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个地方总让我魂梦系之,一个是枫丹白露,再一个就是耶路撒冷。我喜欢枫 丹白露是因为这个法文译名文雅、亮丽、宁静、温暖的色调令我怕然心醉;喜欢那路撒冷则 源于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每当我启齿念Jerusalem(那路撒冷)这个字时,舌头在嘴唇、牙齿 、上颌间轻微颤动,都会产生一种奇异的快感。耶路撒冷正是一座在人们唇齿间频频颤动而 震惊世界、孕育出三大宗教的圣城。在我的印象里,耶路撒冷同天国一样遥远,是普通人难 以涉足的神奇之地,想不到我三年内四次住在耶路撒冷,双脚踩着耶稣曾经背负十字架走过 的石阶。
1991年2月,我因采访海湾战争首次涉足耶路撒冷时,中国与以色列尚未建交。我落脚的 大卫王饭店的花岗岩石墙古色古香,这座以犹太开国皇帝大卫的名字命名的五星级饭店在40 年前还是英国驻巴勒斯坦殖民军的司令部,当时英军司令正在通缉一名“身高1。73米、瘦弱 、肤色灰黄、黑发、棕目、鹰钩鼻、戴眼镜、坏牙、平足的波兰籍恐怖分子”,他用炸弹炸 飞了大卫王饭店一角,刺杀了70多名英国人,他就是梅纳赫姆·贝京。40年后,贝京成了以 色列总理,由于与萨达特签订《戴维营协议》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历史就是这样沧 海桑田般变化着。
在历尽沧桑的大卫王饭店旁边有一个不大的花园,园中有个不起眼的石井,那是希律王 的坟墓,希律王在公元前37年至公元前4年统治耶路撒冷。希律本是一位阿拉伯公主与伊杜美 部落贵族的混血儿子,聪明而残暴,被古罗马大将庞培立为犹太王。因为先知预言上帝之子 在伯利恒降生,并将成为以色列之王,希律王下令杀死伯利恒所有两岁男婴,以免取代自己 为王。耶稣的父母在梦中得到神谕,让他们立即逃走,才幸免于难。希律王在位期间重整那 路撒冷,加宽城墙、扩大圣殿,希律王死后的2000多年里,以色列主权沦丧,直到1948年联 合国决定重建以色列国。今天的希律王之墓不仅仅是个文物,耶路撒冷市长科利克说:“耶 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中殿地面有一个洞,古代人一直认为耶路撒冷是全世界的中心,而这个 洞是中心的中心。”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心理等诸多不可胜数的因素 ,耶路撒冷成为无可争议的同时获得神与人青睐的圣城。而以色列事实上成了世界三大宗教 圣地的保管者,由此引发的种种矛盾使这个仅有300多万人口的弹丸小国成为国际新闻中曝光 最多的国家。
(一)
马克·吐温游历中东后写的《傻子国外旅行记》中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想象约 旦河有4000英里长、35英里宽……可它的实际宽度还不如纽约的百老汇大街。那里的加利利 海、死海长宽均不超过20英里,而我在主日学校上学时想象中的这两个海的直径都在6万英里 以上。旅行和阅历摧毁了最为雄伟的图画,夺去童年最珍爱的传说。”
说实在的,耶稣受洗的约旦河最窄处决不比龙须沟宽,用一根竹竿就可撑着跳过去。
1991年2月1日夜,我乘以色列“阿尔法”式军用运输机穿过烟雨蒙蒙的地中海,降落到 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大雨滂沦的跑道上时,就像加加林进入太空一样激动。当我扛着湿淋 淋的行李、蹒珊着走出机场,在英、阿、希伯来文路标下撞上一队电视上每天露面的倒背加 里尔步枪的以军,才确信自己真的踏上所罗门皇帝的国土。
战时特拉维夫上空的“爱国者”、“飞毛腿”大战引得我跟一帮胆大妄为的西方记者爬 上楼顶翘首长空,根本无暇拜谒70公里外的圣城。以色列外交部亚洲司的本---阿拔小姐从我 踏上这块是非之地起,就每天一个电话地劝我从“飞毛腿”横飞的特拉维夫撤往“迄今还没 扔‘飞毛腿’的那路撒冷”,好像人类永远造不出可以命中圣城的弹头。
