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苏则的不世之威

谈及胡人将领,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安史之乱。似乎是一个胡人将领就将大唐搅的天翻地覆。

但其实安禄山的叛乱并不严重,以唐廷的军事实力,剿灭安史之乱易如反掌。

叛军打到潼关

后来讨平安史之乱的主力,精锐边军之一的朔方军此时已经在河北大败史思明,连战连胜。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精锐边军已经开始向叛军老巢范阳逼近。

唐廷人心未失,安禄山主力大军又钝兵天下雄关前接近半年,于是河北十七郡集结义军二十万人。共推颜真卿为盟主,起兵讨伐安禄山。

同时安西、北庭、安东等仍忠于唐廷的绝对精锐边军,正源源不断的向中原汇合,势要一举荡平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可笑胡人叛将。

可以说安禄山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起兵叛乱,天宝十五年五月就败局已定。这也是为什么唐玄宗前期一直不肯相信安禄山会起兵造反,敢起兵造反。

短短半年的时间而已,在一个强盛帝国数百年的时间范畴上看,连打个喷嚏都不算。论威胁程度,论牵涉地区,连汉初的七王之乱一半水平也没有。

而这两场战争同样是叛军钝兵于坚城之下,最后却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唯一的原因就是两位当朝皇帝对军事的干预程度不同。

虽然两人前期都是一代明君,但汉景帝绝不插手军事指挥,完全由周亚夫指挥战事。所以趁着吴军钝兵淮阳城下,汉军截断了叛军的后方粮道,于是大败叛军数十万。

而唐玄宗则是微操达人,放着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等无数军事名将意图掐断叛军后路的军事部署不用,不等精锐朔方军打入范阳,就自己微操指挥前线,强逼潼关守军出战,结果唐军中计被伏,近乎全军覆没。

于是潼关失陷,长安失守,安史之乱彻底糜烂,无法收拾。

又来了后世网友那句最经典的话,“在皇位上拴条狗“,安史之乱都会被轻松平定。

这也是张瑞从来不指挥军事作战的原因,实在太容易引起惨烈的军事败绩。

以孟朝武德之昌盛,说军中胡人士兵、胡人将领会威胁圣朝安稳,简直像是天方夜谭一样的想法。

从张瑞起兵于孟县开始,军中就一直有用盐引开中法换来的,能左右开弓的胡人奴隶效力。

但到如今孟朝立国,胡人将领的表现远不如诸夏名将典韦、张辽、马超等人,地位最高的一人也不过是右侯卫左将军赵发。

只是这位胡人也并非是战阵厮杀出身,而是归化胡人,更像将门子弟。走的是科举路线,当年与武举状元刘从钧激烈争夺骑射榜首,最终稍逊一筹。所以刘从钧已经位居十六卫大将军,他才勉强晋升到了将军一列。

虽然只是这一个例子,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军中,还是将门子弟更加出色,更容易身居高位。

在孟朝,实在是没必要担忧胡人会掀起多大波澜。

这个时代注定了诸夏无法完全开辟每个角落,孟朝只能以开放的胸襟来接纳愿意归化,并使用诸夏风俗的胡人。

所以张瑞完全没有排斥胡人从军,希望能建成后世天朝那支天下第一陆军的风采。

在边疆、在雪山、在高原,都有其他民族的士兵在为天朝戍卫疆土。但所有人都认可自己来自同一个祖国,为同一个荣誉而奋斗。

而时下,张瑞希望所有归化的子民,都能将孟朝视为自己的国家社稷。视自己为孟氏百姓,为天子臣民。

张瑞郑重的对苏则说道:“军中政教长制度,在安西犹为重要。政教长必须长期教导士卒习诸夏文字,用诸夏风俗。”

剩下的话,张瑞没有多说。苏则却十分清楚,立即接上回复道:“臣时刻不敢懈怠。经常召集全军政教长,勉励其务必教导士卒忠于陛下。为孟朝兵卒,为天子鹰犬,为天子而战。”

张瑞微微颔首,回道:“卿有心了。有这两万四千精锐步骑,可能慑服西域诸国?”

苏则说道:“西域蕞尔小国,不识王师军威。不大战一场,难以用两万军队慑服数百万里之土地。故某还设屯田军一万八千人,民屯六万余人。”

虽然听起来十多万人,规模庞大,但这些并不是职业军人。屯田兵,更类似于民兵。而民屯则完全是百姓,甚至很多人是军屯的家眷。

这十万人就是孟朝在整个西域能直接掌控的所有男女老少人口。这规模在内地也就是万余户,一个大县的人口。

苏则就是要用这一个县的实力,震服西域所有国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个县能干点什么,刘备倒是高唐县令,结果被黄巾军打败。这还是有统治基础的情况。

而孟朝此前在西域可是没有任何统治基础,苏则就是带着一千精锐禁军去赴任的。此后数年时间,苏则就像是被张瑞遗忘的可怜娃,自己孤身在安西打拼。

孟朝的绝对精力都用在了中原内部的统一之战上,没有一粒米送到万里之外,去支援苏则的西域事业。

能给苏则的唯一支持,就是实力上的威吓,使一些小国被迫臣服。直到孟朝建立,缓了一口气。之后的建康三年,一年内才将一批多余的军事物资、铠甲刀剑送到了安西都护府。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苏则逐渐站稳了西域,组织起了屯田,建设出神威、武威两支精锐军队,可以说是非常不易。

绝对配得上他开局五百户人家,结局打遍整个凉州的历史能臣地位。没有辜负张瑞对他的信任。

张瑞问道:“为何没有大战一场,可是粮草不足?如今圣朝已经初步稳定,可以向安西送一批粮草。”

苏则连忙拱手,回道:“臣拜谢陛下。西域屯田多年,也有五十万石粮草,足够两万军队远征支用半年。然而首战关乎我朝天威,臣不敢贸然行事,务求一个关键战机,一战为我圣朝立不世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