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的事,朕估摸着也瞒不住。天下多的是聪明人,这二十四城的布局一旦公布到报纸上,立刻就有人会猜到朕要迁都燕州,到时候反而会导致燕州内外地价大涨,朝廷控制不住。”
“所以,现在就要严令,燕州、蓟州的土地必须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在辽金大战,燕蓟两州的土地三成都成了无主,剩下的地价也低的可怜,跟不要钱差不了多少——呵,这些原来的辽国汉人啊,如今成了大宋子民,却还是不看好大宋能长期拥有燕云十六州,总觉得辽国早晚还会回去!”
“拿钱,偷偷的、大规模的买下燕蓟两州的所有土地,有不愿卖的,就那东京周围的官地等量兑换,朕不信他们不从——但不可强逼,我大宋以后不做强逼平民百姓的事,也不准任何人用任何手段逼迫他们!”
赵桓再三强调,让三人牢牢记住,再传达给全国。
中书令浦文英、侍中闻焕章、尚书令李纲,他们三个是三省的主官,只要他们这边严格掌控,地方上就不会有太大偏差。
“买下来两州之地后,在宣布二十四城的命令,同时准备修建燕都。”
“燕都一定要够大,至少要比长安、开封还要大,这些事全权交给你们三个来筹办。”
“同时,要建造足够的府邸,朕要赏赐给东京城里的这些守规矩的权贵,以及折家、种家、姚家、杨家、刘家、郑家、高家这些将门,当然还有你们南北两斗十三人,以及下面的各大将,都要有。”
“按照面积规格,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三十亩的宅子建十座,二十亩的宅子五十座,剩下的十亩宅、五亩宅、三亩宅、一亩宅多些。具体的规格、数量和位置你们来定,街坊划分也多费些心思。”
“另外,尽快让吴璘驻守阴山一线,看怎么更好的拱卫燕蓟;李彦仙要防守好榆关和右北平,等过阵子时机差不多了,灭了辽国之后就让他们驻防辽国故地和辽东。”
“再传令萧嘉穗,让天威军海军驻守在蓟州沿海。有吴璘、李彦仙、萧嘉穗三支大军,在加上杨存中的人马,若是再守不住一个燕蓟,那我大宋直接向辽国投降算了,也不用丢人现眼了。”
闻焕章三人闻言神情一松,如果照顾到现有的这些权贵,再有四支大军守护,迁都倒也不难。
大宋当年定都开封,除了出于漕运压力的打算之外,就是因为赵光义强烈反对迁都;虽说赵光义给出了什么“在德不在险”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但其实里面掺杂了皇位继承的原因,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与赵光义博弈的结局。实际上,客观来说,大宋早就该从开封牵走。
现在,赵桓要迁都到燕蓟,根本不会有像样的阻力存在,还不是由他乾纲独断?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公众号【】抽红包!
接下来的日子,在浦文英、闻焕章和李纲的秘密指挥下,大宋国土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打击不法、褒奖仁善。大宋境内的不法商贩被清洗了一遍,但凡屁股不干净的,基本没有人能幸免,全都被抄家迁徙到西南或者西北。
当然,在这次清理行动中也发现了不少真正勤俭起家的商人,他们或许没有那些豪商有实力,但却远离是非,不乱法纪,不违初心,还愿意做些铺路修桥、施粥施药的善事。对于这些人,再三查明确实没有过明确恶行的,朝廷甚至还办法各类“善者”荣誉,以勉励他们的行为,同时让天下百姓潜意识中对比两类富人,让那些被处理的人心服口服。
在确凿的证据、善者的对比和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下,这场轰轰烈烈的平富运动总算没出什么乱子岭南和西北的汉人人口也快速增长起来。
其次就是修筑长城。大宋耗费了很大的国力,沿着燕山、阴山、大漠修筑了一条万里长城,西起榆关,东到甘州(张掖),中间开着十几道关城。
燕山、阴山的长城是第一期工程,完成之后才会沿着大漠修建第二段长城。在新式火药和水泥的帮助下,新长城的修建要比历朝历代容易得多,也更加坚固、更加平整;为此,凌振现在已经暂时离开了铁火雷军,专一负责配制火药、炸石开山。
至于长城修到西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时代的沙漠化远没有那么严重。比如河套平原附近的毛乌素,现在还不是沙漠,只是有几片大面积的秃地而已,只要人工干预,恢复水草树林没那么困难;比如腾格里地区,现在还有很多水泊,沙漠只是小部分,也有很大可能恢复。
比较麻烦的是巴丹吉林大漠,很严重,在这个时代要想恢复成草原怕是难了。
好在巴丹吉林大漠的东侧边缘有一道山梁,虽然不高,但挡住风沙还是不成问题;赵桓决定沿着这道山修建一条坚固的长城,就是为了在长城以内种树种草,以保护西北地区,不使沙漠扩大。
其三就是沿着长城修建十座坚城,从东到西依次为抚宁城(榆关)、右北平城(承德)、丰宁城、赤城、上谷(张家口)、阴山城(乌兰察布)、丰州城(呼和浩特)、九原(包头)、五原(乌拉特前旗)、朔方(巴彦淖尔),每座坚城外均紧邻长城隘口,也是长城驻军的后勤支撑和管理中心。
其四就是收购燕蓟两州的土地,进展的确十分顺利。这两州都是大宋新得之地,百姓或出于畏惧,或出于安全考虑,卖的十分慷慨。
其五就是东南西北中二十四座中心城市的扩建、重修或者改动;围绕着这二十四座城,大宋重修了官道和海港、河港。
但迁都的事,还是没有露出一点苗头,燕蓟两州也只是准备地块、设计图纸,并未大兴土木。
不过,这些事还是没能逃过有心人的眼睛,大宋的这些明面上的变化都被人写成了一封封的密信,传到了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