刚住进耶路撒冷的希尔顿饭店,就跳出一位接线员奥丽特小姐,她热情地用汉语为我接 通北京的电话,还主动邀请我约会,使一向猎奇的我惊喜之余又满腹狐疑:莫非碰上摩萨德 的女间谍了?奥丽特很漂亮,她的两腿可真长,仿佛直接长在肩膀上,腰又是那么短,髋前 上棘至十二肋仅容得下一根最窄的腰带。她是希伯来大学的研究生,业余时间到电话局打工 ,她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在台湾大学学过汉语,最大的梦想是爬长城。从此,奥丽特成了 我在耶路撒冷的导游。
圣城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犹地亚山之巅,海拔790米,面积160平方公里,居民主 要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公元前3000年,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迦南人耶布斯部落从阿拉伯 半岛迁来定居,在靠近泉水的易守难攻之处修筑营地,将该地区命名为“耶布斯”。耶布斯 国王麦基洗德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希伯来语“和平之城” ),修建了圣殿,而今天的阿拉伯人则称之为“古德斯”,即圣城。
耶路撒冷分东西两区,西区是19世纪新建的市区,古老的东区集中了许多宗教圣迹。自 始建以来,耶路撒冷老城已重建18次之多。公元前1049年,大卫王曾统治该地,公元前586年 ,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将其夷为平地,公元前532年又为波斯大流士侵占。此后,耶路 撒冷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和罗马帝国。公元636年,阿拉伯帝国打败罗马人, 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开始统治耶路撒冷。11世纪末,罗马教皇联合欧洲君主以“收复圣城 ”名义,组织了8次十字军东征,建立耶路撒冷王国。
1187年,萨拉丁大王在北巴勒斯坦的赫淀大败十字军,穆斯林重新控制圣城。从1517年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路撒冷一直受奥斯曼帝国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将阿伦比捷足先登抢占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地,耶路撒冷成 为英国委任统治地。《凡尔赛条约》授权英国“托管”耶路撒冷。1947年联合国大会181号决 议决定巴勒斯坦分治,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约旦占领耶路撒冷东区,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区,并 于1950年宣布那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在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逐走约旦 军队,占领整个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将耶路撒冷定为“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1993年12月,我在开罗最后一次采访拉宾总理时,他还在重申“那路撒冷是以色列永远不可 分割的首都”。对耶路撒冷的地位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 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东那路撒冷。
