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忍着眼泪,笑道:“母亲莫哭了,儿子还没用早饭呢。”
李纨用帕子擦了擦眼角,赶忙吩咐素云道:“快给你大少爷去要粥,再加上几样小菜。”然后就拉着贾兰坐下,怎么看都看不够。
“可惜你三叔去了西北,要不现在也一定很高兴。”
贾兰也颇为遗憾,这种时刻是应当和三叔一起分享的。
“多亏了三叔督促。”贾兰摸了摸怀里的湖笔,这支笔已经被他捂得和身体一样热了。
看着贾兰的动作,李纨说道:“可是你三叔中试的那支笔?”
贾兰点头道:“正是了。三叔给了我三支,这次我用了一支,等到会试的时候用一支,殿试的时候再用一支。”
“咱们在府里享福,你三叔却去西北吃沙子了。”
正说着话,素云带着小丫头把早饭端了过来,还没吃上两口,鸳鸯就过来了。
见着鸳鸯过来,李纨哪里还不知道贾母那边也得了消息。
“报喜的人赏过了?”
鸳鸯笑道:“不劳大奶奶吩咐,这次老爷太太赏了他们五两银子呢。”
“还真多!”贾兰一边说一边算道,五两银子,足够他在国子监吃几十只鸡了。
“可是老祖宗想见兰哥儿了?”
听到李纨的话,鸳鸯也不好催,毕竟贾兰的粥才下了一小半。
“婢子先回去,大少爷等会再过去也来得及,喜事嘛,没见到正主,还能让老太太多高兴一会。”
贾兰三两口把粥喝掉,说道:“我这就过去了。母亲,走吧。”
报喜的人一到大门,整个贾府就都知道贾兰中了乡榜,登时就满府的喜庆,许多下人都挤在大门瞧热闹,顺便等贾兰回来的时候讨喜钱。
结果贾兰和褚凡年从梨香院的角门进来了,让一众下人等了个寂寞。
贾兰用罢了早饭,便和李纨一同去了荣禧堂。
里面早已经坐满了人,不单单贾母在,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贾琏凤姐,贾宝玉林黛玉,探春惜春并着赵姨娘都在。
到了堂上,贾兰先给贾母磕了个头:“仰仗祖宗福荫,曾孙侥幸中了。”
贾母满脸笑容,贾兰的中试,让她看到了家族中兴的希望。有着环哥儿兰哥儿叔侄两个,贾府不至于会没落了。
但她眼角瞥过,看见了边上的李纨,心中却想着,要不要让李纨母子也去乡下住一段日子,不管怎么样,先避开将来的是非再说其他。
“老婆子无憾矣。”贾母满脸欣慰:“政哥儿,去向亲友们发帖子吧。我记得上次环哥儿中试后是先去的鹿鸣宴对吧?咱们就在鹿鸣宴之后请。”
贾政低头称是,孙儿竟然也中举了,同样的年纪轻轻,将来会试可期。
只是王夫人在冷眼瞧着贾宝玉,她的二儿子正低声和林黛玉聊着什么,重点完全不在贾兰这里。
府里的清客们都说宝玉聪明,这个宝贝儿子确实也在诗词有几分功夫,可就是不爱读书,将来可怎么办!
大哥那边已经眼看着不行了,后事都托到自己这边了,可自己这边的后事又能托付给谁?
兰哥儿毕竟是亲孙子,煞风景的话今儿是不能说了,待到晚上,再和老爷商议一下,宝玉总不能一直荒废下去。
看来国子监的确是个好地方,不管怎么样,也得让宝玉进去。
贾环这个时候还在赶路,已经过了中秋,天气也不再炎热,只是行进的速度有些慢。
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路上,早去早回才是正经,难道还真在半路过年不成?
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和亲,自己头上也没有个钦差名号,贾环便发了话:“郑百户,到了下个县城,去买几个马车。”
带队保护贾环和静姝的郑百户有些为难:“大人,朝廷没拨这笔银子……”
贾环说道:“这银子我掏了!等回来的时候卖掉就是了。”
有马车坐,谁愿意在地上走?郑百户眉开眼笑地答应了。
底下的军士也开始纷纷小声议论。
“有马车坐,那可是要快上许多了。”
“可不是!说不定咱们还能回来过年呢。”
郑百户却使劲咳嗽了一下,斥道:“没规矩了!”
待到了全椒,郑百户便去置办了十辆马车。
按照贾环和他的想法,那么多的兵士,肯定不能都乘坐马车,实在也不像个样子,轮流乘坐倒是可以。
见着贾环去安排郑百户置办马车,静姝心中更为不满,这是要急着把自己送给蒙古人啊。但转念一想,父亲也可以早些回来,似乎又怪不得贾环了。
歇上一晚之后,队伍的行进速度就快了不少,众位军士轮流乘坐马车,也不再叫苦。
贾环坐在马车里摇摇晃晃,脑子里却想着过来之前得到的消息,火枪已经到了西北大营,现在又是秋天,正适合进兵。有了上一次的教训,黄凤阁当可以打个胜仗才是。
只要黄凤阁能赢一回并且压制住葛尔图,那西北之行便大有可为。
贾府的帖子已经撒了出去,许多交好的人家都接到了。
翰林院里面,温明远也接到了。作为贾环的同年,这种事情怎么能少得了他?
