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纵览国内外军事著作,并将这些著作中提出的军事思想汇总,加以整理和分析,才能突破开头的难关,达到不加点的境界。
天色慢慢地沉了下来,图书馆里的学员们愈发的少了。
角落里,通读国内外军事著作,再加上自身的经验与学识,沉淀了将近两个月,周卫国忽然有了灵感,厚积薄发之下,他开始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只见他在开头写道:
国内外军事著作众多,可真要推本溯源,独占鳌头者当属我中国之孙子兵法。
“兵者,国之大事也”,这是战争观的奠基。
孙子有云:“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
分析了战争的奇正、攻守、强弱、虚实、远近等对立的现象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
战争,存在有迹可循的规律,按照这种规律,便可以做出相应的军事指挥,则战无不胜也。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提出:从一切战争现象的朴素联系和相互制约中去考察战争。
军事行动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人武装力量。
军事艺术最一般的原则是兵力数量上的优势,集中兵力和隐蔽、迅速地来达成突然性。
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
提出:全部战争的锁钥在于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敌军一冀或一点。
战略是进行战争的艺术,而大战术和战术则是进行交战和战斗的艺术。
进攻优于防御,进攻是一种最积极的战斗类型,而防御则是为在适当时机转入进攻所采取的临时待机行动。
核心思想是:
军事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核心办法在于交战。
为了打败敌人,必须采取坚决的战略,坚决把主力投到决定点上,同时将正面攻破作为最后的选择,力求对敌翼侧采取迂回包围。
如果情况有变,无法施行,则从正面坚决突破,先将敌孤立分割成几部,然后予以各个击被。
到
到
再到利德尔哈特的战略论
提出: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
避免从正面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
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在战争和战役中,应避免同敌人作直接的硬拼,而要首先使用各种手段,力求出其不意地震撼敌人,使其受到奇袭,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然后再视情况实施进攻。
这一军事思想其实已经与特战思想有些接近。
周卫国继续奋笔疾书道:
尽观国内外军事著作,于战争或者战役,于大规模或者小规模,其中规律总是有迹可循。
特种作战同样如此,应当是独特的、全面的、高效性与针对性的军事作战理念。
它的概念也不应该是定型的,而应该在不同的时机下做出不同的调整。
可以是“在持续战役中,由特别指定的小型部队打击敌关键环节的非常规作战行动,能够实现常规部队很难或不可能完成的战役战略意图,解决常规条件下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问题。”
也可以是“专门执行突袭、破袭敌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目标的战斗和其他特殊作战,比如空降作战、登陆作战、斩首行动、营救行动等等。”
还可以是“以小股部队借助各种尖端设备,以及独特的作战理念,更强的军事化训练,来杀伤更多的敌有生力量。”
一条一条写下,又涂涂改改。
看着自己越写越多,一页一页甚至快要成册的字,周卫国缓缓在第一页的顶头上写道:论特种作战的核心思想与意义。
万事开头难。
当把这本手册的书名敲定的时候,周卫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特种作战理论的雏形总算是有了。
但事实是,依旧任重道远。
周卫国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果把他的特种作战理论比作是盖一个大房子的话,现在也仅仅是打好了半个地基而已。
他还需要不断的填充、修葺、改善、夯实
军事理论指导思想事关重大,他必须尽力做到没有纰漏。
否则,一本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军事理论著作,完全不够稳固扎实的地基,又怎么可能支撑得起特战这座高楼大厦呢?
另外军事理论思想的提出,最好是有相对应的经典战例作为证明。
想到这里周卫国又有些头疼了,开始沉浸在国内外各大经典战例之中,并研究其中战术战略,企图寻找到可以与特战思想对应的例子。
除此之外,理论思想有了,实际教学指导同样不可或缺。
周卫国又在另一本册子上写了一行书名:
特种部队实练手册
他再次开始奋笔疾书,将关于如何训练出一支特种作战部队的所学所记尽数倒出。
从特战特训内容划分为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共同训练
细致的划分上,技术训练里又包罗了特种作战知识、敌军知识、军事地形学、野战生存技巧、捕俘技术、攀登技术、泅渡与操舟技术、各种车辆驾驶技术、破坏技术、破障技术、通信技术、各种武器射击技术、各种战斗装备的使用技术,以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等等。
战术训练则包含了斩首行动、警戒行动、搜索行动、潜伏行动、破袭行动、营救行动,夺取、扼守行动等等。
共同训练则是特战手语、小组配合战术、掩体构筑、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防护等等等
周卫国事无巨细,一条一条地写着。
浑然不觉之中竟是已经写了十数页,却完全看不见尽头,连十之一二也相差甚远。
再加上每一项的实战教学训练,周卫国都试图给它找到相对应的特战指导思想。
其中的工作量就更大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卫国像是彻底魔怔了一般,沉浸在特种作战思想与实练手册的删删改改的撰写之中。
直到一封从苏州过来的书信打破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