产生利润和价值的速度也就越快。

社会生产总值的速度也就同时上升。

机械运动学的发展,不只是体现在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上,其在中期,大概崇祯三年六月底的时候,已经开始向着各个行业扩散。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突出醒改变的就是在建筑和农田水利方面。

一些巧妙的机械装置被开发出来,直接缩短了工程建设的周期,并且在安全性和稳固性方面也都取得突破性的提升。

各种设施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极大幸福感。

早在崇祯元年的时候,萧升就在推动京师之内的公共卫生建设工作,其中京师的下水道工程在崇祯二年六月份才真正地完工。

毕竟很多的房子都是不能拆建的,只能在地下去搞,以至于速度非常地缓慢。

尤其是,没有电灯的情况下,其它的光照对施工进度也是有着巨大的影响,需要更加小心和仔细,防止发生事故。

崇祯二年八月份,朱由检下令在京师之内建立一百个公共卫生间,以方便来到京师的人或者逛街的人可以解决三急的问题,同时明确制定了《道路卫生管理条例》,由锦衣卫直接在各个街口宣读。

这个时候,锦衣卫在大明帝国的人心中仍然是有着足够的威慑力,所以这个条例一处,道路上再也见不到粪便之类的东西,那些猫狗之类的宠物或者家禽,都被关到了院子里,不让出来。

就连小孩也是被看得紧紧的,就怕万一在外面搞坏了卫生,然后被锦衣卫给下了诏狱。

锦衣卫当然不会这么闲,朱由检也不会因为一个百姓在地上撒一泡尿,就把他给砍了,事实上,仅仅需要接受一天的劳动改造,以及罚款两块钱。

两块钱可不少了,毕竟就算是富庶的京师百姓,大部分的百姓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四枚银元,四十块钱而已。

对很多人来说,这四十块就是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七口一个月的生活开销,少一块,生活质量下降的就很多。

干净卫生的观念在大明帝国医学院建立起来之后,通过不断地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了,现在大明帝国京师之中行走的人群之中,几乎身上都没有什么尘土污垢,带着各种香薰或者香水的淡淡清香。

总之就是两个字,高雅!

大明京师的重工业工厂都在外城,而且在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对京师之内的环境影响,开玩笑,万一熏到了皇帝,谁也担待不起。

所以,尽管如今的京师周边会有黑烟升腾而起,但是大明京师不会成为历史上英格兰伦敦那样的雾都。

因为这里的人都是文化人,都是有着修养,向往高雅生活的人。

在京师发生巨大的改变之后,北直隶周边的城市,也都受到了影响,开始注重卫生,管理公共设施。

到今年,也就是崇祯三年的五月份,朱由检颁布了一个《大明帝国县级以及以上等级城市的卫生规划要求和建设计划书》。

这份计划书用了一个月才由内阁颁布出来,很多人讨论了一个月,条条框框,真的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当这份计划书真正确定下来的时候,众多的大明帝国官员们,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感觉他们之前或许有过,但那是很早之前了,而且远远没有这一次这么强烈。

或许这就是当官的乐趣所在,每做成一件涉及百万人甚至亿万人的大事,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法言表的。

这份计划书之中,详细描写了关于如何进行卫生文明建设的要求。

其中最为明确的规定,以县城为例,需要建设二十座以上的公共卫生间,一个公园,一个垃圾处理厂,每隔三百米至少有一个分类垃圾桶,有完整的卫生服务管理组织结构。

这样的目标当然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由点及面,逐渐地推行和实施,但这份计划上的要求明确表示,在崇祯五年的七月份,就要进行全国范围之内的卫生验收工作。

到时候,没有达标的城市,其中的主官必然是要下马,很多人也是要受到牵连。

大明帝国的官员待遇是前所未有的好的,即使是相比于之前的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这种福利待遇,除了废除了原本士大夫官僚阶级的优越地位之外,在生活上,他们比寻常人要好上不止一个档次。

享受这样的待遇,就要承担必要的责任,帝国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军队的强大,官员的地方执政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香皂等生活洗浴用品的普及,对卫生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整体的居民幸福感有极大的影响。

化工业的发展,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同时也因为卫生建设工程的进行,促使很多的行业都蓬勃的发展。

