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芳 罗炜新
上午,我们(指总编室工作人员,以下同)到梅州梅雁公司总部见杨钦欢总经理。杨总对程老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伟人毛泽东,无一不重视治水,由您负责去编一部‘中国治水史’。”
(摘自程贤章日记)
我们到杨总办公室。我对杨总说:“胡锦涛主席已到成都、汶川映秀,主持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也要去成都考察都江堰。”杨总当下表态支持我们到四川考察。我们当天下午就订好了14日广州至成都的机票。
去年汶川发生地震那天,我们正去湖南郴州考察由杨总投资的水电站。今年汶川地震一周年,我们又决定去四川考察治水工程都江堰,这不是巧合,是我们编写治水史的决心,这一天,治水史诗工程启动。
(摘自程贤章日记)
我们由广州坐飞机去成都,飞机晚点,零时抵达成都,入住酒店时已是午夜1点钟了。这一次,我们到都江堰采访,也是到四川“朝圣”的。你们看,李冰是“水圣”、杜甫是“诗圣”、三苏是“文圣”、朱德是“武圣”。共和国10个元帅,四川占了4个,多令人仰慕呀!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都是四川人。究竟是人杰地灵,还是地灵人杰?这是超自然的壮丽图景。
(摘自程贤章日记)
我们上午从成都坐车去都江堰,在内江边傍着江水的小饭店午餐,因为没有空调,我们便开车再去找饭店,去了好远,不但没有空调,店面也很小。车子一调头,刚才那位李老板竟跑步赶来拦住车子,先生,你先看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你再去找,可一到饭店,依着湍急的内江,风光无限,就坐下来吃饭了。李老板说:“饭后,我用车子带你们去都江堰。从大山走过,不进公园门,可以看到都江堰的许多东西。”在车子前座,我们发现了李先生是都江堰受灾户的证明,便请他当导游。由都江堰灾民当导游是我们意外的收获。沿途,我们看到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灾痕,中学全塌了,变成废墟,三星级酒店变成一片瓦砾,六层楼、五层楼、四层楼沉入地下,只露出一层在地面。又是一幅惨不忍睹的图景!从山上鸟瞰都江堰,全景历历在目,除了鱼嘴受损已重新浇上万吨水泥恢复全貌外,都江堰完好如初,似乎与八级地震毫不相干。神奇,神奇,这就是都江堰,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历史。我们从都江堰后门进去,老李是都江堰本地人,他居然有钥匙打开后门的铁栅门。于是,我们近距离看到都江堰的全貌,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铁索桥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身边。在坝上,展出两件东西特别引人注目。一为竹筐里装了许多鹅蛋石。二为原木柱编成的三脚架,无论是导游还是西南民族大学王教授在中央10台的“百家讲坛”的叙说都说这些灵感来自洗衣女、来自木匠、来自烧石灰的农民。我对此不敢苟同,并提出质问:1、竹篓装石头是受洗衣女的启发吗?2、三脚架是受泥水建筑匠启发吗?3、宝瓶口挖掘于冷兵器时代,用火把岩石变质、变松是受农民烧石灰的启发吗?一个伟大的水圣,一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神奇的工程,连这些都想不到吗?这无疑把伟大的科学家李冰父子矮化了。看三星堆出土的商末周初的陶器,小小的陶壶就是三脚鼎立。早在李冰父子几个世纪的商末陶器,就知道三脚的平稳力学,可见,说李冰父子向群众学习还是政治语言。至于竹篓装石头,这些简单的原理,如果李冰父子连这些都不懂,如何建设这个神奇伟大的水利工程?鱼嘴与飞沙堰,坝高无论高一尺、低一尺都不行。嘉庆年灌县一位县官题字:“深掏滩,低作堰”,概括得很精辟,因时制宜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水经验,首开了人类科学治水的先例,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感到这是超自然力的创造,是天、地、人合一的宇宙之道。没有岷江,没有低落差的成都平原,李冰再神奇也不能建起这神奇的水利工程。“无坝水利”就不科学?可后人有谁再建一座都江堰?如果没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不具备天地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没有李冰这种超自然力的科学家,因此,不可矮化这位伟大的水圣。
(摘自程贤章日记)
上午,我们到湘桂边兴安市考察灵渠。广西兴安县城大雨滂沱,我们依然冒雨去考察灵渠,撑着雨伞站在小山包上,灵渠一览无余。河中狭长的水坝,正是来自都江堰的灵感。鱼嘴坝或类似飞沙堰的矮坝在灵渠都能看到,江水三七分,七分流入湘江,拦河有坝提高水位,这样湘江水南上,槽船直进桂林,直下阳朔、梧州流入珠江水系。这是秦始皇继秦昭襄王、李冰建都江堰之后又一个伟大工程,为了统一南方的军事,征服南方,保证了粮食和物资的补给。自古以来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一说,可见灵渠工程的浩大了。
(摘抄程贤章日记)
我们在广西桂林约见了广西师大黄伟林教授,邀请黄伟林教授为我们的“治水史”写灵渠一篇文章,黄教授愉快地接受了。他说:“你们能编这样的一本大书,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我一定会写好。”
《香港商报》以半个版篇幅报道著名作家程贤章川桂行归来。全文如下:
大江河中叩拜水圣欲写中国治水绝招
“5·12”大地震一周年考察重灾区都江堰
大江河中叩拜水圣欲写中国治水绝招
著名作家程贤章川桂行归来接受本报独家采访
本报记者廖洪浩兰钧然
著名作家程贤章,不顾79岁高龄,深入四川重灾区都江堰,及特重灾区映秀镇采访,还深入到桂北兴安县考察古灵渠。他准备以三年时间,写一部“中国治水概要”,以他老辣灵动的文采写一部《中国治水绝招》。19日晚零时,他和助手一行三人,终于在滂沱大雨中从桂林飞回深圳。记者20日一早,赶到程老下榻处,请他谈谈此行的感受。
记者:程老,你昨天深夜才从大雨滂沱中的桂林坐飞机回来,就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记者,我们心里感到不安。
程: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是当记者出身,第一时间找到采访对象并取得第一手材料,是新闻记者的绝招。
记者:没想到你这把年纪,还雄心壮志写中国治水史概要,尽管你写的是中国治水绝招,立下这样的决心也不容易啊。
程:梅雁水电集团创业人杨钦欢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一次闲聊中,谈梅雁水电集团发展思路时,杨钦欢先生很感慨地说:中国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多少名君名臣名人在治理中国的山川江河。夏禹治黄河,李冰筑都江堰,秦始皇修灵渠,直到现在的三门峡、葛洲坝、三峡、红旗渠,受益了多少中国人。我为之震撼!立即表态:我来接招,编著一本“中国治水绝招”。第二天,我就送上我的编述计划。杨总看了,立即拍板愿拨出一笔经费让我去全国著名水利工程考察,并指定三个年轻人做我的助手。其中有一位是他海外留学归来的儿子杨国立。我这人,有个脾气,就是“打卵见黄”,“刺刀见红”。文人“封闭”,就好比是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放出笼后找不到东西吃,所以不敢飞出鸟笼。现在有经济做后盾,应该趁热打铁去考察。
记者:听说你选择了5月12日那天出发入川?
程:是的,“5·12”是四川地震一周年,去年“5·12”,我们是去考察梅雁水电在湖南郴州资兴县东江水电站。在火车上,刚穿过大瑶山隧道时,即知道汶川发生大地震。今年“5·12”一周年,我们去考察都江堰,就更有实际内涵了。好心人都劝我们推迟计划。因为,5月大西南天气极不稳定。而且,中国第一例H1N1流感患者就出现在成都。但我觉得:李克强副总理都到了成都,胡锦涛总书记也到了重灾区映秀主持“5·12”大地震周年纪念。想一想,国家首脑都在灾区,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5·12”那天我们从梅州出发,14日抵成都,15日直进重灾区映秀和都江堰。以表示我们写书的决心和对四川重灾区死难同胞的悼念和缅怀。
记者:我们想听听你深入重灾区的感想。
程:比起进都江堰,进映秀镇比较麻烦,手续比较多。映秀小学根本不让进。我们出示所有有力的证件,包括广东省公安厅颁发的“特约作家”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证件(天哪,我何时用这些殊荣炫耀过自己?),我冲口而出:映秀小学是广东帮建的,我们是广东来的。这样,我们才进入映秀小学。但门口的警卫不允许采访,我们又费尽许多唇舌,警卫人员去办公室请示,没想到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出来接待我们,伸出宽厚有力的手掌与我握手。“欢迎欢迎,广东是重建映秀小学的恩人”,谭校长说,深圳证监局张局长亲自来映秀废墟上选址。2008年7月12日完成板房建设,8月23日开学。学生165人,教师26位,原来的教师19人,其他7人是新来的。问及老师伤亡人数,谭校长语塞,眼泪在眼眶里滾动,只说,感谢广东省,感谢深圳市对我们的支持。映秀小学的重建使映秀人的文化能永远延续。如果看操场上小孩天真的笑容,好像映秀从来都是太平盛世,根本没有发生天灾。但一出校门,眼前一片废墟,没一栋完好的房子。前几天,胡锦涛总书记和李克强副总理,就在映秀小学一街之隔的映秀中学操场,参加了“5·12”周年纪念大会。我们也在总书记献花的地方,代表广东部分作家,代表梅雁水电集团创业人杨钦欢和全体员工,默哀,献花。其实,总书记献花的周围,依然是一栋栋东倒西歪的房子。我想,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像中国领导人一样,和灾区人民如此心贴心?愿灾区人民意志更坚强,死难同胞永远安息!
记者:灾后一周年,都江堰受灾情况如何?
程:都江堰离映秀重灾区20公里,受灾很严重,特别是都江堰附近的房子,有夷为平地的,也有东倒西歪的。我们请的导游是当地的灾民,所以,看到的东西更全面。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我们还绕山绕水,看到了都江堰全景,看到了导游家里灾后新建的木板房。然后从后门进入都江堰坝址。导游指着上游的水坝说,去年,温家宝总理的指挥部就在这水坝上面,去汶川,映秀无路,总理坐冲锋舟进入灾区视察。全世界有哪个国家的国家主席和总理,能在发生八级大地震的生死关头和灾民共度这苦难时光?
记者:真是耳闻不如目睹,这是程老到灾区第一线的感受。奇怪,都江堰如何不受影响?
程:这就是奇迹,都江堰基本无坝,它哪里会坍塌呢?鱼嘴坝是裂了一条大缝,修建时倒了几万吨水泥和钢筋,更加坚固了。其他部分可以说丝毫无损,神奇就神奇在这里。
记者:明明叫都江堰,怎能可以无坝建筑?
程:说无坝是不科学的。相传大清咸丰年间的一个县令在“鱼嘴”留下一石刻:“深掏滩,低筑堰”。其实也是李冰筑都江堰的“六字方针”和绝招。也是都江堰筑堰2600年来历经17次大地震包括这次八级大地震依然屹立于急流中的原因。但七三分水的鱼嘴,八二分沙的飞沙滩江底有多深,露出面有多高?这就是除了当年的李冰别人无法知道的了。一个鱼嘴把江水七三分开。一个宝瓶口劈开青山把分出来的水,引到成都平原。特别是深掏滩,那时是“冷兵器时代”,没有炸药,如何“深掏滩”。于是,有学者在电视台演说:鱼筐装石堵坝是受洗衣女的启发;支木材三角架是受木匠的启发;穿山引水是受农民烧石灰的启发,还把许多“道具”在观景台展示。对此,我持反对质疑的态度。我想:如果连这简单的原理都不懂,李冰也就不是李冰,也就不能成为都江堰第一人了。再想深一层,当时没有纸笔,写书都是竹简,建都江堰有没有设计图?我想,不能因为向群众学习而把科学家“矮化”。我认为科学家的头脑、才智是超自然力的神奇。这就是我去都江堰的最大感受,不同于众人的思维。请记者无论如何写上这一段话。这使我想起上海南浦大桥的总设计师李国豪。有一次,我去上海拜访李国豪先生。我问他:李老,大胆问你一个问题,有人说南浦大桥无引桥,是受一个小学生一幅图画的启发,是不是真有这件事?李老先生笑了。他说,一个桥梁专家,如果连最简单的原理都不懂,他只能白吃饭。因此,我有理由力排众议,为伟大科学家神秘的超自然力和大智慧恢复名誉。
记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程老看了都江堰,就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力排众议,不能不让我们这一代新闻记者佩服。
程:2000多年来,都江堰灌溉了千里成都平原,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哺育了那么多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功比天高。
记者:感谢程老给我们带来四川灾区最新的信息和对都江堰的新视角。听说,你又马不停蹄看了灵渠。灵渠,也是古中国伟大的水利工程。
程:与都江堰不同,灵渠没受灾。我们从成都坐夜航机飞桂林,连夜从桂林机场赶到灵渠所在地,和湖南接壤的兴安县。80多公里的路程,真不好走。住下来已深夜两点钟了。一早,我们又冒雨去参观灵渠。大雨滂沱,江水咆哮,渡船停航。我们三人只好撑起雨伞爬上小山坡,灵渠一览无遗。确实,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工程!水中那浮出水面的“孤岛”,形似鱼嘴的分流坝,工程艰巨的灵渠,灵感大都来自于都江堰。秦始皇爷孙两代,建造了都江堰和灵渠,中国古代这两大水利工程。秦始皇北建长城,南挖灵渠,工程一样宏伟。灵渠,把北去的湘江和东流的漓江连接起来,汇入珠江,解决了秦始皇南征50万大军的辎重粮草补给的大问题,不但具有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最长远的意义,就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这些大军,就是第一代的客家人。他们给南方注进了中国古代黄河农耕文明的新血液,开发了南方的疆土,又传播了中华科学文化的火种。灵渠和都江堰一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种魅力给予我写中国治水一书更大的信心。谢谢《香港商报》在我从都江堰、灵渠回来第一时间对我的采访。
上午,我们与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克通电话,约他加盟“治水史”写作,他干脆地答应了。晚上,杨克副主席复电《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也加盟“治水史”写作。
今天上午,我们到梅雁公司总部见杨总,向他汇报很多名人、大作家都欣然同意为“治水史”撰写稿件。杨总听了汇报后,同意我们下星期出发去新疆坎儿井、京杭大运河、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
我们去杨总办公室汇报,送上了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为“治水史”写的报告文学《百年梦想——中国几代伟人与三峡工程》。
我与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何建明通电话。何书记说了几点:1、有远大眼光。2、能有100多万字,就成了中国“治水史”概要。3、操办这件事功德无量。4、行内都说你德高望重,有影响力。5、问候梅雁集团杨钦欢老总,这是一件阳光工程,一定要做好。何书记最后说:“北京见。”
(摘自程贤章日记)
我们由深圳飞乌鲁木齐。今天大暑,选中这一天飞赴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天去火焰山、去吐鲁番考察坎儿井。为什么选这一天呢?这是对祖国山河水圣的虔诚。我这人就是这样执着,一定要把“治水史”编好。从深圳飞新疆乌鲁木齐5个多小时飞,比去年往印尼雅加达时间还长,中午饭时吃了安眠药,也不睡,也不困,一种叫作“精神”的软功和神灵默默支撑我年迈之身。祖国大西北,特别是新疆的雪山大漠太神奇、太伟大了。
(摘自程贤章日记)
我们驱车越过戈壁滩,到新疆吐鲁番考察坎儿井。一跨出新疆乌鲁木齐市,便进入了茫茫沙漠,这沙漠全是风化碎石,寸草不生,导游说这叫“黑沙漠”。我从未见过这么辽阔的183公里距离的土地上没有生命,路上只有发电风车慢慢摇转它的旋桨,看距离乌鲁木齐市183公里路程的黑沙漠,你就明白了。刚解放,我们就会哼《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读《西游记》就知道唐僧取经时经过的火焰山,全靠孙悟空的法力向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2009年牛年“大暑”第二天,我们就去闯火焰山,我们经过火焰山,没有停留,火焰山燎起的是我们的活力与热情。去吐鲁番,我们是去考察古治水工程——坎儿井。现存的坎儿井历史约400多年,晋代最早修的坎儿井,也许深埋在吐鲁番的土地下。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吐鲁番年降雨量约10毫米,其实是全年不下雨。本身可能也是沙漠,但苍天赐给它们雪山水,一年到头不下雨的吐鲁番,雪山给你的水,流不远就会蒸发。我们去考察现场,尽管有人为作秀,但基本还原了坎儿井的原貌,挖土的工具,原始得很,工程也很艰巨,有“沙漠长城”之称。现在,吐鲁番的人民还是饮坎儿井里的水,我们就碰到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用铜壶到坎儿井里取水,吐鲁番是盆地,风被周围挡住,天气更炎热,但却是葡萄水果盛产的好地方。一句话,就是坎儿井长流的雪水,使荒凉的大沙漠变成绿洲。出现了盛产瓜果的大漠江南,所有流放到新疆的官吏,例如林则徐、左宗棠都对修建坎儿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程贤章日记)
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派车接我们。在何书记办公室,何书记与程贤章先生洽谈“治水史”编辑问题。何建明书记说:一、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二、这是中国第一部人文治水史。三、撰写文章的作家水平要尽量整齐。
在北京约《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负责人或版面负责人发布编“治水史”消息。
参加会议人员:
缪俊杰、王必胜、刘琼、梁永琳、梁若冰、方绪晓、朱晖、吴晓东、吕先富、程贤章、杨国立、罗炜新、程勇芳、谢思敏。
上午,我们从北京住的宾馆出发去考察京杭大运河的起点——通州,原属河北省的通州,现已划为北京的一个区,运河也成为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了。考察运河不但省心、省力而且有几分潇洒,在人为的运河码头,我们乘快艇在周围转了一圈,驾驶员向左向右几乎90度倾斜,制造惊险状态。其实有惊无险,然后回码头。有人说朱棣为燕王时,就屯兵于此,我相信直流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是防卫他的侄子建文帝收拾他的关隘,也是燕王操练水兵的好操练场。京杭大运河第一掘应该是隋炀帝杨广帝业的大亮点,运河千百年来成为南北漕运的交通枢纽。而且,目的地是物富民康的江南腹地,以后或前朝均在运河上做文章,京杭大运河的文章不用我动笔。但杨总还是要我们来考察,下午,我们去逛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几百元水利方面的书,治水史的书真的没有,这更加重了我们编写“治水史”的责任。
(摘自程贤章日记)
我们离开北京去山东。同日《文艺报》发表消息:
贾平凹、何建明、程贤章等名家将编著《中国治水史概要》
著名作家何建明任主编、客籍著名作家程贤章任执行主编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由全国众多著名作家分别执笔撰写,褒扬中国历史上重要工程、重要历史人物对华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贡献。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杨克、程贤章、熊育群、黄伟林、展锋、董生龙撰写的名篇已相继完成。此外,还将邀请贾平凹、缪俊杰、张贤亮、张炜、廖红球、刘醒龙、李杭育、章以武等著名作家加盟为本书撰写部分章节。曾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马不停蹄冒着酷暑飞赴新疆吐鲁番考察番坎儿井的著名作家程贤章不顾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们最近来到北京,邀请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等媒体的负责人缪俊杰、王必胜、刘琼、梁永琳、梁若冰、方绪晓、朱晖、吴晓东、吕先富等同志座谈。目的是编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治水篇章。
(炜新 勇芳)
我们去山东济宁考察京杭大运河中段。同日,《梅州日报》发表消息:
治水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进入编辑程序
本报讯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扬中国历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程,已进入操作程序。这部计划100万字的历史著作正蓄势待发,以别致的形式集全国名家执笔的名篇问世后,将令人耳目一新。
著名作家何建明任主编、客籍著名作家程贤章任执行主编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由全国众多著名作家分别执笔撰写,褒扬中国历史上重要工程、重要历史人物对华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贡献。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杨克、程贤章、熊育群、黄蔚林、展锋、董生龙撰写的名篇已“登陆”编辑部。此外,还将邀请贾平凹、缪俊杰、张贤亮、张炜、廖红球、刘醒龙、李杭育、章以武、何锹、关飞、沈仁康等著名作家加盟为本书撰写部分章节。
曾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马不停蹄冒着酷暑飞赴新疆吐鲁番考察坎儿井的著名作家程贤章不顾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们近日来到北京,邀请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的负责人缪俊杰、王必胜、刘琼、梁永琳、梁若冰、方绪晓、朱晖、吴晓东、吕先富等同志座谈。首都新闻界的与会人士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治水史,编写治水史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一定要认真尽快推出。
该书由广东梅雁水电集团创业人、总经理杨钦欢策划注资。该书编委杨国立在座谈会上代表编委会和梅雁集团向北京著名媒体有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军 炜新 勇芳)
我们去山东东营考察黄河入海口。
我们在山东济南会见山东作协主席张炜,他答应写一篇有关“治水史”的文章(黄河入海口)。
同日,《香港商报》发表消息:
众名家执笔《中国治水史概要》
商报专讯记者廖洪浩报道: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扬中国历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程,已进入操作程序。这部100万字的历史著作将以别致的形式集全国名家执笔的名篇问世。
