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温州模式

视察工作还在继续,郑山此时来到了一家冶炼厂,这是溪水银行投资的一家企业。

不过不是在京城的俱乐部那边投资,而是在温州这边,是鹏城那边溪水银行投资的。

现在的温州还远远没有后世那边繁华,甚至都称得上是穷苦。

温州三面环山,且多为山高壑深,瓯江和飞云江拦腰横截,行路难不输蜀道。

并且温州直到一九七八年为止,国有资产的投资也仅仅只六亿,大型国营企业更是一个没有,市属1000人以上的中型国营企业只有冶炼、矾矿、日陶、面砖等7个,500—1000人的企业也不过区区20个。城市面貌残破不堪,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以至于“姑娘、小嫂挑着粪桶满街跑”一直是温州人羞于启齿的心头之痛。

不过就在前不久,《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报道《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文中指出“温州市农村家庭工业蓬勃兴起,短短几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温州的家庭工业正式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

这家冶炼厂是属于国有企业,不过效益实在是太差了,上面原本是有意将他合并或者出售,再或者直接关停都行。

实在是每年亏损太多了。

不过关停一家国有企业关系到太多的事情了,首先就是工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冶炼厂这边上面先是给换了一个厂长,看看效果,如果实在不行,那就真的只能合并或者出售,要是这都不行,只能关停了。

这个厂长叫做杨飞,三十来岁,算的上是年轻有为,他来到这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将厂子里面所有的资产做出了一个总结。

另外就是对厂子的工人技术做了一个详细的评估。

最后拿着这些东西,找到了溪水银行。

最终也说服了溪水银行,拿出十万美元出来,占据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这钱其实并不多,对于这个冶炼厂来说,其实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只是杨飞看中的不是这点钱,而是溪水银行这边的渠道以及服务。

很显然,他这步棋走对了,再加上他的能力确实非常不错,短短一年的时间,厂子就已经摆脱了亏损的状态。

虽然暂时还没有盈利,但距离真正盈利已经很近了。

这天杨飞在得知溪水银行的大老板要过来考察一下,早就做好了准备。

不过当真的看到郑山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愣神。

其实不管是谁,只要是没听说过,或者没见过的,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首先就是郑山的年纪,其次就是郑山的样貌。

国内谁也想不到,已经在国际上打出名号的溪水集团居然是一个华夏人所有。

“老板。”看着溪水银行的内地总经理费查一脸恭敬的模样,杨飞才回过神来。

费查是中英混血,从小在英国长大,不过因为从小的教育问题,他对汉语也是一点都没落下,对于华夏更是有着很深的认同感。

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从小的教育。

“你好,杨厂长是吧,我是郑山。”郑山笑着主动握手道。

杨飞连忙伸出双手握手道:“郑...郑老板您好,欢迎过来视察。”

“杨厂长您这话就不对了,只是过来看一下公司发展,不是什么视察。”郑山笑着说道。

稍微客套了一下,郑山也就直入主题,开始看起了各个车间,以及这个冶炼厂的技术。

“我们现在的工人技术水平绝对是非常高的,这是详细的数据,另外,我们的技术储备这两年也有了新的发展,虽然和国际上那些大公司没法比,但是在国内,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杨飞开始努力的介绍厂子。

郑山也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认可。

“工人的干劲十足啊。”郑山最为满意的就是工人们的状态,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休息的人,一个个的都是努力干活。

杨飞笑道:“这是肯定的,现在我们厂子的效益好了,他们也能够拿到更多的工资,还是郑老板您心善,愿意发这么多的工资。”

对于这件事情,杨飞也是十分感慨的,最近几年,也有不少港台以及国外的投资商过来。

这些人对于工资基本上都是比较吝啬的。

原本他以为溪水银行这边也是如此,但谁能想到,溪水银行这边主动提议给工人加工资。

当然了,这个工资也不是随便乱加的,主要还是在基础工资之上,添加了加班费或者也算是计件费。

在完成了规定数量的工作之后,每多出来的,都会多给一些钱。

这也是工人们工作积极性这么强的原因。

郑山笑着道:“我们溪水集团追求的一直都是合作共赢,不是要压榨谁来获得利益的,那样的利益不长久,挣来的钱花着也烫手。”

“郑老板说的太对了。”杨飞一脸赞同的说道。

看了一圈下来,郑山对于冶炼厂的工作还是十分满意的,对于杨飞的工作能力也比较认同。

“这样,如果杨厂长同意的话,我们可以商议一下,加大一下对冶炼厂的投资。”郑山随口说了这么一句。

杨飞没反对,但是也没直接点头答应下来,毕竟这不是他个人的企业,更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做主的。

“这个我需要和上面商议一下。”杨飞有些小心翼翼的说道,生怕因为自己这些话让郑山不高兴了。

不过很显然是他多想了,郑山没有不高兴,他知道情况的,“当然,一切都是按照双方都愿意的原则。”

正在在冶炼厂看了两天,第三天中午的时候,拒绝了再次吃饭的邀请,直接离开了这边。

不过这次他没急着去下一个地方,而是行走在温州这个城市,看着现在还处于比较老旧的城市阶段。

心中想着都是后世温州的飞速发展,谁能够想到,温州最后的发展,惊讶了无数人,成为了很多经济学家口中发家致富的‘温州模式’。

郑山也会停留在一些小摊子,或者去一些家庭作坊里面看看,体会现在独有的温州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