捏着手里的帖子,温明远便去寻了冯邵泽和徐孝丰等同年,约了时间一同过去。
待到正日子这一天,贾环留京的同年都过来吃酒了。
浩浩荡荡的几十个人,着实吓了贾政一跳。
大家都知道贾环去西北是南安郡王府背后下的阴招,所以便一同过来给贾府壮声势。
都是六七品没错,但这些小官里面,却有着御史,主事,还有江宁县令。
这些人都被招待到了一个厅里,里面热热闹闹。
魏大凡对着温明远说道:“只这一下,就得让那南安郡王府琢磨琢磨后事了。”
温明远说道:“就怕阵势有些大……”
魏大凡却笑道:“一群绿袍小官,能有什么阵势?温兄想多了。”
温明远想想也是,哪家同年家里有喜事不是这个场面?
待到晚上吃罢了酒,众人都开始散去,唯独魏大凡,温明远和顾青锋留了下来。
三个人一边饮茶一边闲聊,不多时贾兰便送了其他人转回。
“见过两位前辈,见过二姑夫。”
温明远笑道:“果然是年轻有为!好好读书,莫要以为中了举就能中会试,道阻且长!”说罢,从身后拿出了一个装订好的本子,递给了贾兰。
“本来应该是你三叔给你准备的,只是他眼下去了西北。我就越俎代庖了。”
贾兰略带些期待地接了过来,翻开一看,果然!
“多谢前辈!”贾兰朝温明远长揖行礼,这可是翰林院众位前辈平日里的文章,对于会试可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温明远笑道:“好好研读吧,我们这也就告辞了。”
贾兰转身把册子放好,说道:“我送几位前辈。”
送走了三个人之后,贾兰几步就跑了回来,抓着那本小册子就再也不肯撒手。
“翠柳,掌灯吧!”
小丫头赶紧把蜡烛点起,她不明白为何自己大少爷都不肯歇一下。
贾兰正在兴头上,哪里肯歇?
翻了几页之后,鸳鸯又过来了:“大少爷,宫里来人了。”
贾兰抬起头,眼神有些迷惑,但很快就清醒了过来:“可是贵妃娘娘……”
鸳鸯笑道:“被大少爷说中了,正是呢!贵妃娘娘遣人送了东西给大少爷呢,老太太让婢子来请您过去。”
贾兰小心把册子放好,便跟着鸳鸯去了荣禧堂。
这次过来的竟然还是程科元!
本来元春不想让程科元过去的,上次贾环中举的时候,他已经走过一遭了,那时候她正得宠,还不觉得什么。可眼下,读了许多史书之后,她觉得有些僭越。
但平治皇帝却还是让程科元去跑了腿。
“让这狗才也沾沾喜气吧。”
程科元也说道:“奴婢谢皇上,谢娘娘。”
哪回来贾府,他都没有空手过。只是这次贾环不在家,有些遗憾。
看到贾兰过来,程科元便笑道:“这位便是府上的大少爷了?奴婢给您道喜了。”
贾兰哪敢受他的礼,赶紧上前扶住:“不敢劳公公大驾。”
“听说大少爷中了举,娘娘和皇上都极为高兴,特意让奴才给大少爷送了这个过来。”
说罢,就让身后的小太监把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了过来。
贾兰接过之后,贾政便目视贾琏,贾琏会意。
“公公远来辛苦,且移步花厅饮上一杯水酒。”
程科元婉拒道:“咱家还要回去复命,可不敢饮酒。”
“那请花厅看茶!”
程科元笑着过去了,他与贾琏也是老交情了,这趟收获定然也不会少了。
堂上的贾兰打开盒子,见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金狮镇纸。
凤藻宫里,元春的桌案上,又空了。
平治皇帝说道:“总是留不住。得了,咱们去太后宫里瞧瞧儿子,顺道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划拉一点过来。”
元春忍住笑,和平治皇帝一道去了慈宁宫。
南安郡王府里面,也得了消息,今儿贾府请客,据说贾环留京的同年都过去了,声势浩大。
世子心中郁郁,前些日子,贾环的老师还升了官,等到父亲回来,怕是又是一场风波。
四王八公,早就有人家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看来也要轮到自家了。
正想着,南安王妃过来了。
“平儿,在做什么?”
世子赶快收回心绪,说道:“儿子在想父亲和妹妹。”
南安王妃叹了口气,说道:“你也知道今天贾府的动静了吧?等到贾修撰回京,去送一份大礼,答谢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