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贤章主编(执行)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由全国众多著名作家分别执笔,褒扬中国历史上重要工程、重要历史人物对华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贡献。
著名作家何建明、黄宗仁、杨克、程贤章、熊育群、黄蔚林、展锋、董生龙撰写的名篇已“登陆”编辑部。此外,该书还将邀请贾平凹、缪俊杰、张贤亮、张炜、廖红球、刘醒龙、李杭育、章以武、何锹、沈仁康等著名作家加盟撰写本书。
曾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的名作家程贤章,近日不顾高龄和酷暑,专程到北京邀请京城主流媒体负责人座谈,与会新闻界人士表示,中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治水史,希望该书尽快推出。
我们从杭州到上海。同日,《光明日报》发表消息:
《中国治水史概要》即将推出
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奖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由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概要》旨在选择历史上的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颂扬。著名作家何建明、贾平凹、张贤亮、张炜、缪俊杰等,应邀为本书撰稿。为使本书的编撰工作更实在、更到位,本书执行主编程贤章从去年底开始,带领助手先后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与灵渠,近日更冒着酷暑赴新疆吐鲁番考察坎儿井。《中国治水史概要》由广东梅雁水电集团总经理杨钦欢策划注资。
(杰青)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消息:
中国首部治水史传文学作品将问世
中国首部以文学形式褒扬治水功臣的《中国治水史概要》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贤章主编,选择中国历史上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颂扬,何建明、贾平凹、张贤亮、缪俊杰、张炜、杨克、熊育群、金敬迈、展锋、李杭育、刘醒龙、刘亮程等著名作家应邀撰稿,广东梅雁水电集团总经理杨钦欢策划出品。为使该书编撰工作更实在、更到位,程贤章带着助手,先后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和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等,使这部作品有了扎实的根基。
(炜新 勇芳)
《羊城晚报》发表消息:
贾平凹、何建明、程贤章等名家将编著《中国治水史概要》
著名作家何建明任主编、客籍著名作家程贤章任执行主编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由全国众多著名作家分别执笔撰写,褒扬中国历史上重要工程、重要历史人物对华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贡献。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杨克、程贤章、熊育群、黄伟林、展锋、董生龙撰写的名篇已相继完成。此外,还将邀请贾平凹、缪俊杰、张贤亮、张炜、廖红球、刘醒龙、李杭育、章以武等著名作家加盟为本书撰写部分章节。曾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马不停蹄冒着酷暑飞赴新疆吐鲁番考察坎儿井的著名作家程贤章不顾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们最近来到北京,邀请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等媒体的有关同志缪俊杰、王必胜、刘琼、梁永琳、梁若冰、方绪晓、朱晖、吴晓东、吕先富等座谈。该书由广东梅雁水电集团创业人、总经理杨钦欢策划注资,目的是编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治水篇章。
(炜新勇芳)
《人民日报》发表消息:
《中国治水史概要》即将出版
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奖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由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概要》旨在选择历史上的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颂扬。著名作家何建明、贾平凹、张贤亮、缪俊杰、张炜、杨克、熊育群、金敬迈、展锋、李杭育、刘醒龙、刘亮程等应邀为本书撰稿。
(炜新 勇芳)
程老为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题写牌匾。
《新世纪文坛报》发表消息:
何建明、程贤章等名家将编著《中国治水史概要》
著名作家何建明主编、客籍著名作家程贤章任执行主编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由全国众多著名作家分别执笔撰写,褒扬中国历史上重要工程、重要历史人物对华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贡献。著名作家何建明、王宗仁、杨克、程贤章、熊育群、黄伟林、展锋、董生龙撰写的名篇已相继完成。此外,还将邀请贾平凹、缪俊杰、张贤亮、张炜、廖红球、刘醒龙、李杭育、章以武等著名作家加盟为本书撰写部分章节。
曾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马不停蹄冒着酷暑飞赴新疆吐鲁番考察坎儿井的著名作家程贤章不顾年事已高,和他的助手们最近来到北京,邀请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等媒体的有关同志缪俊杰、王必胜、刘琼、梁永琳、梁若冰、方绪晓、朱晖、吴晓东、吕先富等座谈。
(刘军 炜新 勇芳)
《梅州日报》发表记者刘军的访问记:
耄耋编巨著炎夏万里行
——访著名作家程贤章
为了编纂一部治水巨著而跋涉万里,归来时竟没有旅途的倦容,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赞美祖国名山大川,畅谈采访心得——这就是记者对刚刚回到梅州的老作家程贤章的第一印象。程老在考察了四川映秀和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最近又冒着酷暑马不停蹄从深圳远飞乌鲁木齐,奔赴大戈壁滩考察吐鲁番的“坎儿井”,然后又奔赴华北考察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中部、终点,还考察了山东黄河出海口东营,行程万余里。这对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作家来说,七月酷暑万里行可谓艰辛。何以使这位老作家意志如此坚强?他一回到梅州,记者就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程老,七月酷暑,大家都去避暑,您却远飞新疆闯火焰山去吐鲁番考察坎儿井,为何?
程贤章(以下简称程):按《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策划、梅雁水电集团创始人、总经理杨钦欢先生的方案,我们有两个偏远“高危”地区都要亲自考察的。一个是吐鲁番的坎儿井;一个是青藏高原的三江源。我选择一年中最酷热的大暑又是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半月,赴新疆吐鲁番考察坎儿井和天山将会最有意义。开始,杨钦欢总经理也不大同意,希望我先去北京再赴新疆。我说我的身体我最能把握。杨总看我意志坚决,也同意了。除了炜新和勇芳他还加派了两个年轻人,要他们一路照顾我。你想,四个年轻人护着我一个老人,我还考虑什么?于是很快订好飞新疆的机票,而且中间不停留地直飞。
记:您去了乌鲁木齐,现在的治安是否恢复?
程:乌鲁木齐骚乱已经平息。吐鲁番是维吾尔族同胞聚居地,我在坎儿井旧址,在民族饭店,在街道上,在维吾尔同胞葡萄园里,看到他们都很珍惜汉维民族大团结。我在赴疆日记中用浓墨重彩描述了现场的感情盛宴。我一到乌鲁木齐,就与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通电话。刘亮程一听我的电话有点惊讶。确实,新疆今年黄金旅游季节却被“7·5”骚乱破坏了,乌鲁木齐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小姐接待的第一个“旅游团”(其实我们是考察水利的),就是我们一行五人,她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他们起个好头。
记:你不远万里去考察新疆的坎儿井,一定有我们想不到的意义和内涵。
程: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183公里,都是颜色灰黑,遍布碎石,没有生命的无垠戈壁滩。但一到吐鲁番,突然一片翠绿,出现繁华的街市与绿色世界。为什么?就是有了坎儿井,有了水。可见,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就有生命,就有颜色,就有世界。新疆这地方很奇特,周围有遥远的雪山。雪山的雪水,好不容易流到了吐鲁番。刚好吐鲁番有黏土层,人们让吐鲁番的雪水通过暗渠流动,这便是前人建筑的坎儿井。我们看到最早的坎儿井是明朝建的,这些暗渠纵横交错延续上千里,有新疆长城工程之称,坎儿井把吐鲁番变成最美丽富饶的绿洲,养育着几百万维吾尔族同胞。它是人类顺乎自然的伟大创造,吐鲁番年均雨量只有10毫米,南方人的观念上是每年都不下雨。如果没有坎儿井,怎么会出现一片绿洲?你看,《西游记》描写的火焰山就在吐鲁番。所以,我觉得新疆是冰炭并存的好地方。
记:您这次北京、山东、上海等地之行,收获不小吧?
程: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作家何建明把我们接到他的办公室,他认为我们做的是功德无量的事。他还同意担任《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主编,这使我喜出望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主要负责人或版面负责人梁若冰、刘琼、朱晖、吕先富、梁永琳、吴晓东、缪俊杰、方绪晓都到场听我对编写中国治水史的立意、策划、考察、约稿等各项工作进行情况的汇报。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一定要尽快做完做好。他们有些已经发了报道,有些准备最近把消息发出。这都是赞誉、鞭策、鼓励。其实,联系北京全国性各大媒体,全靠我的好友缪俊杰老师。我们从乌鲁木齐飞抵北京,和俊杰老师一见面,他就忙碌起来,不断按拟定的名单和各大媒体或主编或版面负责人通电话。这样,各大媒体被邀请的“老编”、“老记”都来了。以后我们又考察了京杭大运河,山东东营黄河出海口和茫茫湿地,考察西子湖,京杭运河的终点,苏州河,黄浦江。我们在山东考察的时候,著名作家、山东作家协会主席张炜正筹备召开山东作家代表大会,仍抽空与我长谈表示对此项目的支持。他还许诺为中国治水史撰写山东东营的文章。解放军总后著名作家王宗仁,上海作家丘峰都表示尽快给中国治水史概要撰稿,缪俊杰同志则愿为该书审稿。广东著名作家杨克、熊育群、展锋有些文章已登陆编辑部,有些文章正在修改。杨克写完东江供水工程后,又去了新丰江发电站和梅江采访,老作家沈仁康则到粤西雷州半岛写青年运河。广东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廖红球则向我落实了好几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的名单,并乐意为本书担任顾问。他说:“梅雁要成为百年老品牌,预想的到前路坎坷。而他们编的中国治水史,却是一部不朽的水利文明。”作为本书的执行主编,作为总策划杨钦欢先生的执行人,我认为此次“七月酷暑万里行”是一场预想不到的大丰收。无疑也坚定了我们编好《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信心。
《香港商报》发表文章:《七月流火万里行》——访著名作家程贤章
七月流火万里行
——访著名作家程贤章
本报记者:廖洪浩蓝钧然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考察了映秀,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归来的老作家程贤章,最近又马不停蹄,在乌鲁木齐发生7·5事件半个月,耐着酷暑从深圳远飞乌鲁木齐,奔赴大戈壁滩考察吐鲁番的“坎儿井”,然后又奔赴华北考察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中部、终点,还考察了山东黄河出海口东营,行程万余里。这对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作家来说,七月流火万里行可谓不堪重负。何以证这位老作家意志如此坚强,丹青永驻,红心永恒。他刚和助手罗炜新等一行到深圳,记者就以简单的一顿晚餐,为老人万里之行“接风”,实则对他进行专访。
记者:七月流火,大家都找庐山、北戴河避暑,你却远飞新疆闯火焰山去吐鲁番考察坎儿井,实在有点反常,不可思议。
程贤章(以下简称程):按《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策划,梅雁水电集团创业人、总经理杨钦欢先生的方案,有两个偏远“高危地”区都要亲自考察的。一个是吐鲁番的坎儿井;一个是青藏高原的三江源。我选择一年中最酷热的大暑又是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半月,赴新疆吐鲁番考察坎儿井和天山将会最有意义。开始,杨钦欢总经理也不大同意,希望我先去北京再赴新疆。我说我的身体我最能把握,至于乌鲁木齐的治安,我觉得有危险的时候也就是最安全的时候。杨总看我的意志坚决,也同意了。除了炜新和勇芳他还加派了两个年轻人,要他们一路照顾我。杨总对他们说:好好照顾他老人家,也好好向他学习,干得好回来有奖励。你想,四个年轻人护着我一个老人,我还考虑什么?于是很快定好飞新疆的机票,而且中间不停留直飞。
记者:好呀!一个是意志坚决;一个是考虑周全。你去了乌鲁木齐,治安是否恢复,一片太平景象?
程:乌鲁木齐骚乱已经平息,骚乱首恶已经大部分落网。维吾尔族同胞非常珍惜和谐,痛恨热比娅等疆独分子。吐鲁番是维吾尔族同胞聚居地,我在坎儿井旧址,在民族饭店,在街道上,在维吾尔同胞葡萄园里,看到他们多么珍惜汉维民族大团结。我在赴疆日记中用浓墨重彩描述了怎样尽情享受现场的感情盛宴,但为了保卫新疆各族人民的平安,乌鲁木齐大街依然有武警巡逻。但人民一样热闹地在“大巴扎”购物,饮啤酒谈天,真是一片太平景象。但是,并不是已经太平无事。境外制造7·5骚乱的头目热比娅和“三股”势力,还在策划动乱。如果没有武警武装保卫,乌鲁木齐绝对不可能很快得到动乱后的太平世界。我一到乌鲁木齐,就与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通电话。刘亮程一听我的电话有点惊讶:“程老,你真的来了?我在喀什写作,离乌市1000多公里,无法照顾你。请你保重,夜晚在酒店里,不要逛街。叫小罗多小心,保重保重。”可谓逆耳忠言,苦口婆心。确实,新疆今年黄金旅游季节却被7·5事件破坏了,乌鲁木齐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小姐接待的第一个“旅游团”(其实我们是考察水利的),就是我们一行五人,他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个好头。可见,外界对乌鲁木齐的治安并不十分了解。
记者:你不远万里去考察新疆的坎儿井,一定有我们想不到的意义和内涵。
程: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183公里,都是颜色灰黑,遍布碎石,没有生命的无垠戈壁滩。但一到吐鲁番,突然一片翠绿,出现繁华的街市与绿色世界。为什么?就是有了坎儿井,有了水。可见,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就有生命,就有颜色,就有世界。新疆这地方很奇特,周围有遥远的雪山的雪水,好不容易流到了吐鲁番。刚好吐鲁番有粘土层,人们把吐鲁番的雪水通过暗渠流动。这便是前人建筑的坎儿井因地壳变化全都消失了,我们看到最早的坎儿井是明朝建的,这些暗渠纵横交错延续上千里。坎儿井把吐鲁番变成最美丽富饶的绿洲,养育着几百万维吾尔族同胞。它是人类顺乎自然的伟大创造,吐鲁番年均雨量只有10毫米,南方人的观念上是每年都不下雨。如果没有坎儿井,怎么会出现一片绿洲?你看,《西游记》描写的火焰山就在吐鲁番。所以,我觉得新疆是冰炭并存的好地方。
记者:从老先生的赴疆日记,知道你对天山天池是如何的满怀激情与赞美。
程:天山、天池是新疆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看到去天山路上两旁的绿树,看到哗哗流水河边的帐篷和牛羊,看到天山的雪和天池的水和一尘不染的蓝天,我真想钻到蒙古包里请他们把我留下。有人说那是“塞上江南”。我想江南很美,而天山、天池却是美丽而圣洁的。天池海拔1900米,但我毫无“高原反应”。真想把以后的人生留在天池下的村庄里。
记者:你这次北京之行,据说是一场大丰收。
程: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作家何建明把我们接到他十分简约的办公室,再一次表示我们做的是功德无量的事,再一次要我转达他对杨钦欢先生做水文化的远大眼光和决心的钦佩。还同意担任《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主编,这使我喜出望外。中国著名媒体《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主要负责人或版面负责人梁若冰、刘琼、朱晖、吕先富、梁永琳、吴晓东、缪俊杰、方绪晓都到场听我对编写中国治水史的立意、策划、考察、约稿等各项工作进行情况的汇报。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一定要尽情做完做好。他们有些已经作了报道,有些准备最近把消息发出。这些都是赞誉、鞭策、鼓励。其实,联系北京全国性各大媒体,全靠我的好友缪俊杰老师。我们从乌鲁木齐飞抵北京,和俊杰老师一见面,他就忙碌起来,不断按拟定的名单和各大媒体或主编或版面负责人通电话:“喂,广东老作家程贤章刚从新疆来京,都想和你见面,有事请教你们,他便饭招待。”这样,各大媒体被邀请的“老编”“老记”都来了。一见面几乎都是这样开头的:“你老人家从哪里来的青春,去吐鲁番闯火焰山?”以后我们又考察了京杭大运河、山东东营黄河出海口和茫茫湿地,考察西子湖、京杭运河的终点、苏州河、黄浦江。我们在山东考察的时候,著名作家、茅盾奖得主、山东作家协会主席张炜正筹备召开山东作家代表会,仍抽空与我长谈表示对此项目的敬畏与支持。谈话中,张炜批评我说:“你不够朋友,怎么在山东转了大半圈,才告诉我。”我说:“怕你这个大忙人没空,实不忍打扰。”张炜轻轻在我肩上一拳:“扯哪里去了。我正筹备山东作家代表会。忙是忙,但你老大哥不容易来一趟山东,再忙也得挤时间。这样写稿的事我再忙也不推辞了。”设宴招待我们一行四人一顿丰盛的晚餐。许诺为中国治水史撰写山东东营的文章,解放军总后著名作家王宗仁,上海作家丘峰都表示尽快给中国治水史概要撰稿,缪俊杰同志则愿为该书审稿。我和杨钦欢都设想过,希望把广东治水史单列,广东著名作家杨克、熊育群、展锋有些文章已登陆编辑部,有些文章正在修改。杨克写完东江供水工程后,又去了新丰江发电站和梅江,老作家沈仁康则到粤西雷州半岛写青年运河。广东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廖红球则向我落实了好几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的名单,并愿意为本书担任顾问。作为本书的执行主编,作为总策划杨钦欢先生的执行人,我认为此次“七月流火万里行”是一场预想不到的大丰收。无疑也坚定了我们编好《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信心。
我们搬进梅州客都大酒店中国治水史总编室办公。
《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落户仪式在梅州客都大酒店举行,有关领导古小平、张光明、何正拔、杨钦欢、杨克,梅州日报社社长李向阳、副总编辑罗青山,市电视台台长袁远山,《羊城晚报》记者黄蔚山等出席。
《梅州日报》发表消息:
《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落户梅州
本报讯(记者刘军刘世锦通讯员罗炜新)昨日上午,《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在梅城客都大酒店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扬中国历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程已进入日常操作程序。这部大型书籍总编室落户梅州,对正在进行的梅州文化名城的建设将是一种推动。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古小平,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杨克,市政协副主席张光明,梅州市原市长何正拔,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策划杨钦欢,原广东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中国治水史概要》执行主编程贤章,市委宣传部、梅州日报社、梅州电视台、市文广新局、市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记者共30多人参加了挂牌仪式。
据了解,我国自北魏郦道元编《水经注》后,尚无一部完整水利史。《中国治水史概要》的编辑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众多知名作家的热烈响应,《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等媒体纷纷刊载消息报道;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连续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著名作家何建明受邀担任《中国治水史概要》主编,并由全国众多著名作家分别执笔撰写,褒扬中国历史上重要工程、重要历史人物对华夏治水文化卓越的贡献。目前,何建明的《五代伟人治长江》,张炜的《黄河入海口》,陈世旭的《鄱阳湖》,韩作荣的《京杭大运河》,叶延滨的《南水北调工程》,杨克的《东江供水工程》、《新丰江水电站》,黄宗仁的《长江源》,董生龙的《三江源》,李林樱的《都江堰》、《唐家山堰塞湖》,黄伟林的《灵渠与秦始皇》,熊育群的《大禹治水》,展锋的《固若金汤的北江大堤与西江大堤》等篇章部分已登陆编辑部,部分正在抓紧修改。此外,重量级作家贾平凹、张贤亮、方方、陈桂棣、刘亮程等也作好选题,一部以著名作家分别撰写的《中国治水史概要》人文水利史已初现端倪。
古小平作了讲话,他说:《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落户梅州是件大好事,标志着围龙文化正以大视野走向全国,它落户梅州对梅州创文化名城是一个促进和推动。《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策划杨钦欢和执行主编程贤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治水史,正是历代名君名臣名人积极治水,才孕育和延伸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其实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包括客家文化的伟业,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作为本书主要工作人员,大家将努力不懈、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义无反顾把这部150万字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编好,为梅州建设“文化名城”献礼。
