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阴山防御构思

当西夏败兵从偏头关撤出赶到云中城外时,正是宋军全歼李察哥部下数万精锐的第二天,宋军正要拔寨西进,这三万多败兵就到了,直接被李彦仙带着神武军的骑兵灭了个干净。

至此,西夏十万精锐和三十万地方军,分别被神武军、并州军(已被并入天武军)、天武军、白虎军所灭,西夏全国的常备兵力仅剩不到十万。

第二天,天武军和神武军在河套平原的前套地区汇合,三十万人浩浩荡荡向兴庆挺进;下午的时候,又在后套地区与白虎军汇合。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率领白虎军在后套地区埋伏,果然等到了兴庆府的五万救兵,大杀一阵之后,西夏人残存不到两万,狼狈逃回兴庆。

如今大宋有马步军兵三四十万,西夏只剩五六万人,拿什么抵挡?

“这里是什么地方?”

赵桓在黄河北岸的后套地区看见了一片旧城,向岳飞问道。

这里北靠阴山,南邻黄河,东临并州,西接西夏,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风水也十分的好,正所谓“青龙镇后宅,金龙舞庭前,风龙朝紫气,水龙把运衔”,赵桓见过那么多城市,包括东京在内没一个胜过这里的。

而现在,这座古城竟然被忽视了!

西夏和辽国还真是化外蛮夷,狗屁不懂。

岳飞喊过来一个军士问了几句,那军士正是关西人,当下便把附近详细解说了一遍。

原来,这里是辽国的云内州,也就是秦汉时期的九原郡!

九原郡,那不就是后世的包头城?

难怪!

“鹏举!这座城一定要重筑,筑成一座不亚于兴庆的大城!”

赵桓仔细回忆了一下后世的地图,记得这河套平原黄河“几”字上方这一横上有东西中三座城市,中间的是包头,东边是呼和浩特,西边是巴彦淖尔,都是北方重镇。

巴彦淖尔在秦汉时期是朔方郡所在,是边塞要地;呼和浩特在秦汉时是云中郡所在,后来才缩到大同,现在的呼和浩特被辽国称为丰州。朔方、九原、云中包括再往东的代郡,可向来都是汉帝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线。

现在西夏灭亡在即,接下来就要面临辽、金、蒙这样的游牧或渔猎民族,要想大宋得到安宁,就必须要把战线延伸到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就是抵御北方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大宋必须掌控在手里。

那么是重修秦长城,还是像大宋以前一样驻守军寨形成战略纵深?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如果是重修长城,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很容易给人以劳民伤财的印象,毕竟秦始皇被称为暴君几千年都没能翻身。

当然,现在有了新式火药,又有了水泥和高炉炼铁,想要重新修建长城了比前代要容易的多,而且长城的修建几乎可以一劳永逸,日常的维护费用并不高昂。

相反,大宋以前凭借大量军寨形成的战略纵深,看起来好像避开了修建长城的大笔费用,但大量军寨的修建不用钱?招那么多兵不用钱?敌人一旦南下战场不还是在大宋领土?

所以大宋军寨一点都不省钱,甚至西夏李察哥曾经还有意让大宋保留军寨防御体系,以削弱大宋的国力。

后世的明朝好像选择了修建长城并以边军驻守两种形式融合,虽然没少被鞑靼和瓦剌祸害,但毕竟大明朝没有亡在游牧民族的手里。

北宋和明朝,都亡于东北渔猎民族的手里。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种族,游牧民族特长是出神入化的马术和机动灵活的战术,渔猎民族的特征是手段更加凶狠且狡猾,下限也更低,危害自然也就更大。

想到这里,赵桓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何不模仿后世的佣兵制度?

现在的蒙古大草原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势力,乃蛮、克烈、塔塔尔等大部落都还没有形成,完全就是一盘散沙的状态,这不正是自己招募佣兵的最佳时机吗?

招募游牧民族攻打渔猎民族,这怎么算都比用大宋自己的军士更加划算啊,毛爷爷不也说过要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分化一批吗?

从这时开始,招募佣兵的想法便牢牢的在赵桓心中扎了根。

但不可否认的是,基础的防线还是要有的,自身的强大同样要保持。所以阴山长城还是要修,但不再是大宋唯一的仰仗;朔方、九原、丰州、云中这些重城也要发展,但功能不仅仅是防御,还要负责招揽草原上的勇士为雇佣兵。

大宋有钱有粮,缺的是大批量的骑术高超的骑兵;而大草原上有的是精锐骑兵,缺的是粮食,尤其是过冬的粮食,双方不正是互为绝配吗?

赵桓把许贯忠、岳飞、李彦仙、王寅、石宝、杜壆、卞祥、陈希真等人召集到一起,把自己的想法详细与众将说了,立刻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李彦仙道:“大宋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把河西走廊和河套牢牢控制在手中。要掌控河套,就要掌控这怀朔一带,而这九原城是重中之重;要掌控河西走廊,就要掌控威武诸州。”

“臣生长在西边,深明羌狄之性。招募草原人为佣兵,最要紧的是信誉,所以不能拖欠钱粮;只要钱粮到位,羌人、狄人都愿效力,大宋一定能有数不尽的骑兵,或许不必再为边患而忧心!”

“除了用羌狄为佣兵,还要逐渐归化他们的人口!”许贯忠接着道,“为长期打算,可以在招募佣兵的条件上做些文章,凡是为我大宋效力满十年且品行纯正者,在我大宋南方赠予宅院一座以供其安居。相信多数人在南方生活过之后,都不愿再回这朝不保夕的寒冷草原了,如此一来我大宋人口日盛,蛮夷人口日衰,何愁国家不强?”

归化蛮夷!

好计策!

“贯忠之谋,举手间灭尽强敌,真有古之名相风范!”

赵桓对许贯忠等人的智慧发出真诚的赞叹,“本来想要灭尽党项,但现在朕改变了主意,必须要心中容得下四海,才能真正拥有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