以色列人依据《圣经)和犹太法律千里迢迢地回到千年以前祖先居住过的地方,把现住 户赶走,说:“我祖先说过我后辈有权享受这块土地,我按神的旨意回来了。”联合国的分 治决议承认其合法性,由此引发了当地居民援引《古兰经》和阿拉伯国家支援的圣战,一打 就是几十年。三大宗教根据各自的传说,都将耶路撒冷奉为自己的圣地。自公元前10世纪、 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在耶路撒冷锡安山顶修建第一座犹太教圣殿,这里就成了圣地。公元元 年,耶稣生于耶路撒冷城南伯利恒,长大后在耶路撒冷传播福音,犹太教徒将其扭送罗马总 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公元335年,罗马帝国海伦娜太后巡视耶路撒冷,在耶稣受难处建造 圣墓教堂,因而耶路撒冷也是基督教的圣地。公元七世纪,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52 岁时的一个夜晚,随天使由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升上七重天,接受天启。这段 “夜行登霄”记载在(古兰经)夜行篇中,由此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新约》、《旧约》《古兰经)提及的人物、事件在那路撒冷都有相应痕迹可寻。西耶 路撒冷锡安山大卫王墓旁边的“晚餐室”就是耶稣被钉死前夜与12门徒举行“最后的晚餐” 的场所。东耶路撒冷橄榄山顶的耶稣升天教堂,还遗留着耶稣死后三夭复活并在此升天时的 脚印。
(二)
奥丽特怎么也不进著名的大马士革门,尽管我反复阐明我对大马士革门神往已久,可她 就是不干。因为那里聚居着阿拉伯人,她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永远别沾大马士革门。她说, 那里的阿拉伯人肯定会朝她扔石头,除非她挽着我的胳膊装外国游客。按照传统她作为犹太 人只走犹太人的加法门,我只得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
耶路撒冷老城由4个小区组成,其中东南区最大,我也最感兴趣。眼前一条条婉蜒的小路 通向沙漠,远近高低错落的民居、教堂、清真寺、墓地在阳光下变化着颜色。这里居住的全 是阿拉伯人,狭窄的便道上是著名的阿拉伯市场,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不时穿行于平民之 间。市场上出售的甘蓝、橙子、香蕉都是我平生所见最好的,两谢克(1美元)1公斤。金光 闪闪的首饰店簇拥着举世闻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和圣石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是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伊斯兰第三圣寺。“阿克萨”在阿拉 伯语中是“极远”的意思,这个名称来源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那次神奇的登霄夜游七 重天。我在东耶路撒冷的采访全仰仗日本记者村田,因为奥丽特死也不肯陪我东进一步。村 田把我领到阿克萨清真寺正东的“卡斯”水池前,做礼拜前的“小净”。村田告诉我,伊斯 兰教徒做礼拜前须先洗手、洗脸、洗肘、洗鼻孔、用湿手抹头、冲洗双足……这全称之为“ 小净”。我紧跟在他身后“小净”之后,才扒掉臭球鞋进了高大庄严的圣寺。
该寺始建于公元709年,后几经翻修。主建筑高88米,宽35米,内耸53根大理石圆柱和4 9根方柱,内有神龛、木制讲台等,内部严禁摄影。
与阿克萨清真寺仅一箭之遥、位于圣殿山顶的是金顶清真寺,壮丽辉煌,以纯黄金片贴 顶,阳光下金光四射,无比庄严。内置圣石一块,据说当年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夜游至此石, 才骑马上七重天的。
出阿克萨清真寺沿花岗岩小径拾级而下经过昏暗狭长的花岗岩隧道,前面就是所罗门大 帝第一圣殿的残墙,回首仰望,我发现阿克萨清真寺与犹太教哭墙仅一墙之隔,建在同一块 地基上。我一直走向犹太教哭墙神殿底座,此时我的心好像承受着寒风苦雨可仍安然自得地 对着远山歌唱。