同日,《羊城晚报》发表消息:
《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落户梅州
本报梅州讯昨天上午,“《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在客都梅州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扬中国历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已进入操作程序。著名作家程贤章任执行主编。
据了解,该书将由全国众多知名作家分别执笔撰写,目前已完成了近80万字的文字采写。
(黄蔚山罗炜新)
《南方日报》发表消息:
贾平凹、张贤亮写治水史
本报讯《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日前在梅州客都大酒店挂牌。该书由广东梅雁水电集团总经理杨钦欢策划注资,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贤章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奖治水功臣的作品。
这部计划100万字的历史著作,选择中国治水史上重要工程、重要人物加以颂扬,何建明、贾平凹、张贤亮、缪俊杰、张炜、杨克、熊育群、金敬迈、展锋、李杭育、刘醒龙、刘亮程等著名作家应邀撰稿。
文讯
程贤章召开有关人员会议,主要议程两项:一、力排众议,做我们的事。二、排除一切干扰,不再做水利史外的其他事。程老强调说:“杨总一片好心,应充分理解。纸笔千年能说话。我们要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按照杨总的意图把‘治水史’编好。”
上午,治水史总编室收到新疆作家协会主席董立勃,吉林省文联、作家协会主席张笑天,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言,《人民文学》主编程树榛的稿件。
在长春。下午4时半,吉林省文联主席、作家协会张笑天来访。他和程老谈文学,谈《中国治水史概要》,谈得十分投机。张主席说:《中国治水史概要》能广招全国一流作家执笔,一是因为您程老的名气和影响。二是杨老板是大智慧、大赢家。三是这本书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您送给何建明同志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大礼。程老说:“在笑天面前,我是个矮仔,但在广东,我写了10部长篇小说算是勤奋的了。笑天一身殊荣,党的十七大代表、本届和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全国六十年劳模,但仍非常低调与平和,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们在黑龙江哈尔滨与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成会面。阿成副主席非常热情地和我们交谈,他说:“中国治水史能动员众多中国一流作家加盟,依我看是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之最,创造了中国文坛人间神话。”事后,程老对我们说:“说这话的作家绝非等闲之辈。他刚从德国回来,刚喝完德国黑啤酒、汉堡包和德式牛扒,著作等身,既亲和又孤傲,他会对一个南方老人自我吹捧吗?”程老对阿成副主席打趣说:“何建明同志还应该奖你一笔稿费,报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您哪一条不符合‘五个一’工程奖呀?”阿成副主席说:“黑龙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之一,我再写一篇放入‘治水史’。”接过阿成副主席的话题,程老说:“韩作荣写京杭大运河,程树榛写嫩江,叶延滨写南水北调和红旗渠。而何建明写的中国五代人治理长江三峡的稿子,第一个登陆编辑部,主编起了带头作用。”阿成副主席说:“连这些一流名家的积极性都那么高,真是人间奇迹。”
我们在辽宁沈阳会见了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刘兆林。刘主席满口答应为“治水史”写《辽河》和《打井英雄李国安》两篇文章。
我们的沈阳之行结束。我们对编“治水史”充满信心,但仍有一些担忧,如技术部门会不会在技术问题上找缺点?程老鼓励我们说:“我们编的是人文治水史。那么强大的明星级作家阵容参战估计没有‘颠覆性’的言论,估计水利部门的行家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我们要放胆前行。”
同一天,我们在大连会见了大连作家协会主席邓刚。邓刚是另外类型的作家,热情奔放。邓主席把我们请去会见了他的几个文友。通过接触,我们知道他们是大连文坛名流。
我们在陕西西安。下午5时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来西京国际饭店我们下榻的房间见面。程老向他介绍《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的目的和进行情况。陈主席听完介绍后点头说:“我总算弄明白了,你们编的真的是本好书,我现在介绍一位同志,她的名字叫冷梦,在灞桥渭河工程生活了两年多,现正在写一本20万字的书。”程老说:“太感激你了,我们后天离开西安去北京,见何建明同志。”陈主席说,现在我就请她马上来见你们。我们请他为《中国治水史概要》题字。他要离开饭店时,我们说要送送。陈主席拦住我们说:“别送了,咱们是哥们儿。”我们说:“你是大文学家,我们绝不敢以哥们儿看待。”陈主席说:“哪里哪里,咱们都是摇笔杆子讴歌我们的时代。”送到电梯口,陈主席说:“请你们转告杨总,他策划的‘治水史’定能流芳百世。祝他成功!”
下午六点,我们在西京宾馆与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冷梦见面。冷副主席热情奔放,是关中女中豪杰,她在浐灞工地生活了两年多,写了20万字的浐灞手记,她写的《黄河大移民》获得鲁迅奖。她答应写10万字登陆《中国治水史概要》。程老对她说:“交稿时间越快越好。”她答应11月10号前把浐灞手记寄来。我们觉得来陕西大有收获,不虚此行。陕西下雨,我们到什么地方就把雨带到那里,我们想,陕西下的不是雨,是送给《中国治水史概要》的甘霖。
我们结束陕西之行,于10月31日坐夜班机去北京,于凌晨到达北京。
《中国新闻网》发表消息:
台湾作家为《中国治水史概要》撰稿
中新网梅州1月31日电(杨草原)记者今天从《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获悉,台湾知名作家蓝博洲为《中国治水史概要》积极撰稿。
据《中国治水史概要》执行主编、著名作家程贤章介绍,《中国治水史概要》是中国第一部以文学的视角、真实的历史资料,多角度讴歌历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伟业,特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众多水利工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自2009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都执笔撰稿,台湾知名作家蓝博洲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台湾治水史撰写了一篇详细而真实的文载。此部《中国治水史概要》出版与发行将填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治水历史空白。该书既有史书承载历史的特点,又用文学生动感人地再现历史的价值。
据了解,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治水史概要》主编何建明对编辑工作高度重视,1月23日至24日,专程前来梅州指导《中国治水史概要》编务工作。目前,该概要编辑工作进展顺利,共收录何建明、陈世旭、叶延滨、蒋子龙、谭谈、叶兆言、张笑天、张炜、台湾作家蓝博洲等稿件77篇、共200多万字。预计今年5月完成编辑、出版工作。据《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负责人介绍,该书将拟请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书名,并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
今天北京大雪纷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依约而来。何书记说他在北京30年第一次这么早看到这场纷飞的大雪。程老向他汇报“治水史”的有关情况:迄今收到来稿约130万字,估计春节可以收至150万字。以200万字篇幅、出版十六开豪华精装本是我们的要求,请何书记提出对该书的要求。
下面是何书记给程老的答复:
一、“治水史”进行得很顺利,程老的吃苦耐劳令我们钦佩。
二、杨总注资不说空话,稿费兑现快,取得了众作家的信任,许多明星级作家纷纷参加写“治水史”,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使这本治水史亮点纷呈、灿烂光明。
三、如明年5月上旬交稿,我们将在明年年内出版。
四、出版前,我会带责编到梅州检查所有稿件。
五、书为大十六开豪华精装。
六、你离开北京前我们会把预算成本告诉你和杨总。
七、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要请二线中央官员,如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我来办理梅雁注资,这是很排场很体面很庄严之举。
八、北京的宣传我会张罗,不用你操心,请谁写文章由我决定。
九、我同意台湾治水请台湾作家蓝博洲执笔,共产党相信他。港、澳请谁写稿,你和世旭安排,有困难时找我。
十、单幅国画以10幅左右为宜。
十一、西藏、新疆、长江源、三江源一定不能缺,港、澳不下死任务。
十二、“治水史”大事记,一定要坚持。
十三、不能有半点松懈,坚持200万字,杀青使书有厚重感。
一个小时,就果断达成口头协议。程老问,要不要书面协议?答:不用,你们要的是版权确认书和购书款。晚上,我们与著名作家徐坤、王宗仁、程树榛、缪俊杰夫妇会面,并付给他们稿费。作家徐坤说,能参与“治水史”写作我感到万分高兴。
我们在小结北京行的收获时,程老说:“我们在北京主要是与何建明协商‘治水史’问题,我原来压根儿就没想到何建明如此果断、爽朗。我们还见了徐坤、王宗仁、程树榛等实力派作家,收获不小。在北京期间,张笑天发来信息问行程,这个一身荣耀、一身光环的著名作家对朋友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真是难得。”
在广州我们会见了江西省文联、作家协会主席陈世旭,他向程老提出4点意见。程老说:“这4点意见与我们想的一致。我们曾向何建明汇报过,也和缪俊杰陈述过。我们都认为,编写‘治水史’一定要注意史实、事实,应让作家施展他们的写作才能,得罪作家的事我们不干。”
晚上,我们在广州会见熊育群、杨克、李钟声、沈仁康诸位作家。大家情绪热烈,非常高兴,大赞编写“中国治水史”是功德无量的事。
秋高气爽正秋凉,晴空万里回故乡。我们在穿行于东北、西北、北京、广州后,今天似乎春风得意、凯旋而归。这都是治水史这个好题目的功劳,是参与治水史的中国作家的功劳,是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和总策划注资人杨钦欢先生的功劳。我们几个人只是如蜘蛛织网在治水框架内行进。
(摘自程贤章日记)
《梅州日报》社纪委书记刘文昌带刘军、刘世锦两记者来采访《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情况,程老向记者们回答如下问题:
3·12定下计划;5·12去四川映秀镇都江堰和灵渠考察;7·20飞赴新疆乌鲁木齐考察吐鲁番坎儿井;到北京请何建明任《中国治水史概要》主编,通过缪俊杰请《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负责人或版面负责人发布编“治水史”的消息,然后到山东东营、浙江钱塘江、上海苏州河、黄浦江考察。10月16日到长春考察鸭绿江、考察松花江、浑河、辽河,和张笑天、阿成、刘兆林、邓刚、张炜、北京徐坤、王宗仁、程树榛、缪俊杰讨教治水史编辑高招。到北京与作家出版社社长、本书主编何建明洽谈编辑出版治水史有关事宜,达成16项协议。主要协议是:1.本书200万字。2.清明前截稿。3.春节后何建明率责编来梅,总顾问钱正英加上广东省一位领导。4.编委主任、总策划杨钦欢,副主任、编委主要由杨总点名。5.主编何建明、程贤章。
《梅州日报》发表东北之行报道:
《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进展顺利,作家出版社预计明年国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首发式,目前编辑部已收到140万字的约稿——
众名家携作品共襄盛举
从5月份赴四川地震灾区时的初步构思开始约稿,到不惧“7·5”事件顶酷暑远赴新疆闯火焰山考察坎儿井带回6万多字作品,到现在已有众多名家的140多万字名篇登陆编辑部,由梅雁水电集团创始人、总经理杨钦欢先生担任总策划的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扬中国历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国治水史概要》得到了国内知名作家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编辑工作进展顺利。不顾甲流威胁、冒着北方严寒远赴吉林、辽宁、陕西、北京等地考察、联络的著名客籍作家、《中国治水史概要》执行主编程贤章刚刚回到梅州,就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不惧甲流穿越冰火两重天
虽然已经年届耄耋,但为了编好《中国治水史概要》,程贤章仍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在短短20多天时间里行程逾15000公里、马不停蹄地考察、联络。程贤章告诉记者,出发前就有亲朋好友善意地提醒他出行面临两大考验:一是甲流病毒的袭击,二是南北气候的强烈反差。这些困难与编好《中国治水史概要》的强烈愿望相比,程贤章义无反顾选择了出行。果不其然,当他们10月16日从深圳出发时气温还高达30多度,热似火炉;当5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长春时天正下着雨夹雪,气温低至零下3℃,冷似冰窖。“冰火两重天”不仅没有吓倒程贤章,反而更激发了他的考察激情。第二天,程贤章和他的小团队从早上7点出发,驱车500多公里从长春直奔鸭绿江边实地考察,然后又连夜赶回长春。随后的10多天时间里,程贤章一行都是如此紧张高效地奔走于哈尔滨、沈阳、大连、西安、北京等地。
患上感冒却换来众多名家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舟车劳顿、气候差异等诸多原因,程贤章在出行途中患上了感冒,回到梅州后身体才慢慢恢复。面对记者的担忧,程贤章淡淡地说:“值得!”原来,在考察、联络途中,程贤章拜访了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吉林省文联主席张笑天,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成,辽宁省作协主席刘兆林,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忠实,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坤,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组长王宗仁,《人民文学》原主编程树榛等众多名家,大家一致认为编辑《中国治水史概要》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总策划、梅雁水电集团创始人杨钦欢先生的大智慧令人敬佩,所以能得到全国那么多知名作家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收集到了100多万字的名家名篇,着实是创造了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在北京,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获悉《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进展顺利的消息后,11月1日还冒着飞舞的大雪,来到程贤章下榻的酒店,第一时间拟定了书籍的印制方案,计划该书为200万字,豪华精装本,10个彩页,内文70克纯质纸,可印图片,预计明年清明节前截稿,国庆期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
传世巨著雏形初现值得期待
在程贤章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中国治水史概要》来稿情况登记表,上面详细记录着众多“明星级”名作家的来稿、约稿情况,其中稿件已经登陆编辑部的有:何建明《百年梦想——中国五代伟人与三峡工程》,陈世旭(江西省作协主席)《天地英雄气赣鄱云水间——江西治水三章》,叶延滨(《诗刊》主编)《一条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南水北调工程中段考察记》,蒋子龙(天津市作协主席)《海河水系的沧桑》……细细读来,一部用文人的视角、历史的资料热情讴歌历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伟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众多水利工程的传世巨著已经雏形初现,令人期待。程贤章告诉记者,除了已经登陆编辑部的140多万字名家名篇外,还有很多知名作家如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人民文学》副主编商震等已经答应为《中国治水史概要》撰稿,作家范围覆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程贤章还向记者透露,何建明在春节前后将以作家出版社社长身份,率责任编辑来梅州验收稿件,并与杨钦欢先生协商该书出版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等事宜。
(刘军 刘世锦)
杨总到总编室,倾听了我们对他的“序言”提出的修改意见。
《人民日报》缪俊杰夫妇、《南方日报》原副总编辑李钟声、主任陈志、记者李文龙驾专车来梅采访《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情况,晚饭后即开展工作。陈志主任和李记者阅读了大量材料,然后提出他们的写作编辑计划。他们说,能集全国优秀作家创作强大阵容,这是编书史上第一次民间力量的聚集,填补了治水史的空白,各方面都全力投入、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是企业、主编、出版社通力合作的产品。拟在读书周刊刊登一个版,包括记者文章,约稿名单中主要作者(家)访谈,图片。
上午,我们在杨总办公室向杨总汇报,请他审查呈市委领导的报告。陈世旭主席到总编室谈“治水史”至深夜。需要与作者商榷的两篇稿件,陈主席用两个电话就妥善解决了问题。
上午,我们陪缪俊杰老师夫妇、陈世旭主席参观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张资平故居留余堂,陈主席说今天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中午,陈主席与杨总见面。陈主席晚上回穗。陈主席来梅时间虽短,但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我们非常感谢他为“治水史”付出的努力。
上午,我们到梅雁总部向杨总汇报力争《南方日报》一整版报道“治水史”的有关消息。听完汇报后,杨总带领我们与《梅州日报》领导、记者见面,李向阳社长、陈国章总编辑、刘小青总经理、王副总、罗副总、黄副总都来了,见面会开得热烈轻松。
李钟声副总来电告知,明天电传《南方日报》稿件。陈世旭主席来电说,山西的张锐锋找不到,已与山西省作协主席焦祖尧同志通了话。陈主席的意见是请焦祖尧同志当顾问。
程老向《南方日报》记者李文龙提出对李记者文稿的意见,请他考虑修改。
向《南方日报》李记者发短信,请他补充李嘉市长对编“治水史”的评价。晚上,杨总拜会缪俊杰老师夫妇,感谢他们夫妇为“治水史”阅稿付出了辛劳与心血。
《南方日报》陈志主任发短信告知我们“治水史”文章在29日推出。午息后,我们向杨总汇报陈世旭主席、缪老夫妇来梅阅稿的情况。杨总听完汇报,约星期天上午再去梅雁总部办公室继续汇报。
今天《南方日报》大篇幅对《中国治水史概要》作了报道。我们发短信给陈志主任:“万分铭感,容当面谢。”陈主任回电:“你们不要客气,这是一件耗费许多心力的工作,很不容易,我们能尽点微薄之力是应该的。”杨总看了报纸很满意,鼓励我们继续努力。这一天,《南方日报》的报道是——
众多作家合作著述中国文坛一次规模空前的集体写作
《中国治水史概要》:首次全景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
◎核心提示
中国自北魏郦道元编《水经注》后,再没有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典籍。在南国民间,由广东著名作家程贤章和广东梅雁水电集团负责人杨钦欢共同策划发动,一部名为《中国治水史概要》的著述得到蒋子龙、叶兆言、叶延滨、张炜等全国各省区56位著名作家热情参与,这是中国文坛近年少有的一次规模空前的集体写作,也是首次全景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
进展
约稿顺利,将在人民大会堂首发
11月中旬,记者走进位于粤东梅州的《中国治水史概要》(以下简称《治水史》)总编室。《治水史》的执行主编、年近八旬的广东著名作家程贤章老先生操着浓重的客家口音,向记者介绍书稿的进展情况。
《治水史》主要策划人是程贤章和广东梅雁水电集团负责人杨钦欢,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受邀担任主编,今年3月启动,邀请了全国56位有影响力的作家,约稿篇幅在200万字左右。《治水史》的约稿内容囊括了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主要江河水系,以及历代深具影响力的水利工程,意在首次对中国历代治水工程进行一次全景式的呈现。总编室的办公桌上,已经摆放着叶延滨的《南水北调中段考察记》,叶兆言的《江苏——水上的文章》、陈世旭的《江西治水三章》、张笑天的《吉林——上善若水》等名家之作。程贤章总结说:“这是一次由民间发起的中国文坛规模空前的一次集体写作。”
“现在到位的稿件篇幅已超过一百五十万字了,进展很顺利”,程贤章微笑着告诉记者,“明年春节后,《治水史》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
源起
八旬程老毅然“接招”
编写《治水史》,源起于程贤章和杨钦欢的一次谈话。杨钦欢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治水史,只不过中国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后,再没有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典籍。程贤章眼睛一亮:好,我来接招!
