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改为:两只黄梨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评论:“黄梨”能“鸣叫”,需绝大之想象力,非一般人士能望其项背。
原文: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改为:卷地风来呼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评论:“呼”字运用巧妙,拟人化形象生动,其气势可谓波澜壮阔。吾见老天爷之大嘴也。
原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改为:飞流直下三千尸,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论:诸君请展开您丰富的想象——“三千尸”顺庐山瀑布飞流直下是何等地——壮观!何等地——诡异!何等地——恐怖!
原文: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改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家何处来。
评论:此语大约只有两广一带人士才改得出来,不知别处可有“客家人”?这样一改,似乎古色古香:一群孩子,见一老者,不叫“客人”,却叫“客家”,地方风味浓烈。
原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改为:夜来风语声,花落知多少。
评论:孟浩然兄写的有风声有雨声,这位妹妹只要风声。风在问花:“我昨夜吹落了你多少花瓣儿?”花儿摇头不答。
原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改为:随风潜入夜,问物细无声。
评论:善于拟人,你看,风又一次在笔下说话了,这回问的是“物”,不知是何物?这场风有趣,问物却不发出声音,这大约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改为: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评论:以“蹄”换“啼”,是乔小姐之重大发现:月光都照到了乌鸦的脚丫子上了,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啊!试想古今中外之诗人,有谁有此洞察力?佩服,佩服!
原文: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改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评论:“火烛”一用,虽没有了原诗的色彩美,但这船家立刻有钱了——点的是“烛”啊。我想,这个船家是非常希望有钱的。
原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改为: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评论:把问句改成了直接回答,大有点金成铁的笔力。
原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改为:小河才露尖尖脚,早有蜻蜓立上头。
评论:小河有“脚”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小河的脚不就是“小荷”吗?而且这只脚还倒着长,脑袋朝下,活脱脱一水上芭蕾。绝呀,绝呀!
原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改为:谁吃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评论:酒店老板的后代就是与众不同,三句不离本行:大家“吃”呀!种的辛苦,做的也辛苦,改的也辛苦啊!如果没有人吃的话,老师吃吧。
原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改为: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评论:王之涣先生在鹳雀楼是极目远望,而这位先生更明确地对王之涣先生说:“王先生,您看的应该是太阳。太阳快落山了,您要爬高点儿才能看到,快爬,快爬!来,我拉着您。”
原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改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拿。
评论:很三俗,但是我喜欢!
原文: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改为: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爹娘。
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啃”老族!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改为:松下问童子,严师采药去。
评论: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这位指路的学生一定觉得老师非常厉害,他也一定是位高徒。由此看来,这位同志是一位怕老师的学生了。那你也是高徒——个子高的徒弟。
原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改为:停车坐爱枫林晚,双叶红于二月花。
评论:杜牧眼神不好,估计也没戴眼镜,否则,怎么可能把两片枫叶当做枫林呢?不明白,不明白。也许是那两片枫叶太大吧。忽然记起一条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原文:白昼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改为:白昼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早当家。
评论:别把你累坏喽。别那么早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