我大口吸着来自锡安山顶湿润寒冷的空气,微痛的喉咙立刻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我 莫名其妙地咧开大嘴朝所有的人傻笑。当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归来,也曾踏着这条 小径拾级而下,当时他问以色列考古学家本一杜夫:“当年耶稣真的在这里走过吗?”本一 杜夫答道:“正是。”阿姆斯特朗郑重宣布:“我此时的心情比踏上月球时还激动百倍!” 穿过阿克萨清真寺西墙旁的一条花岗岩隧道,就来到了犹太教圣地----哭墙。公元前11世纪 大卫王统一犹太各部落,以六角星为以色列国象征,定都耶路撒冷。其子所罗门,那个以钢 锯巧断妇女争夺男婴案的聪明皇帝,高筑城墙抵御外敌,联姻埃及,用7年时间在锡安山顶建 造了第一座犹太圣殿--所罗门圣殿。据《圣经》记载,所罗门圣殿长40米、宽13。3米、高 2O米。巴比伦攻占耶路撒冷时将第一圣殿付之一炬,犹太人将其重建后又被罗马人烧毁,阿 拉伯人在此基础上修了阿克萨清真寺。今天的哭墙乃是当年所罗门圣殿仅剩的一堵残墙,可 犹太人将其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哭墙长48。77米,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从世界 各地来此号哭,寄托故国之思,颇似中国古代《诗经》所抒写的黍离之悲。至今,每逢安息 日,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哭墙哀悼、祈祷,将写有自己的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以求神 助。我亦将写有自己的心愿“当好记者,娶好姑娘,生小超人”的纸条毕恭毕敬地塞进哭墙 。
“哭墙”用铁栅栏把前来的男女一分为二,我与奥丽特小姐分别进入各自的群体,戴上 拳头大小的犹太帽加入恸哭的人群。
(三)
耶路撒冷城的所有路标和商业橱窗都以英文、阿拉伯文、希伯来文三种文字书写,耶路 撒冷城的三个礼拜天----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分别为穆斯林、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休 息日。准确他说,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叫主麻日;星期六是犹太教徒的休息日,叫安 息日;星期日是基督徒的休息日,叫礼拜日。同一座城中的不同人群,分别在不同的日子休 息,这一点很令初来乍到者感到不便。
星期六是犹太安息日----“沙巴”。据《出埃及记》所述,上帝训示率众逃出埃及的摩 西,犹太人应劳作六天,第七天休息,专事敬拜上帝,以此作为与上帝所立的盟约,凡亵读 圣日者,应处死刑。从安息日前一天黄昏开始,犹太街区的马路中央都被犹太教徒设置路障 ,以阻止汽车往来。
此时,上至总理、部长、议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得步行,当然,这天“EL·AL”(以色 列航空公司,ELAL意为向上向上)的航班也绝对不会起降,就是大人物在安息日也不可乱说 乱动。奥丽特小姐因在安息日陪我背相机上街拍照受到一群人的围攻,而我几次在安息日去 约旦河西岸都是步行到东耶路撒冷阿拉伯区,才能找到大巴士。1976年12月,拉宾政府由于 在安息日到来前的黄昏主持了一个中队F15战斗机的着陆仪式而引发信任危机,直至下台。安 息日“沙巴”的耶路撒冷米希姆里区,虔诚的教徒顶帽束袍,跟着拉比(犹太教长)在狭长 的街道上边行进边祈祷。
在美国官拜国务卿的犹太人亨利·基辛格出访那路撒冷时,在一个“沙巴”之夜踱进一 家小啤酒馆,要求喝两杯,可店主当即以“沙巴”名义拒绝。基辛格的侍从问店主,你难道 不知道你拒绝的是超级大国的国务卿吗?店主淡然一笑:“我知道这里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啤 酒馆,可这里是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
哭墙西北犹太居民区辟有一处记录犹太人历史的遗迹陈列区。穿过该区便是著名的大卫 王塔,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最著名的贤君,英勇善战多才多艺。他定都耶路撒冷,兴建那和 华神庙,钻研音律,南征北伐。《圣经·旧约)把他描绘成战胜非利土人的英雄、编制献神 颂歌的音乐家和诗人。今天扑克牌的黑桃K上,还保留着他抚弄竖琴的形象。大卫王墓得到极 好的保护,棺木上盖着沉重的蓝色天鹅绒布,上绣巨大的白色大卫星(以色列国旗上的六角 星)。
