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博雅品味

(一)

陈坤耀教授接受《经济日报》访问,谈到他一向向往美国一些大学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很希望把他领导下的岭南学院拓展成第一流的liberal arts college。Liberal arts一般译为“人文”,於是衍生为“人文教育”、“人文学院”。陈坤耀用的是“博雅教育”。查liberal是“allowing 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study a lot of different academic subject especially arts subjects”,所谓既“博”且“雅”。《英汉大词典》的liberal arts条译为“大学文科(如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等,有别於技术及职业学科)”;第二个意思是“(古罗马中世纪大学的)文科七艺(指语法、修辞和逻辑三艺,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四艺)”。Liberal arts译为“文科”原是不错的,只是今日社会功利,办liberal arts college的人未必愿意正名为“文科”,惟恐过份强调文史哲,无补於实际谋生之本领,影响观瞻。译为“七艺”又嫌包容不了其他人文科目。陈校长的“博雅”之说虽属新创,却也囿於此词之古意,不能传尽liberal arts的内涵。“博雅”语出《楚辞·招隐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虽指学识渊博纯正,毕竟与遗世好古之观念纠结起来。

我跟刘绍铭谈过liberal arts的问题,想到中文“艺文”一词。由《艺文志》内容所见,似乎包罗了人文与实用两个范畴,很接近liberal arts所标举的精神。可惜还是担心人家难辨“艺文”与“文艺”之分别。我於是相信liberal arts应该译为“人文”:“人文教育”、“人文学院”,以便泛指各种文化现象之学习与宣扬。中文早就把拉丁文说人性、说教养的humanitas译为“人文科学”。古欧洲用“人文科学”概括与人类利益相关的学问,以别於中世纪教育中佔统治地位的神学。几经演变,“人文”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则指钻研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等等。陈坤耀校长心目中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一定是指这些学问的传授与领悟。

(二)

《易·贲》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代教育的最大弊端,正是丧失了“察”与“化”之诱导。思而不学当然成不了格局;学而不思更是只配做个“人材”而成不了“人才”。海南省的《天涯》杂志最近有一篇李洁非的《人才与人材》,说的正是现代教育只顾以分数高低当作“人才”的符码,所有“人才”“跟在包装上注明了行业生产质量管理所执行的各种标准的工业产品没什么两样”。他说,他当初看到大家把“人才”写作“人材”而气恼,觉得是把万物之灵的人变成跟水泥、钉头、胶合板一样的“材料”,后来看到“人材市场”之说,难免更加沮丧了。李洁非推崇孔子尊重个性与思想自由的教学方法,慨叹当今教育只注意知识的获得与积累,忽略了培养独立的胆识、判断力和鉴别力。“所以,对於时下习惯将‘人才’写作‘人材’,我们大可不去纠正,倒是很该将错就错,承认它错得有理。”在科技横生过多不太美丽的枝节的今天,传播人文教育,宣扬人文精神,当是带领社会迈向博雅之路的壮举,也是回复教育品味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