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下)

宇文邕自亲政以来,权威日盛,现在朝中基本上已经没有反对他的人。就算是有,也夹着尾巴做人,不敢表露出来。

所以,现在的周国,可以算是宇文邕的一言堂,他想办的事情,可以以自己的意志强力推进。当然,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

毕竟,任何人都是一样,如果没有跟你作对的人,那么你也难免会变得忘乎所以,觉得自己哪里都行,所向无敌。

“勋国公,此番伐齐,你有什么打算。”

今日众多大佬都齐聚勋国公府,显然,宇文邕也知道“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情,乃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宇文邕目光灼灼的看着韦孝宽,那眼神,比看绝色美人还要红果果的,像是要把人吃下去一样。对于皇帝来说,美人就跟一日三餐饭菜差不多,花色样式或许有不同,但感觉差不多。

并非是稀缺品。

而土地、权势乃至天下,才是帝王们最渴望的东西!这些能带给宇文邕的兴奋与快乐,远远超过了下半身那点事。

土地不是充话费送的,亦不是捡垃圾捡的,而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抢夺土地,就需要韦孝宽这样的人!

“陛下……微臣觉得,以潼关这一路为诱饵,将齐军主力拖在这里。我们则是从玉璧城出发,直取平阳!

陛下坐镇蒲坂城局中调度,若是能胜,则以平阳为跳板,走鼠雀谷奇袭晋阳。去年北齐内乱,高伯逸率军击败了晋阳六镇,如今正是晋阳最空虚的时候。

微臣觉得……”

韦孝宽还想再说下去,却见宇文邕摆了摆手,示意他闭嘴。

“朕今日来,不是听你们说如何击败齐军之类的话。朕只有一个要求,一个愿望,那就是洛阳!

得到洛阳,就得到了大势!这种事情,你们不需要考虑,这是朕的事情。你们只需要告诉朕,如何能拿下洛阳,就行了。”

宇文邕对于洛阳非常执着,这不是他倔强,而是洛阳有着极为不同寻常的意义。

当年北魏孝文帝“南征”,为什么要借机定都洛阳呢?因为在此时的汉人文化核心当中,洛阳就代表着“中国”。

何为“中国”?

由一群技术先进,思想先进,高贵不凡的人所居住的地方。与之相对的,则是“蛮夷”。

“中国”这个地方,是四方的“蛮夷”来朝贡跟学习的地方。只有占据了这里,你才好意思说你有一统天下的基础。

不然就只能算是“偏安一隅”,或者说干脆点,就是所谓的“蛮夷”。

北魏孝文帝不想再让别人认为他、或者鲜卑人是带有“蛮夷气息”的“胡人”,所以他不仅把新都城建立在洛阳,而且还花费了极大气力,去重新修缮了这座城池!

把洛阳城推上了更高的高峰!

这种气度和野心,你不坐那个位置,是很难体会到的。可以说孝文帝此举,就是一种摆脱胡人自卑心理,要当“天下共主”的姿态。

宇文邕极为神往。

他难道是想今年就击垮北齐么?

那怎么可能!

高伯逸不是庸才啊!

高洋留下的底子,也是很厚实的啊!北齐哪怕去年内乱,但是根基没有伤到,高洋时期的那些文臣也都还在位置上。

起码政治上不会有大的变故,所以,只要高伯逸不作死,或许会吃点亏,不过亡国几乎没有可能。

宇文邕想做的,不过是夺取洛阳,然后巩固自己的统治罢了。只要夺取了洛阳,就好比是战国时秦国夺取了三川郡一样!

到时候几乎是进可攻退可守,与北齐之间的战略态势,就会完全颠倒过来。

韦孝宽等人想的是军事上的事情,而宇文邕想的,永远都只有政治!

皇帝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政治动物”,他们对于政治气候的变化,是最为敏感的。

宇文邕的话,怼得韦孝宽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只能说,两人的思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大概,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了。

“皇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如果要夺取洛阳,我们也可以从玉璧城出兵,佯攻平阳,将神策军吸引到晋阳方向。

到时候主力直接出弘农,打下洛阳之后,前后夹击河阳三镇,到时候整个洛阳防线就崩溃了!

到时候,神策军若是退走,我们正好可以一路追杀。若是他们不退那更好,皇兄可以带兵继续东进到虎牢关甚至是枋头!高伯逸并非庸才,他一定会回头来救援的。”

宇文宪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剩下的意思,在场的人其实都明白。

所谓运动战,战机就是根据双方所处的情况,而逐渐显露出来的。只要两路出击,那么高伯逸必然会只走一路,无论是晋阳还是洛阳,他都丢不起!

到时候,一路崩溃,另一路回头收缩是必然,这样战机自然就出来了!等高伯逸撤退的时候,就是神策军大败的时候。

不得不说,宇文宪确实是有一手,一下子就说到问题的核心了。

既然是两路,那么谁为主,谁为次?

这其实是个猜谜游戏,等于是两只手握拳,里面只有一只手掌有硬币,让高伯逸去猜是哪一个。

只要猜错的话,后面就无法补救了。

相反的是,若是高伯逸猜对了,那么周军的战略意图,就无法再掩藏下去。

“其实可以这样,如果洛阳空虚,我们就打洛阳,如果晋阳空虚,我们就打晋阳,虚可以变为实,实也可以变为虚,陛下以为如何?”

韦孝宽这番话,颇有些辩证思维的意思。宇文邕听完后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不过脸上倒是看不出太兴奋。

毕竟,这些都是阳谋而已,对于周军的动向,北齐那边其实都是知道大概的,甚至开战的时间,双方都会有默契的定在今年秋收之后。

宇文邕有些不甘心,却又毫无办法。北齐粮多,根本不怕消耗,而北周关中连年干旱,存粮有些。从地理上说,发动战争的是北周,但从经济实力上说,决定战争打多久的,却是北齐。

国力的差距,使得高伯逸那边能够容错的机会,比宇文邕要高得多,这并不是几个名将就能改变的。只有励精图治,让国家慢慢强大,才能缩短这个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