程贤章以78岁的高龄,义无反顾地当起了纵横神州大地的“空中飞人”。他带着助手,从今年5月开始,先后考察了四川映秀、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治水工程。黄沙流火的七月,他又飞赴新疆乌鲁木齐,在酷热的吐鲁番坎儿井考察。接下来,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中段、终点,山东黄河入海口、浙江钱塘江、西子湖畔、黄浦江边、苏州河上,程贤章都一口气跑了个遍。10月中旬,程贤章又再出发,飞赴长春寻求东北名作家的支持。在深圳机场起飞前,深圳当地气温高达32℃,而飞抵长春后却遭遇雨雪天气,温度仅为—3℃,程贤章自嘲地说,自己是“刚闯完火焰山,又往冰窖里跳”。
截至目前,应允或已经为本书撰写了部分章节的作家人数多达56人,蒋子龙、叶兆言、叶延滨、张炜、荆歌等为文坛熟知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背后
江河土地无限深情
《治水史》邀请的都是全国一流作家,写作量很大,作家们在各级作协里也都是领导,平时都很忙,是什么样的力量吸引他们合作著述《治水史》?参与撰写该书的江西省作协主席陈世旭说:一来是因为“中国治水史”题目的深度和广度,对作家本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水”这个题目充满情感想象,最能撩拨起作家的写作冲动;二是作家中间许多人就在江边水边长大,对脚下这片土地和江水深情无限。
程贤章告诉记者,选择作家的标准,首先要具备极高的政治素质,要有历史眼光和大局胸怀。第二是要有很好的文字能力,只有文字精炼、扎实的作家,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取得顺利进展。在《治水史》的组稿过程中,也有个别作家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这些作家文字功夫都很好,有的人作品还得过奖。陈世旭认为,他们“写不下去”的原因是驾驭不了“治水”这个宏大的主题,“但是蒋子龙、张笑天等名家就不一样,他们写作这个题目时非常大气,驾轻就熟,写起来就很快、很顺畅”。
历史
“治国必先治水”
在我们这个以农为本却又水患经年的东方古国,“治国必先治水”是历代主政者的共识。
中国气候受季候风影响,降水时空分布极度不平衡,因此极易罹遇水患:旱则赤地千里,河流干涸;涝则洪水泛滥,一片汪洋。前水利部长、治水专家钱正英在今年10月期的《读书》杂志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前一百年,长江和黄河水系走向格局巨变,衰落的中国正处于国力的最低谷,昏庸腐败的统治者对治水无心无力,客观上加剧了水患的频率和灾害程度。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水患之殇对农林经济的严重破坏,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基础。
在1950年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兴修水利”被周恩来总理作为配合土改的首要条件提出。中央防汛总指挥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前身)同年成立。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专门成立“防洪抗旱总指挥部”的国家,从成立至今,该部的总指挥大多由时任国家副总理担任。
历代肆虐中国的水患,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根本扭转,“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的苦况成为历史。“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有连续6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安定局面。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先后投入上万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访谈
陈世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江西省作协主席)
我们从治水获得民族长治久安的启迪
记者:您是怎么参与到《中国治水史概要》的编著工作中来的?
陈世旭:在程贤章先生发动下,最早是人民日报文艺部的缪俊杰先生受托请我帮忙组稿。有众多的名家集体创作,有中国治水史这个厚重的选题,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写的书。这本书的策划人确实有胸怀、有眼光,是“大智慧、大赢家”。此外,程贤章老人以年近八旬的高龄来做这件事,让我很感动。一些同行知道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就都答应了。我大概帮忙联系了20多个省市的作家吧,包括蒋子龙、叶兆言等人。
记者:本书的策划人杨钦欢认为,中国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后,尚无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在您看来,这个多年、甚至是多个朝代的空白何以在民间得到了填补?每个空白的填补,每个梦想的发轫都需要一定的土壤和条件,您觉得这个土壤和条件是什么?
陈世旭:抛开篇幅的差距不说(《水经注》仅约三十万字,《治水史》约二百万字),我觉得本书的规模和厚重,都要超过《水经注》。千年之前的郦道元没有经历后世那么多的惊心动魄。这部著作的诞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治水史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来做这件事,只不过这件事恰巧发生在了广东,恰巧发生在了梅州,恰巧发生在杨钦欢、程贤章一次并不特别重要的谈聊中而已。所以我觉得,这是偶然中带着必然。
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历史首先就是一部治水史。您如何理解编著本书出版的现实意义?
陈世旭:从狭义讲,治水有关水利,这是我们国家实实在在的地理国情。中国自古以来经历过许多大灾大难,自古到今灾难频发,冰雪、旱涝等严重灾害不断。所以,当政者一定要兴修水利、治水,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否则就难以奢谈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经验,但也有不少失误。如何总结治水的经验,吸取教训,达到民族的长治久安,我们大概能够从治水中得到启迪。我们编著这本书,按照作家的生动表述,将我国千年以来治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集中展示,我感觉非常厚重,意义非凡。同时,这部著作也是中国水利史一项十分必要的基础性建设,是治水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从广义讲,从古到今,善能治水的领导者定能治国,因为大自然和社会的治理过程总有相通之处。我们讲大禹和他父亲鲧的故事,鲧治水主张用“堵”,最终失败了。大禹主张用“疏”,获得了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人与大自然的协调过程。在思路上,治水和治国是相通的。我们的祖先战胜过无数惊涛骇浪,得到了许多与自然相协调的经验,那么肯定也能做到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参与者说
蒋子龙(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
这次我写的是海河。以往我对海河的印象都是零散的,在史料上了解到的材料也是零碎的。写海河,促使我对海河的历史变迁作了一次系统的了解,也大大加深了我对中国治水的了解。
张笑天(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吉林省作协主席):
写中国治水史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之前写过都江堰,现在又写作吉林治水的题目。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从水利建设,还是从中国治水史的著述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中国治水也好,《中国治水史概要》的编著也好,都是“上善若水”。
缪俊杰(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资深报人):
此次程老对我非常信任。看了五十多篇文章,100多万字,总的感觉是:这部《中国治水史概要》策划有方、组织得力、作家认真,有不少名家名篇令人不忍释手。
李嘉(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写山水文章令人敬畏,祝你们成功。
下午5时,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副市长叶维园来梅看望程老。陈书记对程老讲了4点意见:
一、我不会要你做其他事,希望你把“治水史”编好。
二、写河源治水的文章,同意你的意见,一定要把历届省领导对河源治水的关心写进文章里。
三、让广州、深圳、香港等河源下游城市喝上优质的“直饮水”,河源又能把原来白白流进河里的水变成硬通货、变成钞票,成为河源治穷致富的一剂市场经济良方。
四、若河源的文章上了《中国治水史概要》一书,我会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发式。
我们陪李副总浏览由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改造并已使用的归读公园、亲水公园。李副总不断赞许一河两岸之牢固、壮观、雄伟,多功能结合利用的完美治水理念。
下午5时,刘日知书记率彭耀新秘书长、曾尚忠副秘书长及《梅州日报》社、梅州电视台记者来客都大酒店《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编室看望程老。程老作了汇报。刘书记说,“治水史”是一件宏伟工程,读者、社会期望很高,一定要精编精选,严格把关,不要编成流水账,要写得生动、深刻,把史融进去,学“史记手法”。我们取出约稿名单给刘书记看。刘书记看后说,看了这份名单很高兴,很放心。写“治水史”是一项宏大文化工程,市委、市政府会全力支持,包括经济,有什么困难叫小罗汇报。
刘书记说,我与程老1995年在北京认识,那时北京举行程老长篇小说讨论会,当时团省委副书记刘耀辉注资,于幼军部长到会讲了话。我也参加讨论会,所以说,我们认识很久了。
刘书记说,我不是迟迟不介入,而是杨总准备建程贤章纪念馆,当时我又忙于世界客商大会就把时间延误了。
说到这里,刘书记又将话题转到“治水史”上。他说,你们做的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市委、市政府会全力支持。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必将对文化梅州,创造文化名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此书填补了中国两项空白,一是比较厚重的“治水史”,二是文人执笔写“治水史”文章的文学史。它为什么发起在广东梅州,这和梅州深厚的文化积淀、梅州几十年致力于治水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有关,与杨钦欢总经理策划有关。此书的影响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对文化梅州打造文化名城有很大贡献。
在看望时,刘书记与程老作了一番对话。
刘书记:程老不但是国宝、省宝,还是我们的市宝,我听说建华同志来访程老,担心程老离开梅州,这对梅州是一大损失。
程老:陈建华书记全是私访,没有交代任何任务,只是说要把“治水史”编好。
刘书记:那我就放心了,有程老在,我们放心。
程老: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发,刘书记一定要去,我全程陪同刘书记。
刘书记:去去去,我一定去。
《梅州日报》发表消息:
刘日知到《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看望程贤章时表示
全力支持这项文化工程
市委书记刘日知昨日到《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看望著名作家、省文学院原院长程贤章。他说,编写《中国治水史概要》是一项大气磅礴的文化工程,希望编辑部在程贤章的带领下树立精品意识,编出经典著作,促进梅州创建文化名城工作。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该书的编辑工作。
昨日下午,刘日知在市委常委、秘书长彭耀新的陪同下,来到客都大酒店《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看望程贤章和承担梅江治水工程撰稿的中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南方日报原副总编辑李钟声等。程贤章代表编辑部汇报了《中国治水史概要》的编辑进展情况。
据了解,该书是中国第一部大气磅礴地表现历代治水事件和人物的作品,由广东梅雁水电集团创业人、总经理杨钦欢策划,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贤章任主编,自今年3月启动。程贤章不顾年事已高,带着助手先后考察了黄河、长江、都江堰、灵渠、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等水利工程,以及到吉林、辽宁、陕西、北京等地考察、联络作家。目前已有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笑天、陈世旭、叶兆言、叶延滨、张炜等50多位当代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应允或已经为该书撰写作品,至今收到的稿件篇幅已经超过150万字。该书的编撰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认为,这填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治水史的空白,既有史书承载历史的特点,又有文学生动感人地再现历史的价值。
刘日知对程贤章多年来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文化梅州”以及客家文化的繁荣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刘日知说,编写《中国治水史概要》是一项大气磅礴的文化工程,编辑部落户梅州,是对文化梅州建设的有力推动和支持,希望编辑部在程贤章先生的带领下,树立精品意识,认真组织做好编辑工作,编出一部传世经典著作,为“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贡献。刘日知表示,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有关部门将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全力支持编写《中国治水史概要》这项文化工程。
程贤章对梅州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表示感谢。他说,市委刘日知书记亲自到编辑部看望大家并提出具体要求,更加坚定了他和编辑部编好《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信心,今后一定严把质量关,努力将《中国治水史概要》编成一本传世经典。
李钟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治水工作成绩显著,目前韩江、梅江180公里重点堤围建设如火如荼,是功德无量的好事。编辑《中国治水史概要》的创意在梅州酝酿看似偶然,其实完全有其必然性。梅州又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历来文人辈出,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实施“文化梅州”战略之后,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治水史概要》“诞生”在这里,也是梅州的光荣。
(记者刘军 刘世锦 特约记者罗伟章 刘海祥)
上午,我们到梅雁总部向杨总汇报刘日知书记到“治水史”总编室看望程老的情况,并送上在第一版刊登了刘日知书记到“治水史”总编室看望程老的消息的《梅州日报》。杨总听了汇报后,鼓励我们要再接再厉,做好工作,报答党和政府对“治水史”的肯定和支持。下午,陪李副总去蕉岭见周章新书记。在蕉岭,我们参观了石窟河、长潭等治水工程。李副总说,百闻不如一见。参观了梅州的这些治水工程,更感到杨总策划写“治水史”的远见卓识,是多么宝贵。
上午,我们到黎明报摊发现《南方日报》在第一版发表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组到蕉岭考察的报道,我们将此事向杨总作了汇报。下午,杨总来总编室检查并看了一些由客都大酒店转到总编室的快递,主要是美术插图和作家书写的标题字。杨总说,有这么多的名家热情参与,我们应该有更大信心把“治水史”编好。
我们在海南岛考察。这些天的考察,使我感慨万千。奇怪,海口也有冬天,飞抵海口机场地面温度是18度,21年不来海口了,海口的变化和三亚一样,地覆天翻。看了南渡江近距离考察了万泉河,更觉得治水的重要。上世纪70年代,我们经过万泉河,河床被沙滩覆盖了,现在,万泉河建设了水坝,下游有游客坐轻舟,带上红色救生衣在万泉河游弋。海南省成立之前,我和沈仁康夜访当时的省委书记许士杰,我提出海南没电可建电厂,没水怎么办?那时去亚龙湾,陈辉下海游水,没淡水冲洗,只好回三亚酒店。现在无论是海口、三亚,海水与江水同唱生命之歌。海南治水发端于松涛水库,但大规模治理南渡流变江与万泉河还是近20年的事。总之,在杨钦欢总经理的鼓励、支持下,我们还是到了海南,零距离接触了江水悠悠的万泉河。
(摘自程贤章日记)
上午,有位从广州回梅探亲的程老的文友来到总编室,程老向他介绍了杨总策划编写“治水史”的过程,并说他正在写“治水史”后记。程老的文友说:“你写后记,有两件事不可忘记,一、杨总说治水史与水利史是两个概念,这使人们编‘治水史’理直气壮,一往无前。二、杨总对你说只要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就要一干到底,充满哲学思辨,很有水平。”程老说:“杨总经常对我说,我们所干的事,要具有‘奇、特、精’的文化内涵。平庸无特色,千人一面的事不要干。‘治水史’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凝聚力,就是这件事具有这三个要素。杨总对我说,出了这部书你不是一个作家了,你是在经营文化。不是杨总提醒,我还不知道。”
我们与青海作协主席董生龙通话,向他催三江源的稿。董主席在电话里对程老说:“程先生,我刚从医院出来,住了两个月医院,总要让我喘口气吧。我再修改一下,2010年1月3日把原稿寄给你好不好?”在场的文友对程老说:“你这次催稿,使我看到了董主席的敬业精神,看到了杨总策划的‘治水史’的号召力、凝聚力。”
2010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中国治水史概要》约稿纷纷登陆总编室,连程老的《神话与现实之间》亦打印完毕。台湾蓝博洲先生稿件今晨登陆,张炜主席的“大河徙”中午登陆,董生龙主席已答应“三江源”一稿于2010年1月3日发邮,绝大部分稿件在2009年12月31日前登陆。程老如释重负,深有感触地说:“感谢执笔撰写‘治水史’的作家。水神水圣在保佑你们,使你们身心健康,文思泉涌。这两年干的事,都是文化,但今年编的‘治水史’却是千年首为。”梅县李远青书记、张文广县长、郭碧玲常委、洪国华常委以及梅雁水电股份公司总经理杨钦欢一齐到“治水史”总编室看望我们。对此,程老感慨万千。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年过得很充实,很艰苦,很认真,很努力,助手们齐心协力,最后终于把杨总策划的‘治水史’完成,把很遥远、很虚幻的神话变成现实。没有杨总设置的平台,神话依然是神话。怎么这个题目能吸引全国优秀作家?他们文思泉涌,是不是苍天、众神、水圣在众作家面前显圣显灵?天机不可泄。”
我们向杨总送去2010年1月2日的《梅州日报》。该报在头版发表消息:
《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创下出版史奇迹
名家约稿全部提前登陆编辑部
“在新年来临之际,我收到了一份最好的礼物——《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向国内众多知名作家约稿的76篇、200多万字的高质量文章于2009年12月31日全部提前登陆编辑部,为‘治水史’一书的出版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昨日,著名客籍作家、《中国治水史概要》执行主编程贤章高兴地对记者说。业内人士评价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向60多位国内一流作家约稿,并且全部如约登陆编辑部,这创造了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为文化事业永远不知疲倦
新年第一天,在位于客都大酒店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办公室,程贤章神采奕奕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刚落座,精力充沛的程老就打开了话匣子:“2008年的最后一天,我负责任地完成了《客都梅州》系列乡土教材的审订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普及、弘扬客家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系列工程出了一份力;在2010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向国内60多位知名作家约稿的200多万字的文章全部提前登陆编辑部,作品质量之高读来让人不忍释手。钱正英、杨钦欢的序言和我执笔的权当后记《神话与现实之间》也已完工……所有的这一切,使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担任总策划的《中国治水史概要》从遥远的神话一步步走向现实!”
从编审《客都梅州》系列乡土教材到编辑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褒扬中国历代治水功臣的巨著《中国治水史概要》,是什么支持已经年近八旬的程老不知疲倦地操劳着?面对记者的疑问,程老微笑着回答:“为文化事业操劳,我浑身就像是有使不完的劲!我想起了一位伟人说过的一句话——‘敢想就有可能,敢干就能实现!’《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能够在短短10个多月的时间里取得如此进展,离不开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杨钦欢老总打造的良好平台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让人感动的是杨总还亲力亲为,目前已经审读了150多万字的稿件,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过去我觉得自己是个纯粹的文化人,与杨总的合作让我学会了经营文化,我们凝聚了全国文坛第一流的作家,共同打造《中国治水史概要》这部传世巨著!”
