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鬼才出山

袁绍听到韩涛出战的消息,心中也是大惊,对于韩涛的战力和智谋,他是深有体会。

当初在洛阳的数次交手,他都败在了韩涛的手里,甚至最后就是因为韩涛成功策反吕布,杀了丁原,他才沦落到现在的地步。

提起韩涛,袁绍的心里就是恨之入骨,但又深深忌惮。

前段时间,得知韩涛“抱病”退出朝政,不理政事的时候,袁绍还庆幸这次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却没想到,韩涛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袁术看到众人的表情,已经明白他们都是被韩涛的威名所震慑了。

此时,他心中正暗自庆幸,自己及时选择了放弃南路回归酸枣,否则现在韩涛或许就不是去往虎牢关,而是去阳人聚,和他交手了。

虽然袁术的实力提高了很多,但他心里很清楚,要和韩涛正面对决,就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恰好韩馥刚刚跳出来奚落了袁氏兄弟,袁术正好找到了机会“报复”,他对着韩馥说道:““我们刚刚才说到那华雄是浪得虚名,现在就又来了一个号称西北战神的韩涛。”

“我看他的名号恐怕也是名过其实,若是文节兄领兵去和他对战,定能将他打得望风而逃!”

袁术的话毫无疑问是在给韩馥扣高帽,外带着激将法的成分。

在场的人都是在官场打拼多年的老手,如何听不出袁术话里的意。

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先去迎战韩涛,韩馥之前夸下海口,吹嘘自己的兵力强盛,他们心中本就不服。

此时袁术把矛头引向韩馥,正中了他们的下怀,于是纷纷站出来附和。

“文节兄的冀州军曾经大破李傕的兵马,对付韩涛自然也不在话下,理当由文杰兄出任先锋,迎战韩涛。”桥瑁是袁氏的死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着袁术的提议。

“是啊,文节兄出战,定能旗开得胜,击退韩涛,壮我军威!”孔伷也附和着桥瑁的话。

有他二人开头,其余几个诸侯也纷纷开口,一起恭维着韩馥,推举他出任先锋,迎战韩涛。

袁绍自然知道袁术的用意,正好也想借这个机会削弱韩馥的实力,让他去和韩涛拼个两败俱伤。

于是,袁绍又拿出了盟主的威仪,对韩馥说道:“文节兄,既然大家都推举你出任先锋,迎战韩涛。本盟主就将先锋之职授予你,由你部先行出战韩涛!”

韩馥知道众人心中所想,心里早已将他们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个遍,但毕竟之前是自己夸下海口,吹嘘自己的武将能力强,现在被众人架起来,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韩馥知道自己推辞不开,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好,既然各位相信韩某,那我自当倾尽全力。我就命我部下上将潘凤领军向虎牢关进兵!”

袁绍欣喜地点头:“好,就由潘将军率先出战,我等其他诸侯人马也一起兵发虎牢关!”

众人听了袁绍的号令,一起起身领兵,随后各自返回自己的营寨,开始调动兵马,准备向虎牢关进兵。

……

曹操愁眉不展地返回了自己的营寨,曹仁和曹洪看到他回来,赶忙迎上前。

“大哥,听说韩涛领了十万兵已经前往虎牢关,我们该怎么办?”曹仁着急地向曹操询问着。

“盟主已经任命韩馥部下的上将潘凤为先锋,领军前往虎牢关,我等其他各路人马也要随后赶去。”曹操向二人传达着指令。

曹洪看出了曹操的心情不好,询问道:“大哥,你是因为那韩涛出战而烦心?我们十八路联军共有几十万人马,战将也有百人,你还担心我们打不过那韩涛?”

曹操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心情,点头说道:“从当年破黄巾时与韩涛相识,他就足智多谋,善于用计。朝廷能在数月之内将黄巾叛乱镇压,他绝对居功至伟。”

“随后凉州羌人叛乱,又是他领兵出兵,短短一年之内就将朝廷往往要花费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平定的羌人全部折服,更变成了他自己的势力。”

“到了洛阳之后,他被招为驸马,先后与何进、十常侍、袁绍、丁原轮番交手,却始终处于不败之力,地位反而是越来越高。”

“别看他前段时间选择退隐,我看那其实不过是他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再出手!”曹操知道两名族弟对韩涛的情况了解不多,向他们详细介绍着。

曹仁和曹洪听后连连点头,此时才明白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紧张,这样听来,韩涛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高手。

“我现在只是有一点想不明白。当时在洛阳,若非是韩涛出手相救,我早已丧生在董卓之手,而且他对董卓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颇有微词。他们二人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且之前多有合作,但其实暗里早已有了裂缝。”

“按理说,此时韩涛应该选择明哲保身,保存实力才对。为什么他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帮助董卓,而且是不留余力,亲自带着部下所有兵马出战,这到底是何原因,我却是完全想不想出来!”曹操向两位族弟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疑虑。

曹仁和曹洪都是习武之人,对于这种谋略和政治,知之甚少,听了曹操的话,也只能面面相觑,却是无法做出回应。

就在此时,曹操的营帐外却响起了一个声音:“韩涛此举必有深意,但细细想来,却也不难参悟。”

随着说话,乐进带着两个文人打扮的人一起走进了曹操的营帐:“拜见主公!”

曹操一脸疑惑地看着面前乐进和两个年轻人询问着:“文谦,这二位是?”

乐进赶忙回应道:“启禀主公,这二位先生是专程来投靠主公,希望可以助主公讨伐董卓的。”

曹操听到二人是来投靠自己,十分欣喜,赶忙上前施礼:“敢问二位先生,高姓大名?”

年长一些的人回应道:“我二人都是颍川人士,在下名叫戏志才,这位是我的同乡好友,姓郭名嘉字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