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两年,在秋寒二十七岁的时候,他带着新的作品再次角逐奥斯卡。
这一次他击败了所有对手,拿下最高金棕榈,用实力证明了在媒体前放的狠话不是妄言,现在真的将属于他。
于是媒体、大众乃至整个电影界都认为秋寒崛起势不可挡,也期待着他能携带新电影卷土重来。
没想到秋寒拿下金棕榈就像是完成一桩心愿,照例无视电影公司的招揽,再度潜水消失。
然后又是近五年时间没有出现在媒体大众面前,算算时间,今年的秋寒应该是三十二岁。
这年龄放在导演界也还是年轻到不能再年轻,而秋寒的传奇经历却已经拥有了常人一生都无法触及的精彩。
虽然五年的时间让媒体大众对秋寒这个名字的记忆再度模糊,但他的导演作品却是亘古不变的烙印,永远高悬在电影的金色殿堂。
江棠也是这样看到的秋寒作品。
她看的第一部秋寒执导电影就是在戛纳获奖的作品。
之后因为感兴趣,她又陆续找来他的其他作品。
把时间往前倒推,能从电影里明显看出导演的成长轨迹。
第一部电影的青涩尝试,到第二部电影的大胆运用,到第三部电影的技巧纯熟。
只靠三部电影,十年时间,秋寒就完成了无数导演梦寐以求的进阶之路。
他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导演。
听完江棠对秋寒作品的回忆,西泽尔有点气闷郁结。
江棠看出来了:“你和他有不愉快?”
西泽尔沉默半晌:“我就是他这个旧天才被遗忘的时候,横空崛起的新天才。”
江棠脸上浮现明显的疑惑,西泽尔无奈,大致讲了两人的恩怨经过。
原来在秋寒第二部电影上映之前,刚好是西泽尔在电影界横空出世的时候。
西泽尔的存在从不是让所有人都愉快的,他的突然崛起挤占到了竞争者的生存空间,自然就有人对他眼红向他下手。
于是,一些好莱坞的八卦小报就从几年前的旧报纸里翻出秋寒这么一个人,还故意拿来跟西泽尔做比较。
两人虽然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导演,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才。
西泽尔十九岁首次主演电影,提名奥斯卡影帝;
秋寒也是十九岁首次执导电影,提名奥斯卡最佳短片。
这样的相似经历,让八卦小报把两人放在一起比较不说,还故意胡编乱造两个天才不和的故事:
什么参加宴会,两人当场争吵,秋寒愤然离开,临走前大骂西泽尔;
什么西泽尔在颁奖典礼遇见秋寒,看到位置在他旁边,直接黑脸让主办方换位。
而这些故事的核心,都倾向于西泽尔恶意,他嚣张、狂妄、耍大牌、脾气糟糕。
秋寒同是天才,却因为西泽尔对他的嫉妒,而屡屡针锋相对。
故事编造得有鼻子有眼,事实却是
西泽尔根本懒得参加那些乱七八糟的宴会。
秋寒更直接,他在电影界早已销声匿迹、查无此人。
两人连碰面的机会都没有!更是从来都不认识!
这些八卦小报和背后的人,不过是在故意抹黑西泽尔!
按理来说这样荒谬的故事,但凡看的人有点脑子都不会相信。
奈何小报写得着实是吸引眼球,笔杆子犀利狗血,冲突不断,矛盾升级,还有一层层的反转,颇具某点大男主废材打脸流的精髓。
就像狗血家庭伦理剧,观众知道脑残也还是会追,这样荒谬虚假的故事,读者明知有问题也还是忍不住会看。
再加上西泽尔性格的确不好,不少人因此对假故事深信不疑,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
谣言的热度高峰,是秋寒带着第二部作品杀进戛纳,并且提名金棕榈。
而这时候,西泽尔刚刚在两个多月前的奥斯卡影帝角逐里落败。
有记者采访了秋寒,让他回应和西泽尔的恩怨。
秋寒说:“西泽尔是谁?”
采访视频传出之后,一时间热议沸天。
西泽尔拿下影帝提名也宛如输家,被八卦小报翻来覆去地嘲笑。
最后惹毛了西泽尔,直接告到八卦小报倒闭,背后的人也从此告别影坛。
可是这些谣言却流传下来,在经过几次演变后,与起初的模样差距越来越大,内容却越发地深入人心,成了他所谓的过往“黑料”。
其实在戛纳之后,西泽尔见过秋寒,就像八卦小报编造出来的情节那样,两人在酒会上遇见,西泽尔主动上去和秋寒打招呼。
因为秋寒是被无辜牵扯进来的,所以西泽尔当时没有迁怒于他,只是抱着寻常的态度打算跟对方认识认识。
免得再问出“西泽尔是谁”的话!
结果一照面,西泽尔才发现两人就是天生不和。
西泽尔常常因为心高气傲、锋芒毕露与他人不和。
而秋寒,竟然也常常因为心高气傲、锋芒毕露而与他人不和!
他拒绝电影公司的橄榄枝,不是为了闭关,而是觉得这群只知道钱的傻缺不配理解他的电影!
所以他的电影从来都是自己全资,而他从长辈继承的巨额遗产也完全够他一直这样任性下去!
两个气场相似的人碰到一块儿,会因为无处不在的熟悉感而关系变好吗?
西泽尔和秋寒两个人用事实证明了:并不会。
他们的几次见面,每次都对互相了解更深,但也每次都比以前更讨厌对方!
西泽尔:怎么会有这种人!
秋寒:怎么会有这种人!
听完西泽尔的讲述,江棠险些笑出声。
“有点意外,我以为你会喜欢他的性格,毕竟你这么”自恋。
遇上江棠之前,西泽尔连感情戏都不拍。
因为他觉得没有人能配得上自己,不论男女。
所以当他说讨厌性格类似的秋寒时,江棠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听到江棠的疑惑后,西泽尔想也不想地反驳:
“谁会喜欢秋寒那么臭屁的性格!”
话音刚落。
另一个男人的声音在不远处随之响起:
“好巧,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