“金点子”引来众名家齐襄盛举
翻开《中国治水史概要》来稿情况登记表,何建明、陈世旭、叶延滨、蒋子龙、谭谈、叶兆言、张笑天、张炜、蓝博洲等众多“明星级”作家的名字赫然在册,作家范围覆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程贤章告诉记者,《中国治水史概要》是中国第一部用文人的视角、历史的资料热情讴歌历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伟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众多水利工程的巨著,此书将填补国内治水史的空白,这一文化创意得到了众多知名作家的热烈响应,而且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好文章。程老激动地告诉记者,知名作家的热情让人非常感动,不少作家不仅推掉其他杂事专心写好文章,而且抱病还在坚持工作,如负责撰写《三江源》的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董生龙因病与外界隔离,但仍不忘通知编辑部一定如期交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患严重的感冒,连到德国、美国访问都取消了,唯独为《中国治水史概要》写文章没有推掉……
充实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苦
记者知道坚持写日记是程老的优良传统,所以专程向他要来日记本看看他是如何总结自己的2009年。
在2009年12月31日深夜写就的日记里,记者看到程老是这样写的——“今年过得很充实、很艰苦、很认真、很努力……”原来,在编辑《中国治水史概要》的过程中,杨钦欢要求程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可以不写文章,但不能不到实地考察”。于是去年程老带着助手辗转全国各地考察、联络,在空中飞行50多个小时、4万多公里,陆地坐车、步行逾万公里,累计行程绕地球赤道一圈还有余,以致有些作家朋友获悉程老的举动后都笑称他“疯了”。程老告诉记者,出门考察、舟车劳顿不说,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艰辛——在海南岛,因酒店交通不便不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基本靠吃方便面充饥;到东北,10多天基本都是吃青菜、饺子;助手程勇芳等长期做“厅长”,晚上就睡在宾馆会客厅的沙发上……“一年辛劳下来说不累是假的,但看到《中国治水史概要》这项被誉为‘前所未有的伟大文化工程’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而且进展顺利,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程老如是说。
(本报记者刘军 刘世锦)
我们重新翻阅了程老2009年3月8日的日记。日记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杨总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我们要编这样的一部‘治水史’。”程老说:“我们一定要按照杨总的思路,圆满完成杨总交给的任务。”
上午,我们向杨总汇报:“李钟声副总今晚从东莞赶来梅州住客都大酒店,如何安排他的日程?”杨总作了详细安排。李钟声副总下午6时抵客都大酒店,与程老一起策划《羊城晚报》采访何建明书记。
上午,陪李副总去梅雁总部采访杨总,当谈到植被、环保、饮用水以及小流域的治理时,杨总有问必答,而且答得很认真,很仔细、很到位。事实证明杨总是治水的行家里手。
晚上,梅县水务局刘局长、王副局长及水利局其他干部及县纪委张书记接待李副总,杨总出席。梅县治水文章采写正式开始。
我们到梅雁总部给杨总送去董生龙《三江源》的打印稿。程老向杨总汇报说:“撰写‘治水史’有两位作家是病中写作,一是张炜,二是董生龙。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我们已与洪天通电话,请他回来画梅江水。”下午,贺平同志来电,说她已到海口。程老请她星期一(1月11日)即买来梅的机票,我们会到机场迎候。
上午,我们去梅雁总部,向杨总汇报:一、作家出版社贺平同志今晚抵达梅州。二、准备在《文艺报》登目录。杨总说,《梅州日报》也要登。三、已与北京《文艺报》副主编吕先富洽谈登广告一事,又与《梅州日报》刘小青总经理谈妥了刊登广告事宜。
晚饭后,作家出版社纪实文学编辑室主任贺平飞来梅州,程老向贺平主任汇报了“治水史”编写的缘起和组、约稿经过。
上午,我们陪贺平主任到梅雁总部见杨总。贺主任盛赞杨总大智慧,重文化,重责任,给全国作家出了一个好题目。下午,《梅州日报》记者到客都大酒店采访贺主任。
上午,我们送当天的《梅州日报》给杨总。刚好市政协温华光主席来见杨总,他说:“我看过今天的《梅州日报》了。杨总和程伯都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从心底里为你们感到高兴。”
当天,《梅州日报》发表的消息是:
《中国治水史概要》编审工作启动
1月13日至14日,作家出版社纪实文学室主任、《中国治水史概要》责任编辑贺平来梅,与该书总策划、广东梅雁水电集团创始人、总经理杨钦欢和执行总编、广东文学院原院长程贤章座谈交流,并将77篇共200多万字的高质量文章全部带回北京,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用文人的视角、历史的资料热情讴歌历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伟业,特别是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水利工程的巨著《中国治水史概要》编审工作全面启动,为今年国庆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昨日上午,在位于客都大酒店的《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贺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贺平连续用四个“没想到”来表达她对《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和世界客都梅州的印象:一是没想到梅州的企业家杨钦欢如此具有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治水史概要》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杨钦欢发自内心要将这件事情做好的执著让人特别感动。二是没想到年近八旬的程老,依然青春洋溢,主持一项影响全国的文化工程。治水史总编室工作效率如此之高,程老带着编辑部的三个小伙子走南闯北约稿、考察,一年行程逾5万公里,他的激情、勇气和能力令人钦佩。三是没想到能够有这么多的重量级作家应约写稿,何建明、陈世旭、叶延滨、蒋子龙、谭谈、叶兆言、张笑天、张炜、蓝博洲等众多“明星级”作家纷纷应约参与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这在国内出版史上堪称奇迹。四是没想到世界客都梅州如此漂亮,短短两天就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难怪《中国治水史概要》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要在这座美丽的山城诞生。(记者刘军刘世锦)
上午,我们到梅雁总部见杨总,向他汇报了《梅州日报》整版刊登《中国治水史概要》消息的情形。在场的几位客人都说他们看了报纸发表的有关“治水史”的消息,盛赞杨总为梅州人民争了光,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治水史”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何建明书记发来短信,说他23日从北京飞梅州。听到这个消息,程老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太高兴了,多少时间就等那么一瞬,那么一天。我相信,杨总也在满怀希望地等着这一天的到来。我要尽快拟好日程安排,向杨总、向李嘉市长、彭耀新秘书长、李远青书记汇报。《羊城晚报》何龙主任能来,何等不容易。李钟声副总又回来了。关键人物齐集梅州共商《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出版、发行事宜,这说明,为中国治水史立功者多助。我们有理由说,这得到多助的立功者就是值得梅州市骄傲的人士杨总。”
何建明书记从北京经广州飞来梅州,《羊城晚报》何龙主任、吴小攀记者、《南方日报》副总李钟声同时乘车来到梅州。
晚上8时,杨钦欢总经理往梅县机场候机楼迎接何建明书记。程老和杨总办了特别手续,直接进入停机坪迎接何建明书记。何建明书记和杨总见面,握手瞬间,包含了多少时间、等待、期盼,但缘分和努力是沟通何建明书记到梅州的桥梁。何建明书记和贵宾室里等待的记者一一见面后即驱车到客都大酒店,由杨总举办晚宴,两围台客人,多为记者。子夜,我们向何建明书记汇报第二天的日程安排。
上午,杨总安排程老向何建明书记和媒体作了编务工作汇报,下半节,程老陪杨总、李江平老总与何建明书记协商“治水史”出版和北京首发式问题。协商的主要议程是:
一、“治水史”列为作家出版社第一号工程。
二、出版迎接红5月。
三、人民大会堂首发式。
四、请叶选平副主席题写书名并担任总顾问。
五、工作人员名单初步议定。
六、首发式规格、规模、时间等。
中午,梅县县委书记李远青设午宴;晚上,梅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彭耀新代表市委、市政府设晚宴,欢迎何建明书记等贵宾。
《梅州日报》发表消息:
何建明表示作家出版社将《中国治水史概要》列为
今年1号工程于5月出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首发
本报讯(记者刘军刘世锦特约记者翁尚华)1月23日至24日,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中国治水史概要》主编何建明专程前来梅州指导《中国治水史概要》编务工作。受市委书记刘日知、市长李嘉委托,市委常委、秘书长彭耀新会见了何建明一行,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和出版。
在梅期间,何建明与《中国治水史概要》总策划、广东梅雁水电集团创始人、总经理杨钦欢商讨出版事宜,听取《中国治水史概要》执行主编、著名作家程贤章汇报编务工作。据了解,作为中国第一部用文人的视角、历史的资料热情讴歌历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伟业,特别是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水利工程的巨著,《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自去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认为,这填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治水史的空白,既有史书承载历史的特点,又有文学生动感人地再现历史的价值。目前,何建明、陈世旭、叶延滨、蒋子龙、谭谈、叶兆言、张笑天、张炜、蓝博洲等众多“明星级”作家的77篇、共200多万字的高质量文章已经开始进入编审程序。
何建明对梅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中国治水史概要》这项文化工程表示感谢,并对编辑部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在全国众多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梅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梅县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进展顺利,作家出版社对编辑工作也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今年1号工程全力推进,预计今年5月完成编辑、出版工作,该书拟请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书名,并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首发式。届时,将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仪式。
上午,我们向杨总汇报,《梅州日报》发表了何建明书记谈《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专访。下午,我们专门为“治水史”到河源市采访市委书记陈建华。陈书记就他的治水理念,利用河源清洁水造福东江流域下游,特别是广州、东莞、深圳三大城市,几千万人的直饮水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采访。陈书记对程老说:“编写‘治水史’功德无量,利在千秋,有你程老参与,使我感到更加欣慰与高兴。其实;治水史也是人类文明史,所以编写‘治水史’是利在千秋。请转告杨总,梅雁的上市是卢瑞华省长和谢非书记批准的,所以我对梅雁有感情。”
2010年1月26日《梅州日报》发表的专访何建明文章,全文如下:
客家厚土孕育壮丽治水史诗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谈《中国治水史概要》
时值隆冬时节,虽北风呼啸、寒气袭人,但还是挡不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要来梅州、要来《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的脚步。“这里正在建设一项巨大的国家级文化工程,企业家杨钦欢对文化特别是‘水文化’的独到见解和老前辈程贤章的执著、激情让人钦佩不已,所以我一定要来!”何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文坛规模空前的集体创作
记者(以下简称记):何书记,您好!从《中国高考报告》到央视刚热播完的《奠基者》,您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大作家,能到梅州来真的非常难得!作为《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主编,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该书的基本情况。
何建明(以下简称何):中国自北魏郦道元编《水经注》后再没有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典籍,由广东梅雁水电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和著名作家、广东文学院原院长程贤章共同策划、发起的《中国治水史概要》将是首次全景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它囊括了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主要江河水系,以及历代深具影响力的水利工程。这项国家级文化工程发起后,在国内文坛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50多位国内一流作家纷纷应约为该书撰稿,连中国作家协会过去都没有组织过如此庞大的作家阵容去完成同一个题目的写作,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坛规模空前的一次集体创作”。
好创意+两“智者”=令人折服
记:在《中国治水史概要》的作者名录中,我们留意到大多数作家都是中国各省级作协的领导,是当今文坛的大腕,要请他们写作并不容易,为什么大家都能如此热情地参与其中呢?
何:包括我在内的作家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对于感兴趣的题材都会投入感情、全身心地写好文章,《中国治水史概要》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引发作家强烈冲动继而激发写作激情的好题材,所以出现了没有加入的作家想加入、已经参与的作家希望将文章写得更好的感人场面。除了独具深度、广度的好题材吸引作家外,身居梅州山区的两位“智者”也让众多作家折服——一是广东梅雁水电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二是老前辈、著名作家程贤章。在没有见到杨总之前,我和不少作家一样通常地认为他只是在经济上对这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支持,但通过深入交流我才发现,杨总更多的是从国家的“文化战略”和“文化理念”的更高层面去看待这件事,他以客家企业家独有的胸怀尊重作家,让作家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赢得了大家鼎力相助、共襄文化盛举。而程老虽然已经年届八旬,但仍然满怀激情、不知疲倦地当起“空中飞人”,进汶川地震灾区、闯新疆火焰山、跳东北大冰窖,一年行程逾5万公里,为的是召唤更多的名家参与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他们用自己尽心尽力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召唤着大家,让大家自觉为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添砖加瓦。
巨著在客都诞生并不意外
记:您刚刚提到77篇名家著作、合计200多万字的“《中国治水史概要》是一项巨大的国家级文化工程”,这让梅州山区人民感到非常自豪。
何:其实,《中国治水史概要》诞生在有“世界客都”美誉的梅州并不意外,因为著名的“文化之乡”——梅州本来就是一方历史文化积淀的厚土。客家人从中原一路南迁来到这里,客家文化秉承了中原文化的气度,而且勤劳的客家人还不断向海外延伸,所以客家人往往都会用超越梅州的、带有全局性的眼光去看问题,做的事情不少是在国内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的事情。
就《中国治水史概要》而言,杨总本身就是梅州的“水王”,他对“水文化”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不少独特的见解既有思想家的深邃,又有大局的谋划,所以,他在与程老的碰撞中产生了编撰《中国治水史概要》这项国家级文化工程的“金点子”。同时,杨总与程老这对“黄金搭档”的成功实践也给出版界一个启示:借助社会力量,特别是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合作,对于推动重要文化工程的建设大有益处。
影响深远的治水史诗
记:著名作家张笑天曾评价“《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工作是政府高兴、读者高兴、作家高兴的事情”。现在该书已经开始进入编审程序并将很快与读者见面,它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众人期待呢?
何:我非常赞同著名作家张笑天的评价,但还要再加上一句——“让后人高兴”,因为这将是一部影响深远而长久的治水史诗。《中国治水史概要》可以说是一项独特的文化工程,不仅有文学的生动、史学的纪实,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自然学等方面都非常有价值。首先,参与的作家阵容非常庞大且各具特点,他们当中有报告文学家、散文家、诗人、新闻工作者等,他们将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用精彩的文字向读者生动地展示“水文化”;其次,这本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描写伟人治水的故事,又有具体的水利工程介绍,还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是首次将大中华的“水文化”融合在一起,因为有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作家共同参与并把大陆之外的港澳台的中华民族治水史一起包容进来,这是极其了不起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在褒扬历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伟业,特别是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水利工程的同时,看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充分体现它的长远价值。《中国治水史概要》的编辑出版不会是一个句号,而是梅州“水文化”的一个全新起点。
上午,我们到梅雁总部向杨总汇报去河源市拜访陈建华书记的情况。程老说:“陈书记对治水史评价很高,认为治水面对民生,超乎神学、玄学、哲学。水利史范围还可以溯源到人类生存。陈书记还举出埃及、印度、中华文明事例,说明治水史也是文明史。陈书记还特别交代,在杨总大功即将告成之际,一定要向他表示祝贺。”听完汇报,杨总对陈书记的关心表示感谢。
上午,中国新闻社记者杨草原来治水史总编室采访,要点如下:
一、治水史涵盖台湾是政治层面的成功,国家领导人会高兴。
二、那么多一流作家集体写治水史并将记进中国文学史。
三、从这本书可看出中国这一代作家“命题作文”的创作水平和应变能力。
四、杨总的策划很成功,亮出了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成功的军刀。
五、程贤章在中国文坛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六、何建明单独从北京飞来梅州验收稿件,证明北京对这本书的兴趣和重视。
北京来电:决定把《中国治水史概要》更名为《中国治水史诗》。
晚上,我们放采访陈建华书记的录音,并阅读广东作协副主席杨克关于河源治水的文章。杨克的文章写得不错,很有激情。为了充实文章内容,我们将录音中关于陈建华书记的治水理念的几段话补进杨克关于河源治水的文章中。
《南方日报》发表消息:
《中国治水史诗》:全景呈现治水大业
南方日报讯(记者/李文龙)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呈现历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大业,并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水利工程的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此前书名曾为《中国治水史概要》)目前在梅州进入编审程序。众多专家学者认为,这部书填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治水史的空白,目前该书已收到何建明、陈世旭、叶延滨、蒋子龙、谭谈、叶兆言、张笑天、张炜、蓝博洲等众多“明星级”作家77篇共200多万字的文章。《中国治水史诗》由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主编,广东梅雁水电集团总经理杨钦欢任总策划,广东文学院原院长程贤章担任执行主编。
何建明对梅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中国治水史诗》这项文化工程表示感谢,并对编辑部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在全国众多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梅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梅县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中国治水史诗》编辑工作进展顺利,作家出版社将其列为今年1号工程,预计今年5月前完成编辑出版工作。该书拟请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书名,请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为本书总顾问,并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
明天立春。冬去春来又一年。2009年在杨钦欢老总策划下,编《中国治水史诗》顺当、顺心。春华秋实,一部200多万字的“治水史”初步编成。这是何等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晚上,我们向杨总贺春。去年过得如此充实,是杨总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古话云:大恩不言谢。我们决心继续努力做好“治水史”的有关工作,来表示我们的谢意。《香港商报》今天一整版报道中国治水史消息,我们愿借这条消息作为向杨钦欢老总贺春之礼。
广西师大黄伟林教授偕夫人从桂林飞来梅州采访程老。我们请他为“治水史”写评论,着重写华南地区几位作家撰写的“治水史”文章,争取在《南方文坛》发表。
我们把作家出版社请叶选平副主席书写中国治水史诗的公函交给杨总。对如何办好这件事情,杨总作了周到安排。
晚上,李嘉市长到“治水史”总编室与程老谈《中国治水史诗》。程老把作家出版社致叶选平老首长的信拿给李市长看。李市长一边看一边说:“成功!成功!”
上午,我们见杨总,告知《羊城晚报》可能在大年三十发表有关《中国治水史诗》的文章。杨总点头说:“很好,那是贺春之礼,象征开春大吉。”
下午,杨总来电,叫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们叶选平副主席答应为《中国治水史诗》题写书名和担任总顾问。吴小攀记者来电,告知《羊城晚报》拟在大年三十发表评价《中国治水史诗》的文章。
(大年三十)《羊城晚报》发表评价《中国治水史诗》的文章:
除郦道元的《水经注》外,《中国治水史诗》堪称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将造就中国治水史上另一部空前的“水经”
众多知名作家同赴“在水一方”
吴小攀
蒋子龙、徐坤、何建明、张笑天、阿成、叶延滨……众多全国各地的明星作家欣然加盟《中国治水史诗》(作家出版社),此书由广东梅雁水电集团总经理杨钦欢策划,著名作家何建明、程贤章主编,其编纂经过不亚于一个宏大的治水工程,200多万字,用报告文学的文体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主要治水工程概要,如史诗般展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水的关系——伤害、竞争、和谐,既从文学审美的视角揭示了治水之难,也从哲学的高度观照了人与水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知名作家加入到这一“治水”工程中来?因为水这一人类的生命之源,既有实用意义,又有超现实意味,既有审美功能,又有形而上的寓意,其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作家们在这次有特殊意味的写作中不懈追问:人与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案指向过去,指向现在,也指向未来。
水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物质,人类的历史有多长,与水的关系就有多长。原始之初,自然之水天上来,我们的先民逐水草而居,繁衍生息,人与水的关系呈现一种最初的和谐。某日,沧海桑田,山洪暴发,浊流排空,温柔之水暴烈疯狂,吞没生命,在大禹父子治水的时代,也流传着河伯娶妻的传说,可见当时人类对水既爱又恨,敬而畏之。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时破除河伯娶妻陋习,“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人民始得幸福。这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是与一定时期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符合的,并且持续了很长时期,中华民族正是在长期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既屡受其苦,也学会了通过筑坝堆田兴修水利减避灾害获得丰收。
一直到近现代,经济、政治、社会翻天覆地的大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自信,不仅与人斗其乐无穷,而且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认为“人定胜天”,自信几乎达到了盲目的地步。工业化的今天,不仅水污染严重,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粮食污染,全球气候急剧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全面挑战,人如何与水相处、如何改善水环境成了当代人绕不开的最严峻的话题。
人与水的关系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即使是技术意义上的治水史,也包含着巨大的哲学隐寓。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束手无策,被处死在羽山,其子禹继承重任,吸取教训,改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功始告完成。从这种形象的文学叙述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孕育了一种素朴的哲理:疏导胜过围堵。灵渠,都江堰,大运河,这些至今仍起着无可替代作用的水利工程凝结着先人多少智慧!
在几千年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治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类对水的认识深度和高度也在不断地提升。自然之水是给人生命令人依赖的,玄学之水是令人恐惧让人敬畏的,哲学之水则是引导人生启人智慧的,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从抗拒型的治水到利用型的治水,从大峡大坝式的改造型治水到重视水污染治理及环保植被的和谐型治水,每一次前仆后继的治水里不仅有治水技术的进步,更有中国人智慧的进步!