初到耶路撒冷,我奇怪为什么犹大人家家门框上全钉着小木条,连五星级的希尔顿饭店 也不例外。经奥丽特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古老的门柱圣卷。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 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后将圣殿付之一炬,掳走大批犹大人,史称“巴比伦之囚” 。至今以色列人一提伊拉克就咬牙切齿,更不用说萨达姆还三天两头地扔“飞毛腿”。继而 罗马帝国铁骑结束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长达1300年的历史,大批犹太人流亡北非,受尽埃及 人的欺侮。据说,上帝为犹太人的苦难所感动,决定惩罚埃及人,降以十大灾难,其中一条 就是杀尽埃及人的长子。上帝告诉犹太人首领摩西,让所有犹太人在门框上贴上门柱圣卷, 以保他们的长子安然无恙,以后摩西率犹太人经西奈返回耶路撒冷。据《出埃及记)载,摩 西遵上帝圣旨将羔羊之血涂于门楣之上,以便天使缉杀埃及人长子时,见有血之家即越门而 过,这便是“逾越节”的由来。
(四)
在基督教居民区,奥丽特带我沿耶稣背负十字架走向刑场的多洛罗萨路,看了耶稣见母 处、耶稣墓和圣墓教堂。
圣墓教堂又称复活教堂,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伦娜太后所建,耸立于东耶路 撒冷卡尔瓦里山顶。耶稣的坟墓和坟墓入口均在此教堂内,故基督教内部不分门派和所属教 会,都把这里奉为圣地。
1943年12月,在中东作战的乔治·巴顿中将参拜圣墓教堂时,圣墓教堂由天主教徒、希 腊东正教徒和科普特教基督徒组成的小组联合管理,不知出于偶然原因还是共同的政治远见 ,看门人竟是一个穆斯林。这种惯例直到1993年9月我第四次赴以色列采访时仍未改变。当年 巴顿将军钻进仅能容纳四个成年人站立的墓穴内,四个与巴顿将军同样高大的当地秘密机构 的警卫也硬跟着钻了进去,巴顿在当晚的日记中对此揶榆一番:“在这样一个地方行刺,肯 定不会成功。”50年后,我作为官方摄影师随钱其琛外长钻进墓穴时,四位身材高大的以色 列警卫也躬身挤了进来,挤在墓穴墙角的我根本无法摆弄相机。
圣墓教堂内的那块停放耶稣尸体的石板也是教徒顶礼膜拜的圣物,石板上的深红色的斑 点据说是耶稣当年的血迹。
海湾战争结束后,我作为驻开罗的摄影记者,又数度前往耶路撒冷。但我早已失去战时 的激情,对往返开罗--那路撒冷的空中飞行也失去了耐心,驾车前往时竟无意中闯过边界, 通过电台、电视、报纸成了以色列家喻户晓的“飞人”(F1yingMan)。由此我最能理解耶路 撒冷人开车为什么那么急不可待。今天,5分钟的路程也许要走5000年,这是我驾车沿摩西出 埃及走的旧路渡红海、穿西奈、过加沙直取耶路撒冷时悟出的道理。人生的乐趣就在定与不 定之间。
海湾战争期间,我头一次到耶路撒冷。那天,天降暴雨,漂亮的奥丽特小姐把我领进距 耶稣被出卖的朱斯马尼花园旁的一座教堂避雨,古色古香的花岗岩建筑令我发出地老天荒的 感慨。古老的石头,不变的色彩,永恒的宁静。
我与奥丽特并排坐在圣像下,默默无言。我紧闭双目,享受紧张工作中短暂的宁静。万 籁俱寂、天地纯洁,我能听到奥丽特小姐的心跳声。激动之余,我将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发往 北京,文章当天就登在了《参考消息》上,作为我海湾战争采访连载的一节。与此同时,我 还接到上司的一纸弹劾,责问我把奥丽特小姐摆在哪儿了,怎么会听到她的心跳,任我怎么 解释也不肯理解我所经历的神圣与宁静,因为北京不是耶路撒冷。
常年危险、紧张而情感化的工作方式常将我的精神推至悬崖边缘,我在静谧中默默回忆 历尽千辛万苦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的过去,心中所有不快在圣像下化作一池平静的春水。自诩 具有军事天才而又派不上用场的我也许将来会用全部退休金去买一群羊,过上摩西那种朴素 恬静的生活。