其中水利建设工程算是规模最为宏大,产生就业岗位最多的一个行业。

毕竟,给整个大明帝国建立地下水利通道,这是一项涉及资金数目十分巨大的工程,仅仅是整个北直隶的建设,初步估计不少于一千二百万银元的消耗。

这种水利系统属于国家基础建设,严格上了来讲是不能产生收益的,虽然可以通过居民使用获得一部分公共管理费,但至少前期的投入,都是需要朝廷一力承担的。

换做是之前的大明皇朝,绝对是无法承担这么一项巨大的工程的,毕竟天启七年朱由检刚即位的时候,辽东之地的军饷还欠着,哪里有钱来修建下水道和厕所。

但,现在的大明帝国可是非常有钱的。

其一,大明帝国在这两年通过萧升从现代运送了很多白银过来。

第二,对本世界之内的白银和黄金产地,进行了探查和开采,使得开采量极大的提升。

还有就是,对扶桑征服之后,获得的银矿和财富,都是为大明帝国直接输送货币的。

然后,煌夏商会通过发行煌夏银钞,从大明帝国的百姓和其它国家之中获取了丰富的白银涌入国内。

各大工厂的开办以及铁路运营等等,都给国库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银行当然是最赚钱的,一枚银元价值一两银子,但实际上,制作一枚银元的花费远比一两银子要少。

在崇祯三年的年度报告之中,整个崇祯二年,大明帝国的税收,包括盐税,农业税和商业税还有海关税等,总数达到了七千四百万银元。

当然,花费也是巨大的,无论是铁路建设还是公路建设,造船厂还是造战舰,花钱如流水。

除了税收,银行的收入也是大头,直接获利达到了四千万银元。

而朝廷直属的一些营利性单位,比如皇明医院等地方,获利也不少,总数达到了一千四百万银元。

这其中,九成以上的收入都是花出去了,最后的财政汇总,就剩下了八百多万枚银元而已。

但是,作为户部尚书的毕自严一点都不慌,尽管朱由检颁布了那么一个耗费巨大的工程,他也是丝毫不慌。

倒不是说他还有其它存款,而是他知道,花钱越多,赚钱才越多。

有些钱是很有必要去花的,比如水利工程的建设。

工人们赚到钱了,总归是要花出来购买东西的,现在大部分的赚钱的项目,不是被煌夏商会和大明帝国共同经营,就是被朝廷直接垄断,每一天国库之中银元增长的速度都在加快。

不只是国内的经营,从东南亚,美洲等地运进来的白银和其它矿产,都是属于国家财富的一部分。

大明帝国不会缺钱发展,真要是国库吃紧了,就向煌夏银行借贷一部分呗,反正琉璃侯是不缺钱的。

众所周知,大明帝国就算是破产了,琉璃侯依旧是有钱的。

现在的琉璃侯萧升和大明皇帝朱由检一起都被神话了,后者不用说,作为大明帝国中兴之主,先灭漠南蒙古,又平满清,再征瓦剌,使得大明帝国再次站起来。

而前者,那就是津津乐道的对象了。

绝对富有的煌夏商会总会长,大明帝国科学之启蒙教父,致力于做慈善事业的真正大好人。

前两个称号,是萧升早就有的。

最后的那个称号,则是崇祯三年的下半年才出现的。

因为在这一年,他建立起来了大明帝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院,照顾那些孤寡老人。

之前萧升虽然也收留这些人,但那还是以仆人的名义去招人的,他们也自始至终认为自己就是仆人。

那个时候的他不能用做慈善的方式去照顾那些孤寡老人,因为他没有能力去面对后果。

而现在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足够的财富,应该为这个国家的那些不幸的人去做些什么。

对于每一个大明帝国的人,他都抱有足够的仁慈之心。

而对于那些非大明帝国的人,他自然不会去管。

对那些非大明帝国的人,怜悯也是有的,但仅限于此。

因为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大明帝国的敌人,对待敌人,他不会手软的。

第一所大明帝国福利院于崇祯三年四月份建立在京师南郊,接收五百名老人以及三百名孤儿。

老人养到他们离世,孤儿则是养到成年。

一概费用,全部都是由煌夏商会一力承当。

这几百个人,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对煌夏商会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压力。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到五月份,京师一地,就建立了五座福利院。

六月份和七月份,整个北直隶,计划在建的和已经建成的福利院总数达到了五十个。

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某些小分会的利润总和了。

不过,对于整个煌夏商会来说,仍然是没有什么压力。

直到福利院建设计划规划到了整个北方地区,煌夏商会的其它负责人想要找萧升谈一谈了。

萧升答应了他们,来了一次关于福利院问题的严肃谈判。

最后,萧升和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

主要是两条,第一是建立一个“煌夏慈善基金会”,专门管理和监督慈善事业的进行。

第二个就是基金会每个月投入的慈善金额总数,不能大于商会利润总额的一半。

这已经不少了。

换作哪个大型的基业,会拿出一半的利润来做慈善?

尤其是,做慈善就是为了做慈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