中国现在的水生态环境如何?有人曾这样总结:患水多(洪涝灾害),患水少(旱灾),患水脏(污染严重)。为什么水生态环境会有这样的结果?原因之一:“不听黄万里的话,毁了中国的母亲河。”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是当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儿子,黄炎培因曾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秉烛夜谈如何打破中国历史治—乱“周期律”而闻名,后来他的儿子黄万里则在治水上狠下工夫,试图打破水患治—乱的周期律。1957年,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直言的时候,黄万里舌战群儒七天,反对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因此成了右派,失去教书的权利,但历史已经证明了黄万里教授在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晚年,黄万里在清华大学力倡创办治水专业,在生命的终点,他仍关心着中国的治水工程,用颤抖的手执笔写下遗言,叮嘱他的学生,“蓄”、“拦”、“疏”、“挖”四策中,各河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照此去做,“可以少死几万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有赖于像黄万里这样既有技术又有胆略的当代中国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治水史诗》即将问世,众多作家将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引领须臾离不开水的人们去再一次返观静思那生命之源……
前因后果
在一次闲聊中,广东梅雁水电集团总经理杨钦欢对程贤章说,其实,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由此触动程贤章编纂《中国治水史诗》的想法。在杨钦欢的赞助下,从2009年5月12日开始,78岁高龄的程贤章带着助手先后考察黄河、长江、都江堰、灵渠、新疆坎儿井等水利工程,还到北京、吉林、陕西、海南等地考察、联络作者,包括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笑天、陈世旭、叶兆言、叶延滨、张炜以及港澳台等50多位作家,约请每人写作一条大江大河治水史。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确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巨著,并且计划出版豪华精装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书首发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担任《中国治水史诗》的总顾问,并题写书名。
策划组织
杨钦欢
他是一位身家数十亿的上市公司实业家,但沉稳睿智的谈吐却像一位慈祥的邻家老伯,他是一位长年投身水利建设的身体力行者,更是一位对治水有独到见解的专家哲人。一天抽六包烟,谈笑间,治水方略头头是道,处世哲学凝然其中。斥巨资出版《中国治水史诗》,毫无功利,只因为对治水事业情有独钟。他是一个熟谙水性的客家人。
程贤章
他是一位痴情于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多产作家”。年届八旬仍不服老,坐谈起行,利落干脆。为了《中国治水史诗》半年间,带着助手辗转全国各地考察水利、联络作家,在空中飞行50多个小时、4万多公里,陆地坐车、步行逾1万公里,以致有些朋友笑他“疯了”。有一次在海南岛,因为交通不便,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基本靠方便面充饥;到东北,十多天基本都是吃青菜、饺子。人在气温32℃炎热的深圳,一下子飞到雨雪交加零下3℃的长春。他是一个至情率性的客家人。
作家访谈
何建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
我觉得这个选题挺有意思,也很受他们两人尽心尽力做这件事情的感动。当有我感兴趣的题材,就会投入感情,投入感情就会写好。如果是学术专家就会把整个过程一点不落地平铺直叙写下来,但这次作家集体写作,是有文学色彩的,作家是独立思考的。优点是能让读者记忆强烈,用人和故事来写,特别容易出彩,更形象,更深刻。
我写三峡,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在三峡筹划建设过程中的谋略,可以让人看到决策者的作用,也看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家的发展。当然,这个工程未知的因素还有很多。
陈世旭(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我接受约稿后,又受托打了十几个电话,告知我所敬重的其他省份的作家,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也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中国治水”这个主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治水史。在治水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中国治水史诗”就是为再现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而作,为铸造民族精神而作。从审美上讲,叙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治水,表现空间非常大。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相信作家们在为这部书撰稿时是胜任愉快的。
我写的是江西的治水。我自己当年插队时就在长江中下游,连年抗洪。九八抗洪时,我亲身去过一线。写起江西治水,我的感受是很深刻也很真切的。
(本文由皮晓晴采访整理)
徐坤(北京作家协会作家)
我当时是由朋友介绍参加《中国治水史诗》的编纂工作的。因为是北京作家,所以写了“北京的治水史”这一段。水是生命之源,这部书的编辑出版,不光是梳理各地的治水史,也是重温了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史。它是由各地作家而不是治水专家编撰的,必定不是一部专业学术著作,而会突出作家个人的感性直觉和抒情气质,面对由“水”铺展漫漶而来的浩浩荡荡历史,作家们的字里行间都会氤氲着独特的人文气氛和沧桑之叹。
(本文由皮晓晴采访整理)
李钟声(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
这部书从文化积累的角度看,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从写作治水历史的角度,我们从前有关水的历史大多零碎,而《中国治水史诗》在囊括地域的广度和几千年的时间纵深度方向,也都填补了此前的空白;从报告文学的角度,这样的题材策划及参与作家的影响力都前所无有。
这个文化工程的策划出在梅州不是偶然的。和总策划、执行主编一样,我也是梅州人。梅州是文化之乡,它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治水史诗》的编纂是梅州的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杨钦欢总经理几十年与治水打交道,为梅州完成了一系列的治水民生工程,治水已经成为他的主业和品牌。他的社会责任感和长期以来对治水的思考,加上与文化人的思想碰撞,才产生这部有价值的著作。
(本文由皮晓晴采访整理)
叶延滨(诗人)
《中国治水史诗》编委来找我约稿时,我正好到南水北调中段完成了一个十多天的采访,去了工地现场。选题正好合适,于是两好碰一好,我写作了《中国治水史诗》南水北调中段的章节。写稿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只花了一个多星期。中国治水的历史是与民相关的基本问题。人民的居住环境都是与水相关的,处理与水的关系,也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由皮晓晴采访整理)
虎年伊始,我们到梅雁总部向为《中国治水史诗》付出辛劳的杨总拜年,祝总公司更上一层楼,给杨总送上大年三十出版的《羊城晚报》。
上午8时,程老因脑中风马上送去黄塘医院进行抢救,好在福大命大,抢救及时,终于脱离生命危险。杨总听到消息即至市人民医院看望程老。杨总深情地对程老说:“是福大命大,好人一生平安。”
(日志暂停一段时间没写,等程老身体恢复后再写。)
杨总到《中国治水史诗》总编室与我们一起研究编辑工作。杨总对程老说:“你首要任务是安心养好身体。关于《中国治水史诗》的工作,维持原先的约定(即北京宣传及其他的事由何建明书记负责,广东方面的事由程贤章老师负责)。宣传专访要北京首发式后决定。”
接着,杨总指示我们:“可以接受各部门邀请,条件开出来,有什么条件合作都可以合作,可以商量。”
下午,杨总到《中国治水史诗》总编室与程老研究北京传来的《中国治水史诗》封面设计,并与在北京的责编贺平通了电话,杨总向责编贺平提出了封面的修改方案。
上午,杨总到《中国治水史诗》总编室继续与程老一起研究《中国治水史诗》封面设计,对封面设计作了进一步修改。杨总与贺平责编通电话,正式确定封面样式。
收到广东省政府、省委宣传部来电,说同意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容根担任《中国治水史诗》编委会主任,来电对《中国治水史诗》展示中国五千年的治水工程、题材填补了学界的空白、作家阵容强大等,给予很高的评价。
北京《文艺报》发表杨钦欢总经理为《中国治水史诗》作的序言、王蒙为《中国治水史诗》题写的字“上善若水”,以及记者采访程老的文章。
再现华夏民族治水英雄史
作者杨钦欢
《中国治水史诗》,有我们的老领导叶选平担纲顾问;有当今中国文坛俊秀、以抒写主旋律饮誉大江南北的何建明挂帅主编,实不容我赘言再三。但程贤章最近从北京传话,主编何建明先生仍希望我就策划治水史一书写些感言。推之再三不能,只好勉而为之。
我为什么要策划这样一部书呢?
程贤章可谓我的叔辈、师辈,在广东文坛有多面手之称。他对梅雁集团另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梅雁”股份制改造和在上海上市,程先生均不遗余力;退休后告老回乡,也按党的组织手续在梅雁过党的组织生活。他以普通党员身份,在支部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平日,自己却躲到一旁埋头写作。他生活极其简朴,从不对公司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举凡传达中央重要指示、吸收新党员、选举新班子时,程老先生几乎都按时出席,积极发表意见。每年公司党委评选先进,程老先生都被评为优秀党员。
平时,他很少过问公司的业务,谦称自己对企业经营管理是外行,怕坏主意贻误大事,于公司无益。而公司许多员工,却对这位满腹经纶的长者随遇而安的人品深怀敬意。
梅雁水电集团以治水投入巨大资金,名播两广以及深沪等地。但集团在筹集资金等困难面前义无反顾,排除万难,力排众议坚持以治水为公司主业。此事,引起程老注意。在一次闲聊中我对程老坦言:其实,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哪个名君不以治水而获万民拥戴?夏禹的传说、都江堰和灵渠,都记载着当时名君名臣名人的千秋功业。没想到随口而出的几句话,程老听完便激动得拍桌说:你说得太好了。这样,你先注资一笔经费,我来接招。
“我来接招!”听到程老这句话,我忍不住一怔,胸脯里像钻进一只兔子,我的心止不住一阵乱跳。因为,按客家人虚岁计算年龄,他已经是79岁高龄的人了。
“你想得‘茅奖’?”我笑着问。
“这事做成功了,恐怕也与‘茅奖’无关。”
“那你为何接招?”
“这题目太好了,千年一遇。中国太需要一部治水史了。”
他不知道他一眨眼就80岁了吗?写治水史,可不是坐在书房里写小说呀!然而,他执著、固执、激动地说:“欢,你别担心我的年龄,为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酷夏,我敢闯火焰山;冬天,我敢跳冰窖。我意志弥坚,‘接招’,就这样决定了。”
5月12日,他带了几个年轻助手去四川映秀、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治水工程考察。7月20日,他又带了好几个年轻人飞赴新疆乌鲁木齐,去吐鲁番坎儿井,去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中段、终点、山东黄河入海口、浙江钱塘江、西湖、上海苏州河、黄浦江等地考察。回来对我说:“我向北京六家大媒体发布编治水史的消息,也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担任主编,还请了张炜、缪俊杰等做顾问。”他高兴地举起双手,像孩童般地高呼:“我编书得到北京大媒体肯定,我有后台了。”
于是,他在陈世旭、缪俊杰、杨克的大力协助下,和全国各省许多明星级的作家联系。信函、短信、电话、稿子,像雪片似的从全国飞到他设在客都大酒店的编辑部,这事使我为之感动。他把名家稿件,一篇一篇送给我。我在企业里本有许多事要做,很难挤出空闲时间,但觉得这部治水史也是自己策划注资的,我也想从那些著名的治水名君名贤中学点什么,于是他送一篇,我看一篇,不觉之间已阅读完九十余万字。我虽不懂什么文章作法,但我却从那些著名作家的名篇中一睹作家的风采,每位作家都把某项治水工程写得逼真、生动、通俗易懂。把枯燥的历史化成自己的血液和文字,展示了历朝名君、名臣在各种艰难环境下如何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把当地的水害化成水利。例如建于秦昭襄王时期由李冰父子设计的都江堰,“5·12”地震连二王庙都震垮了,而都江堰仍屹立于滚滚的岷江水中,依然灌溉和哺育着川中百姓。它有许多玄机未被今人释破,称为世界奇迹。又如秦始皇建的灵渠,以及在每年只有十毫米雨量干旱沙漠中修建的坎儿井,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寻找水这一生命之源的大智慧。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进入了治水事业的巅峰,江河众多,久已淤塞,不断改道的我国江河,给新中国百废待兴建设事业带来重重困难。那时,从北京、从中南海、从毛主席那里发出一道道命令“一定要把淮河治好”,“一定要治理黄河”,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共和国伟大缔造者毛泽东,还命令长江三峡“高峡出平湖”。于是就有了何建明的“五代人治理长江”,叶延滨的“南水北调”、“红旗渠”,刘兆林的“打井英雄李国安”,李林樱的“堰塞湖”以及冯艺的“雁鸣柳江”等锦绣华章和高扬主旋律的作品出现。我真说不清楚,我为什么也沉浸在这百多万字的稿件堆里。从而,我也知道程老、何建明、陈世旭、杨克等作家的勤奋和感召,我激动不已,万分铭感,只有按程老意见,尽可能为他(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11月中旬,程贤章又带着几位年轻助手出动了。这次不是去闯火焰山,而是往东北最冷的冰窖里跳。在深圳飞长春前,深圳气温32℃,在深圳机场一上飞机,飞机上堆置的长春晚报第一版赫然一行大标题:“长春今夜雨加雪,气温零下3℃。”这简直从热锅里往冰窖里跳。第二天,他发来短信已来到一江之隔的中朝边境,在鸭绿江山寨中打雪仗。还和参与治水史的东北作家张笑天、阿成、刘兆林、邓刚,分别在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吃东北饺子,向那些明星级的作家讨教怎样编好治水史。回到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何建明冒雪去看望从西安刚飞来的程贤章和他的三位助手。程老从北京来电说,何建明对他这次东北之行表示钦佩,对他编辑《中国治水史诗》表示满意,答应明年初他亲自带两位编辑来梅州看稿。然后出200万字豪华精装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首发式。这消息令我欢欣鼓舞。作为企业家,我对中国文化无限热爱与崇拜;作为治水企业,我对治水文化情有独钟。200万字豪华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书首发式”,令我无限向往。豪华本的《中国治水史诗》是中国一代作家凝聚心血换来的,不是某一个人某几个人的荣誉。我想,理应给他们排场、高兴、欢悦,登上诸如人民大会堂这样的英雄台。“上善若水”这句话,这本书的作家真的心领神会了。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愿用这句诗为再现华夏民族治水英雄史写下不朽华章的中国优秀作家感恩致敬,是为序。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序一:再现华夏民族治水英雄史 杨钦欢
一、黄淮卷
大禹治水回望熊育群
淮河的警告陈桂棣
引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河套地区治水记 叶舟
中国梦幻:黄河水清——黄河大坝与黄河大移民 冷梦
大河徙——黄河口笔记 张炜、李亦
北疆水神 刘兆林
东夷之水心上来 陈占敏
“施术护肾”救治“黄金水道”衣 向东、李舍
大唐魂归——一座古城和两条河流之浐灞手记 冷梦
石羊河与大凉州 雪漠
大河走高原——引黄入晋工程素描 焦祖尧
二、长江卷
百年梦想——中国五代伟人与三峡工程 何建明
长江源头记 王宗仁
为了上海母亲河的清澈 赵丽宏
这也是一场战争——1998年长江抗洪救灾纪实 谢克强
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大搏浪掠笔 郭海燕
太湖——水鉴 陆永基、管毓鹏
天堂之水荆歌
天地英雄气赣鄱云水间——江西治水三章 陈世旭
郁孤台下清江水——赣南治水记 陈世旭
都江堰散记 张笑天
天下奇功都江堰李林樱
治水奇观福寿沟缪俊杰
天堑与通途——武汉长江大桥陈应松
湘中大血脉——韶山灌区纪事谭谈、纪红建
洞庭湖,蓝色的问号易渡
遍地明珠彭见明
喀斯特水高原——贵州水利风采录欧阳黔森、陈跃康
嘉陵江记梁平
堰塞湖泄洪纪实李林樱
三、珠江卷
山高水长话珠江沈仁康
涛声如歌——北江治水纪事李钟声、刘迪生
河源水传奇杨克
雷州青年运河今昔沈仁康
梅江在我心上流——梅州儿女治水壮歌李钟声
绿水为弦谱新曲——追寻梅县治水源头和归宿
韩江日夜流黄国钦
红水河上舞“龙滩”何申
龙滩赋李存葆、王光明
雁鸣柳江冯艺
从化经验广蓄模式杨克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黄伟林
四、海河卷
海河水系的沧桑蒋子龙
北京的水徐坤
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南水北调工程中段考察记叶延滨
长缨在手缚蛟龙关仁山
生命之水生态之水——唐山治水散记关仁山
红旗渠:一座中国精神的丰碑叶延滨
五、松辽卷
气壮山河的黑龙江阿成
大江作证——松花江抗洪纪事阿成
红色之岸看碧涛——关于嫩江的故事程树榛
吉林——上善若水张笑天、韩耀旗
辽河入海水轻清——辽宁治水散记刘兆林
六、西部卷
三江源董生龙
雅鲁藏布江圣水长流熊育群
古老的歌谣依然动听——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相关的一些事董立勃
滇池图——滇池治水记李霁宇、杨红昆
千古之水倒流记——星云湖和抚仙湖出流改道李霁宇
雪域腹地的“蓝色哈达”——拉萨河的古与今崔士鑫
英雄多壮志荒漠变绿洲——新疆兵团人屯垦治水纪实董立勃
七、东南卷及其他
粤港情深——东江碧水的故事杨克
香港澳门供水、治水(治污)、填海造地侧记相南翔
曹公治水——一个河南人在台湾成神的传说蓝博洲
中国水电英雄谱陈富强
正说南渡江商震
万泉河:一端是五指山,一端是博鳌港刘钦伟
闽水谣王炳根
千岛湖随感录谢鲁渤
钱塘东去陈富强
水上的文章叶兆言
面对大洋之水邓刚
隋炀帝与大运河韩作荣
《水经注》,一部举世无双的地理巨著夏汉宁
在童话与现实之间程贤章
八旬老人历尽千辛铸就《中国治水史诗》王正娟
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中国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典籍。日前,首部全景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中国治水史诗》已编撰完成。该书汇集了何建明、蒋子龙、张炜、张笑天、叶延滨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文章,共计200万字,其编纂难度堪比修建一处治水工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担纲这样一部治水巨著主编的竟是一位八旬老人,他毫不顾忌身体状况,不畏严寒酷暑,跋山涉水实地考察许多水利工程并不断号召更多的名家加入写作队伍。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就是作家程贤章先生。(程贤章曾任广东文学院院长、广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选题敲定
促成《中国治水史诗》这个选题的契机,是程贤章先生与广州梅雁水电集团董事长杨钦欢先生的一次偶然谈话。在闲聊中,杨钦欢先生提到“在所谓水电开发的双赢决策中,较大的赢方是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是落后地区。特别是,征服自然的代价是昂贵的、缺乏效益和损害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当杨钦欢说他想编一部“中国治水史诗”的计划时,程老感受到了巨大的责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这样痛快地接下了主持编辑“治水史”的工作。
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写治水的篇章极少。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文人骚客视为治水经典。程老表示,虽不敢想象成书堪比千年经典《水经注》,但编写一部中国治水书一直是他和杨钦欢的愿望,也是这一代作家们的共同愿望。
程老用了三天时间,写了一套编书方案,计划由杨钦欢出资,用三年时间完成“治水史”的编写工作。起初只有很少人知道此事,随着编书工作的展开,广州、北京媒体公布消息和推波助澜,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题目,甚至不敢相信这个极具文学价值的选题是杨钦欢这样一位企业家策划、提出的。
领导支持
程贤章为了找一家优秀的出版社合作,特意飞往北京找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商讨出版事宜,并邀请他一同担纲《中国治水史诗》的主编。
何建明一见到程老,就称赞其年近八旬却勇闯“火焰山”的精神,表示作为一名作家深受感动。何建明高度肯定了编撰此书的意义,确定《中国治水史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欣然接受程老的邀请一同担当此书的主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担任《中国治水史诗》总顾问,并题写书名。
实地考察
在杨钦欢的资助下,年近八旬的程贤章带领若干随从人员踏上了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考察之旅。
2009年5月12日,“5·12”汶川地震灾后一周年,程贤章带领两位年轻的助手罗炜新、程勇芳奔赴成都,考察了映秀和都江堰。面对废墟中独自屹立的都江堰,程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也倒了,那也毁了,而雄伟的2000多岁老人——都江堰,除‘鱼嘴’震裂一条条裂缝外,依然英雄般地屹立在浪花飞卷的岷江中,依然滋润灌溉肥美的成都平原。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奇迹,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关注都江堰。你好,英雄的都江堰。‘5·12’汶川地震你也处严重震区,但你却安然无恙地屹立在滚滚的江水中。”
2009年“7·5”新疆暴乱尚未平息之际,程贤章不顾个人安危带着助手,飞往乌鲁木齐。“大暑”第二天,程老就穿越了戈壁滩,闯了火焰山,考察了水利工程坎儿井,感受了维吾尔同胞的热情。面对坎儿井,他感叹“坎儿井长流的雪水使荒漠的大沙漠出现了绿洲,出现了盛产瓜果的沙漠江南。所有朝廷任命和流放到新疆的官吏,例如林则徐、左宗棠都对修建坎儿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程贤章带领考察小分队,走访了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想,并以实际行动不断感染着其他作家加入写作队伍。
名家加盟
程贤章在考察期间,忘记了高龄和身体状况,带着一颗年轻而炽热的心,不畏严寒酷暑奔走于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程老都不忘与他的作家朋友们通电话,还经常登门拜访,他的行动让作家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程贤章极其富有亲和力和凝聚力,许多名作家一听到程老主持编写《中国治水史诗》的消息,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参与此书的创作,在文坛掀起了写治水史的热潮。比如,程老的山东之行,与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碰面时,张炜就表示,“就凭老兄来到山东、我们在济南见面这一点,我工作再忙,也应该写一篇”。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队伍就这样一天天壮大起来,以至于形成最终罕见的明星作家大集合。
在中国作协领导的亲切关怀、作家出版社的全力支持、执笔作家的鼎力加盟、该书主编程贤章、何建明以及责编贺平的共同努力下,原计划耗时三年出版的《中国治水史诗》,将于近期提前面世。另外,责编特别提示,由于该书属文学作品,作者均为作家非水利方面专家,如存在个别水利专业知识层面的问题请水利专家和读者们包容。
自古至今,炎黄子孙与水的关系是一个“敬畏、利用、征服、伤害、和谐”的过程,“治水”在历代都是一项难题。参与撰写的作家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精彩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该书的一大亮点是既有生动的治水故事,又有详细的水利工程的介绍,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文字优美,值得品读。
《梅州日报》发表有关《中国治水史诗》的记者专访:
充满诗意的一部治水传世巨著
——访《中国治水史诗》主编、著名作家程贤章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旗下《文艺报》用整版图文报道了首部全景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中国治水史诗》已经编撰完成的消息,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作家纷纷致电编辑部表示祝贺并期盼巨著早日面世;广东省委宣传部发函赞誉《中国治水史诗》展示中国五千年治水工程,填补了“学界空白,作家阵容强大”。
从去年5月约稿开始算起,时间仅过去了1年,这部编纂难度堪比修建一座治水工程还要艰难得多的鸿篇巨著就即将与读者见面,这背后还有哪些故事值得回味?昨日上午,《中国治水史诗》主编、著名作家程贤章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连续用了五个“不可思议”来表达他对该书顺利完成编纂的激动心情。
企业家心愿引起当代作家共鸣
记者:(以下简称记)程老,首先祝贺《中国治水史诗》顺利完成编纂!随着媒体多次报道《中国治水史诗》,社会各界才知道《中国治水史诗》这个选题竟然是梅雁水电集团董事长杨钦欢这位企业家策划、提出的,大家都甚觉意外。
程贤章(以下简称程):《中国治水史诗》顺利完成编纂,不少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写治水的篇章极少。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文人骚客视为治水经典。促成《中国治水史诗》这个选题的契机,其实缘于我和梅雁水电集团董事长杨钦欢的一次谈话。我查阅了2009年3月8日日记,我要求杨总分配我一项写作任务,杨总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伟人毛泽东等都是治水大功臣,你来写治水文章,慢慢写,好好写,依靠你的关系动员大家来写,你要学会经营文化,动员大家的力量。当杨钦欢说他想编一部“中国治水史诗”的计划交给我时,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巨大的责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就这样痛快地接下了主持编辑“治水史”的工作。刚开始启动《中国治水史诗》这项文化工程时,也遭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怎么敢去编如此题材的书籍呢?但随着编辑工作的开展,杨钦欢这个极具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选题得到了众多知名作家的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我们虽不敢想象此书堪比千年经典《水经注》,但编写一部中国治水书可说是圆了杨钦欢和多少代作家们的共同愿望。
高效工作创造了出版史奇迹
记:程老,从您去年5月飞赴四川都江堰地震灾区开始约稿算起,原本计划3年完成的编辑工作如今只用了1年时间,业内人士认为这创造了国内出版史的一个奇迹。
程:这是第二个“不可思议”。《中国治水史诗》汇集了何建明、蒋子龙、张炜、张笑天、叶延滨等众多知名作家的文章、共计200多万字,还有20多幅知名画家的插图,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能够在1年多的时间内完成,得益于策划人杨钦欢坚定不移的大力支持,能够让编辑部高效运转。实话说,编辑工作刚开始时,总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萦绕在周围,但不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困难,杨钦欢以其独到的睿智和远见的目光始终坚持目标不变。他的信心百倍影响和鼓舞着编辑部一班人,于是才有了我和我的助手杨国立、程勇芳、罗炜新不知疲倦当起“空中飞人”的经历:一年间,我们进汶川地震灾区、闯新疆火焰山、跳东北大冰窖……行程逾5万公里。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众多名家的认可,比如与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碰面时,张炜就表示:“我工作再忙,也应该写一篇。”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队伍就这样一天天壮大起来,以至于形成最终罕见的著名作家大集合,他们自觉为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添砖加瓦,所有约稿于2009年12月31日底如期登陆梅州编辑部,为编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级领导关心支持
记:《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担任总顾问并题写书名,还有众多省部级领导担任编委等,为什么这项工程能够得到众多领导的认同呢?
程:编纂《中国治水史诗》的意义得到了众多领导的认同,这是民间文化工程创造的又一个“不可思议”:当我飞到北京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一同担纲《中国治水史诗》主编时,他觉得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情,立即响应担任此书主编,并确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京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也发布了我们编写治水史的消息。广东省委宣传部认为该书展示中国五千年的治水工程题材填补了学界空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副省长李容根欣然应邀担任编委会主任;市委书记刘日知专程到编辑部看望工作人员,充分肯定编辑工作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勉励大家编出精品提升“梅州文化”品牌,为创造梅州文化名城作出更大贡献,并表示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编辑工作;市长李嘉多次过问编辑工作进展情况,勉励编辑人员写好山水文章。
全国各地作家争相加盟
记:参与《中国治水史诗》的作家不仅来自国内,连港、澳、台的作家也名列其中。
程:不久前,台湾作家蓝博洲做客编辑部时讲出了第四个“不可思议”——编这本书连我们台湾也考虑进去了,太让人感到意外了!这其实也是策划人杨钦欢关于本书“奇、特、精”总要求的体现。在开始策划《中国治水史诗》这项国家级文化工程时,杨钦欢就将范围确定为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主要江河水系,以及历代深具影响力的水利工程。随后,这项工程在国内文坛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杨钦欢经营文化的理念感染着作家们,“治水史”这个横跨千年的文化命题打动了作家们,于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50多位国内一流作家纷纷应约为该书撰稿,连中国作家协会过去都没有组织过如此庞大的作家阵容去完成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称这是“中国文坛规模空前的一次集体创作”。
编辑部设在“文化之乡”决策正确
记:《中国治水史诗》的编辑工作可说是一项国家级文化工程,她的编辑部没有设在北京、广州等大都市,而放到了山区梅州,这让国内文艺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世界客都”。
程:是的!这正是我想说的第五个“不可思议”。不少同行几乎不敢相信如此庞大的编辑工程,她的编辑部设在远离都市的山区竟然丝毫不影响工作效率。我认为,编辑部落户梅州并不意外,因为这里享有“世界客都”之美誉,我们靠的是实力和认真工作态度,以及对全国著名作家的亲和力。一项国家级的文化工程在这里“经营”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梅州虽然是山区,但交通和信息同样发达,一样能办大事。事实证明,编辑部落户梅州的决策是正确的。
名家佳作荟萃值得品读
记:程老,不少读者都盼着能够早日拜读《中国治水史诗》,能够概括一下此书的特点吗?
程:如今,在中国作协领导的亲切关怀、作家出版社的全力支持、执笔作家的鼎力加盟、该书主编何建明以及责编贺平的共同努力下,16开豪华精装封面200多万字的《中国治水史诗》将于本月底提前面世。自古至今,炎黄子孙与水的关系是一个“敬畏、利用、征服、伤害、和谐”的过程,“治水”在历代都是一项难题。参与撰写的作家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精彩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该书的一大亮点是既有生动的治水故事,又有详细的水利工程的介绍,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文字优美,值得品读。(记者刘军刘世锦)
《南方日报》发表有关《中国治水史诗》的文章:
全景展示中国五千年治水工程,题材填补学界空白,作家阵容强大《中国治水史诗》:提前两年出版
核心提示:
去年11月和今年2月,本报曾分两次报道首部全景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中国治水史诗》的编撰经过。近日,一直深受关注的《中国治水史诗》已经出版,该书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担任总顾问并题写书名,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副省长李容根任编委会主任。担纲主编的著名作家程贤章,以近八旬的高龄跋山涉水实地考察,四处组织全国著名作家撰稿。只用了不到短短一年的时间,这部云集蒋子龙、张笑天、叶延滨等数十位名家,皇皇200万字的巨著即告完成。该书出版后,出版方负责人、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说,编这样的鸿篇巨制,动员那么多全国第一线作家参与,连中国作协也未必能在那么短时间完成。这是一部很值得重视的巨作。
“我向来有一句内心格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程贤章淡淡地说。由这位广东作家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提前两年完成编撰,已经于近日出版。在这本首次全景式地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和人物的200万字的巨著中,是程贤章和所有参与该部著作的作家、编辑的心血。
程贤章:一切靠人民打分
完成《中国治水史诗》之后,79岁高龄的程贤章病了一场。病后康复中的程老只能维持三成的视力,但却依旧精神奕奕,编书时跋山涉水、“跳完冰窖跳火坑”的豪情丝毫不减。“我们没有丝毫凭此获利的想法,一切靠人民和专家打分。”程贤章认为,《中国治水史诗》是一项独特的文化工程,不仅有文学的生动,史学的纪实,而且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自然学等方面都非常有价值。
程贤章连用了几个“不可思议”来形容本书的成书过程:《中国治水史诗》顺利完成编纂,不少人觉得“不可思议”;从去年5月飞赴四川都江堰地震灾区开始约稿算起,原本计划3年完成的编辑工作,如今只用了1年时间,这是第二个“不可思议”;《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担任总顾问并题写书名,还有众多省部级干部担任编委等,如此壮观的阵容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本书成功出版,我的感受可谓百感交集。假如当时没有杨总(本书总策划人、广东梅雁水电集团总经理杨钦欢)的力挺和亲力亲为,能一年完成200万字巨著吗?这哇哇落地的孩子,原本就是大家的。”
何建明:这是“水文化”的全新起点
自古至今,炎黄子孙与水的关系是一个“敬畏、利用、征服、伤害、和谐”的过程,“治水”在历代都是一项难题。参与撰写的作家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字,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负责该书出版的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认为,该书的一大亮点是既有生动的治水故事,又有详细的水利工程的介绍,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家的文字生动优美,值得品读。
“包括我在内的作家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对于感兴趣的题材都会投入感情、全身心地写好文章。《中国治水史诗》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引发作家强烈冲动,继而激发写作激情的好题材,所以出现了没有加入的作家想加入、已经参与的作家希望将文章写得更好的感人场面”。何建明说,“《中国治水史诗》的编辑出版不会是一个句号,而是梅州‘水文化’的一个全新的起点。”
参与了写作的作家张笑天评价说,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是政府高兴、读者高兴、作家高兴的事情。何建明说,我非常赞同张笑天的评价,但还要再加上一句——“后人也会高兴”,因为这将是一部影响深远而长久的治水史诗。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重点书,很有价值。
我们把刚刚收到的《中国治水史诗》样书送到杨总办公室,杨总拿到样书后非常高兴,并认真翻阅了编委会名单。
晚上,梅州市委书记李嘉到《中国治水史诗》总编室看望程老。李书记在总编室认真翻看了刚刚出版的《中国治水史诗》,他说:“梅州、梅雁能编出这样一本沉甸甸的大书,是杨总、程老对文化梅州、文化名城作出的巨大贡献。”
下午,由杨总、程老带队从梅州坐飞机到广州,再由广州坐飞机到北京,参加《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参加名单略)。我们在晚上12点多才到北京民族饭店,于2010年4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何建明在民族饭店门口迎接我们一行。何副主席说,辛苦程老和杨总。
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议厅隆重举行《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参加会议的领导、作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共200多人。
新华网、搜狐读书网、网易新闻中心网、中国广播网、中国台湾网、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报、东北网、中国新闻出版网、华夏经济网、北纬网、当当网、秦皇岛新闻网、英大网、中国灌溉在线、东方文学网、广西新闻网、梅州市人民政府网、维普网、燕赵都市网、宿迁作家网、梅州论坛网、梅州时空网、价值中国网、岳阳读网、晋中新闻网等网站都纷纷发表消息或转载《中国治水史诗》在人民大会堂首发式新闻报道。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梅州电视台、梅县电视台都纷纷播出《中国治水史诗》在人民大会堂首发式新闻报道。
人民网发表消息:
《中国治水史诗》出版 何建明等百位名家创作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
人民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文松辉)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贾平凹、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中国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7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参与该书创作的作家和首都各界知名人士100多人见证了这一时刻。周克玉、翟泰丰、张健、叶向真、李国安、彭耀新、李远清等嘉宾出席。《中国治水史诗》总策划、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作家代表张笑天、杨克、雪漠、评论家傅溪鹏、田珍颖分别作了发言。专家们对百名著名作家参与治水史诗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这部治水史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七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图书编纂过程中,何建明、程贤章和陈世旭、张笑天、缪俊杰、杨克等著名作家负责布点、约稿,挑选理想的作家写他身边的治水工程,在全国作家群中,掀起一轮书写中国治水工程的集体创作高潮。许多名作家一听说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贤章亲自主持编辑《中国治水史诗》的消息,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参与此书的创作,使得《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以至于形成最终罕见的明星阵营的作家大集结。编辑部收到的治水文章,90%以上都是全国最优秀作家的手笔,都是全国有名望的、各省市重量级一线作家。在场的评论家表示,全国作家集体创作一部治水史,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使得《中国治水史诗》具有完整、理想的史学价值。
《中国治水史诗》的问世,源自于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先生的策划。杨钦欢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世界生产率科学院终身院士。他掌舵的梅雁水电集团坚持以治水为公司主业,为治水投入巨大资金,名播两广以及深沪等地。他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名君都以治水而获万民拥戴,夏禹的传说、都江堰和灵渠,都记载着当时名君名臣名人的千秋功业。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极少写治水的文章。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文人骚客视为治水经典。编写一部中国治水书成为杨钦欢先生的愿望。中国太需要一部治水史了!
主编之一的程贤章非常认同杨钦欢先生的观点,并不顾个人年事已高,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份重任。根据杨钦欢先生的建议,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他带领几名助手,考察新疆“火焰山”,坎儿井,走访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想。程贤章先生还根据杨总的建议,最终确定利用自己的“作家”资源、联系动员组织全国重量级作家共同创作,并最终向大家奉献了一部“中国治水的史诗”,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
参与研讨的专家认为,《中国治水史诗》不仅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责任编辑:文松辉
来源:网易读书
搜自欧华网:
《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专家认为,《中国治水史诗》不仅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隆重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
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参与该书创作的作家和首都各界知名人士100多人见证了这一时刻。周克玉、翟泰丰、张健、叶向真、李国安、彭耀新、李远清等相关领导出席。《中国治水史诗》总策划、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作家代表张笑天、杨克、雪漠,评论家傅溪鹏、田珍颖分别作了发言。专家们对百名著名作家参与治水史诗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这部治水史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七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图书编纂过程中,何建明、程贤章和陈世旭、张笑天、缪俊杰、杨克等著名作家负责布点、约稿,挑选理想的作家写他身边的治水工程,在全国作家群中,掀起一轮书写中国治水工程的集体创作高潮。许多名作家一听说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贤章亲自主持编辑《中国治水史诗》的消息,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参与此书的创作,使得《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以至于形成最终罕见的明星阵营的作家大集结。编辑部收到的治水文章,90%以上都是全国最优秀作家的手笔,都是全国有名望的、各省市重量级一线作家。在场的评论家表示,全国作家集体创作一部治水史,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使得《中国治水史诗》具有完整、理想的史学价值。
《中国治水史诗》的问世,源自于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先生的策划。杨钦欢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世界生产率科学院终身院士。他掌舵的梅雁水电集团坚持以治水为公司主业,为治水投入巨大资金,名播两广以及深沪等地。他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名君都以治水而获万民拥戴,夏禹的传说、都江堰和灵渠,都记载着当时名君名臣名人的千秋功业。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极少写治水的文章。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文人骚客视为治水经典。编写一部中国治水书成为杨钦欢先生的愿望。中国太需要一部治水史了!
主编之一的程贤章非常认同杨钦欢先生的观点,并不顾个人年事已高,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份重任。根据杨钦欢先生的建议,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他带领几名助手,考察新疆“火焰山”,坎儿井,走访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想。程贤章先生还根据杨总的建议,最终确定利用自己的“作家”资源、联系动员组织全国重量级作家共同创作,并最终向大家奉献了一部“中国治水的史诗”,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专家认为,《中国治水史诗》不仅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欧华网编辑)
搜自梅州网
来源:梅州日报
《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主持。人民解放军上将、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宣部原副部长翟泰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水利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陈小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叶向真,梅县县委书记李远青、县长张文广,广东文学院原院长、著名作家程贤章等出席。
《中国治水史诗》总策划、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作家代表张笑天、杨克、雪漠,评论家傅溪鹏、田珍颖分别作了发言。专家们对百名著名作家参与治水史诗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这部治水史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原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该书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七个篇部卷,共200余万字,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图书编纂过程中,何建明、程贤章和陈世旭、张笑天、缪俊杰、杨克等著名作家负责布点、约稿,挑选理想的作家写他身边的治水工程,在全国作家群中,掀起一轮书写中国治水工程的集体创作高潮。许多名作家一听说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贤章亲自主持编辑《中国治水史诗》的消息,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参与此书的创作,使得《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最终形成罕见的明星阵营的作家大集结。编辑部收到的治水文章,90%以上是全国最优秀作家的手笔,是全国有名望的、各省市重量级一线作家的作品。在场的评论家表示,全国作家集体创作一部治水史,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使得《中国治水史诗》具有完整、理想的史学价值。
《中国治水史诗》的问世,源自于杨钦欢先生的策划。杨钦欢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世界生产率科学院终身院士。他掌舵的梅雁水电集团坚持以治水为公司主业,为治水投入巨大资金。他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名君都以治水而获万民拥戴,夏禹的传说、都江堰和灵渠,都记载着当时名君名臣名人的千秋功业。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极少写治水的文章。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文人骚客视为治水经典。编写一部中国治水书成为杨钦欢先生的愿望。中国太需要一部治水史了!
主编之一程贤章非常认同杨钦欢先生的观点,并不顾个人年事已高,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份重任。根据杨钦欢先生的建议,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他带领几名助手,考察新疆“火焰山”、坎儿井,走访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想。程贤章先生还根据杨钦欢先生的建议,最终确定利用自己的“作家”资源、联系动员组织全国重量级作家共同创作,并最终向大家奉献了一部“中国治水的史诗”,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专家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填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大会对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对梅州产生这部巨著的雏形表示浓厚的兴趣,并对这个文化之乡干实事给予很高的评价。
(罗炜 新程 勇芳)
中国作家网发表:
《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王杨
千年治水史今日百家文
《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7月3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出席首发式暨研讨会。
《中国治水史诗》分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任该书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担任总策划,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该书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七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图书编纂的过程中,何建明、程贤章、陈世旭、张笑天、缪俊杰、杨克等作家负责布点、约稿,请作家们写自己身边的治水工程。许多作家积极参与创作,使《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队伍一天天壮大,掀起了一轮书写中国治水工程的集体创作高潮。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走访了新疆“火焰山”、坎儿井、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为该书创作奠定实践基础。
何建明在致辞中说,水孕育了人类的生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文明史,水令现代化更加风起云动、波澜壮阔,水给作家们带来感动和创作灵感,水让我们懂得了明天和昨天,也明白了未来,更明白了在人类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清醒理性的认识和爱护水的重要性。一部治水史诗的完成,不仅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做的一个新的诠释,也让我们得到一次灵魂和精神上的洗礼。
翟泰丰、程贤章、杨钦欢、叶向真,作家代表张笑天、杨克、雪漠以及评论家傅溪鹏、田珍颖等分别在会上发言。专家们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诗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统一的文学著作。作家们用今天的眼光写水和人类、水和自然、水和环境、水和未来,既有学术论证的价值,又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专家们称《中国治水史诗》为一部“大书”,不仅是因为它的“大部头”,更因为它“重文化”。作家们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及当代的治水伟业,赋予该书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与会者同时谈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介入或融合过程,能够开拓作家视野、增加作品内涵,这类作品是文学创作中的特别领域;文学的介入也为其他学科插上翅膀、增加色彩。《中国治水史诗》的出版,也是为了提醒世人关爱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出席活动的还有周克玉、李国安、葛笑政、艾克拜尔·米吉提、李远清、张文广等以及参与该书创作的作家和各界人士代表。
搜自中国文学网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9日
千年治水史今日百家文:《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王杨
7月3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出席首发式暨研讨会。
《中国治水史诗》分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任该书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担任总策划,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该书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七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图书编纂的过程中,何建明、程贤章、陈世旭、张笑天、缪俊杰、杨克等作家负责布点、约稿,请作家们写自己身边的治水工程。许多作家积极参与创作,使《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队伍一天天壮大,掀起了一轮书写中国治水工程的集体创作高潮。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走访了新疆“火焰山”、坎儿井、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为该书创作奠定实践基础。
何建明在致辞中说,水孕育了人类的生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文明史,水令现代化更加风起云动、波澜壮阔,水给作家们带来感动和创作灵感,水让我们懂得了明天和昨天,也明白了未来,更明白了在人类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清醒理性的认识和爱护水的重要性。一部治水史诗的完成,不仅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做的一个新的诠释,也让我们得到一次灵魂和精神上的洗礼。
翟泰丰、程贤章、杨钦欢、叶向真,作家代表张笑天、杨克、雪漠以及评论家傅溪鹏、田珍颖等分别在会上发言。专家们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诗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统一的文学著作。作家们用今天的眼光写水和人类、水和自然、水和环境、水和未来,既有学术论证的价值,又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专家们称《中国治水史诗》为一部“大书”,不仅是因为它的“大部头”,更因为它“重文化”。作家们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及当代的治水伟业,赋予该书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与会者同时谈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介入或融合过程,能够开拓作家视野、增加作品内涵,这类作品是文学创作中的特别领域;文学的介入也为其他学科插上翅膀、增加色彩。《中国治水史诗》的出版,也是为了提醒世人关爱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出席活动的还有周克玉、李国安、葛笑政、艾克拜尔·米吉提、李远清、张文广等以及参与该书创作的作家和各界人士代表。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发表消息:
百位作家书写《中国治水史诗》
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7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题写书名,由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任总策划,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7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全文复制上一篇
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7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题写书名,由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任总策划,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7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
搜自中国文明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百位作家书写《中国治水史诗》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
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7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
《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题写书名,由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任总策划,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7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
搜自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出版资讯网站
近百位作家创作《中国治水史诗》
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7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专家们对百名著名作家参与治水史诗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这部治水史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7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史。在图书编纂过程中,何建明、程贤章和陈世旭、张笑天、缪俊杰、杨克等著名作家负责布点、约稿,挑选理想的作家写他身边的治水工程,在全国作家群中,掀起一轮书写中国治水工程的集体创作高潮。
《中国治水史诗》的问世,源自于杨钦欢先生的策划。杨钦欢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世界生产率科学院终身院士。他说,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极少写治水的文章。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文人骚客视为治水经典。主编之一的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他带领几名助手,考察新疆火焰山、坎儿井,走访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想。
(实习生温宝臣)
搜自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
《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孟凡新闻来源:2010年社科新书目第942期
本报讯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
《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七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的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
在图书编纂过程中,何建明、程贤章和陈世旭、张笑天、缪俊杰、杨克等著名作家负责布点、约稿,挑选理想的作家写他身边的治水工程。许多名作家听说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贤章亲自主持编辑该书,纷纷放下手头工作,积极参与创作,最终形成罕见的明星阵营的作家大集结。编辑部收到的治水文章,90%以上都是全国最优秀作家的手笔。全国作家集体创作一部治水史,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展现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使得《中国治水史诗》具有完整、理想的史学价值。《中国治水史诗》不仅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百名作家合著《中国治水史诗》
BOOKICP讯:(记者刘娟)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首部全景呈现中国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中国治水史诗》由作家出版社推出。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该书共分七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
《中国治水史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百名著名作家参与了集体创作,在全国作家群中,掀起了一轮书写中国治水工程的集体创作高潮。许多名作家一听说年近八旬的老作家程贤章亲自主持编辑《中国治水史诗》的消息,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参与此书的创作。
搜自光明日报和文化中国—中国网
《中国治水史诗》:用文学表述中国治水的历史
责任编辑:雨悦
编者按
《中国治水史诗》全书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七个篇部卷,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该书主编之一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他带领几名助手,考察新疆“火焰山”,坎儿井,走访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想。
该书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使得《中国治水史诗》具有完整、理想的史学价值。
这是一部大书。上下两部的容量,240万字的篇幅,几千年历史的实录,广阔的中华大地的覆盖,都使它具有大书的规模。
这是一本在出版和写作两方面都获得成功的大书,这样的成功,使它具有了大书的品格。
《中国治水史诗》的出版过程,就其内质来说,它是一次由出版业主动地种植文化的行为。
开展这项工程,出版者首先认定了一个具有思想性的创意——中国治水史。这个创意,思绪延绵千年,视野扩展万里,它的厚重,足以让人动出版之心。
创意只是一张线条简略的蓝图。组织坚实的大规模的写作队伍,是这项“种文化”的出版工程最可宝贵的经验。对写作者本土化的选择,对写作队伍中领军人物的确定落实,彰显了这个出版工程的实施者们的智慧,更显示了他们清晰的经营思想。正是这个程序的扎实和缜密,铺就了这部书走向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
但这仅是《中国治水史诗》出版成功的一个方面。如果把这部书的出版,置于“文化自觉”的平台上来考量,我们还能发现更加深远的意义。
“文化自觉”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穷自己一生学识经验提出的一个科学的文化观,“文化自觉”一经提出,受到各界学人的响应。它的前瞻性,更使它在当前和未来的时日里,具备了文化引导的作用。“文化自觉”提出的背景,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前提下,世界各民族及国家之间的文化,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碰撞、交流、汇通和融合,所以,“文化自觉”是未来世界大同的前奏中的一个乐章。略去“文化自觉”的许多广博深厚的内容不说,择其要点,是对本土文化的自知,即:我们应当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它的优长短缺,它的发展趋势,以取得与世界文化对话的资格与资源。
《中国治水史诗》,以其所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广大,沿治水史的线络,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无疑,它是大文化的积淀。这正是我们民族向人类文化融汇所交出的一个可经世流传的文本。从这一点看,《中国治水史诗》的创造者们,又是“文化自觉”的先行者,其成功的意义,可谓高而深远。
再值得一说的是这部书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它是多种社会学科的成功的文学表述。
治水,无疑是社会学的大选题。水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水利开发沿革,人与水形成的社会经济状况等,都是社会学家的研究专题。由于时间的延续,这些专题可扩及到历史学。
文学介入其他社会科学的范围,会使自身扩展视野,增深内涵。而文学的表述,又会为其他学科插上翅膀,送其飞翔。
确定以文学的史诗般的形式,表述治水史时,我们的编者、作家,首先凭仗的是对文学魅力的自信。因为我们有情、有形象,有对文字的表现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作家们会用情感激活历史和现实,从而成文成诗。何况,他们要描述的滔滔之水,是他们的祖先、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万代子孙的养育者。
情之已至,则“立象以尽意”。作家们舞动的是形象思维的长调,它灵动、辐散,并无比飞扬。正因此,在治水史的长河上,我们看到了人物形象,看到场景环境,乃至神来的细节。
这部堪称史诗的大书中,矗立着数不尽的鲜活的人物。
从先贤大禹,到李冰父子,从隋炀帝到后来的曹瑾、王炽等,在作家们追忆治水历史的过去岁月中,古代治水者的长袍大裾,永远飘扬着他们的坚韧;
在近代、当代的治水伟业中,作家们笔下出现了几代伟人的形象,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参与新中国治水的文臣武将,他们指点江山的雄图大略,永远是镌刻治水史的重笔所在;
本书最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一批胆识皆备的风云人物:立志在长江上“作文章”的章鸿钊;把一生系于长江水的张光斗;务实而不改其志的林一山,以及李锐、黄万里,等等。这些人物在作家的文学表述中,都是挟治水史之风云,而成为千年不倒的形象。
本书涌现的草根人物的形象,让长长的治水史、艰难的治水历程,变得有声有色。三峡边的王作秀,带着几十年的盼望,与治水大军为伴;海河水灾中被水围困几乎致死的张连璧、叶道纶;沱沱河上一军一民的两家守望;淮河的警告声中有最基层的干部戴业成、李守义的严正声音;镇长葛木初的九死一生的水中历险;科技工作者赖纯久的舍富贵、从水电的坚定等等。他们是治水史上的普通人,甚至没有奖章奖状,但在作家们的眼中,他们是推动治水大业的原动力。于是,最美的文笔,描绘着最普通的人。
在这部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生动,是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他们在作家们的文字表述中,尽显个性,尽显风采,尽显多舛命运,尽显风发意气。
这部作品的另一道文学风景,是场景和环境的描写。在作家眼中,所有的生态环境,都充满了勃勃的生命气息。
神秘、幽深甚至险峻的三江源,像和人类千年相随的巨人;源头呈秀丽端庄之状的松花江,到与黑龙江相汇之处,一高一低相拥入海的姿态,令人动心;千年黄河口的迁徙,作者用清水沟、赶河人、一棵树等场景连缀,甚至虚构的大海与黄河的对话,也容纳着历史的记载;南水北调的宏大场面,铺展千里,在北京西四环巨大的地下工程面前,作家说,那是“为历史准备一场盛大的典礼”,大水之灾,瞬间而来,那场面让人动容;抗洪的场面,人群矗立成屏障,军队形象、国家形象是激情、勇气的标志……这道用场景展现的风景,是用色彩、用声音、用光线编织而成,它特别展现了作家们写山山动、写水水流的文学功底。
行文至此,还应当提到这部史诗中,点缀于其间的细节描写,它们是作家们进行文学表述的神来之笔,是最能显现文学魅力的亮点。还有,作家们在不动声色中,对所描述事物的哲学提升,在无限的形象空间里,他们用诗性的哲学,引我们悟道。
其实,用文学的表述来传达其他社会科学的原理,我们的先辈学者们都曾试验过。但单文本的、个体的、仅限于文字的试验,未成气候。今天,读《中国治水史诗》,我们则看到一个大规模的、团队式的多文体多风格的文本试验,它把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哲学的专题,描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深刻。当我们将这本大书置于书案,一页页翻读时,它带给我们的阅读收益,是丰富而经久不衰的。(田珍颖)
搜自新浪陈富强博客
浙江作家网
《中国治水史诗》在京首发
被誉为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周克玉、翟泰丰、张健、叶向真、李国安、彭耀新、李远清等领导和近百位参与该书创作的作家、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何建明主持。
《中国治水史诗》共分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七个篇部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广东文学院院长程贤章担纲主编,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陈世旭、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专家们对百名著名作家参与治水史诗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不仅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在场的评论家表示,全国作家集体创作一部治水史,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使得《中国治水史诗》具有完整、理想的史学价值。
我省作家谢鲁渤、陈富强应邀参与了该书的创作。谢鲁渤创作了以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为背景的《千岛湖随感录》;陈富强则创作了《中国水电英雄谱》和《钱塘东去》。在《中国水电英雄谱》一文中,作者对中国现当代著名治水人物进行了系统梳理,塑造了一批为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呕心沥血的治水名人。《钱塘东去》则全景式叙述了浙江历史以来的治水伟业。3篇作品合计近8万余字。
(文讯)
搜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网
程贤章馆员等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
正式出版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0年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中国治水史诗》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和我馆馆员、著名作家程贤章担纲主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任顾问并亲自题写书名,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创作的治水巨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分为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西部、东南等七个篇部卷,共200余万字,记述了中国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历史,以及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和三峡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治水史诗》是全国作家集体创作一部治水史,以别开生面的人文景观和美丽飘逸的文采,表现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伟业,使得《中国治水史诗》具有完整、理想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程贤章馆员身体力行,带领几名助手,考察新疆“火焰山”、坎儿井,走访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所见所想,为该书的编著积累了有益的素材。程贤章馆员是活跃在中国文坛的有影响的作家,他主动联系、组织了全国重量级作家共同创作,并最终向大家奉献了一部《中国治水史诗》,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
搜自人民网
《中国治水史诗》出版汇集近百位著名作家作品
简要内容: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研讨会。《中国治水史诗》总策划、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发言。《中国治水史诗》的问世,源自于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先生的策划。
《中国治水史诗》的问世,源自于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先生的策划。杨钦欢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世界生产率科学院终身院士。他掌舵的梅雁水电集团坚持以治水为公司主业,为治水投入巨大资金,名播两广以及深沪等地。他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名君都以治水而获万民拥戴,夏禹的传说、都江堰和灵渠,都记载着当时名君名臣名人的千秋功业。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极少写治水的文章。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文人骚客视为治水经典。编写一部中国治水书成为杨钦欢先生的愿望。中国太需要一部治水史了!
主编之一的程贤章非常认同杨钦欢先生的观点,并不顾个人年事已高,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份重任。根据杨钦欢先生的建议,程贤章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他带领几名助手,考察新疆“火焰山”,坎儿井,走访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想。程贤章先生还根据杨总的建议,最终确定利用自己的“作家”资源、联系动员组织全国重量级作家共同创作,并最终向大家奉献了一部“中国治水的史诗”,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
参与研讨的专家认为,《中国治水史诗》不仅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记者文松辉)
刚上任的梅州市市长朱泽君到《中国治水史诗》总编室看望程老,并认真翻看了《中国治水史诗》一书。他对梅州、梅雁能作出这样国家级文化工程表示祝贺,对杨总、程老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梅州作出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
深圳第一村原村书记潘强恩专程从深圳来梅州看望程老。程老向潘强恩赠送了由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总策划的《中国治水史诗》。潘强恩高兴地说:“杨钦欢是企业家,我也是企业家,杨先生在短短一年中就组织这么多名作家编出了这部流芳百世的《中国治水史诗》,杨先生不仅是梅州的骄傲,也是我们企业界的骄傲。”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周克玉同志在《文艺报》上发表:《贺中国治水史诗出版》的一首诗,诗云:“百位诗仙著水经,程门杨将领旗旌。戎禹蜀郡惊梦喜,大吕黄钟遗世倾。疏凿贯通利万众,道遵势顺循者荣。古来经验堪珍贵,要知功效在践行。”
《人民日报》发表了缪俊杰老师为《中国治水史诗》写的文章:
要知功效在践行
日前,读到周克玉同志发表在《文艺报》上的一首诗:《贺中国治水史诗出版》,诗云:“百位诗仙著水经,程门杨将领旗旌。戎禹蜀郡惊梦喜,大吕黄钟遗世倾。疏凿贯通利万众,道遵势顺循者荣。古来经验堪珍贵,要知功效在践行。”周诗深邃铿锵,发人深思。我因参加了编撰《中国治水史诗》的一点工作,本书总策划和主编在《序言》和《后记》中多次提到,因而也想附骥说点感想。
一部200多万字的大书出版耗资甚巨,事关重大,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策划是否得当。我觉得“治水史诗”取得今天的效果,有赖于策划者的“前瞻性”。周诗所说的“程门杨将领旗旌”,指的就是本书的总策划杨钦欢和主编之一程贤章。这里想就杨、程二位说几句话。杨钦欢是广东梅州的一位企业家,长期从事水利研究和水利工程方面的项目开发。他积多年经验,深感水利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生存的命脉,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是历朝历代主政者治国安邦的大事。于是他向老朋友、广东作家程贤章咨询,问能否编一本中国治水历史方面的书,作为历史殷鉴,教育后人。长期写小说和报告文学的老作家程贤章毅然“接招”,说只要杨总注资,他就是拼掉老命也要把这件事干成。他说到做到。于是,程老以年近80的孱弱之躯,带领几个助手冒着严寒酷暑,西进川蜀,北上天山,南下广西,东进黄河口,还走东北,赴江浙,考察中国历代著名水利工程,多方联络著名作家、新闻界朋友,下定决心,快马加鞭,干这件大事,并表示一定要把这件事干成。
书是作家写出来的。一部书的成败关键还取决于撰写者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文学功力修养。程门、杨将旌旗一举,立即得到国内实力派作家的加盟。在水利战线工作过的何建明一马当先,他以多年采访积累的素材,首先写出了《百年梦想——中国几代伟人与三峡工程》发到了程老的电子邮箱。接着蒋子龙、李存葆、谭谈、张炜、陈世旭、张笑天、焦祖尧等70多位实力派作家诗人加盟其中。
这是一部中国治水史诗,也是一部“适合时宜”的书。党和政府关心水利,人民群众关心水利。2011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昭示国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中国治水史诗》中,众多作家诗人,以磅礴的气势、犀利的笔锋和诗意盎然的语言,描绘中国历史上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秦代建设灵渠,隋炀帝开凿运河,唐代治理长安浐、灞,赣南修建福寿沟,以及近百年来开发长江,治理黄河、淮河、海河、黑龙江、辽河,及至南水北调,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大型水利工程,都写得有史有据,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历史殷鉴,令人动容。可以说这是一部“适合时宜”的水利教科书式的作品。
“要知功效在践行”,我们应该感谢为这部书付出艰辛劳动的策划者、写作者、编辑者、出版者和各方面的支持者。这是他们“践行”的实际功效。
《中国治水史诗》的圆满、成功出版、发行,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充分体现了杨总策划《中国治水史诗》的远见卓识。杨总又嘱咐我们再接再厉,努力做好《〈中国治水史诗〉后记》(暂定名)的组稿工作。我们一定要全身心投入,不辜负杨总的嘱托。
附记:《纪事》文稿由程勇芳、罗炜新撰写,因此,对领导、作家、画家等的称呼均用民间称呼。其中有几篇直接摘自程老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